對面的山:月光下的潑墨畫,霧雨天的朦朧照

2021-01-09 小玥子的雜記

朋友們,請你們帶我往前走

對面的山,於這邊的村民,是月光下的潑墨畫,霧雨天的朦朧照,我時常望著它發愣。

山上密密匝匝的儘是參了半個天的大樹。仔細看能看到原始森林裡才有的粗壯的藤,穿插遊繞在綠色的山包和天地籠蓋之間,為這立著的筆直的大樹添上柔美的水袖。樹下的樹,也正直直地與那樹爭奪著最後的一片,甚至僅僅是一縷陽光。

這樹,那數,以及無處不在的灌木和其他綠植,佔據你的全部的眼帘,教化了我們的內心——山的顏色就是綠的。

從沒想到過要去爬那山,就像從未想過要去冒險或者其他事情。並不是自己怕冒險,不願刺激,只是在自己的心中根本起不了探險,遠行的任何漣漪,只想靜靜地看著這山。要是有人陪著,有現成的山路,緩緩地去走走,輕輕撫摸一次它也可以考慮,可以慵懶地起個身,去體會一次微微出汗的滋味。

就有一這麼一個好運動的友人就在上周約我去爬山了,結果爬的就是這對面的山。這山既不是九峰山的景區,也不是八大坑,它在九峰山和八大坑之間,名曰:笑天龍寺的山道。這山道應是自古有之,我們說說笑笑往山上爬。事後才想起來,我看到過這山右邊的部分有一處是有山體滑坡的現象,不過看起來只是泥土因為含水的問題崩塌了,而不是有泥石流的現象。

這山其實是很陡的,近乎直上直下的,怪不得我之前望著它的時候,總覺得這山是不會被用來讓人爬的,人也不會想著去爬它,更有甚者是要在這上面建造寺廟什麼的。沿著之字形的石路,被這好體力的弟兄帶著一口氣爬到了山腰上,感覺自己已經費盡了七八成,甚至是九成的力氣了,一路上感慨自己確實老了。事後回想,確實是這山不好爬,應該不是我特別無能。而且,對此還有間接證明:後來我們下山的時候,好多後來的人,都一路問我們這山有多高,這坡是不是爬完了,這路還有多長等問題,其中不乏我們這個年紀甚至更年輕的。

也許有一天我還會再次爬這對面的山,但我再看這山時,感覺確實不一樣了:分明看見了這之字形的路,看到這廟,還仿佛看到了曾經走在上面的自己。不由地也會思考,覺得這古人的勇氣實在令人欽佩,不管是怎樣的山,怎樣的陡坡,對於一些人,即使是山外有山,坡上有坡,為要向上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總是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即使是燃燒儘自己最後的能量也在所不惜。

這分明是自己看到的生命的價值和美的感覺。這世間的書看不完,路也走不完,好吧,朋友們你們多來幫助我,請你們帶我往前走。

相關焦點

  • 朦朧造句和解釋_朦朧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巴金《家》:「門簷下的燈籠依舊發出朦朧的紅光,在寒冷的空氣中抖著。」]模糊不清的樣子。[陶斯亮《一封終於發出的信》:「許多朦朧的往事一下子湧到眼前。」]神志迷糊的樣子。(出自:統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3-11、日月潭)2、一天晚上,新月斜掛,朦朧的月光透過樹枝,斑斑駁駁地灑在地上。(出自: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3、帶刺的朋友)3、在朦朧的寂靜中玉立著這棵白樺,在燦燦的金暉裡閃著晶亮的雪花。
  • 「同題回顧」第89期同題:月光
    星雲物語秋情近,淡淡寒光照淺愁。七律 月光文\大園裡之子銀輝皓皓照無眠,萬裡家山託寄箋。這樣的心思是不能和人說的,我偷偷藏起,夜裡,只敢在一個人的時候拿出來無聲地哭泣,淚光中,看見自己在月光下熬製的藥裡一點點長高,看你坐在月下,白髮蒼蒼。我在月光裡沉淪,如溺水的人,別人眼裡堅不可摧的我,月光下潰不成軍。
  • 鄭州的霧霾天,讓我失去了對朦朧一詞的好感
    《鄭州的霧霾天,讓我失去了對朦朧一詞的好感》今日,微風似無,寒冷依舊,一個重度汙染的周一,眼前朦朧不清。其實,這樣的時候我特不想用朦朧這個字來形容眼前的一切,因為用混沌可能更確切些。又或者因為在潛意識裡,朦朧是個有著美好意象的詞,只可以用它來形容月色或晨光,感情或詩意,朦朧賦予事物的都是一種亦真亦幻的美好情愫。譬如:「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
  • 《月光照在撒哈拉》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
    《月光照在撒哈拉》講述了一個中國女孩跟隨朋友伊薩姆來到非洲深處撒哈拉的家。這是女孩自25歲迷戀上獨自長途旅行後,旅行中最特別的一次。  ——比爾•波特(美國當代作家、翻譯家和著名漢學家)  基本資料:  書名:月光照在撒哈拉  作者:劉笑嘉 著  ISBN:978-7-200-15151-0  定價:49.8元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美國NOAA展示一張衛星照,顯示月光下的非凡夜景,仿佛油墨畫
    地面上的雪和冰反射著月光,地球看起就像隆起的蠟狀,為夜間拍攝增添了景觀的視覺效果,該照片使用了VIIRS 對於夜間波段(DNB)衛星來說,這只是它功能的一部分,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史蒂芬·米勒稱,其實DNB可以在白天照出夜晚月光一樣的效果,將白天帶入了夜晚,不得不說2020年的高科技真的很驚人。
  • 朦朧詩集《腳趾上的下弦月》序:21世紀90年代最具深度的朦朧詩集
    文化在線2018年12月23日訊: 《腳趾上的下弦月》是一本21世紀90年代最具深度的朦朧詩集,該書籍是中國知名作家詩人洪紹乾(筆若)2015年12月15日首部出版發行的朦朧詩集,由讀書文化出版社出版(ISBN 978-988-77829-4-0 / I.3.20)350頁,大32k,定價68RMB,其內容聚集了作家洪紹乾自創作詩歌以來截止2015年11月19
  • 下元節的月亮與月光詩五首,雪月交光夜,瑤臺十二層
    下元節在唐朝之前,是冬閒時節感恩天地,祭祀祖先,思念親人,懷念遠人的日子。天地蕭條,大雪紛飛,但收穫的糧食會精細做成食品,在天地月光下表達人類的辛勤智慧。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帷。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如果你願意細節推敲的話,這不是秋天的月亮,而恰恰是冬天的月亮,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月光才會直接打在窗戶裡的床或者床帳上。
  • 人間最美是清秋,靜對一山一水的月光,靜聽秋蟲的啁啾,山水清音
    【越調天淨沙】秋 (新韻)文/蝶衣池塘水蓼沙禽,槿籬茅舍流雲,晚照林溪鹿飲。山花落盡,暮歸沽酒幽人。文/佚名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喜歡的朋友多多轉發喲不管世界變得怎樣只想說一句:有你真好,來這裡,一詩一文永遠與你溫暖相伴周六 |人間最美是清秋,靜對一山一水的月光,靜聽秋蟲的啁啾,山水的清音
  • 月光的歌謠
    月光的歌謠            文/張祥華村裡人過節,歷來就那麼幾個大節:中秋,端午,元宵,春節。中秋——照他們的話說,那是城裡人才該慶賀的逍遙,鄉下人不興。母親也這樣說過。但我們這幫小孩是知道中秋的,不然豈不白讀了書?
  • 冉雨歌:月光下的村莊
    夕陽掛在山頭,最後一抹餘暉留戀地照耀著村莊,月亮冒出了頭,他滿心失落的下了樹。「叮鈴」,一陣輕快的自行車鈴聲響起。鐵蛋猛地一回頭——是他的表哥。「表哥!」鐵蛋笑了。「對不起啊!我來晚了。」「哪裡晚啊,不過,你來幹什麼啊?」鐵蛋滿心期待又小心翼翼地問。「肯定是來陪你過生日的啊!」鐵蛋一陣狂喜,不管怎麼說,終於有人給他過生日了。
  • 星朦朧月朦朧小蟲在呢噥(南粵子原創歌詞)
    感謝您的關注、轉發分享與點讚收藏【1】星朦朧啊月朦朧彩雲正在天上攏月亮灑下淡淡光照著窗前人的夢【2】星朦朧啊月朦朧窗外小蟲在呢噥溪水涓涓向東流叮咚叮咚叮咚【3】今夜誰人不入夢(音樂solo)【5】深情總似恁無情像那月兒總無語用你心中的暖陽照亮她那彩色的暈【6】星朦朧啊月朦朧
  • 月光似水,靜影沉璧,夏夜是如此美好
    最傑出的「舞蹈家」是螢火,這些小蟲子的兄弟姐妹們,在曠野,在池塘邊,在竹篙叢中,在花園與菜園 之上的夜空中飛翔,灼眼的光亮划過朦朧夜色,細膩的情韻更見人間喜悅,那一尾尾生動的螢火精靈,讓人如醉如痴,也讓人魂牽夢繞。
  • 杭州:雨朦朧 霧朦朧
    原標題:杭州:雨朦朧 霧朦朧   11月14日,伴隨著時斷時續的秋雨,杭州西湖邊一片朦朧。
  • 蘇志燮將以旁白身份參與《ON月光之旅》 介紹昌德宮夜景
    韓國人氣演員蘇志燮將以旁白的身份參與《ON月光之旅》,介紹昌德宮的夜景 26日,據相關人士表示蘇志燮將擔任昌德宮月光之旅360°VR體驗式《ON 月光之旅》的解旁白。昌德宮月光之旅是和導遊一起漫步在昌德宮的夜晚,欣賞自然夜景的形式進行的活動。自2009年開始以來成為與故宮相關的節目中最有人氣的節目。今年因疫情的緣故以非對面的形式進行,蘇志燮將以其特有的沉穩的聲音介紹宮殿的各個角落,期待蘇志燮的旁白使昌德宮的月光之旅變得更有意義。
  • 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賞析、曲譜及教學講解
    提到《月光下的鳳尾竹》這首葫蘆絲名曲,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接觸並學習葫蘆絲,都是因為這首曲子。葫蘆絲中級課程:經典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第一部分完整版教學葫蘆絲中級課程: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第二部分完整版教學講解
  • 車行山路霧朦朧
    下片筆觸偏重心理描寫。全詞語麗情柔,婉約有致。然意脈稍感澀滯。錯 覺(孤雁出群格)山榮綠柳婆娑鳥隱蹤。車行山路霧朦朧。俯看麓下炊煙渺,陌外依稀幾點紅。翔鶴掠雲:詩題是「錯覺」,在此前提下,所有對事物的認知和感悟都將發生顛覆於正常邏輯狀態的情形,但這種非正常的「認知和感悟」最終還是要為詩的立意服務的。感覺小詩唯「錯覺」而寫錯覺了。山榮: 是的,此次練筆的要求是把小詩改成絕句。改寫應該不能違背原作的意境。
  • 【葫蘆絲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送給你,好聽嗎?
    月光下的鳳尾竹《月光下的鳳尾竹》是由我國作曲家施光南創作的傣族樂曲,詞作家、詩人倪維德作詞。該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聯想起那鬱鬱蔥蔥的鳳尾竹林,那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間,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的陣陣葫蘆絲,幽攸抑揚,輕清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