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m的標準鏡頭與人眼看到的一樣?這要從史上第一臺單眼相機說起

2020-12-07 攝影知識教育

全畫幅相機的標準鏡頭都是50mm嗎?如果放在以前,那還真不是。

在數位相機之前的膠片相機時代,傳統的35mm膠片單眼相機是主流攝影器材,其中就日本的品牌數量最多,可以說稱霸了相機界,坐實了相機王國的稱號。

也許有些人認為單眼相機是在日本誕生的,但事實上,最早的一臺單眼相機是在歐洲被研發出來,只不過是日本各大廠商抓住了這個機會,讓日本搖身一變成為相機王國,在日後的相機行業中「橫行霸道」。

史上最早的一臺單眼相機是什麼樣的?

單眼相機的概念並不是近些年才出現,而是在銀版相機更新迭代後的幾年內,就開始浮現出帶有反光鏡設計的相機。

早期的反光鏡想要加入在120相機中,就需要縮小反光鏡的體積,但想要用在35mm相機中,單單靠縮小反光鏡的體積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改進相機的內外工藝、規格和改進技術。

在1935年,前蘇聯GOMZ相機品牌製造商率先公布了在35mm膠片相機上採用了反光鏡的設計理念和產品概念圖,在1937年上市發售。雖然這是當時世界上首臺35mm膠片的單眼相機,但這臺這相機最大的價值,也只有收藏的價值而已。

這也算是「相機革命」,他帶著各大廠商跨出了革命的第一步,後來改名為Leningrad,之後就變為我們都聽說過的「LOMO」。

隨後,就在同一時間,德國的依哈哥也發售了使用35mm電影膠片的單眼相機。

這臺相機被命名為「Kine-Exakta」。

前蘇聯的概念機與德國這臺「Kine-Exakta」電影膠片機相比,後者吸取經驗和改進,自然就佔據了上風。

Kine-Exakta相機不僅有有腰平取景器,還可以更換附件等等。sport與Kine -Exakta相比,後者無論從功能上,還是操控上,都顯得要比前蘇聯產的相機更為實用和有銷路。

前蘇聯的單眼相機可以說是史上第一臺單眼相機,而德國產的Kine -Exakta相機,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臺能用的、好用的、有意義的單眼相機。

Kine -Exakta相機也為當代單眼相機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不過,這臺相機與現在相機最大的區別在於快門按鈕的位置,現在的單眼相機快門按鍵都在右邊,而Kine -Exakta相機的快門按鍵在左邊,也許相機設計師是一個左利者,當然,這都無從考證,好在現在的單眼相機都將快門放在了右邊,畢竟大多數人都是慣用右手。

單眼相機五稜鏡的發展史

在第二次反法斯西戰爭後,日本與德國同樣都要受到了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德國還有分裂的可能,就在這樣的多種負面因素的影響下,兩個戰敗國雖受到了正義的懲罰,但還是在世界上又一次的崛起了。

1949年,德國光學領導企業——卡爾蔡司僅用5年時間就對世界公布了第一臺眼平取景器相機「CONTAX S」,在此之前相機都為腰平取景器。

頂蓋平面亞銀色鍍鉻,握持相機(面對機身後背),自右向左各操作機件為:

1、上弦卷片弦鈕。

2、快門調節機構。該調節機構分三部分:

A. 位於卷片上弦旋鈕左側上方;B. 快門選擇撥鈕,此鈕位於機身背部上方頂端取景目鏡右側;C. 快門調節控制按鈕。該按鈕為一邊緣呈鋸齒形的平面傘型旋鈕。3、屋脊式五稜鏡左側,是倒片旋鈕,此旋鈕形同上弦卷片旋鈕,與之幾成對稱。

腰平取景器與眼平取景器的區別在哪?

主要還是在觀景時的影像有區別,腰平取景器所看到的影像是相反的,而眼平取景器再加入了五稜鏡後,會將這種問題加以糾正,這與我們現在所用的單眼相機是一樣的,不存在相反的問題。

但這臺相機與近代的單眼相機還是有一些區別。例如當按下快門後,反光鏡並不會像現在的相機一樣,有回彈機制幫助復位,而是在拍攝後會擋住取景器,需要攝影師手動將快門上弦後,再卷片,之後相機的反光鏡才能復位。

這就像是老式步槍一樣,拉一栓,打一發,也可以說這臺相機不具備連拍的功能。

按照時間順序和相機的發展史,我們現在了解了35mm膠片相機的由來、腰平取景器與眼平取景器、單眼相機反光鏡裝置等,這已經是單眼相機的雛形了,所以,下面我們就應該來看看鏡頭的發展與變化。

大光圈與標準焦距的發展

單眼相機的高速發展與變革,離不開光學鏡頭的大力推動。

1940年,大多數聯動測距相機都使用卡爾蔡司公司研製出的「索納式」和「雙高斯型」的鏡頭結構。

當時的鏡頭技術並不成熟,所以採用消色差透鏡和索納式結構,這種雙重結合的鏡頭在抗耀光方面比較強,即使在大光圈或光圈全開時拍攝,也會抑制彗形像差和球面像差所帶來的影響。

直到1940年至1950年左右,有不少聯動測距相機的鏡頭開始該用「天塞式」的設計方案。但如果要生產大光圈鏡頭,還是會繼續使用「索納式」設計。

索納式設計

那為什麼都不用索納式進行設計呢?

這種鏡頭有一個天大的缺點,就是法蘭距太短,如果安裝在35mm的全畫幅相機上,就會與反光鏡發生磕碰,用攝影師行業中的術語來說就是「打板」。

想要避開打板這種問題,鏡頭設計師只能從下面這2點進行解決:

1、縮小反光鏡或增大反光鏡室的空間。

2、改變法蘭距。

很可惜,索納式就是為聯動測距相機所研發,鏡頭的法蘭距距離膠片位置很近,無法進行修改,所以設計師就開始尋求新的設計方案。

想要了解修改方案,這就要從標準鏡頭開始說起。

尼康想要研發出一種適合大F機的大光圈標準鏡頭,50mm F2是一顆「雙血統」的高斯式設計,在一個變形高斯設計鏡片組的前面,增加了一片弱發散的凹透鏡,目的是為了要確保鏡後距離能用在大F系列相機上,這樣就能保證鏡頭的法蘭距足以在35mm膠片相機上使用,杜絕了打板的情況出現。

不過,這種設計方案也並非是最好的方案,因為不能讓光圈變的更大,所以,設計師增加鏡頭的焦距來保證法蘭距以及反光鏡的空間,最終將焦距延長了8毫米。這樣,鏡頭的焦距最終就變為50mm+8mm,也就是58毫米,這樣的做法僅僅是為了不出現打板這個情況。

這樣的改動並不是只有尼康一家,其中還有拓普康、美能達等鏡頭製造商,都推出過以58mm為標準的標準鏡頭。

尼康對此做法,顯然覺得不能凸顯出自己的光學實力,就在1962年,尼康推出了新一代鏡頭Nikkor-S Auto 50mm F1.4,減少了8mm的焦距,重回50mm的焦距的設計理念中,這是最符合人眼透視效果的視場。

尼康,再一次重新定義了標準鏡頭的焦距。

50mm焦距鏡頭並非是人眼視場,42mm才是全畫幅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知道使用全畫幅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都為50mm,那麼,這樣的說法來源主要有下面這兩種:

說法一:標準鏡頭,視角為50度左右的鏡頭之總稱,焦距長度和所攝畫幅的對角線長度大致相等的攝影鏡頭。其視角一般為45°~50°。畫面35毫米為40—60毫米焦距的鏡頭。

標準鏡頭位於廣角和長焦鏡頭之間。標準鏡頭的視角與人類肉眼視角相當,因此拍攝到的畫面與肉眼看到的非常類似。廣角鏡頭會誇大前後物體之間的距離,而長焦鏡頭會壓縮距離。標準鏡頭則表現得比較「正常」。

35mm膠片是 24x36mm,根據勾股定理計算,其對角線長度為43mm。

雖然現在的標準鏡頭焦距都是50mm,但經過測算後,50mm的鏡頭並不見得真的就是50mm,而是52mm左右,市場上也有43mm的鏡頭,只是比較少見,不過這種43mm的鏡頭是沒有被列入標準鏡頭的範圍中。

說法二:因為人眼視距為47°,所以這種接近人眼角的50mm鏡頭,大小比例和透視效果都是比較符合人眼所看到的影像,那麼,50mm的鏡頭自然就被定義為標準鏡頭。

經科學實驗表明,人類雙眼視角為140°,單眼視角為20°,所以傳聞的人眼視角為47°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其實根據早期的相機我們也可以進行推斷結論:

巴納克在1912年研究利用35毫米電影膠捲設計小型照相機。1913年成功地造成一部24×36毫米的原型萊卡相機(Ur-Leica)—35毫米照相機的鼻祖。1925年萊卡相機I型正式在德國韋茨拉爾市(Wetzlar)的恩斯特·萊茲光學工廠出產。

巴納克在35mm照相機上率先使用的鏡頭焦距為42mm。

這也並不能表明這是萊卡認為這是最適合推出的標準視角鏡頭,當時在巴納克所設計的鏡頭當中,雖然 42mm這顆鏡頭符合標準視角的條件,但最終還是選擇了50mm的鏡頭作為標準鏡頭。

也許是出於計算方式的考慮,也許是為了人眼透視效果的考慮,也許是有其他的原因,但那是一段歷史,成為了過去。他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這樣的懸念,還留下了奧斯卡·巴納克攝影比賽與「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這都是為了紀念這位照相機設計師。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50mm鏡頭不是相當於人眼視角,這只是相當於人眼的透視角度。

接近人眼有效視角的是35mm鏡頭,因為40mm-45慢慢之間的鏡頭非常少,所以不列入在內,35mm這是有效視角,就是你眼睛平視前方,基本能在你視線注意範圍內的,餘光的視角角度不計算。

我想再你了解了相機與鏡頭的發展史後,你會更加的熱愛攝影,學習攝影,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攝影技巧,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新手玩數碼單眼相機,必須知道這三種相機鏡頭,鏡頭的作用與特點
    1.標準鏡頭標準鏡頭簡稱「標頭」,指鏡頭焦距的長短與所使用的感光元件的對角線長度相近的鏡頭,在135相機中指焦距為50 mm的鏡頭,視角大約為40°~53°。它所攝得的影像接近於人眼正常的視角範圍,透視關係也接近於人眼所感受到的透視關係,因此,標準鏡頭能夠逼真地再現被攝對象的影像,給人以紀實性的視覺效果,並且所表示的現實效果有一種很自然的親切感。
  • 單眼相機是什麼 單眼相機入門教程【詳解】
    數碼單眼相機就是使用單鏡頭反光新技術的數位相機,該項新技術英文縮寫是SLR(Single Lens Reflex),該技術就是在相機中的毛玻璃的上方安裝了一個五稜鏡,並且以45°角安放在膠片平面的前面,這種稜鏡將實像光線多次反射改變光路,將影像其送至目鏡,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也使取景範圍和實際拍攝範圍基本上一致。
  • 單眼相機什麼牌子好 單眼相機十大品牌推薦
    尼康相機的「黑斑 門 」讓很多喜歡攝影的人以及對攝影感興趣的人都把目光轉到相機上面來,現在的相機品牌價格等都存在很大區別,那單眼相機什麼牌子好?2016單眼相機十大品牌排名是怎樣?最高閃光燈同步速度,這也是衡量一部數碼單眼相機是否高級的標誌。  13、看手感、外形和重量  機身設計是否合心、是否合手,這往往是決定選購一部單眼相機最重要的地方。在不考慮價錢的情況下,專業數碼單眼相機的體積和重量也並不是每一個人能接受的。體積小巧、重量較輕的業餘數碼單眼相機更適合普通人使用。
  • F1.2/1.4/1.8 從50mm論鏡頭光圈值經濟性_器材頻道-蜂鳥網
    數碼單眼相機的魅力,正是在於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拍攝題材的需要,挑選更換不同類型的鏡頭。幾十年來,眾多廠商也在不斷努力提升鏡頭的光學性能,並為鏡頭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特性,吸引用戶購買。在數碼單眼相機市場上面,佳能和尼康一直處在領跑的第一陣容,兩個公司的數碼單眼相機鏡頭群無論是在產品定位還是焦段、用途上面的選擇都十分豐富,甚至在焦段相近的鏡頭上面會有兩到三個產品選擇。
  • 從定焦到變焦,50mm「人眼鏡頭」的故事
    當他將斑點的出現歸因於鏡頭存在的缺陷時,又發現照片的地平線處出現了一艘船。不幸的是,很快赫伯特和其他漂流者就發現這艘船是由窮兇極惡的海盜所駕駛。人們通常認為50mm鏡頭因其與人類視覺景觀最接近,而能夠最客觀地呈現事物。精密鏡頭製造商蔡司說,50mm鏡頭「與人眼一樣」。許多藝術家都用50mm鏡頭捕捉日常的生活片段。
  • 你一定要有一顆50mm定焦鏡頭
    首先來看兩張50定拍的照片這張照片是用佳能的50毫米1.8鏡頭拍的,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機身使用的APS-C畫幅的相機,所以等效焦距,基本上是80毫米左右的焦距,可以看到光圈全開,背景的虛化是十分明顯,景深非常淺,雖然這顆鏡頭僅僅幾百塊的售價,但是這顆鏡頭的成像質量要比一些幾千元的變焦鏡頭要好上不少
  • 三款50mm鏡頭大比拼
    人像是最廣泛的攝影題材,大多數高階玩家在拍攝該題材時都會選擇一支大光圈定焦鏡頭,常見的有85mm、135mm、以及200mm等。但最受歡迎的還當屬50mm左右的標準定焦鏡頭。因為這一焦段的鏡頭具備近似人眼的視角,能夠給照片帶來更自然的透視效果。
  • 購買第一臺相機之前 你需要了解這十二個問題_佳能 EOS RP套機(FR...
    先來看第一部分,筆者在平時工作中,收集到的讀者最常遇到的十二個問題。1、相機像素重要嗎?是不是看像素買就可以了?    像素很重要,但是像素不是越高越好!    很多新手的誤區,是買相機看像素,看著哪臺相機像素高,就買哪一臺;或者是兩臺相機像素一樣,就認為兩臺相機性能差不多。
  • 人文之眼 高性價比35mm定焦鏡頭選購指南
    35mm定焦鏡頭一直被攝影愛好者稱為人文之眼,很多攝影大師的經典人文題材作品都出自這個焦段的鏡頭。35mm定焦鏡頭在攝影愛好者中被稱為小廣角定焦,焦段介乎於28mm到50mm之間。進一步可以過濾掉不必要的因素更加突出拍攝主題,退一步可以放入更多景物交代背景。而且35mm定焦鏡頭體積大都比較輕巧,不引人注意更容易拍攝到更自然的照片。
  • 全畫幅單眼相機是什麼意思
    我們知道畫幅指的是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面積的大小,畫幅是一個術語,畫幅也分為全畫幅、半畫幅和APS畫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畫幅單眼相機是什麼意思。全畫幅指的是感光元件面積為36×24mm尺寸大小的規格,這一規格被用於描述鏡頭的成像圈指標和感光元件的尺寸。
  • 佳能6D2單眼相機,拍攝風光為主,如何選擇鏡頭?
    #佳能#6D2單眼相機24-70mm f/4L還有24-105mm f/4L這兩個頭之間選擇。對於拍攝風景為主的鏡頭,我理解是您經常出去旅遊,在途中其實不僅拍攝旅遊風光,肯定還要街拍,人像都要有的。佳能EOS 6D MARK 2是全畫幅機身,針對這兩個鏡頭我來說下我的推薦理由。
  • 佳能全畫幅單眼相機,搭配哪些鏡頭拍人像好?
    目前,佳能全畫幅相機有:EOS 1DX MarK II、EOS 5D Mark IV、5DS/R、EOS 6D Mark II、 EOS 6D。其中最高端的是EOS 1DX MarK II。都屬於專業相機。佳能全畫幅單眼相機,掛什麼鏡頭拍人像的效果比較好?
  • 夜神傳奇 佳能RF50mm F1.2鏡頭的前世今生_佳能 RF 50mm f/1.2L...
    正因如此,在50mm之下,既有著600元價位的入門鏡頭,也有著諸如佳能50mm f/1.2此類高端鏡頭。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聊一個經典鏡頭系列,也就是佳能50mm定焦家族中的武林盟主:      RF50mm F1.2 L USM鏡頭的前世今生。
  • 單眼相機什麼牌子好 單眼相機品牌推薦【詳解】
    單眼相機什麼牌子比較好?   單眼相機與旁軸相機相比的優點在於所見即所得,取景器中的成像角度與最終出片的角度是一樣的。下面,本文就為你推薦幾款好相機 。  首先在EOS 650D身上,我們看到了多項中端單反上才會看到的功能與配置,比如63區雙層測光、5張每秒高速連拍、9點全十字對焦等等,這些可是以前只在中端單反上身上才會看到的配置,可見佳能的升級是非常有誠意的。  除了以上的這些,在此次佳能EOS 650D的機身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一項具有革新意義的配置,這就是一塊具備104萬顯示像素的3英寸可翻轉電容觸控螢幕。
  • 豚鼠君教你選相機 3000元也能玩單反
    攝影界有句話: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很形象地解釋了玩單反攝影是個燒錢的活計。其實,玩攝影,很大程度上玩的就是鏡頭,這就造成鏡頭的保值率普遍比相機機身要值錢。並且,在目前美女人像大行其道的今天,不用個恆定大光圈的定焦,怎麼拍出前實後虛的感覺?不用個大廣角,怎麼拍出大長腿?而這些鏡頭,都是一疊一疊的錢啊。不過嘛,便宜也有便宜的做法。
  • 單眼相機白平衡的定義
    很多人用數碼單眼相機拍出來的照片總感覺比真實看到的不一樣,有拍攝下的和看到的有顏色差,這時由於單眼相機的品質有關,但並非全是單眼相機的品質有關,除了單眼相機的好壞外,其最重要的莫過於白平衡的問題,那麼單眼相機白平衡的定義是什麼呢?
  • 50mm的定焦鏡頭怎麼拍攝出完美照片?人像攝影必讀技巧
    要用好50mm 的定焦鏡頭,就要熟悉並掌握這支鏡頭的性能和特點,再結合自己所拍攝的內容來加以運用。50MM的定焦鏡頭,像我使用的是佳能EF 50mm f/1.2L USM,價格一萬多,我還有支小痰盂,即佳能(Canon)EF 50mm f/1.8 STM鏡頭,價格只要七百多就夠了。兩支鏡頭 價格差距很大,成像質量也很有區別,特性也完全不一樣。下面這張圖片,就是EF 50mm f/1.2L用最大光圈拍的。
  • 夜之眼 影之魅 適馬35mm F1.4(A)鏡頭評測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對於單眼相機而言,鏡頭自然就是他的眼睛了,而一顆質地考究品質優秀的鏡頭其價值往往超過單眼相機。為什麼這麼說不是沒有道理的,一般在選購單反的時候如果是入門級相機就選配一個中等檔次的鏡頭,而如果是中檔級相機則需要選配一個較好的鏡頭,不僅是因為相機的更新速度相對來說較快,而且高一個檔次的鏡頭可以全面的將相機的性能帶動起來。所以說鏡頭的好壞對圖像的質量有較大的影響。
  • 回歸純粹拍攝 點評尼康復古全幅單反Df
    在尼康的全新入門全畫幅單反D610剛剛問世1個月後,尼康再次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全畫幅單反產品Df。不同於之前的尼康D系列單反產品,新相機跳出了原有的產品線,尼康一改常態的推出了一款復古造型的全新單反產品。無論是對於消費者,或是對尼康自己,這都是一臺很不一樣的機器。下面我們就來向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這款相機。
  • 流言終結者 人眼視角等效於50mm嗎?
    攝影圈裡流傳著一句話,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攝影始於50mm,終於50mm。」坊間流傳,等效50mm是人眼的單眼視角,等效35mm差不多是人眼的雙眼視角。使用50mm鏡頭或者35mm鏡頭,能得到相對自然的視角和透視關係,能夠更快的練習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