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終結者 人眼視角等效於50mm嗎?

2020-11-22 蜂鳥網

    攝影圈裡流傳著一句話,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攝影始於50mm,終於50mm。」坊間流傳,等效50mm是人眼的單眼視角,等效35mm差不多是人眼的雙眼視角。使用50mm鏡頭或者35mm鏡頭,能得到相對自然的視角和透視關係,能夠更快的練習構圖。


    久而久之,「50mm等效視角」的鏡頭就被叫做「標準鏡頭」了。


佳能官網的鏡頭分類

    且慢!真的是這樣麼?人云亦云不是咱們該有的風格。

    為了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筆者自己測量了一下自己單眼的視角,具體說來就是用兩隻胳膊來標定視野的左右邊界,然後測量它們的夾角。雖然不怎麼嚴謹,但明顯可以感覺到實際的視角遠遠大於50mm鏡頭所能提供的46°。雙眼視角也是,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眺望廣袤風景的時候有著寬廣的視野,絕不是35mm鏡頭窄窄的63°。


人眼視角到底相當多少毫米焦距的鏡頭呢?

    為此筆者在自己身邊隨機找了幾個人進行測試,結果大致相同:人眼的單眼視角比50mm要廣闊得多,如果是放鬆觀看風景的時候,差不多能夠達到現在相機搭配超廣角鏡時候的視角。

    那麼,人眼的視角到底相當於多少毫米的鏡頭呢?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尋找那個最終的答案。

·探索:理論分析求答案

    我們平時用焦距數值來代替視角的度數,一般指的都是等效於135全畫幅系統的視角。如果感光器件的尺寸和135全畫幅底片的尺寸不同,則需要根據底片的大小來乘以一個轉換倍率進行視角計算,這是攝影人都知道的常識。人眼也是一個光學系統,計算方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知道了「底片」(視網膜)的尺寸,和「鏡頭」(晶狀體)的物理焦距,便可以通過查表或者計算的方法來得到人眼視角的數值。


焦距和視角的關係

    從百度百科上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人眼的相關資料。成人的眼球半徑大概是12mm,其中視網膜覆蓋了約75%的後半球面積。通過球面的表面積公式,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算出人眼視網膜的面積,大概是678.24平方毫米。即使從這個圓裡裁出一個3:2尺寸的矩形(簡單的計算暫時不考慮像場彎曲帶來的影響),也可以達到398.65平方毫米。全畫幅CMOS的面積是864平方毫米,根據「面積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這一幾何知識,我們可以得到人眼視網膜相對全畫幅CMOS的「焦距轉換倍率」是2.90x,和尼康1系列微單相機以及索尼RX100卡片機所採用的1英寸CMOS的2.70x比較接近。


1英寸CMOS與人眼視網膜有效面積相當

    考慮到彎曲的視網膜對於視角有展寬的作用,實際視角還會更廣闊一點。不過這點影響不會特別的嚴重,姑且算作2.90x。

    看完了「底片」的規格,咱們再來看看「鏡頭」。


人眼就是一個複雜的光學系統

    眼球的光學成像部分非常複雜,難以通過簡單的分析或者計算來獲取相應的參數。筆者通過對眼科醫生的詢問和求證,得知平時分析眼球的時候經常會使用一種叫做「高爾斯特蘭簡化眼」的模型。


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

    通過「高爾斯特蘭簡化眼」模型的計算,可以得知眼球光學部分相當於5.7mm焦距的相機鏡頭。乘以2.9x的「焦距轉換倍率」,我們可以得到答案為16.53mm。也就是說人眼的實際視角如果折算成全畫幅鏡頭,應該是一支16mm的超廣角鏡。找一支16-35mm這樣的超廣角鏡頭,擰在全畫幅機身上,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寬廣的視角了。

 

·釋疑:為何實際有縮窄

    說到這兒,很多讀者可能就會有疑問了,我們平時看東西的時候完全沒有超廣角的透視感啊!小編你是不是又拿我們看不懂的理論來忽悠我們玩兒啊!

    人眼的視網膜有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大部分感光細胞集中在中心5%左右的區域,和全畫面都有較高解析度的相機CMOS相比,必然在成像特性上會有一些不同。另外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很強大的「影像處理器」,它對眼睛輸出的信息的處理得到了我們所看到的畫面,因此也不能不考慮它所帶來的影響。


人腦是一個強大的圖像處理器

    對於人眼的「像素」分布不均勻我想大家是有感受的。最簡單的例子,我們不可能用眼睛的餘光看清楚視野邊緣的字。包括筆者在輸入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只能看清光標位置的字符,如果需要看其他部位的文字,就需要轉眼球或者轉脖子——當然這是被大腦控制的。

    有意思的是,人眼視網膜的感光性能也和相機CMOS一樣,像素密度越高,「高感」就越差。我想大家一定都有晚上用眼角餘光看到什麼模模糊糊的光斑或者物體,轉過去盯住看的時候卻看不到了這個情況。包括在看星空的時候也有類似的狀態,其實就是這個原因。


人眼的實際像場

    所以,實際上除非我們放鬆發呆眺望遠景,眼睛總是工作在「掃描」的狀態下的。大腦控制眼球做輕微的震顫,掃視一片區域,形成了自然的視覺。雖然人眼的視角很廣闊,但是我們只能用中心的5%去觀察清晰的世界,大腦會利用這5%的視野進行掃描,來擴大觀察的視野。至於剩下的95%並非全無意義,就像上面說的,低「像素密度」帶來了很好的靈敏度,有助於我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提早察覺和反應,同時提供了相當的夜視能力。

    至於人眼掃描後的實際視角,我想說這個只能是看情況了。當你專注的看著遠處的東西的時候,會得到類似於長焦鏡頭的視角,而在放鬆眺望風景之時,人眼超廣角的本質便會現出原形。所以實際上,人眼是「變焦」的,不存在什麼「人眼視角焦距」這一說。只不過變焦的方式和諾基亞Pureview技術有點像,都是通過對畫幅的裁切來完成。裁切的過程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已經由你的大腦來替你做好了。


通過對畫幅的裁切進行變焦的典型實例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長期使用定焦鏡頭來迫使自己養成一個通過固定視角去觀察世界的習慣,以給自己「抬手即拍」帶來便利,這也是一個人文攝影師的基本素質。考慮到35mm鏡頭在人文拍攝時具有一個較為正常的工作距離和透視關係,所以成為了大師們口中的人文紀實推薦器材,而不是什麼「人眼的雙眼視角就是35mm」。當然如果對自己觀察世界的本能足夠自信,也可以使用變焦鏡頭。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支嚴格的135標準鏡頭,它是Pentax FA 43mm/F1.9 Limited

    至於50mm鏡頭為什麼稀裡糊塗的被當成了標頭,我想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和人眼的單眼視角實際上一點關係都沒有。工程光學裡面標準鏡頭的定義是「焦距等於底片的對角線長度」的鏡頭。對於135底片來說,它的對角線長度大概是43mm。所以實際上40-55mm的鏡頭都可以被叫做標準鏡頭,只不過50mm鏡頭各廠家都有生產且型號眾多,價格便宜,於是就稀裡糊塗的成了「標準定焦鏡頭」。

相關焦點

  • 《流言終結者》的主持人格蘭逝世了
    今天下午的消息,《流言終結者》的主持人,日裔美國人格蘭·今原突發疾病病去世,年僅49歲。《流言終結者》有五位常規主持人,格蘭在第三季中間加入,登場最晚,給人的印象卻非常深刻。他是團隊的智多星。第一次出場,他就錘碎無數個動物骨頭,來研究最能模擬出人骨頭強度的配方。他還製作了一個巨大的八足蜘蛛機器人,能馱著一個成年人行動。
  • 悼念│《流言終結者》已終結,14年的陪伴不止有歡樂(終結片花)
    自2003年開播以來就人氣非常旺的美國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在3月5號播出了它的最後一集。人人都是科學家《流言終結者》節目裡面唯一擁有技術學歷的,就是有著電子工程本科學位的格蘭·今原(Grant Imahara)。核心人物亞當·薩維奇(Adam Savage)和傑米·海納曼(Jaime Hyneman)都是做電影特效出身的。他們強大的動手能力和建造能力都是因此而來的。
  • 製作這隻尤達寶寶的人去世了,他還主持過《流言終結者》
    據《好萊塢報導》,知名電子工程師、機器人專家、《流言終結者》前主持人格蘭特·今原(Grant Imahara)因腦動脈瘤於2020年7月13日去世,享年49歲。《流言終結者》是美國探索頻道的一個電視科普節目。對於各種都市傳說和奇異迷思,節目會通過實驗進行驗證或破解,方法往往大膽暴力,火光沖天的爆炸場面更是屢見不鮮。
  • 神探蒼流言終結者 如果一場比賽有倆奧恩!
    神探蒼流言終結者 如果一場比賽有倆奧恩! 發布時間:17-09-05 16:15 來源:youku 作者:小蒼 導讀:本期神探蒼流言終結者
  • 國產大光定 永諾YN 50mm f/1.8售價280元
    50mm鏡頭作為非常接近人眼視角的鏡頭,一直是各家非常經典的焦段,而50mm f/1.8則是這個焦段下性價比非常高的鏡頭。永諾YN 50mm f/1.8一經上市就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從外形來看與佳能EF 50mm f/1.8 II鏡頭非常相似,但是在鏡頭設計方面又有一定的不同,例如:重量更輕、光圈葉片為7片(佳能為5片)、最小光圈具有F22,最近對焦距離0.45m等,並且價格也比原廠便宜很多,是非常好的性價比之選。現在,這款鏡頭打出特價僅售280元,可謂是相當划算。
  • 關於思銳35mm/F1.8 1.33X變形鏡頭,你想了解的都在這
    3、 50 焦段和 35 焦段該怎麼選?思銳50mm變形鏡頭水平等效視角為37.5mm,思銳35mm變形鏡頭水平等效視角為26.3mm。相比之下,50mm焦段下的景深更淺,橢圓焦外更明顯;35mm焦段下的取景畫域更廣。如果是想烘託人物、渲染情緒、突出主體氛圍的,50mm焦段是不錯的選擇。
  • 「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揭曉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今日,「典贊·2019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京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2019年12月17日,在「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群揭曉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 夜神傳奇 佳能RF50mm F1.2鏡頭的前世今生_佳能 RF 50mm f/1.2L...
    對於50mm定焦,幾乎是每個攝影愛好者發燒之路上的必備之品,這一焦段被稱為標準定焦,因為這一焦段不僅光學設計容易實現,而且視角接近於人眼視角正因如此,在50mm之下,既有著600元價位的入門鏡頭,也有著諸如佳能50mm f/1.2此類高端鏡頭。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聊一個經典鏡頭系列,也就是佳能50mm定焦家族中的武林盟主:      RF50mm F1.2 L USM鏡頭的前世今生。
  • 等效焦距和等效光圈
    要得到同樣的視角,不同規格的相機要用不同焦距的鏡頭,例如4/3規格就要用實際焦距是100mm/2=50mm的鏡頭,於是f=50/25=2,所以實際光圈是f/2。對於4/3相機,50mm鏡頭的等效焦距是100mm,因而它的等效光圈是 f/4:等效 f = 等效焦距/光圈直徑等效焦距決定視角,等效光圈(等效 f 值)決定景深。因此:可見,決定景深的是等效 f 值,而不是實際 f 值。
  • 等效焦距與等效光圈 傳感器小了的時候,你會失去什麼
    而在c上面,80mm因為裝在了APS-C上了,等效焦距就是——咱們假設c是佳能的相機吧。等效就是80mm×1.6=128mm。如果想拍攝到同樣大的取景範圍,c就要站得比A遠一點去拍攝這個場景,誰叫你等效焦距長了呢。
  • 富士XF 50-140mm f/2.8
    兩枚鏡頭都有著大光圈的特性,其中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可謂是非常吸引人的一款新品,新鏡頭有著等效接近70-200mm的焦距和f/2.8的恆定大光圈,而鏡頭的防抖系統和防護性能也頗具亮點。這款鏡頭也在近日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它的性能究竟如何,我們來好好看一看。
  • 等效300-800 奧巴宣布研發150-400mm鏡頭
    1月24日奧林巴斯E-M1X如期而至,除此以外奧林巴斯還帶來了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鏡頭,不過這支鏡頭只是宣布了研發計劃,並未正式發布。
  • 等效的焦距、放大倍率、光圈
    奧林巴斯 Olympus E-1 數碼單眼相機-安裝了Zuiko digital 50mm我們以Zuiko digital 50mm 定焦微距鏡頭為例,因為諸位看到的大部分Soomal產品照都出自這款鏡頭。它在24釐米對焦時,可實現最大放大倍率為0.52倍。        這個倍率怎麼算?很簡單,被攝物體和其在感光器上投影面積為1:1時,放大倍率即為1倍。嚴謹的微距鏡頭參數表,都會標註放大倍率,而在網站宣傳文案中就未必了,可能會冒出一個等效放大倍率。
  • 用50mm定焦鏡頭拍人像,能否給全身像拍攝出虛化效果?
    用50mm定焦鏡頭拍人像,是可以拍攝出虛化效果的。50mm定焦鏡頭,是一款經濟實惠的鏡頭。價格不高,成像效果又很好。而且,50mm這個焦段是最接近人眼視覺的焦段,所以50mm定焦鏡頭又有著「所見即所得」的美譽。
  • 你一定要有一顆50mm定焦鏡頭
    首先來看兩張50定拍的照片這張照片是用佳能的50毫米1.8鏡頭拍的,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機身使用的APS-C畫幅的相機,所以等效焦距,基本上是80毫米左右的焦距,可以看到光圈全開,背景的虛化是十分明顯,景深非常淺,雖然這顆鏡頭僅僅幾百塊的售價,但是這顆鏡頭的成像質量要比一些幾千元的變焦鏡頭要好上不少
  • vivo X30三大拍照功能曝光:60倍變焦+50mm人像+人眼追焦
    從目前官方公開的拍照功能視頻則展示了包括50mm專業人像、人眼追焦功能兩個人像拍攝方向的核心功能點,基本可以斷定vivo X30將會主打長焦以及人像拍攝。再加上已有的超廣角鏡頭,新款vivo X30新品的等效變焦範圍可實現從16mm到1620mm的跨越。
  • 流言揭秘:龍蝦真能活到100歲嗎?
    流言揭秘:龍蝦真能活到100歲嗎?時間:2017-05-07 10:59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言揭秘:龍蝦真能活到100歲嗎? 這是靠譜的。 一般來說,蝦蟹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停止生長,大多數動物也都是這樣。
  • 從定焦到變焦,50mm「人眼鏡頭」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一群被困於南太平洋的美國人面向地平線拍下了一張照片。而其中一位漂流者赫伯特在照片底片上發現了一個斑點。當他將斑點的出現歸因於鏡頭存在的缺陷時,又發現照片的地平線處出現了一艘船。不幸的是,很快赫伯特和其他漂流者就發現這艘船是由窮兇極惡的海盜所駕駛。人們通常認為50mm鏡頭因其與人類視覺景觀最接近,而能夠最客觀地呈現事物。
  • 手機流言終結者:安卓刷機極限殘暴測試
    小編今天將會用在刷機中可能遭遇的最糟糕的情況來測試這個流言:安卓手機刷機,到底是不是不會變磚?  如何測試:  在刷機中出現問題其實是一件偶然性很大的事情,所以如果想要進行這一測試,就必須要找一個絕對會刷機失敗的辦法。相信刷過機的朋友一定都會在教程中看到這麼一句話:刷機前請保持電量充足。如果刷到一半沒電,那刷機是必定要失敗的。
  • 智止流言,別讓你的健康被這些流言「中傷」
    關鍵詞:高鐵輻射   ●流言:  高鐵從誕生起就存在嚴重的輻射問題,對人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壞女性生殖系統,造成不孕。  對公眾看不懂的專業詞彙進行想當然的解釋是流言產生的常用套路,並利用人們「我比你懂得多」的虛榮心進行傳播。很多人根本搞不清「碘化銀」是什麼物質,就理所當然地相信並且傳播這類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