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林員「隱居」山林26年 兒子出生無法及時回家

2021-01-20 搜狐網

  在四川省古藺縣與貴州省交界區域,有一道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被稱為北緯28度同緯度地區保護得最完好的天然動植物基因庫。這便是15.5萬畝的筍子山林場,也是42歲護林員孔令書美麗的家園。

  一個老式的帆布黃挎包,一把用了10年陳舊卻又鋒利的彎刀,一個裝有兒子寸照的乾癟錢包,9月8日,帶著這三樣隨身物品,孔令書重複著20多年普通又平凡的工作,踏上了巡山護林的路途。山裡的生活是孤獨的,但孔令書卻特別熱愛,至今已「隱居」26年。

  26年前,16歲的孔令書正式進入林場工作,成了一名伐木工。1998年,我國做出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重大決策,剛學會油鋸伐木的孔令書,從伐木工轉變為護林員。如今,孔令書還有另一個身份:家庭林場業主。

  一個人/兩個菜

  冰雪林場裡的年夜飯

  2008年春節前,一場50年一遇的雪災席捲了中國大部地區,古藺筍子山林場被大雪封山。當時,孔令書就在林場條件最艱苦的官山護林點工作,承擔著管護隊隊長職責。這場雪災給林場帶來了較大的損失——樹木斬斷、公路塌方、電力通信設施損毀、飲水困難……

  「人工林海一片銀白,路上早已結冰,森林隨時都在傳出樹木斷裂的聲音,電停了,引水的膠管也是裡外被凍結成一團,凍雨一直在不停地下……」孔令書回憶,他所在的林區,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冰封的白色世界。而這場冰雪災害,整整持續了40多天,孔令書也不得不在山上過春節。

  「春節前,我艱難地下山背了一些食物,能夠幫我撐過20來天。」孔令書告訴記者,雖然他經常一個人在山上過春節,但這一個春節卻讓他永生難忘。除夕那天,孔令書完成林區巡查後,回到住地時已是下午4點過。又冷又餓的他,開始匆匆忙忙地為自己準備年夜飯。

  「炒了一盤臘肉,是我最喜歡吃的五花肉,另外煮了一個白菜湯,白菜很新鮮。」下午5點左右天色漸暗,聽著遠處農村傳來的鞭炮聲,孔令書的心裡五味雜陳。他想給家人打個電話,卻發現手機早已沒電,「即使有電也沒信號,還是算了吧。」這一晚,他蓋上三床棉絮依然覺得冷,直到深夜才慢慢入睡。

  四雙鞋/兩個家

  與世隔絕的山林生活

  由於長期呆在山上,林區內數公裡範圍內都沒有農戶居住,對於孔令書來說,理髮都只能是一種奢望。每次從山上下來,孔令書都是披頭散髮、滿臉鬍鬚疲憊不堪的樣子,熟人見了都會開玩笑說他「土得掉渣」。山上購買生活物資極為不便,加之孔令書一向勤儉節約,他每年只買4雙解放鞋,而每一雙鞋都是爛得不能再穿時他才會下山去買。

  「去年,林場考慮到我的實際,調到距離黃荊鄉場鎮較近的林區,工作環境比以前在官山的時候好多了,不過我還是很懷念官山。」孔令書的老家在瀘州市合江縣九支鎮,緊臨貴州省赤水市,但在他的心目中,筍子山林場才是「美麗的家園」,在這裡,他長期以來都過著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

  2002年12月,遠在合江的妻子給孔令書發來一封電報,第二天才被同事送到手中。「電報上說我快當爸爸了,讓我趕緊回家。」孔令書難掩喜悅,立即下山請假回家,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才趕回家中。此時,妻子已順利產下一名男嬰,見到風塵僕僕的丈夫時,妻子卻不願意和他說話,後來則不停地埋怨他回來得太遲了。

  本以為有了孩子,丈夫回家的時候就會多一些,妻子哪裡知道,他怎麼會捨得那個20平米的管護房,一進入林區,便會身不由己,大山需要他,樹木需要他,小草惦記他,河水滋養他,「這裡的山,這些樹,這裡的動物給我有感情,他說。

  從2002年開始,因工作值班需要,孔令書曾連續6年在山上過春節。其間,妻子兩次患病住院他都無法及時回家,這直接導致兩人的感情出現裂痕。

  2010年,妻子最終與他離婚。

  砍過樹 / 護過林

  工人變身家庭林場主人

  「我以前是伐木工,後來變成了護林員,如今又多了一個家庭林場主人的身份。」如今的筍子山林場有了新常態:不再只是追求經濟效益,而是要做到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兼顧。在林場工作了26年的孔令書,親身經歷了林場轉型發展的全過程,同時也在主動變身,積極適應林場的新常態。

  1998年10月,國家決定天然林停止採伐,孔令書也因此從伐木工變身為護林員。「沒有木材出售了,林場的效益也不好了,工人的待遇不如從前。」孔令書介紹,上世紀90年代,數百名工人紛紛離開林場自謀出路,而他卻因為熱愛這份工作堅守了下來,則開始從「砍樹人」向「種樹人」、「護林人」轉變。

  為適應林場發展新模式,孔令書承包了60畝林地,成為林場20多個家庭林場業主之一。「林場給承包人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鼓勵發展林下種竹、種藥項目,但承包人須承擔林場管護責任。」筍子山林場工作人員介紹,林場職工王安均的家庭林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1年10月23日,王安均的事跡曾被央視《綠色時空》欄目報導。

  2004年,王安均承包了400畝林地用來發展竹林產業,承包期限為35年。如今,這片林地開始投產,平均每畝可產竹材1至3噸、每噸的售價在470元左右,另外每畝林地還可年產鮮竹筍數十公斤。若按目前的市場價格計算,王安均每年從家庭林場中獲得的毛收入就能超過20萬元。在筍子山林場,已開始產生經濟的「家庭式林場」,目前已有12個。

  憶往昔 /看今朝

  新型林場實現以林養林

  70歲的羅江崇和68歲的白世奇,是筍子山林場(原古藺縣伐木場)的兩位退休老職工,他們曾親歷林場最輝煌的時期。

  「1962年以前,成渝鐵路建設時期,筍子山林場專門負責為這項工程提供鐵道枕木,1965年林場還成立了成渝鐵路枕木採伐組。」白世奇稱,到1969年前後,林場平均年生產的木材曾達到4萬方以上。

  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曾有多名專家多次深入林場調研,發現筍子山林場的木本植物多達1700餘種,草本植物多達2400餘種,藥材與動物資源儲量巨大。

  調研報告呈送給四川省政府後,引起了領導的高度重視,立即決定對這裡的森林資源實施保護。1983年,筍子山林場被古藺縣人民政府確定事業性綜合林場。

  按照古藺縣政府「以營林為基礎,造管並舉,採育結合,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經營方針,以及「以林養林」的原則,筍子山林場逐步實現轉制,林木採伐計劃也由原來的每年4萬方遞減到了後來的1萬方,如今的採伐量已減少到0.5萬方。

  與此同時,林場場外造林面積,則保持在每年4000畝以上。

  從2002年起,林場運用對森林資源的經營管理經驗優勢,與鄉村集體林場聯合經營取得較大成效,在國有林地之外,先後成立民樂工區、桂花工區、魚化工區,並以工區為基地,輻射周邊擴展面積。通過實施公益林建設,營造速豐林,森林資源資產迅速增加,生態效益顯著提高,如今,林場聯合經營鄉、村林場面積已達35000餘畝,各工區之間也形成了連片規模效應,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筍子山林場的負責人官勇說,未來十年,林場將通過分類經營、科學培育和持續利用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增強林地生產力和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調整產業結構,構建林場文化,提高職工收入,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做出新的貢獻。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曾業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重大學生隱居山林兩年 與世隔絕每天啃麵包看小說
    (原標題:重大學生隱居山林兩年 與世隔絕每天啃麵包看小說)在很多武俠小說裡,高手都是隱居山林、與世隔絕,醉心於練武功,有朝一日功成出山書寫江湖傳奇。現實生活中,幾乎沒人願意放棄繁華的世界。通過這個身份信息,李警官很快查到了張某的家人信息,於是第一時間進行了聯繫,結果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我打電話聯繫上張某的父親時,他對於兒子在重慶隱居山林,成了流浪漢感到很驚訝,他還以為兒子在雲南打工,只是因為以前大學退學的事情,不願意回家。此前他還託到雲南打工的親戚問過兒子的情況,但沒有去找過。」
  • 啃麵包看小說 大學生「隱居」山林2年才被家人發現
    他隱居在山上的一個廢棄小屋中,靠啃麵包、喝山泉水維生,每天唯一幹的事就是看小說。直到民警通知了張某的家長之後,家人這才知道張某在外流浪,並很快接張某回了家。張某的家人趕到現場,勸張某回家。只不過,當得知兒子在重慶流浪時,張某的父親感到很驚訝,因為他一直以為兒子在雲南打工,只是因為以前大學退學的事情,不願意回家。隨後,張某的家人第一時間從四川乘坐最快的火車趕往重慶,於當天下午6時14分抵達了張某居住的廢棄小屋。
  • 望山「看火」10年 做山林的守護者
    北京松山林場防火護林員不畏嚴寒與孤獨,值守瞭望塔守護山林安全望山「看火」10年 做山林的守護者  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閆建國都站在北京松山位於山脊線上的西坡瞭望站上,用眼睛「看火」。最近幾日,山裡的夜間氣溫已是零下八九攝氏度,站在水泥檯面上,寒風會從臉頰處橫掃而過。  「西坡瞭望塔,正常」。
  • 張國立早年動作片《八卦蓮花掌》,一掌能打死老虎卻隱居山林
    《八卦蓮花掌》上映於1987年,是內地早期功夫片之一,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該片故事情節老套、打鬥場面也是拙劣,說是「功夫片」都有些勉強,定義為「故事片」似乎更合適。但並不妨礙「八卦蓮花掌」成為當時小朋友世界裡一套知名掌法。話說當年一直以為是「八卦連環掌」,這都是當年影片沒有官配字幕惹的禍啊。
  • 大媽使喚26歲兒子出門買菜,他卻帶了一個媳婦回家
    但近日印度一名大媽讓26歲的兒子外出買菜,沒想當兒子回家時,還順帶領回了一個媳婦,讓大媽有點難以接受。據印度媒體4月30日報導,26歲的小夥加布和母親住在北方邦加茲阿巴德地區。幾天前,加布被母親派去雜貨店買點東西和食物,沒多久加布就買完東西回家了。但讓加布母親沒想到的是,兒子回來時身邊還多了一名年輕女性。
  • 「在最美自貿港 尋找最美護林員」之二|鸚哥嶺符建靈:能聽出百餘種...
    這是符建靈沉迷鳥類觀察的直接原因,他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鸚哥嶺分局南開分站護林員。工作8年來,他已修煉到高階段位:不用看鳥兒長啥樣,光聽鳴叫就能準確識別出八十餘種鳥兒。在熱帶雨林間行走,符建靈「聽力」超群:能聽出覓食、求偶、呼救、驚嚇等不同情境下的鳥鳴聲,還能分辨出被模仿的「冒牌」鳥鳴聲。
  • 【河南人的一天·第13期】山林衛士王學鋒:唯有熱愛 可抵歲月漫長
    而這,正是2020年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真正動力和可靠保障,也將匯聚成讓新時代河南更加出彩的磅礴力量。作為一個從小在山裡長大的人,我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不覺得護林員就是與孤獨為伴,反而覺得這份工作給我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近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鎮馬公店村黨群服務中心,今年58歲的王學鋒對大眾給護林員打上的「孤獨」標籤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 雲南小夥娶越南媳婦:隱居山頂過著原始生活,孩子出生沒有國籍
    結婚到現在已經2年多了,孩子也有近2歲的樣子。孩子叫小義,看到了陌生人很是高興,在山上長大的小義很調皮,褲子都沒有穿整天就知道到處亂跑。有意思的是小馬和媳婦並不管他,讓他一個人到處野。小馬和媳婦結婚已經快2年,但生活中他們卻是十分的恩愛,小馬聲稱以前沒結婚一直對越南媳婦比較害怕,生怕她們結婚就跑了。
  • 「在最美自貿港 尋找最美護林員」之二 | 鸚哥嶺符建靈:能聽出百餘...
    5058名護林員,築起海南島綠色家底的前沿防線:  海南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345萬畝,涵蓋了全島主要江河源頭等重點生態區位,3633位護林員在守護;「天保工程」管護面積559.5萬畝,由1425名護林員守護。  2020年,海南省林業局在全省林業系統展開「最美護林員」評比,20位愛崗敬業,業務精湛的護林員脫穎而出。
  • 30年不砍一棵樹的萬畝林場,就在佛山北回歸線上……
    而大南山是北回歸線佛山段唯一的連片山林,森林茂密,是北回歸線上的綠洲。除了大南山,同一緯度上,還有肇慶鼎湖山和惠州南崑山。大南山位於三水西南街道北26公裡處,東北距原六和鎮政府所在地禾生坑約6公裡,為三水、四會兩地的界山。原名大潭山,因山中有大小五個潭得名。大南山原生林佔到70%,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生態環境優越,自然風光旖旎多姿,成為佛山一道生態屏障。
  • 一本古言小說:人人把她當棋子,他放棄江山與驕傲,陪她隱居山林
    一本古言小說:人人把她當棋子,他放棄江山與驕傲,陪她隱居山林又到周末了,今天要推一本非常經典的古代言情小說給大家,在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高高在上的天子都是後宮佳麗三千,自古帝王多情又薄情,但,總有那麼幾個要美人不要江山的
  • 老虎與護林員打個照面 護林員嚇跑了老虎也嚇跑了
    雙鴨山林場的護林員接到報案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做好了標記。可是第二天一早,護林員再次來到事發現場時發現,小牛的屍體不見了蹤影,沿著地面拖拽的痕跡尋找,在200米外找到了牛的屍體,但與前一天相比,這隻牛隻剩下前腿和頭部,後腿不見了。細心護林員根據地面的腳印,推測是野生東北虎所為。
  • 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妻子患產後抑鬱掐死1歲兒子被判無期
    丈夫經常外出喝酒不回家,吉某某因此不滿,常和其爭吵。2019年的一天,因丈夫不回家又聯繫不上,吉某某竟親手掐死了年僅1歲4個月的兒子……這是發生在四川西昌的一起離奇的故意殺人案。案發後,經西昌市公安局鑑定:根據法醫學屍體檢驗情況,結合現場勘查,孩子系因被掐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 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 90後媽媽掐死1歲兒子被判無期 專家:產後...
    丈夫經常外出喝酒不回家,吉某某因此不滿,常和其爭吵。2019年的一天,因丈夫不回家又聯繫不上,吉某某竟親手掐死了年僅1歲4個月的兒子……這是發生在四川西昌的一起離奇的故意殺人案。案發後,經西昌市公安局鑑定:根據法醫學屍體檢驗情況,結合現場勘查,孩子系因被掐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 賈島《尋隱者不遇》:古代隱士喜歡隱居在哪裡?
    【這首詩中不容易理解的詞語】隱者:在古代是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不遇:是沒有見到的意思。童子:是小孩的意思。這裡指隱者的弟子。雲深:指山上雲霧繚繞。【跟著詩詞去旅行】終南山隱士嚮往山林。在歷史上,最受隱士青睞的隱居之地是終南山。
  • 能人異士選擇隱居,其實是另有原因的,的確不愧是世外高人
    能人異士選擇隱居,其實是另有原因的,的確不愧是世外高人在歷史上,出現的高人不勝其數,有學識淵博的文人,有宏偉策略的政治家,也有縱橫沙場的英勇武將,還有一類人,他們知人世識時局,才華橫溢,卻不願意輔助君主成就偉業,他們淡泊名利,受人尊重,隱居於世外桃源
  • 黑龍江省董紅雨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
    人民網哈爾濱9月22日電(焦洋)近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組織開展的尋找「最美護林員」宣傳活動落下帷幕,龍江森工集團迎春林業局有限公司護林員董紅雨在全國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22名全國「最美護林員」殊榮獲得者之一。「最美護林員」董紅雨。
  • 當年,小夥看破紅塵隱居高山,自稱「谷主」娶女弟子生子,後怎樣
    吳一琴子是廣西梧州人,他很小的時候就遠離家人,在外地漂泊,越是漂泊的遊子越是忍不住思念家鄉,為了杜絕自己的思鄉之情,他去湖北武當山隱居,並且在山上入了道教,跟隨一位道長的指引,學習了十六年。吳一琴子愛彈古琴,也能夠辨識古琴,他店裡的古琴,都是世間罕見的珍品,正因為如此,他收到了北美、歐洲等多個地方的訂單,日子過得蒸蒸日上,讓他愜意舒適,開懷不已,後來他又去四方雲遊,但在他遊歷的過程中,卻遭遇了兩位好友的死亡,好友死後,吳一琴子失魂落魄的回到古琴店,本以為朋友不在了,至少還有一家小店,能夠作為他一方棲居的場所,讓他得以安穩,然而在他回家之後,他卻發現
  • 「隱居」深山30年,喝山泉水不用電燈,湖北這對七旬老夫妻的故事讓...
    日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楚天都市報記者在鍾祥市冷水鎮北山水庫附近的深山老林裡,發現了這對獨居的老人,爹爹照顧因中風而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伴和兒子的故事,令人動容。三間土房和三間活動板房,隱藏在蒼翠山林之中,男主人是73歲的老人王國甫。原來,他的家本來在七八公裡開外的磷礦鎮楊榨村,那裡有自來水也有電,因為田地較少,他來山裡是為了方便放養幾十隻山羊。「我和老伴1991年就來這裡了,那年我才43歲,今年已經是第30個年頭了。」
  • 馬航MH370失聯3年老兩口盼兒回家:相信兒子還活著
    到今天——2017年3月8日,馬航MH370飛機失聯已整整三年。三年前的3月8日凌晨,馬航MH370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再無音訊。這三年,濟南市民文萬成和李繼平一直等著兒子文永勝回家。老兩口總覺得,他們的兒子還在國外出差。嫌棄外國飯不好吃的兒子,最終會回家的。即便馬航MH370水下搜尋已在一個多月前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