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在農村裡,大家都會在收穫了農作物只會就會去晾曬,就比如,小麥,玉米這些農作物都是要晾曬的,因為像小麥,玉米這類的農作物在收穫後還是有一定的水分,這樣有水分的作物是不利於儲存的,況且現在我們農民賣糧時的話,都是賣曬乾的糧食,這樣的糧食價格也高,不過最近幾年也有在農村的地頭收糧食的,但是收購帶有水分的糧食價格就比較低了,農民還是覺得曬乾的糧食賣的錢多,那麼在農村就有這樣的俗語「曬麥不曬米,曬米要虧死」的俗語,那麼為什麼大米不能晾曬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對於在農村裡,晾曬糧食都是平常的一件事,就像我們山東這裡,像以前機械不發達的時候,沒有收割機,收割麥子只能使用人工進行,在麥子收割完後,咱們農民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塊,這些地塊可以進行打麥子,就是把麥穗裡的小麥給打出來,不像現在是直接可以脫殼,以前可是沒有這麼高級,然後麥子打出來之後,我們就要拉回家裡,放到咱們的平房上或者是家門口進行晾曬,曬完了就可以儲存了,這些也是農村裡常見的晾曬方法,還是有的就是玉米,玉米收回來後,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要完全的弄下來,然後在進行晾曬,這些都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曬糧食的措施。
那麼有人就好奇了,為啥小麥,玉米,穀子都能曬,唯獨大米不能曬呢?其實這裡要說下,大米說實話在我國的歷史也不是很長,要說在前幾十年,農民是肯定吃不上大米的,能吃上白面就算好的了,所以在以前的時候,農民要是魚了大米吃,那比過年還好,有的人說,曬大米也是一種「作賤」的行為,比如以前的大米都捨不得吃,你去曬大米的時候,不是讓鳥給吃了,就是給蟲子吃了,人都捨不得吃大米,都給可鳥蟲吃了,你說這個是不是作賤呢?
另一個原因就是大米本身和小麥不一樣,因為大米的水分比較多,要是進行晾曬的話,大米就會出現裂口,這樣的大米不管是做什麼都不好吃,咱們農民要是用了晾曬的大米熬稀飯的話,那麼這個經過晾曬的大米經過水之後就會變得特別粉,就好像麵粉一樣,看不到米粒了,所以說晾曬的大米也就不好吃了,另外,大米不像小麥一樣,外面有層殼,大米卻沒有,所以經過晾曬的大米是不好吃的,況且大米不晾曬都是不易儲存的,要是晾曬之後,大米更難儲存了,所以在農村,是沒有人晾曬大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