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曬麥不曬米,曬米要虧死」,這句話啥意思你知道嗎?

2020-12-03 農技老張

說起這個在農村裡,大家都會在收穫了農作物只會就會去晾曬,就比如,小麥,玉米這些農作物都是要晾曬的,因為像小麥,玉米這類的農作物在收穫後還是有一定的水分,這樣有水分的作物是不利於儲存的,況且現在我們農民賣糧時的話,都是賣曬乾的糧食,這樣的糧食價格也高,不過最近幾年也有在農村的地頭收糧食的,但是收購帶有水分的糧食價格就比較低了,農民還是覺得曬乾的糧食賣的錢多,那麼在農村就有這樣的俗語「曬麥不曬米,曬米要虧死」的俗語,那麼為什麼大米不能晾曬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對於在農村裡,晾曬糧食都是平常的一件事,就像我們山東這裡,像以前機械不發達的時候,沒有收割機,收割麥子只能使用人工進行,在麥子收割完後,咱們農民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塊,這些地塊可以進行打麥子,就是把麥穗裡的小麥給打出來,不像現在是直接可以脫殼,以前可是沒有這麼高級,然後麥子打出來之後,我們就要拉回家裡,放到咱們的平房上或者是家門口進行晾曬,曬完了就可以儲存了,這些也是農村裡常見的晾曬方法,還是有的就是玉米,玉米收回來後,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要完全的弄下來,然後在進行晾曬,這些都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曬糧食的措施。

那麼有人就好奇了,為啥小麥,玉米,穀子都能曬,唯獨大米不能曬呢?其實這裡要說下,大米說實話在我國的歷史也不是很長,要說在前幾十年,農民是肯定吃不上大米的,能吃上白面就算好的了,所以在以前的時候,農民要是魚了大米吃,那比過年還好,有的人說,曬大米也是一種「作賤」的行為,比如以前的大米都捨不得吃,你去曬大米的時候,不是讓鳥給吃了,就是給蟲子吃了,人都捨不得吃大米,都給可鳥蟲吃了,你說這個是不是作賤呢?

另一個原因就是大米本身和小麥不一樣,因為大米的水分比較多,要是進行晾曬的話,大米就會出現裂口,這樣的大米不管是做什麼都不好吃,咱們農民要是用了晾曬的大米熬稀飯的話,那麼這個經過晾曬的大米經過水之後就會變得特別粉,就好像麵粉一樣,看不到米粒了,所以說晾曬的大米也就不好吃了,另外,大米不像小麥一樣,外面有層殼,大米卻沒有,所以經過晾曬的大米是不好吃的,況且大米不晾曬都是不易儲存的,要是晾曬之後,大米更難儲存了,所以在農村,是沒有人晾曬大米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處家過日子不容易,尤其是在比較貧窮的農村,更是經歷過艱苦的窮日子,所以特別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認真總結生活經驗,再用智慧和聰明來指導生活。那麼,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對此你怎麼理解?
    對農村人而言,人生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婚姻,二是建房。兩件事都馬虎不得,建房和娶媳婦一樣,事前要經過嚴密的規劃,房子一旦建好,那就是百年大計,不能輕動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說的就是這方面的忌諱,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抽菸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
  • 農村俗語:「耕牛無宿草,倉鼠有餘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一、這句話啥意思這句話出自《名賢集·五言集之一》。段落完整版是:耕牛無宿草,倉鼠有餘糧;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我們看這句話的原本含義,它是有些頹廢的。說的是人這一生,所有事情和命運都是註定的,就算是一生忙碌其實都是白搭。
  •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農村的這句俗語,你同意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農村的這句俗語,你同意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現在的有關俗語,來了解有關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這也是對歷史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借鑑。大家知道一年四季的變化都是很快的。這也證明了時間是很快的。但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都是今來傳承下來的歷史經驗總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大家也正好看看是否有道理。
  • 今年是寡婦年,農諺「寡年沒有春,甲田要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今天是2021年的1月3日,陽曆新年的第三天,從農曆來看距離農曆新年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此時對於城市的人來說,現在這個時間還是比較忙碌的,畢竟到了年底的時候,大家都在忙碌著手裡的活,也是守好最後一班崗,但是此時的農村雞沒有忙碌的景象,多數的農民都在這個時候也是用我們北方話叫「貓冬」,這個意思就是你在家裡就要藏起來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俗稱「俗語」,俗語叫法大目前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會叫做俗話,有的人叫做老話、老人言、常言等,但都是一個意思。在眾多的俗語中有這麼一句「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這句話其中有一段是出自我們所熟知的「札記」裡記載的,它所描述的和我們中華美德「孝道」有莫大的關係,中國人最講究尊師重道孝順父母,而這句話大意可能不是特別好理解,但其中含義的可以讓人飽受一生,那麼這句話到底啥意思呢?說的真有道理嗎?下面我們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從多年的經驗之中得來的,將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不但念起來朗朗上口。這樣的方式也更利於將俗語傳承下去。有的俗語確實具有很深的道理,所以有很多的俗語直到現在也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 俗語:「男怕孤,女怕寡,狼怕託,狗怕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俗語:「男怕孤,女怕寡,狼怕託,狗怕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從農村生活時間久的朋友應該聽過不少俗語,農村裡面有比較很多俗語,而且聽上去也比較上口,有的俗語講了不少的道理。事實上,這些俗語很多是由農村老人們總結出來的。有的俗語反映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規律。
  •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現代社會發展的非常快,對於一些未知的事情人們開始會利用科學來回答,畢竟現在這個社會以科學技術為主。但是這時代的發展裡,有很多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化已經快要被遺忘了,就像俗語。
  • 農村俗語「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背後的道理你知道嗎?
    在農村生活久了,我們就會發現農村有很多有趣的講究,比如房屋要坐北朝南、不捅屋簷下的燕子窩、元宵逛花燈猜燈謎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常常可見並且熟知的,還有一些人們不常聽到但是也有很深的教育意義的說法,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這一句話,「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大米為啥不能曬?
    首先說說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非常簡單:稻穀可以曬,但大米不能曬。倘若曬了大米可就要吃大虧了。接下來說說大米為何不能曬。其它大部分糧食作物的成分結構非常細膩,成分結構與成分結構之間一般都由澱粉緊密地粘結在一起,不容易鬆散。但大米的成分結構卻是由一個個「顆粒物」組成的,雖然「顆粒物」之間也由澱粉粘結,但粘結度不高。這就使得大米很容易受潮吸水。而大米容易受潮吸水的特性也恰恰幫助了大米,使得大米中的澱粉在「微潮」的狀態下更容易地將大米成分結構中的「顆粒物」緊緻地粘結在一起。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俗語「男抖窮,女抖賤,樹抖死」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
    俗語「男抖窮,女抖賤,樹抖死」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俗語作為一種文化被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其實俗語他不見得語言有多麼的優美但是它內容卻是非常切合我們日常生活,會在我們日常生活給一些非常有用的啟示,有時候看到一些俗語你會驚嘆到當時人們的智慧,當然也有很多俗語並不適用於現在的社會,但是今天小編也是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俗語,想要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這句話就是「男抖窮,女抖賤,樹抖死」。
  • 農村老話說「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老話,有很大一部分是教人要勤勞致富的。但同時,一些農村老話在被解讀時是會產生歧義的,比如這句「頭無腦油腳無汗,一生都是窮光蛋」。很多人理解這句話時,首先會想著要想不是窮光蛋,必須得具備這兩樣,於是變著花樣去解釋怎麼樣有腦油,怎麼要讓腳出汗。
  • 「蓋房莫蓋背水路,千金難買向南樓」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人們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居住場所,不管到什麼地方都要有安身之所,而農村在蓋房子的時候人們對建設房子的布局格外的講究,也有需要遵循的道理。並因此還流傳了一些關於蓋房子的農村俗語,這些話大多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而小編要講的這句俗語是「蓋房莫蓋背水路,千金難買向南樓」,估計有人聽過這句話,那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這句話說的是啥意思
    在農村,農民的口中以後很多的老話俗語,這些俗語有些仔細一分析,其中的道理是非常的深刻的。今天我們說一句農村的俗語,叫做「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這句話一些大人經常會說。對於這句話,你有沒有什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