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異質文明的碰撞,一定要讀鹽野七生

2020-12-08 澎湃新聞

《伊利亞特》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早、最偉大的長篇敘事詩。講述的是希臘與特洛伊之間持續10 年之久的戰爭,作品從第10 年開始講述,而且是從英雄阿喀琉斯的憤怒開始講起。其後發生了許多故事,最後希臘人靠奧德修斯的木馬計攻陷了特洛伊城。這中間戲劇性的場面一個接一個,不讓讀者有喘息之機。

被後世尊稱為「大帝」的亞歷山大,將《伊利亞特》奉為「一生之書」,這部敘事詩中的第一大英雄阿喀琉斯也成了少年亞歷山大最崇拜的人。熱情多夢的少年亞歷山大,將英勇無敵也喜怒分明、熱血深情的阿喀琉斯視為精神伴侶,一生追尋。

經典恆久遠,萬世永流傳。幾千年後,在遙遠的東方日本,同樣有一顆年少的懵懂的心,被《伊利亞特》所描繪的世界深深著迷。她就是鹽野七生。

鹽野七生與《伊利亞特》

鹽野七生1937年7月7日出生於日本,父親是一位詩人,16歲時讀荷馬的《伊利亞特》,從此被一個與日本社會截然不同的世界吸引。她於1963年到義大利,遊學兩年後深感羅馬是個英雄輩出的地方,於是回到日本後不久毅然出走,再次帶著行李回到義大利,回到羅馬,定居至今。

在定居羅馬的50多年裡,鹽野七生的目光聚焦地中海周邊世界,洋洋灑灑寫下一部又一部以地中海為世界中心的2500年間的歷史故事。所寫歷史時期貫穿古希臘羅馬時期(《羅馬人的故事》《希臘人的故事》)→中世紀(《十字軍的故事》《羅馬滅亡後的地中海世界》)→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的故事》),這是一個西方文明從火種到熊熊烈火,再到火焰慢慢熄滅,最後從灰燼中勃發新生機的過程,在大量的史料收集整理基礎上,用講故事的方式為我們打開了探索西方歷史和文明的大門。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鹽野七生在《伊利亞特》的影響下,創作出來的一部非虛構歷史作品——《地中海海戰三部曲》。在這部三卷本歷史作品的最後,她述說了自己寫作這套書的心路歷程。

「初次閱讀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是在我16歲那年的夏天。

那是一種所見的事物一下子變了的感覺。只是,還是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並不清楚自己的內部,什麼東西發生了什麼變化。或許,迄今為止的寫作,就是為了弄清這一點,而這樣的念頭,也許今後直到死亡都會一直存在著。

正因為有著這樣的起點——《伊利亞特》,我被地中海世界吸引,由此一直有一種想描寫戰爭的念頭。那是一類如《伊利亞特》所描寫的,有著異質的文明相互對抗的意義的戰爭。

這種性質的戰爭,如果假定其舞臺是地中海世界,時代則是自己的專業領域中的文藝復興時期,那麼只有三場: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 年的羅得島攻防戰、1571 年的勒班陀海戰。

當然,對於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很不幸戰爭遠不止這三場。但就歷史性來說,歷史的發展以此為契機改變了方向,寫出這三場戰爭應是可以說明問題的。

當然,並非從16 歲的那個夏天開始我就決定要寫這三場戰爭。就是過了10 多年,筆者寫作處女作《文藝復興的女人們》之時,也沒有這樣的想法。腦海中開始萌生這一想法,已是25 年後,在準備寫作威尼斯共和國通史《海都物語》時。

無論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還是《勒班陀海戰》,都直接與威尼斯共和國相關。而《羅得島攻防記》如果沒有威尼斯方面的史料也是寫不出來的。也就是說,在研究、整理威尼斯保存至今的詳細、客觀的史料的過程中,這三場「劃分天下之戰」的基本結構在筆者的腦海中形成了。可以說,正因為這樣的良機,16歲的夏天以來想寫以地中海為舞臺的戰爭的念頭,一直都保持著溫度。在完成了《海都物語》之後,即著手寫作《地中海海戰三部曲》的緣由就在於此。」

異質文明對抗的三場「劃分天下之戰」

《伊利亞特》講述的是希臘與特洛伊之間持續10 年之久的戰爭,在《伊利亞特》的影響下,年少時期的鹽野七生便產生了書寫具有異質文明相互對抗意義的戰爭的想法,終於在完成了《海都物語》之後,一切時機成熟,即著手寫作《地中海海戰三部曲》。

​《地中海海戰三部曲》講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個異質文明,以地中海為戰爭舞臺,為了信仰、土地和貿易控制權相互對抗,最終改變世界格局和人類文明走向的三場大戰——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羅得島攻防戰、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

1453年5月的一天,在精銳士兵的護衛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默罕默德二世從查瑞休斯門走進君士坦丁堡城。仿佛是要細細品味現在已經屬於自己的這座城市,他在大路上悠然地信馬由韁,瞥都沒瞥一眼那些忙於搶掠的土耳其士兵和沉默的拜佔庭俘虜。

 在過去的56天中,東羅馬帝國首都,東西方交匯處的明珠君士坦丁堡的上空,硝煙瀰漫,遮雲蔽日,大炮在轟鳴、城牆在震蕩、房屋在燃燒。對壘雙方均表現出驚人的堅韌與氣節,盪氣迴腸,令人動容。 

來到聖索非亞教堂前的時候,穆罕默德二世從馬上下來,彎下身子,抓起一把土撒在了自己的頭巾上,走進大門。

 這一天之後,拜佔庭帝國從地球上消滅了,土耳其帝國取而代之。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講述了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拜佔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過程。君士坦丁堡地處東西方交匯處,孕育了燦爛的文化,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之地。

交戰的雙方首領一方是年輕有為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默罕默德二世,另一方是肩負挽救國力漸衰的拜佔庭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二世。兩軍對壘,在經過一個多月的交戰後,奧斯曼帝國更勝一籌,延續了上千年的拜佔庭帝國至此滅亡,整個歐洲也為之動搖。

 

1522年,君士坦丁堡的徵服者默罕默德二世之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決定御駕親徵揮師羅得島。羅德島上,堅守陣地另一方是十字軍騎士運動的餘暉——聖約翰騎士團。 

在經歷長達5個月血與火的對抗後,羅德島攻防戰以蘇萊曼一世的勝利落下帷幕。在最後的談判桌上,勝者對敗者說:「我勝了,但儘管如此,對於必須把您和您屬下這樣英勇的人逐出家園,我無法不從內心感到悲傷。」 

騎士團大團長懷著百感交集的心情看著這位年輕的戰勝者,但最終還是什麼也沒有說,地中海的海浪也陷入了短暫的平靜。 

《羅得島攻防記》主要講述了152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攻聖約翰騎士團在地中海的據點羅德島的過程。鹽野七生對羅德島上要塞城市的布防進行了細心的調查,攻城時大炮與城牆的較量在其筆下精彩紛呈。

面對土耳其大軍,作為一個即將消亡的階級,守護的騎士們頑強作戰,在歷史上留下尤為壯美鮮明的一筆。最終,在血與火的對抗中,羅德島攻防戰以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的勝利落下帷幕。

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中,基督教、伊斯蘭雙方有超過400 艘軍艦參戰。這場海戰是以加萊艦為主角的最後一場大海戰,也是以地中海為歷史舞臺的漫長歲月裡的最後一次戰爭。 

兩年前,威尼斯共和國貴族青年巴爾巴裡戈在聖薩卡裡亞教堂前與一生所愛的女人邂逅,經過一年的追求,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惜美好的日子總是太短暫,不久之後巴爾巴裡戈接到一份來自威尼斯最高權力機關「十人委員會」的密令,只得與愛人惜別,匆匆踏上旅程。此時的他並不知道,自己很快將被捲入一場關乎無數人命運的鬥爭。

 最終,在勒班陀海角發生的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的大戰中,西班牙、羅馬教廷和威尼斯組成的聯合艦隊大獲全勝,極大地增加了天主教國家的士氣。 

戰後,威尼斯共和國政府整理的勒班陀海戰的記錄裡,留下了這樣一行記錄:「參謀長阿戈斯蒂諾·巴爾巴裡戈在最幸福的狀態下迎來了自己所期望的死亡。」

《勒班託海戰》主要講述了1571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大海軍與由西班牙殖民帝國、羅馬教廷和威尼斯組成的聯合艦隊在勒班陀海角發生的一場大戰。這場戰役中世紀歐洲基督教文明與中亞伊斯蘭文明碰撞出一顆耀眼的火花。最終基督教聯軍大獲全勝,奧斯曼帝國方面總指揮阿里·巴夏及2.5萬奧斯曼官兵斃命,數千人被俘,極大地增加了西方國家的士氣。

可惜的是,西方聯軍神聖同盟贏得了戰役卻輸掉戰爭,次年,威尼斯共和國單獨和奧斯曼帝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和約,同盟宣告瓦解。

這三場「劃分天下之戰」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轉折,是歷史進程中的關鍵奇點,在血與火中歐洲基督教文明與中亞伊斯蘭文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從此,基督教勢力日漸衰落,伊斯蘭教文明逐漸掌控地中海世界,在歷史舞臺上開啟霸主的徵程。

鹽野式的歷史寫作,讓「現場證人」說話

鹽野七生的歷史作品,書寫的特色可以總結為「用全知視角講故事,用個人視角做注釋」。她特別注重當時個人提交的報告、備忘錄和回憶錄,因為這些材料中不僅有當時發生了什麼,還有當時的人的感覺和態度。這種歷史+感覺構成了鹽野作品的特色,應該說鹽野七生的《地中海海戰三部曲》是她在史料基礎上「合理想像」的產物,她根據掌握的史料,講出事件中各位主角的行動和心理活動,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創造出一個小說化的場景,通過被捲入某個歷史事件中不同的人根據自身信仰、利益等做出的行動和思考交織出一部活的歷史。

以《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為例,除了拜佔庭皇帝和土耳其蘇丹這些歷史上的「大人物」之外,鹽野七生還選取了10個「小人物」的經歷作為這個時代的「現場證人」,他們留下的信件和回憶錄成為後人了解這一歷史事件的重要「證言」。

【特萊維森】

身份:威尼斯艦隊將領

威尼斯共和國答應拜佔庭帝國皇帝派遣援軍的請求,特萊維森作為指揮官的威尼斯艦隊前往君士坦丁堡,全程參與對抗土耳其大軍的戰事,擔任海軍總指揮。君士坦丁堡陷落後,特萊維森不知所蹤。

【尼科洛】

身份:威尼斯艦隊船醫

跟隨威尼斯艦隊到達君士坦丁堡,參與防禦戰中傷員的救治,期間仔細觀察和記錄了雙方攻守情況。君士坦丁堡陷落後返回祖國,撰寫了《君士坦丁堡攻防戰日記》,讓後世得以知道君士坦丁堡攻防戰每天的進展情況,記述十分準確,是關於拜佔庭帝國最後時日可信度最高的史料。

【特達爾蒂】

身份:在君士坦丁堡做生意的義大利商人

君士坦丁堡之戰開始之前,計劃返回故土佛羅倫斯,計劃失敗後留下來參與抵抗土耳其之戰。君士坦丁堡陷落後,跳進大海被救,與一名法蘭西人聊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情況,法蘭西人翻譯成法文寄給大主教,在法蘭西廣為流傳,成為一篇檄文,用於號召組建十字軍。

【伊斯多爾】

身份:羅馬樞機主教

積極奔走,主張聯合東西兩大教會拯救祖國拜佔庭,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換成乞丐服逃過一劫,到達克裡特後寫了一封信,向各方面通報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後回到羅馬,為組建抗擊土耳其的十字軍奔走,只是未實現便去世了。

【格奧爾基奧斯】

身份:拜佔庭帝國的哲學家和神學家

反對東西教會聯合,刻骨銘心地感受到了拜佔庭文明與西歐文明的根本不同,在天主教之下實現東西教會聯合,就必須拋棄那些堪稱希臘正教徒靈魂的東西。如果強行聯合,希臘正教就會重蹈分裂覆轍,其結果是希臘正教從地球上消失。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接受蘇丹的任務出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後去阿託斯山修道院,寫下不朽名篇《論君士坦丁堡——寫給有信仰者的一封信》。

【烏貝爾蒂諾】

身份:在君士坦丁堡求學的義大利青年,格奧爾基奧斯學生

未聽從格奧爾基奧斯的建議回義大利,參與到君士坦丁堡的防禦戰中,後成為俘虜,賣到熱亞那居留區,獲得自由後又遇伊斯蘭海盜襲擊,賣身為奴,因聖約翰騎士團突擊海盜獲救。回到羅馬後,創作了題為「君士坦丁堡」的長篇敘事詩。

【弗朗茨】

身份:財政大臣,深受皇帝信任

經常侍奉在皇帝身邊的弗朗茨,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他積極為皇帝分憂解難,負責城防加固工程,調查可用於戰鬥的人力物力,處理居民抱怨的缺糧問題等,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對皇帝的苦惱感同身受。君士坦丁堡陷落後被俘到阿德裡安堡,尋找自己的妻兒,贖回自己和妻子的自由,投奔了皇帝的弟弟,妻子去世後進入修道院,動筆寫作了《回憶錄》,是了解拜佔庭最後時日的希臘方面最重要的史料。

【洛梅利諾】

身份:君士坦丁堡內熱那亞聚居區長官

在君士坦丁堡一戰中保持中立態度,君士坦丁堡陷落後與土耳其籤署締結媾和協議,事實上投降,新長官到任前離開君士坦丁堡回到國內,給住在國內的弟弟寫了一封長信,從居留區的視角敘述攻防戰的情況。

【米哈伊爾】

身份:塞爾維亞騎兵隊長

信仰天主教,卻被迫協助土耳其大軍攻打同一信仰陣營的君士坦丁堡,以防止土耳其對塞爾維亞的侵犯。然而,1455年蘇丹對塞爾維亞發起進攻,米哈伊爾被俘,改姓伊斯蘭教。1463年被匈牙利兵包圍,投降並恢復了基督教徒的身份,1490-1498在波蘭將自己的經歷寫成回憶錄。

【圖爾桑】

身份:穆罕默德二世的侍童

伺候穆罕默德二世至1460年,見證蘇丹的一舉一動,隱退後寫了《徵服者蘇丹穆罕默德的歷史》,關於君士坦丁堡陷落這一歷史事件,大部分歷史記錄來自敗者基督教一方,這是土耳其人所寫的最早的歷史論述。

通過這背景、性格、信仰完全不同的10個「現場證人」的全視角觀察,鹽野七生描繪了立體生動的君士坦丁堡的最後一天。其中既有女性罕有的理性概括能力,從複雜的歷史表象中找出脈動的主線,透徹、清晰、具體;又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打開讀者每一個毛孔,在細節中感受歷史的過程。

------------

圖書推薦

地中海海戰三部曲(全3冊)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異質文明碰撞的燦爛史詩,「劃分天下之戰」,人類歷史進程中的關鍵奇點。

鹽野七生聚焦地中海地區不同文明衝突的歷史,講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個異質文明,以地中海為戰爭舞臺,為了信仰、土地和貿易控制權相互對抗,最終改變世界格局和人類文明走向的三場大戰——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羅得島攻防記、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

三場「劃分天下之戰」共同交織出一場不同文明碰撞的燦爛史詩,見證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轉折,歷史進程中的關鍵奇點。

-End-

見識城邦

中信出版集團社科人文品牌為獨立思考的人服務​​​​

相關焦點

  • 鹽,人類文明的結晶
    遠古先民經過無數次隨機性地品嘗海水、鹹湖水、泉水、巖鹽、土鹽等,嘗到了鹹味的香美,並將自然生成的鹽添加到食物中去,發現有些食物帶有鹹味比本味要香,經過嘗試以後,就逐漸用鹽作調味品了。  中國最早的官方文獻《尚書·說命》就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的記載,說的是在商代人們就已經知道用鹽做調味品來配製美味的羹湯。《尚書·禹貢》還記載「青州,厥貢鹽、絺」,即青州在夏代就產鹽,並且作為「貢品」給夏王享用。這種做調味品的鹽極為珍貴,要作為貢物上交。因而中國關於食用鹽的文字記載,最早可以溯推至夏代。到了周代,人們已經把鹹味作為「五味」(酸、苦、辛、鹹、甘)之一,並用於醫治疾病。
  • 推薦幾部關於「時代文明碰撞」的電影,能引人深思的那一種
    寫在前面:一直想寫一篇關於「種族文化碰撞」類型的文章,但又苦於沒有強有力的文化學術支撐,所以只能在一些經典電影中尋找案例,讓閱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如果能啟發你們再重新回味電影故事,我覺得那也是極好的。賽德克巴萊《賽德克巴萊》電影海報《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影片
  • 這就是野大豆
    生境分布:生於潮溼的田邊、溝旁、河岸、湖邊、沼澤、沿海等地,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遍布全國各地。國外的朝鮮、日本和俄羅斯也有分布。灘涂野大豆群落形態性狀:一年生纏繞草本;主根細長,側根稀疏;莖纖細,被褐色長硬毛
  • 衝擊造宇宙碰撞聚人群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已忘記正是在異質思想的、碰撞風火中找到了妥協化共識促使人們攜手前行人、人碰撞後的和解構建、守護了契約人群間的碰撞和解擴大了人群為社會進步奠基......春秋諸子的思想碰撞構建了戰國七雄奠基了中華文化黑暗中世紀的爆烈衝突不得不文藝復興古希臘迎來了西方的長久文明納碎思想衝撞西方點燃了二次大戰......
  • 守望心靈的故鄉---讀張煒《我跋涉的莽野》
    很好,張煒來了,帶著渤海萊州灣畔那一片莽野的苦澀、遼闊的清新氣息,如同一個深情矚望心靈故園的號手吹響他手裡激蕩無比的銅號。於是,「那裡的蘑菇和小獸都成了多麼誘人的朋友,還有空曠的大海,一望無邊的水,都成為我心中最好最完美的世界」。  的確,張煒對腳下的這片熱土愛之也深,故苛責也切。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鄉土歌手,心智的冥想者。
  • 七等生:我寫的是宇宙,寫的是人類,而不是寫你們要的東西
    七等生是承受了很多世間之沫的人,多數不是相濡之沫,而是他生厭而無法擺脫的唾沫。而他又像上面的廢名,有著非常過人的自我意識,提升著自己、保護著自己,超然於塵世之上——而用塵世的話說,此君不近人情極了。不過就像他自己說的:「我寫的是宇宙,寫的是地球,寫的是人類,而不是寫你們要的東西。」
  • 瀕危珍稀植物—沙灘野玫瑰
    玫瑰屬於薔薇科,薔薇屬,野玫瑰就是玫瑰家屬的一個主要成員,由於它多以野生為主,而被人們命名為野玫瑰,它是一種野生叢生灌木。也就是說,全部的野玫瑰都是玫瑰,而並不是全部的玫瑰都能稱之為野玫瑰。20多年以前在榮成天鵝湖周邊曾分布著大量的野玫瑰,在筆者近期進行植物資源調查時,卻發現那裡已成為公園,野玫瑰已杳無蹤跡。現在野玫瑰已被列為瀕危植物資源,亟需保護。
  • 關於外星文明的5大猜測,除了大過濾器和缸中之腦還有啥?
    浩浩蕩蕩的外星文明探索計劃已經開始半個世紀了,42年前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攜帶著人類文明的坐標與問候,正向著太陽系外疾馳,到今天,它們沒有找到任何關於外星文明的信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有4.24光年,擁有數千億顆恆星的星系發生碰撞竟然會從中間穿過而幾乎不發生恆星碰撞事件,可觀測宇宙的至今有930億光年而這依舊可能只是整個宇宙的冰山一角。宇宙太大了,大到即使存在多個文明,它們之間能夠發生交流的可能性卻為0。
  • 「食用鹽」有毒?吃進身體損傷肝臟?吃鹽一定要知道這些
    吃「鹽」,一直是大家熱議的一件事情,由於食鹽過多對身體會造成很多的「麻煩」,所以它備受關注。這幾天,關於「食鹽」出現了一則熱點事件,網上一篇題為《中國賣鹽的是畜生》的文章將食鹽推向高潮。仔細閱讀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國產食鹽中添加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其中觀點在說亞鐵氰化鉀有毒,攝入體內容易對肝臟造成傷害。事實真的是這樣?亞鐵氰化鉀是什麼?
  • 農村常見的這幾種毒草,遇見了一定要躲開
    所以遇到這類有毒的植物一定要及時躲開。比如說這種蠍子草,如果一旦碰到他的話,就會被他劃傷,而且他沾上皮膚上還會特別的疼,就像被蠍子蟄了一樣,這也是人們稱它為蠍子草的原因。但是這種草的分布卻非常廣泛,基本在各地的農村都能看到他。也有的地方稱他為紅霍毛草或者是火麻草,現在農村的荒地,路邊,山野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大概能長到一米左右,基本不分枝。
  • 太陽系區域兩顆行星的碰撞,造成了外來星球和泰坦星的分裂。
    50億年前左右,爆炸後的的物質聚合到一定時侯首先出現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太陽甩出的物質和吸附的星空物質在太陽系外形成一圈物質層雲,這些物質的聚合形成了太陽系的最初幾大行星,即現在的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和泰坦星,其中泰坦星是太陽系中過去最大的行星,約是地球的100多倍大。
  • 「野長城」真的野嗎?
    曾幾何時,「野長城」這個名字出現在很多戶外愛好者的字典裡,一個「野」字不禁令人疑惑,究竟是野外,還是野生的意思呢?但從目前來看,我覺得更像後者,「野長城」在很多人眼裡成了野生的,成了無人管理的天然場所,成為可以肆意攀爬的法外之地。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集結號》中穀子地面對無名烈士墓說的那句話「生下來父母都給起了名字,在這裡怎麼都成了沒名的孩子了呢?」
  • 散文|家蔬不及野蔬香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春天最早上餐桌的野蔬,差不多就是薺菜了。很多人喜歡包薺菜餃子吃,但我對於餃子不怎麼太上心,尤其是薺菜和肉拌出的餡兒,總感覺已經失去了食物的原香,實在太邪惡。我喜歡用薺菜攤煎餅,熬薺菜粥,甚至就是丟少許葉子,煮清水薺菜湯。於是挖一回薺菜,好些天家裡都飄著薺菜的清香。
  • 海洋文明與中華文明的碰撞(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反觀先秦時期,春秋戰國雖逐漸走向分裂戰亂,但文化中卻出現了完全可以媲美西方同一時期的文化高峰,百家爭鳴、大師璀璨,而且即使現在讀到當時的著作、人物事跡,也能感受到鮮活的生命力,就拿《詩經》來說,即使隔了幾千年的時間,其對情愛的謳歌依然能讓人從內心中感受到那種勃勃生機與美好情感。
  • 一生之書,一本至少要讀七遍的好書《秘密》
    願超越一切理解的抵達靈魂深處的寧靜剛才看到一個文友關於《秘密》的摘錄總結,往事一幕幕回想,吸引力法則,從熟練使用到忘卻長不過幾年。《當下的力量》,都是超頻或高頻的好書。人有時一不留神就掉頻,忘了本來的自己就是清澈空透。
  • 如果你對天體物理感興趣,一定要讀一讀這本:《七堂極簡物理課》
    這本書的確是來講知識的,但最大的看點並不是高深的量子力學和宇宙大爆炸,是將一門科學化繁為簡之後與語言表達的藝術碰撞。讀書之前,先被裡面的一句話打動了:「只有熱量存在的時候,過去和未來才有區別。」讀到這樣的句子時,你一定會會心一笑:「因為沒有學校課業的打擾,學生在假期裡往往能更專注地學習。」然而可惜的是,當我們埋怨完學校的公共課又長又無聊之後,並不一定會在有大把時間的假期真正去做那些「計劃中的事」。
  • 耐鹽植物開發利用是鹽土農業的未來方向(5):重要耐鹽植物資源
    隨著鹽生植物的發展,並且實用性強的飼用鹽生植物在中國鹽生植物中也是比較多的(李梅梅 et al., 2017; 史傳燕, 2011; 史傳燕 et al., 2010)。在這裡只列舉部分營養價值較高的飼料鹽生植物。
  • 薦讀丨在現實的碰撞中成長
    【銷貓薦讀】凡是誠實地過日子,並且遭遇許多麻煩與失敗而不氣餒的人,要比那種一帆風順,只知道安逸的人來得有價值。 風暴來臨時,最先做出反應的一定是經歷過風暴的人。過於順利的境遇就像溫水煮青蛙,會讓自己慢慢活成一個易碎的玻璃瓶,經不起坎坷和撞擊。坦然面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經歷,去摔跤,讓身體和心靈在與現實的碰撞中成長。
  • 滑野冰!危險
    另外,野冰冰面上障礙物很多,容易摔跤。據悉,近年來每年幾乎都發生過遊人和小孩滑野冰時掉進冰窟窿以及溺水的事情。在此提醒大家:滑冰須謹慎,野冰下面是禍水!  冬季入九以來,隨著本市露天冰場相繼開放,舉家前來滑冰的市民也越來越多。然而,與室內滑冰場更為完備的防護系統相比,室外冰面的安全問題卻一直是個無法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