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蔬不及野蔬香

2020-12-03 琴伴書侶

春漸深。許是怕各色花兒佔了主場,許許多多的野菜也著急在風裡招搖起來。

如此甚好。生機勃勃本就該是春天的特色,何況,那些看起來綠油油嫩生生的野菜,還可以豐富一下人們的味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春天最早上餐桌的野蔬,差不多就是薺菜了。很多人喜歡包薺菜餃子吃,但我對於餃子不怎麼太上心,尤其是薺菜和肉拌出的餡兒,總感覺已經失去了食物的原香,實在太邪惡。

我喜歡用薺菜攤煎餅,熬薺菜粥,甚至就是丟少許葉子,煮清水薺菜湯。於是挖一回薺菜,好些天家裡都飄著薺菜的清香。

除了薺菜,榆錢和香椿芽的味道也不錯。可惜的是,近些年的鄉村統一規劃,把不少榆樹都規劃沒了。我的關於榆錢的記憶,還停留在十多年前,榆錢餅那個軟糯的口感,真叫人思之若狂。現在偶爾外出,也曾看到過幾次榆錢,但不是長在地勢險惡處求之不得,就是已經老到無法入口。

香椿倒是不少,不過已不像從前那樣,是屬於大家的公共財產。而今,香椿成了農家的經濟作物,想吃的話,還得花上不菲的代價。

這個年月,但凡不是懶到無可救藥,總不至於花錢吃點香椿也吃不上。然而在我的心裡,還是得自己採來的,才最為可口。

榆錢和香椿不能盡興,我們其實還有別的選擇。鄉間的溝圩地頭,以前多的是被農民們叫做狗奶針的玩意兒,也就是枸杞。枸杞固然沒有像榆樹那樣,遭受滅頂之災,但也不復從前的繁茂。所幸我們只是拿它來解饞,而非為了果腹。我們大可以在農村的這片廣闊天地裡,有所作為。

不過採摘枸杞芽的時候,得有一雙火眼金睛,它既和月見草難辨真偽,又跟牛至如同近親,一不小心就混淆了。

枸杞芽的最好吃法就是涼拌。把剛採回來的新鮮嫩芽清洗乾淨,放入煮得滾開的水裡燙透,再撈出來過一下涼水,放上適量的糖、鹽、醋、六月鮮,一道新鮮爽口的小菜便出來了。

我其實更喜歡枸杞芽剛入沸水時的感覺,霧氣繚繞,清香撲鼻,真是莫大的享受。

少了農藥化肥,野蔬的味道比起在塑料大棚裡養尊處優、姿態優雅的蔬菜們,不知好了多少倍。

還有生在河畔的水芹菜、豆瓣菜,田邊地頭的野蒜、馬蘭頭、打碗花、灰灰菜,等等。野蔬的數量之多,品種之豐,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野蔬,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有的甚至還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

據科學鑑定,薺菜的營養成分堪稱完美,既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多種胺基酸、胡蘿蔔素、糖,又富含磷、鉀、鈣、鐵、錳等元素。古代的醫籍記載,薺菜有止血、降壓、明目、健胃、消食的功能。難怪民間又把它稱作「血壓草」、「淨腸草」。

至於枸杞,那更不用說。我最愛給人講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某人在行路的時候,看到一個滿頭烏髮、身強力壯的男人,正在打罵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這個人實在看不下去,就上前指責那個男人。男人笑著說:我管我自己的孫子,又有什麼不可以?這人很驚訝,便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那個男人已經140多歲,而他的孫子之所以受責打,是因為不肯聽話每天堅持食用枸杞,以致未老先衰、兩眼昏花。枸杞的功效,不言自明。

科學鑑定和故事都是別人的,我不懂真假。但我知道,家蔬確實不及野蔬香。既如此,何妨趁著春光明媚,多多沾花惹草去?

相關焦點

  • 「傳承蠶桑文化·領略蔬香風味」石沱鄉村行活動舉行
    {"title":"「傳承蠶桑文化·領略蔬香風味」石沱鄉村行活動舉行",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fuling/fulingnews/2020-06-02/2471150.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
  • 嫩滑可口的蔬香鱈魚雞蛋糕,你確定不來一口?
    蔬香鱈魚雞蛋糕製作材料:1個鱈魚、3個胡蘿蔔、3個洋蔥、1個菠菜、適量鹽、少許白胡椒、料酒少許蔬香鱈魚雞蛋糕的日常做法:1.鱈魚洗淨,切成小塊,放在小碗裡,先不加調料,後面一起放調料2.蔬菜需要胡蘿蔔、洋蔥、菠菜,可以換成喜歡的食物或孩子喜歡的東西
  • 蔬香清單,香蔬得福
    吳學良蔬香清淡,蔬菜有「四性五味」之說,「四性」指寒、涼、溫、熱,「五味」指酸、辛、甘、苦、鹹,分別為五行之中的木、金、土、火、水,對應的是肝、肺、脾、心、腎。蔬菜為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等的重要的來源。
  • 山東女散文家沙龍開啟 山大教授講述「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記著 王麗 通訊員 王田田)散文世界是什麼?有意義不如有意思,還是有意思不如有意義?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第23期名家分享活動利用周末開啟,邀請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新強,作了一堂題為「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的精彩講座。著名文化學者張期鵬,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亓鳳珍,大眾日報豐收副刊主編劉君,周三讀書會創始人李炳峰,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攝影師李恆昌,農村大眾報總編室主任劉秀平等30餘名嘉賓到場。講座由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秘書長王力麗主持。
  • ...蔬菜博覽會將於11月22日至11月26日在「中國·四川天府蔬香博覽...
    每到秋冬,菜博會已經成為四川城鄉居民觀賞田園美景、體驗農耕文化、感受新時代農村業興家富人和村美新成就、品嘗時令蔬菜「盛宴」的好去處。以大地蔬菜景觀展覽為主要展示內容,建設天府蔬香博覽園650畝核心種植展示區,展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以及大宗秋冬蔬菜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在蔬香大道沿線約6000畝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展示彭州各類秋冬蔬菜規模化種植。在四川蔬菜工程技術中心相應區域,展示農機、烘乾冷鏈物流裝備,集中體現農業三大先導支撐產業。  在場館內感受主題視聽展覽。
  • 夜讀 | 你還記得山谷裡的野百合嗎?
    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幾十年後,遠在百裡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裡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溫柔的一角。
  • 車輪滾滾,一路蔬香,一路希望
    車輪滾滾,一路蔬香,一路希望。與大多數從事運輸行業的卡車司機一樣,大貨車已成為支撐劉師傅全家生計的重要工具。  ■做了2年的哥轉行成為卡車人  年近40歲的劉師傅,出生在農村。在從事運輸行業以前,種植農作物是他家惟一的收入來源。「春耕秋收,雖然愜意,但僅靠幾畝薄田,只有挨餓的份,想要過上好日子更是不可能。」
  • 野薔薇:即使死亡,已要走進一顆美麗的童心裡!(散文詩)
    10我是一株生長在路邊的地地道道的野薔薇。走過季節的邊緣檫過鳥的翅膀,閃過多少人多情的目光。生命歸於泥土,用一片葉子作證,我在更廣闊的想像裡放縱自己一無所有的根。散文詩//一些花露出了紅紅的臉蛋!《楊高傳》:原來詩歌也可以這麼寫?散文詩//水色在夕陽中變得寧靜散文詩//生命的高原
  • 中國散文發展史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在多元政治和政權頻繁更疊的同時,思想家於一尊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玄學、佛學的盛行,以及儒、釋、道三家並存局面的出現。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思想相對活躍、開放的時期,散文的發展也呈現出許多新特點。  1、散文中經學的迂腐氣大大降低,向著更加文學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 在散文的深處守望,或遇見
    我絲毫不敢看矮他們,我的意思是,散文家的學養無法遁跡,鑑於散文沒有欲蓋彌彰的技術,所以在舉手投足之間,散文的每一行字,就是寫作者的一呼一吸。2017年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文學阿壩走向」研討暨「阿壩作家書系」首發式在成都隆重舉行。我應四川省作協創研室之邀,做了阿壩州文學創作綜述報告,沒有涉及散文家韓玲的寫作。
  • 「散文天地」黃禎祥:家被水淹
    散文《春風得意看華聯》獲《荊沙日報》二等獎,2008年出版散文集《心路》,2018年長篇小說《顫慄的童年》已脫稿。家被水淹有家難歸的滋味我已經嘗過兩次,而且都是水淹以後發生的事。我家被水淹,不是長江的無情洪水,也不是海潮過線或狂風卷浪所致,而是暴雨漫溢河湖和多年失修的大型水庫倒堤,淹了我的住宅。
  • 蔬香滿城·新鮮和縣— 農業嘉年華暨鄉村休閒觀光旅遊活動精彩紛呈
    2020年11月15日—11月30日,以「蔬香滿城·新鮮和縣」第十二屆蔬菜博覽會暨第七屆農業嘉年華鄉村休閒觀光旅遊系列活動在我縣各鄉村旅遊點開展。活動期間,我縣所有A級旅遊景區向馬鞍山市市民、消防隊員、旅行社團隊免費開放。
  • 成群野大豆荒地安家 野生賊小豆也在這裡瘋長
    成群野大豆驚現水庫旁偏僻荒地這是一個小水庫,雜樹雜草沿水邊叢生。其間,有一處人工開挖種植桃樹的痕跡,但也荒草叢生。附近居民老洪說,這一片桃樹林都是小苗,栽下去後沒人管,慢慢就荒掉了。荒了的桃林,卻換來了野大豆的蓬勃生長。桃林中,成群野大豆細長的藤蔓從桃樹或雜草纏繞而上,枝枝蔓蔓搭在樹頂或草叢頂。老洪說,這片桃林比較偏僻。
  • 老鄉家的娃娃被野猴子傷到了,治療費用高達200000多元
    老鄉家去讀小學的娃娃被野猴子咬了,傷情甚是嚴重,單單醫療費用都高達200000多人民幣,這讓他們那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老鄉家家住曲靖市會澤縣火紅鄉耳子山村,以往幾十年裡,這附近從沒有聽說過會有大型野獸或者野猴子出沒,也因此鄉親們對自家娃娃的安全問題,還是比較放心的。
  • 守望心靈的故鄉---讀張煒《我跋涉的莽野》
    很好,張煒來了,帶著渤海萊州灣畔那一片莽野的苦澀、遼闊的清新氣息,如同一個深情矚望心靈故園的號手吹響他手裡激蕩無比的銅號。於是,「那裡的蘑菇和小獸都成了多麼誘人的朋友,還有空曠的大海,一望無邊的水,都成為我心中最好最完美的世界」。  的確,張煒對腳下的這片熱土愛之也深,故苛責也切。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鄉土歌手,心智的冥想者。
  • 第五屆「琦君散文獎」在溫州甌海揭曉
    11月29日晚,第五屆「琦君散文獎」頒獎典禮在甌海區琦君文學館揭曉。」為每年一屆的專業散文獎項,2016年由十月雜誌社和甌海區人民政府共同設立。累積20篇(部)獲獎作品,是我們從國內文學期刊發表的大量散文作品和海內外公開出版的散文專著中遴選出來、經過專家評委最終評定的精品力作。它們包容了多種創作題材、風格,以不同的寫作路徑代表了中國散文寫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準。下一個五年,我們將繼續合作,守正創新,使這一文學品牌產生更為持久而廣泛的影響力。」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河南日報中原風副刊發表作者鄭彥英散文《蘭考,一個引人向善的地方》 ★大河報河南副刊發表作者汪葆夫散文《嫂子,你還好嗎?》★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發表作者馬尚龍散文《四季分明即分寸》 ★亳州晚報渦河副刊發表作者王秋芝散文《為這場雨駐足》 ★邢臺日報百泉副刊發表作者劉秀清散文《草木知本心》 ★天津日報聚焦西青·副刊發表作者周童散文《歸來的溫馨》 ★重慶日報農村版副刊發表作者趙呈榮散文
  • 火山啟示錄(散文)
    現為鄒城市作家協會理事,濟寧市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兗礦新聞報社副刊編輯。近年來,在《鄒城文藝》、《鄒魯作家》《新晨報》《濟寧文藝》、《中國煤炭報》《散文詩》《花溪》《中國文學》《山東文學》《當代散文》等報刊雜誌發表散文、詩歌、散文詩等40餘篇(首)。詩歌《望雲》《觀普陀山觀音菩薩像》《人與獸》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二等獎,入編「獲獎作家文庫(2005卷)」。
  • 關注|永州養蛇人堅持20年放蛇於「永州之野」每年放600—800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3日訊(通訊員 歐宇馨 安月 小莽)「永州之野產異蛇」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說》對永州描述。周大武是永州之野異蛇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1996年開始創立養蛇公司,成為永州最早的蛇類養殖戶。20多年來,他不忍看到一些人對蛇的濫捕濫殺,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破壞,決定每年配合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將自己養殖場的一部分蛇類放歸自然,每年放歸600至800 條。
  • 黃莉:今夜夢見父親了|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父親是一個愛家的人。他既愛自己的小家,也特別愛職工之家。把工會建成職工信得過的組織,這是他的夙願和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