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生命憑什麼必須是碳基生物,「殺手」小行星會消滅地外生命?

2021-01-09 悟空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雖然,在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上,生命的形態多種多樣,而人類對系外行星世界的探索,也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迄今為止仍,人類沒有找到所謂的外星生命。於是,科學家們根據地球和地球生物的特徵,總結出了一些適合生命居住的基本條件。比如:液態水、陽光和熱量,以及碳等物質,並且這個星球的引力大小也很重要。

可能有不少人都曾聽說過,外星生命必須是碳基生物,那麼,為什麼他們不能是其他類型的生物?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碳基生物到底是什麼意思!或許有的人並不了解,就我們地球上的所有已知生命而言,大家都具有碳基生物這個共有屬性。也就是說,不管是我們人類、還是其他動物,大家都是以碳元素為有機物質基礎的生物之一,我們胺基酸中的羧基與氨基都是由碳元素連接起來的。

科學家表示,行星的大氣中必須具備「揮發物」才能萌發生命,而這裡說的揮發物所指的便包含了二氧化碳和水,它們能夠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就沸騰起來。並且,就我們目前的認知而言,任何的生命形態要維持其化學形態上的生長,都必須擁有碳和水這兩種必須物質。正是這些物質的化學特性,證明了位於宇宙中任何星球上的生命,都必須依賴它們才能存活。

當然,行星必須具備揮發物,但不代表行星可以從形成開始就存在著這樣的條件。當恆星處於生命的早期時,其光芒的熾熱程度可以將整個區域內的塵埃都進行烘烤。而後來恆星的可居住區域也是從這樣的過程慢慢轉變而來,最後這裡變得冷暖適宜、而塵埃也變成了行星。在進行研究的時候,科學家們還意外發現適量的小行星和彗星撞擊,也會幫助一個星球成為具有揮發性物質的星球。

倘若以我們的地球作為目標星球,那麼,想要在不剝奪地球大氣層的前提下,將揮發性物質進行傳遞,則需要一個20米到1公裡左右寬的小行星和彗星對地球進行撞擊。而宇宙中最常見的恆星類型矮星,則並不可能成為生命選擇的居住地,雖然有不少潛在宜居的系外行星都位於此類恆星的附近。

矮星的發光度太低,迫使環繞其附近的類地行星距離不能太遠,就好比我們太陽系中水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並且,在質量較小的恆星附近,總會有不少小行星和彗星在這個區域活動,它們很可能會撞向潛在的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關於外星生命,還有太多難以確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只有通過探索技術的提高來慢慢尋找。比如,除了地球,還有哪些星球上也存在著生命,以及它們所在的恆星系統,又是否與我們的太陽系類似。

相關焦點

  • 宇宙中不止一種生命形態,但存在碳基生命的可能性最高!
    地球上的生命就屬於碳基生命,外星球上也有可能存在碳基生命,人類目前尋找外星生命就是按照地球生命所需要的條件來尋找。那什麼是碳基生命?因為構成生命的化學物質都需要以碳元素來進行連接,所以稱作碳基生命。簡單來說就是由有機物構成的生命。
  • 外星生命是矽基的嗎?地球生命所需的氧氣竟是矽基生命的致命毒氣
    如此看來,這一現象有力的證明了地球上的生命是同源的,理論上來說,它們在地球上出現後都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才有了如今的面貌,也令網友們十分好奇,既然地球上的生命均為碳基生命,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必須為碳基生命呢?
  • 人類至今還沒有找到地外生命,難道是因為矽基結構的原因嗎?
    碳基生命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參照地球形成生命的過程,我們以碳基生命的角度,以及能夠維持生命體正常進行生物活動和保障種群發展的需要出發,得出一個星球能夠形成碳基生命體,必須要具備如下幾個條件:適宜的溫度。
  • 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
    有粉絲問觸手君,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命?然道生命存在的形式不能是多種多樣的嗎?是,宇宙如此廣大,其可觀測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幾乎無邊無際,地球在宇宙中連一個細胞,一個分子,一個原子都算不上。
  • 到底要不要繼續搜尋外星生命呢?
    關於這個問題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生命並非誕生於地球而是誕生於太空,由小行星和彗星將生命的種子帶進了地球,到底生命是起源於地球還是外星呢?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適應於人類生活的外星球或許就是我們可以移居的地方。地球是所有生命的家園,為我們提供了溫暖適宜的生存環境,但這並不代表地球永遠是這樣的。
  • 在整個宇宙中,生命的誕生並不容易,碳基生命是否是唯一?
    在整個宇宙中,生命的誕生並不容易,碳基生命是否是唯一?宇宙浩渺,從現有我們地球上的跡象來看,人們經常會懷疑是否有外星文明曾經來訪過我們的地球。因為整個宇宙讓我們很難相信,地球會是當中唯一有生命和智慧文明的星球,僅僅在銀河系中就多達2000多億顆行星。其中甚至有很多與地球擁有相似環境的天體,但是因為目前科技的限制,以及宇宙實在太過浩瀚,加上我們每個星球之間距離過於遙遠,很難進行有效的探索。所以,處於宇宙一隅的我們也至今沒有探訪到外星文明。但是,雖然在整個宇宙當中,生命的誕生並不容易,讓我們也會不禁思考一個問題,碳基生命是否是唯一呢。
  • 為何科學家們認為,除碳基生命外,宇宙不可能存在其他基礎生命?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在地球誕生的46億年中,它以種種不可思議的巧合孕育了生命,經過幾十億的生物轉化,地球的土壤中出現了大量的有機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有機礦物,這使得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可以借用這些資源來發展壯大,在很多時候很多人類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存在,生命又是如何誕生的
  • 外星生命構成未必是「碳基」
    我們知道,現在地球上的生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以碳元素為構成基礎,我們稱之為碳基生命。小到微生物大到海洋生物,碳元素都起到了主體構架作用。所以人類以往在尋找外星生命的時候會以碳基為標準。不過近些年來科學家們發現生命可能是多樣形態的,也就是說碳基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再加上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宇宙中還有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存在已知宇宙的任意一個角落,但我是我們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還是無法研究和利用暗物質,我們的未知量過於龐大,所以生命的形式也不能確定是以碳基為基礎的。
  • 碳基生命說是宇宙所有生命必須的形式嗎
    最近,NASA下屬研究中心的一名計算機研究人員科倫巴諾,在論文中提出了一些觀點:例如,外星生命也許早就來到了地球,它們可能和地球上的生命完全不同,並不是碳基生物。基於這片文章,很多媒體都開始渲染外星人早已來過地球,潛伏在我們人類中間。
  • 地外生命或已遍布宇宙!天文學家找到線索,地球生物或來自外星
    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自從人類產生了關於外星生命的想法之後,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著人類。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前蘇聯和美國作為兩個超級大國率先開始探索地外生命,到目前為止已經將近70年了,仍未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難道外星生命真的不存在嗎?想必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但依然有少部分人堅持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
  • 矽基、氨基、還是不同的手性,外星生命會是怎樣的?
    另外,生命也都依賴於水和DNA或者RNA。然而,這些生命特徵只是出現在地球上,如果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存在外星生命,並不意味著它們也會像地球生命那樣依賴於碳和水。事實上,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不同的星球環境,在那裡可以存在其他形式的生命。那麼,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會是怎樣的呢?它們與地球生命會有什麼不同呢?
  • 外星文明會存在嗎?科學家發現,地球生命可能真的來自外星球
    太陽系、地球誕生時間已經有數十億年時間了,我們地球生命起源也有數十億年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想揭開太陽系起源、地球生命起源等問題,似乎不大可能了,因為我們沒法回到數十億年前看一看這個起源的過程。既然我們地球出現了生命起源,那外星球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生命起源,出現外星生命呢?如果外星球沒有生命起源,那假設有太空人回不來地球,而是飄到外星球,是否能夠為外星球帶去生命起源呢?
  • 科學家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到底長什麼樣?
    數量如此龐大的恆星,必然有不少像太陽一樣,孕育著自己的生命系統。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向外太空探索,雖然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跡象,但是所有人都相信,人類絕不孤獨。在茫茫星海中,必然有無數兄弟姐妹,一起分享著這片宇宙的恩賜。但是,外星生命的形態是什麼樣的?他們可能與人類或者地球生命相似嗎?
  • 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
    人類對地外智慧生命的尋找或永不止步。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思考世界上存不存在外星人的問題,儘管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各有不同,既有用精神,形上學的問題,也涵蓋科學的方法。然而,隨著我們對宇宙有了更深入、更科學地了解,我們尋找外星人的方式也有了更具體的形式。有關外星人的問題早就是科學研究課題,而不僅僅是科幻小說和哲學探索的主題。
  • 人類搜尋地外文明為何無果?外星生命或只是高級人工智慧
    「搜尋地外智慧生命」(SETI)機構的高級天文學家賽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表示:「如果我們哪天真的探測到一個信號,我們不應該預期那是某種柔軟的原生質形態『外星人』在望遠鏡的另一端。」在過去半個世紀的時間裡,SETI機構一直在致力於對外星智慧生命信號的搜尋。
  • 地外生命大搜尋:藍月亮行星「鯨魚」會飛(組圖)
    第2頁:地外生命大搜尋:藍月亮行星「鯨魚」會飛第3頁:地外生命大搜尋:藍月亮行星「鯨魚」會飛第4頁:地外生命大搜尋:藍月亮行星「鯨魚」會飛第5頁:地外生命大搜尋:藍月亮行星「鯨魚」會飛第6頁:地外生命大搜尋:
  • 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尋找地外生命
    地球,是目前我們已知唯一存在過生命的星球,一顆從混沌中走過來的天體。從冥古宙時期細小微生物到現在人類智慧生物的出現,經歷了38.5億年。那除了我們,地外生命又是否存在?不過,要滿足我們類地生命的孕育要滿足三點:第一,所有類地生命體主要是由有機分子構成,基本元素是碳元素,也包括氫、氮、氧等元素。
  • 地外生命探索的最大熱門——歐羅巴(木衛2)
    科學界對於外星生命的好奇和想像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也沒有停止過對外星生命的探索,很長時間以來,火星都是地外生命探索的首選目標,原因很簡單它和地球太像了,首先它和地球是鄰居而且有著同樣的大氣層,有著一年四季的變化,也都有水等等,但是自1960年以來,人類通過近50次的火星探測,每一次的發現都不能證明火星生命的存在,幾乎每一次的希望重新點燃又被很快澆滅,這不禁讓人覺得失望
  • 10 種搜尋外星生命的方法
    1974年,天文學家 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公布了首段有關地外文明的無線電信息,被稱為「阿雷西博信息」 (the 「Arecibo Message」),該信息提供了外星生物存在的證據。但目前我們還沒有收到任何回復。
  • 外星海洋裡的生命會是什麼樣子?
    當人類冒險登上木衛二(歐羅巴)或土衛六(泰坦),深入觀察它們冰凍的表面之下時,我們可能會在那裡發現新的生命形式嗎?近年來的發現使天體生物學家認為,木星和土星的一些衛星是太陽系中最有希望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目前幾個主要的太空任務正在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前往那裡,尋找可能的生命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