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設計靈感來源於螞蟻、甲殼蟲等昆蟲

2020-12-04 199IT

生物學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單個的螞蟻其實是一個個器官,成群結隊的時候才是一隻完整的生物。用這種想法來看待目前商用無人機的主要限制——有限的負載能力,催生了一種新的、依靠成群出動來完成任務的無人機形態。

它被設計得更加勢單力薄,因此必須完全依賴集體成為有用的個體,同時也更靈活、可用性更強。

這種無人機的一個應用目標是,把人從重複性的觀察活動中解脫出來,同時拓展他們的觀測範圍。

舉個例子,像是監控非法狩獵和伐木的情況,需要從較大的視角上長期頻繁觀察。這項任務非常適合能夠在樹林中穿梭的小型無人機,如果採用了集體合作的方式,就能解決負載能力有限的問題。比如,集體合作時可以讓一些無人機裝載小型攝像設備,另一些裝載 GPS ,另一些攜帶二氧化碳探測儀等傳感器,它們組成的集體則用於發現潛在的人類活動跡象。

它沒準會改變日後無人機應用的思路。而這一切都是從社群昆蟲身上得到的啟發。

從螞蟻的身上學習協作策略

螞蟻社群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們特別缺乏自我的概念,專注於做對群體最有利的事,因此分工協作的模型幹擾因素更少。另外它們在地上爬動,方便觀察,這讓螞蟻兵團成為無人機協作的模仿原型之一。
比如,Pratt 和 Vijay 在合作的項目就是要了解這些螞蟻在合作中如何決定誰朝哪個方向用力。Stephen Pratt 是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運營著 Pratt 實驗室研究螞蟻活動;Vijay Kumar 則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機械工程和應用力學學院的教授。他也是正在設計社群協作無人機的團隊負責人,在 GRASP(通用機器人,自動化,傳感和感應)實驗室進行工作。

Pratt 和 Vijay 設計了一個四隻腳裝有傳感器的輕裝置,引誘螞蟻來運輸它,藉機觀察它們如何當即判斷用力的方向,並誘使它們表現出各自在群體中的角色。

基本上,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螞蟻們是通過不斷地試錯找到中間的平衡點。在協作過程中,產生反作用的一方會迅速調整,Vijay 說「就像幾個蒙著眼睛的人搬動一張桌子」。

目前,Vijay 已經可以把這種即時學習的策略用在陸地使用的機器人身上,最終他希望能夠對飛行機器人起作用。

從甲殼蟲的身上學習飛行技巧

除了運輸策略以外,飛行的技巧也是無人機從昆蟲身上學習一項內容。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Michel Maharbiz 認為,研究飛行就要讓昆蟲在飛行狀態下收集數據。他在甲殼蟲背上放了微小的晶片,把電極插入大腦和肌肉中。通過晶片上的無線設備接受信號,幹擾甲殼蟲飛行,觀察它怎樣做出反應、保持飛行姿態。

科學家們想要從昆蟲的活動中尋找啟發,就像過去懷特兄弟受到鳥類啟發而發明了飛機一樣。但是飛機最終沒有撲扇翅膀升空,無人機的協作同樣不僅只是「仿生」。

當成群的無人機從實驗室環境中飛到自然環境中,沒有了布置在室內空間各個角落裡的感應設備,如何才能通過 GPS 方便地操作他們進行寫作,完成指定的任務?而群體協作的無人機,還需要一套協作方案,使它們能夠通過成員位置來獨立靈活判斷任務,而不是由中央控制程序統一協調。這些都是在研究了昆蟲行為之後,把實驗室成果搬到戶外之前要解決的重要的問題。

目前的有利條件是,無人機的成本——從傳感器到儲存晶片——已經在飛速下降。在未來監管的問題也會逐步解決。

技術成熟之後,生物學家想要的數據會由無人機大量收集,就像目前的數據處理已經大量依賴資料庫和雲計算中心,而科學研究有可能因此經歷重要的變化。

自 好奇心日報

相關焦點

  • 原來大眾甲殼蟲的設計靈感不是來源於昆蟲甲殼蟲
    說到汽車設計靈感,很多人會想到大眾甲殼蟲,可能很多人以為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昆蟲甲殼蟲,其實這是個美麗的誤會。當時還是無名氏的它生產出來後第二年就參加了柏林汽車博覽會,被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嘲笑為「beetle」,而大眾心態好到炸,可能也覺得確實挺像的,於是把它正式命名為甲殼蟲。
  • 仿生設計的無人機產品 靈感來自大黃蜂
    工程設計要求無人機螺旋槳最簡單,最明顯的布局是方形,有四個螺旋槳。然而,大自然堅持所有飛行生物的兩個翅膀的基本布局。從鳥類到昆蟲,偶爾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大自然總是賦予雙側對稱的雙翼設置......因此,Carota的無人機信任這種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設置。
  • 「甲殼蟲」成「偵察兵」
    在一個平常無奇的上午,一隻「甲殼蟲」飛進了非洲肯亞境內一所住宅,悄無聲息地落在屋頂房梁上。與其他甲殼蟲不同的是,這隻「甲殼蟲」顯然是有備而來——它是一架仿生無人機,充當著「偵察兵」的角色。其就位後迅速打開高清攝像機,將室內恐怖分子製造人體炸彈、策劃爆炸襲擊的一舉一動拍了下來。
  • 這款擁有「彈性」機翼的無人機 設計靈感來自摺紙和昆蟲翅膀
    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受昆蟲啟發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在飛行途中與障礙物發生碰撞時,機翼會像摺紙一樣「塌陷」。這種新型無人機非常靈活,在彈回到最初的形狀之前,它可以不間斷地吸收衝擊。工程師們說,這種革命性的設計靈感來自昆蟲的翅膀和日本古老的摺紙藝術,使它既堅硬又靈活。
  • 昆蟲上了聯合國菜單 甲殼蟲類人氣高
    但事實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在非洲的36個國家中至少有527種不同的昆蟲被用來食用,而在亞洲的29個國家和美洲的23個國家也有食用昆蟲的習慣。而且,這些昆蟲確實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據法新社2月19日報導,昆蟲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可以非常可口;養殖食用昆蟲還可能成為開闢財源和提供就業的好機會。
  • 昆蟲也瘋狂
    和人類不同,昆蟲只能到處搜尋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它們沒有生產食物的能力,只能滿世界裡去尋尋覓覓。和人類又十分相似,昆蟲世界裡也存在著爭搶和掠奪,為了既得的利益不惜以死相搏,鬥智鬥勇。《昆蟲總動員》,一部沒有臺詞的電影,演繹的正是昆蟲世界裡一場殘酷的生存之戰。黑螞蟻搜索小隊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人類遺棄的一盒方糖,如獲至寶,歡天喜地的搬運回巢。
  • 科學家研究未來的農業機器人 靈感來源於樹懶
    當今農業自動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部分無人機已經用在農作物監測上了,但這並沒有放緩農業機械研究的腳步。
  • 活蜻蜓無人機試飛成功,一半昆蟲,一半機械
    )】6月12日報導 (編譯:葉展盛)今年1月,生物醫學解決方案實驗室Draper Labs公布了一款名為DragonflEye的無人機這個項目旨在打造世界上最小的一款無人機,它的靈感來源於自然界。Draper的工程師其實就是在一隻真正的蜻蜓身上安裝了無人機科技,這隻蜻蜓背上的「背包裡」裝著下一代的導航技術、合成生物以及神經技術系統,這些設備通過一塊內置的太陽能電池進行供能。但自從項目公布以來,並沒有相關的視頻和照片流出。
  • 那些昆蟲教你的事:靈感來源於昆蟲的四種仿生技術
    晶狀體呈色的蝴蝶翅膀原理可應用於電子顯示屏 從跳蚤身上得到靈感製造出超級高彈橡膠   你大概想不到誰才是當今工程師們的新繆斯女神——蝴蝶、蜘蛛、跳蚤……不、不,這可不是中世紀巫師在搜集煉製湯劑的配方,而是如今方興未艾的昆蟲仿生學技術——昆蟲們在身體結構、器官屬性等方面所表現出的精巧與實用,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與投入。
  • 十大助推科技甲殼蟲:獨角仙舉起自重800倍物體
    北京時間3月9日消息,據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報導,迄今為止,已經確認的甲殼蟲類動物大約有35萬種。它們不僅僅外觀看起來很酷,許多種類還擁有神奇的「特異功能」,比如有的甲殼蟲擁有非凡的機動能力,有的擁有水下呼吸能力,還有的種類擁有驚人的免疫能力。正是這些神奇的功能,激發了科學家們的靈感。
  •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林永福山水雕刻藝術展現給人們的是大自然魅力與人類情感融合的藝術震撼力,藉助雕刻把藝術靈感、大自然、石材創作有機結合到一起,展現人類的文化底蘊,民俗情感。《望廬山瀑布》局部,林永福作其實雕刻藝術靈感的本身就是來源於生活,在大自然當中有著很多充滿靈感的東西。
  • 科學家參考鳥和昆蟲翅膀 打造耐力更佳無人機
    「玩模型 關注RCFans」大型的無人機很容易做成正常飛機的樣子
  • 美博物館昆蟲標本牆現迷你「甲殼蟲」車模 已潛伏10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組拍攝於美國克利夫蘭自然博物館的甲殼蟲標本照片引發了網友的熱評。只見在排列整齊的昆蟲標本中,居然有一輛迷你大眾甲殼蟲車模。據了解,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這面昆蟲標本牆建於2002年,而這隻「甲殼蟲」已經在此「潛伏」了十多年,一直未有人發現。
  • 世界上最奇怪的10種昆蟲,花螳螂被認為是最美麗的昆蟲
    如果你想在地球上遇到另外一種生命體系,那麼動物王國的昆蟲類別就是你觀察的最好選擇。科幻文學和電影中的許多外星人都有類似昆蟲的外表,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已超過90萬種,科學家估計還有數百萬種未發現。昆蟲約佔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的80%。在某個非常真實的意義上,這個星球屬於他們。
  • 幼兒園萌娃與昆蟲相約春天裡
    2018-04-20 07:0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傅靜之 通訊員 周佳鶯 毛銘七星瓢蟲跟甲殼蟲有什麼區別?螞蟻除了挖掘隧道,還會把不同隧道連接起來嗎?春季萬物萌生,也是昆蟲最活躍的季節。杭州京都實驗幼託園流水園區中三班的孩子們,在這個4月迎來了長達一個月的「有趣的昆蟲」主題活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課程中孩子們有更多自主、體驗的機會。首先,老師給孩子們發放了「我最愛的昆蟲」調查表,請家長和孩子們共同記錄下他們最愛的昆蟲,以及對應的習性和特點。
  • 藍色甲殼蟲的秘密世界
    在家陪伴母親的日子裡,閒下來的碎片時間,被院子裡的各種甲殼蟲、昆蟲吸睛了。只要我們肯蹲下,人類的自以為是的所謂「高大」來觀察它們,就會發現,甲殼蟲的生活之精彩其實不亞於人類社會。它們就像傳說中的外星人,好像比我們人類更熟悉和適應這個大自然。
  • 昆蟲間諜成真「甲殼蟲版GoPro」帶人類換個視角看世界
    在為蜜蜂設計了微型傳感器背包之後,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又把目光投向了甲蟲。據外媒7月16日報導,研究人員打造了一個先進的微型攝像機背包,安裝在了甲蟲的背上。這個微型背包也被稱為是甲殼蟲版為了能讓系統正常工作,研究小組從昆蟲仿生學中借鑑了經驗,研究人員索耶·富勒說:「果蠅會使用10%-20%的能量驅動大腦,而這些能量大部分用於視覺處理,為了降低能量消耗,果蠅複眼上有一小部分高解析度區,它們會轉動頭部以這部分區域去看向目標,而不是讓整個複眼都處於高解析度狀態。」
  • 螞蟻屬於什麼動物? 螞蟻是昆蟲嗎?
    螞蟻屬於什麼動物? 螞蟻是昆蟲嗎?時間:2016-07-30 17:21   來源:黔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屬於什麼動物? 螞蟻是昆蟲嗎?螞蟻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細腰亞目動物,昆蟲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具一對觸角,胸部具三對附肢(足),大多數種類還具兩對翅,從特徵上面也可以辨別出螞蟻是昆蟲! 螞蟻是人們常見的一類昆蟲,很容易   原標題:螞蟻屬於什麼動物? 螞蟻是昆蟲嗎?
  • 螞蟻是不是昆蟲? 螞蟻有哪些種類?
    螞蟻是不是昆蟲? 螞蟻有哪些種類?時間:2016-08-12 13:59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是不是昆蟲? 螞蟻有哪些種類?螞蟻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細腰亞目動物,昆蟲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具一對觸角,胸部具三對附肢(足),大多數種類還具兩對翅,從特徵上面也可以辨別出螞蟻是昆蟲! 螞蟻是人們常見的一類昆蟲,很容易   原標題:螞蟻是不是昆蟲? 螞蟻有哪些種類?
  • 昆蟲間諜成真 「甲殼蟲版GoPro」帶人類換個視角看世界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在為蜜蜂設計了微型傳感器背包之後,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又把目光投向了甲蟲。據外媒7月16日報導,研究人員打造了一個先進的微型攝像機背包,安裝在了甲蟲的背上。這個微型背包也被稱為是甲殼蟲版GoPro,內置了可操控的微型攝像機,可以以1-5幀的速度拍攝視頻,並可旋轉60度,據研究小組表示,這個設備除了能給人創造一個有趣的視角之外,還能給未來的生物研究提供參考價值。研究人員在甲蟲種屬中發現到兩種甲蟲,每種單次都能負重0.5克左右,於是他們製造了一個重量約0.25克的微型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