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未來的農業機器人 靈感來源於樹懶

2020-11-24 cnBeta

當今農業自動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部分無人機已經用在農作物監測上了,但這並沒有放緩農業機械研究的腳步。近日喬治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團隊創作了一款有趣的機械設備。這次不是無人機,而是機器人。這款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一種動物——樹懶。不過科學家給他們取了個霸氣的名字「泰山(Tarzan)」。顧名思義,這款機器人擅長於攀行。

「泰山」與監測無人機一樣,主要工作是通過內置攝像頭監測農作物情況。它的爪子採用 3D 列印技術製成,可以在平行的線纜上攀爬前行。從而拍攝植物各個角度的照片。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喬納森·羅傑斯(Jonathan Rogers)表示,他們正在試圖設計「泰山」,使其變得非常節能,就像真正的樹懶一樣。研究人員還考慮使用太陽能為其供能,讓它可以對農作進行24小時監測而無需充電或加油。

雖然研究團隊要完全實現這一目標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現在研究團隊已經在實驗室中逐步地開展機器人的功能性測試了,團隊計劃在今年夏天,讓「泰山」在喬治亞州的一片大豆田裡開始真正進行它的首次實地拍攝工作。

相關焦點

  • 以蚯蚓為靈感 科學家研發土壤分析農業機器人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不太可能,為此科學家受到蚯蚓的啟發,研製出了土壤分析農業機器人。這臺由紐約康奈爾大學開發的機器人,長度在 1-2 英尺(30.5-60 釐米)之間。該機器人的前部類似於螺旋鑽,能夠鑽進土壤中,後部會反覆向前滑動,將排出的汙垢堆積在最終通道的壁中。這個運動特徵是模擬蚯蚓運動穿透土壤而啟發的。
  • 以蛇怪蜥蜴為靈感,科學家創造可在水面上「奔跑」的兩棲機器人
    一種現有機器人的新版本也能做同樣的事情,而且它還能穿越崎嶇的地形。由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的一個團隊開發,靈感來源於蛇怪蜥蜴的AmphiSTAR是該校STAR機器人家族的最新成員。當在草地或碎石等表面移動時,臂的角度使螺旋槳葉片的功能就像RSTAR的無邊輻輪一樣,挖掘並拉動機器人前進。這種配置使它能以每秒3.6米的最高速度爬行。
  • 我們的「懶」被嫌棄,樹懶的「懶」就能成為高科技
    如此「經濟又節約」的方式自然會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於是,一種仿生樹懶機器人出現了可人家樹懶懶到極致,反而會被拿去做研究,還被開發成高科技產品。 差距。
  • 14大神奇的仿生科技:粘性機器人創意來源於壁虎
    在科學領域同樣如此,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大自然身上獲得靈感,比如能夠像鳥類和蝙蝠一樣在天空中振翅飛翔的偵察相機,擁有壁虎足墊一樣粘附功能的機器人可以在垂直的光滑牆壁上攀爬等。以下十四種仿生發明技術的創新靈感都來源於大自然的動物和人類身上,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無與倫與的神奇力量。
  • 科學家發現樹懶足跡化石 揭示古代人類與巨型樹懶搏鬥現場
    近日,科學家們通過足跡化石發現了古代人類與一隻巨大樹懶搏鬥的證據。據了解,這是一種巨型樹懶,身高近2米。,此次科學家發現的巨型樹懶的腳印地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國家公園。這些足跡顯示了人類追尋巨型樹懶的腳步,然後使用長矛攻擊它。據悉,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古代人類與巨型樹懶進行搏鬥對峙的證據。「我們可以從這些足跡發現很多以前發生的事情,很明顯可以看到古代人類在跟蹤巨型樹懶,他們是團隊作戰,一批人分散巨型樹懶的注意力,待到時機成熟時,而另一批人則發起攻擊。」一位科學家告訴記者。
  • 來自跳蛛的機器人靈感!
    一個新的仿生機器人技術   「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同時關於動物如何移動、處理危險和保存能量的特別見解和觀察不僅有趣,而且對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也很有價值。在德國漢堡舉行的IROS年會上,類似動物的機器人運動做出了這樣的貢獻。   來自南非開普敦大學的三名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一種受蜘蛛啟發的牽引線使移動機器人能夠進行空中俯仰矯正。」
  • 模仿鳥類翅膀 科學家造新型飛行機器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26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機器人專家以蝙蝠和鳥類在空中避免碰撞的方式為靈感,製造出了一種使用「變形翅膀」的飛行機器人。新款機器人的翅膀以碳纖維和聚酯薄膜打造,每個翅膀上都裝有3D列印而成的鳥類腕關節裝置,這些關節使翼手在翅膀拍打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摺疊和展開。
  • 樹懶究竟有多慢?
    難道樹懶寶寶力大無窮?圖片來源:紀錄片 Meet The Sloths為了解釋這種危險行為,科學家們猜想它們應該具有強壯且耐力持久的肌肉。但經過解剖學研究,樹懶身體裡的肌肉組織只佔體重的25%不到(大多數哺乳動物佔比約30-40%)。那麼樹懶究竟是如何做到看起來毫不費勁地掛在樹上的呢?
  • 貓舌構造解決機器人研究難題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從貓的舌頭上的尖刺構造獲得啟發,研製一種柔性材料,可以在傷口清理、軟機器人等領域獲得應用。
  •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林永福山水雕刻藝術展現給人們的是大自然魅力與人類情感融合的藝術震撼力,藉助雕刻把藝術靈感、大自然、石材創作有機結合到一起,展現人類的文化底蘊,民俗情感。《望廬山瀑布》局部,林永福作其實雕刻藝術靈感的本身就是來源於生活,在大自然當中有著很多充滿靈感的東西。
  • 楊國強:碧桂園未來3個重點地產、農業、機器人
    會議上,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用了近三個小時的時間,分享了他對行業發展趨勢、公司業務重點、提升全周期競爭力的思考,介紹了現代農業和機器人等業務的最新動態,並鼓勵全集團員工「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活得精彩而不負此生」。他還在年會上分享了剛剛更新的《碧桂園是什麼》,開篇即提出,「我們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 近百名科學家共同研究,未來人類或成「機器人」
    從古代秦始皇追求長生丹藥,到現代生物科學的各種研究,無不表現出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極力渴望。比如有的科學家在研究如何讓細胞停止衰老或者讓細胞衰老變慢,以保持細胞活躍,人就不會老去。而有的科學家在研究人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將人的本質提取出來,轉移到永生的物質上,讓人的本質與物質長久活下去。這些技術和理論的研究從未間斷,長生不老的追求也從未間斷。
  • 【前沿】來自跳蛛的機器人靈感!
    導語READ一個新的仿生機器人技術「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同時關於動物如何移動、處理危險和保存能量的特別見解和觀察不僅有趣,而且對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也很有價值。在德國漢堡舉行的IROS年會上,類似動物的機器人運動做出了這樣的貢獻。
  • 以珊瑚蟲為靈感,科學家創造出利用磁鐵和光來清理垃圾的機器人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一種微小的海洋生物中獲得靈感,製造出一種由磁鐵和光碟機動釐米級機器人。由於能夠在水下抓取和釋放物體,該團隊想像了其新機器的一系列應用,包括用觸手收集汙染物,甚至捕捉細胞作為生物醫學的工具。
  • 以珊瑚蟲為靈感 科學家創造出利用磁鐵和光來清理垃圾的機器人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一種微小的海洋生物中獲得靈感,製造出一種由磁鐵和光碟機動釐米級機器人。由於能夠在水下抓取和釋放物體,該團隊想像了其新機器的一系列應用,包括用觸手收集汙染物,甚至捕捉細胞作為生物醫學的工具。
  • 未來農業科技三個突破點: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
    這來源於對植物生長機理的理解和利用——我們知道,植物生長靠太陽,它們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這樣就可以長高、長大,直到開花結果,繁育後代。目前,植物工廠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被看成農業產業化領域的「活力股」和「潛力股」,代表著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研究發現,只要對生長環境進行控制,就可以對植物的生長周期進行調控。通過增加光照、改變「光配方」、改善營養液成分等,就可以實現對植物生長周期和生長狀態的控制。比如,生菜和小白菜在農田裡栽培需要30-40天才能收穫,但是在植物工廠中種植,僅需20天左右。
  • 為什麼樹懶可以長時間倒掛在樹上?
    樹懶以動作遲緩而出名。它們生活在熱帶雨林,靠吃樹葉、嫩芽和果實生活。樹懶是哺乳動物,共有2科2屬6種。形狀略似猴,產於熱帶森林中。它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雖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
  • 樹懶「懶」自何處
    然而,科學家對幾十種已知樹懶物種間的關係卻知之甚少。如今,對古代樹懶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其中一些的年代超過10萬年)進行的兩項新分析正在改寫樹懶的家譜。新的研究甚至表明,3000萬年前,一座大陸橋將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連接起來,使得這些行動緩慢的動物最終能夠到達這些島嶼。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 瑞士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機器人「翻譯」
    瑞士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機器人「翻譯」  Winnie Lee • 2019-03-22 15:38:16 來源:前瞻網
  • 《賽博陰影》遊戲介紹 未來世界忍者大戰機器人
    《賽博陰影》遊戲介紹 未來世界忍者大戰機器人 時間:2016-12-25 15:08:10 來源:Gabriel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