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蜻蜓無人機試飛成功,一半昆蟲,一半機械

2020-11-24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6月12日報導 (編譯:葉展盛)

今年1月,生物醫學解決方案實驗室Draper Labs公布了一款名為DragonflEye的無人機。

這個項目旨在打造世界上最小的一款無人機,它的靈感來源於自然界。Draper的工程師其實就是在一隻真正的蜻蜓身上安裝了無人機科技,這隻蜻蜓背上的「背包裡」裝著下一代的導航技術、合成生物以及神經技術系統,這些設備通過一塊內置的太陽能電池進行供能。

但自從項目公布以來,並沒有相關的視頻和照片流出。

近日公布的視頻表明了Draper團隊在DragonflEye上取得的進展,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系統是如何運用到真實的蜻蜓身上。

在視頻中,Draper的科學家將整個「背包」巧妙地安裝在蜻蜓的背上,不會對蜻蜓造成傷害。 在視頻的末尾,我們看到蜻蜓成功飛了起來。

DragonflEye無人機的設計目的並不是要成為世界最小的無人機,Draper的工程師想要通過這個設備遠程控制這些昆蟲。這種團隊能直接向蜻蜓神經索上的神經元發送信號,這些信號能指引蜻蜓的飛行路徑。

這種半機械生物主要通過一種名為光極的光學結構進行控制,它能向指定的神經系統發送方向指引信號,但不會破壞蜻蜓的神經網絡。

但除了最新的視頻和圖片,並沒有其他關於DragonflEye的細節被公開,但Draper的團隊曾表示,將來會打造一個能用於營救、信息搜集的平臺。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小小靚科技|活蜻蜓無人機試飛成功,半機械化生物時代將為農業帶來...
    一半機械、一半蜻蜓  「蜻蜓無人機」  最近,美國一家科研機構進行了一個神秘而又奇幻的科學實驗,他們竟然把蜻蜓和機械相結合,創造了一款可以被人類操作的活體「蜻蜓無人機」。
  • 喪心病狂的科學家,竟然將活蜻蜓改造成了無人機!
    原標題:喪心病狂的科學家,竟然將活蜻蜓改造成了無人機! 利用最新的昆蟲改造技術「DragonflEye」,他們將活蜻蜓改造成了一臺無人機。 喏,控制蜻蜓飛行不再是夢。。 在蜻蜓螞蟻等更小的昆蟲身上更實現不了。 而 DragonflEye 完全不一樣。。 他的核心在於基因改造。
  • 離子風驅動的無人機試飛成功
    更靜音 更簡單 無燃燒排放 離子風驅動的無人機試飛成功 2018-11-23 科技日報 張夢然 這使得製造更安靜、機械更簡單且不產生燃燒排放的飛機成為可能。  一直以來,飛行器的動力來自帶有活動部件的發動機,例如推進器或渦輪機,並且通常依靠化石燃料燃燒。有人提出採用電空氣動力學裝置——通過電力加速流體中的離子以形成離子風來產生推力,作為推進飛行器的一種替代方法。但是,之前沒有這樣的飛機飛行過。
  • 無人機:擁有了翅膀,像蜻蜓一樣飛翔
    對於卡西亞先生來說,這不僅僅是一閃而過的想法,他是動物動力公司(Animal Dynamics)的執行長,該公司是一家將仿生動力學應用到無人機設計中的科技創業公司。公司成立於2015年,一直在生物力學上尋找靈感。目前該公司已經有兩架仿生無人機,對鳥類和昆蟲進行了深度研究。
  • 大自然中的無人機——蜻蜓
    看圖回顧小學學的蜻蜓特徵首先看圖回顧小學科學知識:蜻蜓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部有觸角1對、複眼1對,咀嚼式口器1個。胸部有三對足,兩對翅。腹部分節。蜻蜓的複眼與翅大自然的的無人機蜻蜓的複眼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
  • 蜻蜓是昆蟲嗎?
    蜻蜓別稱丁丁、螞螂、負勞等,為蜻科和蜓科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等,可在空中飛行捕捉害蟲,其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而且不同種類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是不是昆蟲吧!
  • 體型巨大的昆蟲,巨脈蜻蜓
    在石炭紀中後期,天空中出現一群體長可達0.75米長的遠古昆蟲,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巨脈蜻蜓。巨脈蜻蜓的出現,改變了當時許多動物頗為」安逸舒適「的生活,而巨脈蜻蜓也用它們的實力譜寫了地質史上頗為傳奇的一頁。晚石炭紀,空中是昆蟲的天下早在石炭紀之前,昆蟲就已經存在。在那之前,昆蟲作為食物鏈底端的生物,只能低調的活著,每天都惶惶不可終日,東躲西藏好不悽慘。
  • 人造生物活體成功:一半天然一半人工
    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培養出了半合成生命體,也就是一半天然一半人工的活生命體。按照外媒的報導,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培養出了一個包含天然和人工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活生命體。這意味著,人類在創造人工生命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 自然界偉大,蜻蜓被美國人仿製,新型無人機飛更快不怕陣風吹襲!
    現有飛行器在最大速度高度上遠遠超越鳥類和一切能飛的生物,鳥類和昆蟲究竟還有沒有任何優點,值得人類繼續研究? 生物學家對鳥類和昆蟲的研究超過半個世紀,研究結果還是讓人非常震驚,鳥類或者昆蟲的飛行效率比人類飛行器高一個檔次,而且兼顧高速飛行和垂直起降,可控迎角比人類飛行器高一倍以上,40度不失速是常態,而人類飛機,不採用特殊技術,機翼迎角超過20度就會發生氣流分類導致失速墜毀。
  • 第10批SpaceX衛星成功入軌,但一半整流罩掉落海底,讓人遺憾
    北京時間8月7日13時12分,一枚獵鷹9號火箭載著57顆Starlink衛星和兩顆BlackSky Earth衛星衝入雲霄,38分鐘後火箭成功將衛星送入指定位置,等待自動入軌部署,地面傳來熱烈掌聲和歡呼聲,表明SpaceX第10批Starlink衛星發射成功,入軌衛星總數達595顆。
  • 我國首款高原無人機試飛成功,六大功能引發熱議
    我國的無人機技術已經逐步引領全球,這點是非常令國人驕傲的。雖然眼下西方國家對我國在實行打壓政策,但我國並不在乎。因為我們知道,只有通過自身力量的提升,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擊。這不,我國又傳出一個好消息,我國首款高原無人機試飛成功,不僅打破了西方固有的封鎖,其六大功能也引發了國際熱議。
  • 地球上最常見的「外星人」——昆蟲
    ,從泥盆紀到石炭紀中間這7000萬年間沒有發現一個有關昆蟲的化石,而在石炭紀,有翅膀的蜻蜓、有堅硬外殼的蜈蚣蠍子、有彈跳力極強的蜘蛛突然就冒了出來,缺少了演化的過程。因昆蟲種類不同,複眼的數量也是不同的。蒼蠅的一個複眼上面有2000個小眼,而蜻蜓則能達到20000個小眼。
  • 「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首飛成功
    伴隨著一陣轟鳴聲,一架印有JDL物流科技標誌的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宛如一隻靈巧的蜻蜓,在四川自貢鳳鳴機場騰空而起。在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務的飛行後,飛機穩穩地降落在機場跑道上。近日,JDL京東物流全自主研製的「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首飛成功。這也是JDL京東物流繼2018年完成「京鴻」大型物流無人機首飛以來,自主研發的第二款原生支線物流無人機。
  • 月活不及喜馬拉雅一半 蜻蜓FM聯手硬體商突圍
    作為最早入局者,蜻蜓FM(下稱「蜻蜓」)正試圖藉機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目前音頻行業的市場滲透率在40%左右,這與視頻、圖文行業近乎100%的滲透率仍有很大差距。」近日,蜻蜓內容副總裁陳強在某論壇廣播專場上表示。 據陳強透露,為提升市場滲透率,蜻蜓正全力打造全場景音頻生態。
  • 我國首款高原無人機高原試飛成功,六大功能引發熱議
    據環球網報導,我國首款高原無人機高原試飛成功,這次試飛實驗打破了以往無人機起飛高度的記錄,意味著該型號的直升機能夠在我國境內任何地點進行起降,大大拓寬了無人機的適用範圍,這個消息可真給國人長臉!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驗畫面曝光之後,該新款無人機的六大功能在網上引發熱議,大家都想知道,這款無人機在哪些方面具備領先優勢?
  • 機器蜻蜓同濟誕生 拷貝的是萊特兄弟使用的風洞
    同濟大學沈海軍教授團隊針對一種常見的蜻蜓——碧偉蜓,藉助3D列印技術,開展了計算機建模、風洞試驗、蜻蜓撲翼機製作等仿生研究工作,於近日成功研製出一架仿生微型電動遙控機器「蜻蜓」,進行了初步試飛。 為了設計這種仿蜻蜓微型撲翼機,研發團隊首先深入了解蜻蜓的身體構造。他們對碧偉蜓進行了幾何實體建模,然後通過3D印表機,列印出碧偉蜓的三維實體模型。
  •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the shy成功把GRF送走了!
    在剛剛結束的比賽裡面,IG成功戰勝了GRF,而且還是3比1送走了GRF,感覺這才是真正的IG,真正的冠軍陣容,畢竟Ning上場了,現在的IG敢開團,敢秀操作,縱觀這幾場比賽,只能說IG還是那個IG,縱觀這四局比賽,我覺得今天the shy的狀態非常好,我對於the shy的評價就是一半天使,一半惡魔,一起來看看。
  • 由LG開發的鋰硫電池驅動的無人機成功在平流層試飛
    近期LG宣布,由其新開發的鋰硫電池驅動的太陽能無人駕駛飛機EAV-3成功在平流層飛行。無人機EAV-3在機翼上裝有各國間關於鋰硫電池開發的競爭很激烈,因為鋰硫電池被認為是決定電動汽車、長途無人機和私人飛機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在13小時的試飛中,EAV-3能夠在12至22公裡的平流層中穩定運行7個小時,最高飛行高度為22千米。
  • 海上風電長航時無人機巡檢首次試飛完成
    近日,海上風電無人機在江蘇響水項目部首次巡檢試飛成功。該科研項目由三峽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立項,三峽新能源、三峽集團上海院等單位聯合完成。項目課題結合海上風電場運維工作特點和難點,通過無人直升機掛載光電吊艙,對海上風電場設備進行空中巡檢,利用無人機的高機動性,結合計算機視覺和雷射雷達技術,實現葉片、機艙等設備表面巡檢的自動化和全面覆蓋,快速、準確地解決海上機組巡檢難題。
  • 一半雌一半雄,這些昆蟲的性別怎麼如此讓人迷惑?
    更讓人驚訝的是,即便在有著正常雌雄性別的動物,比如節肢動物中的昆蟲、蜘蛛,甲殼類和鳥類動物裡,也會偶爾出現這樣的特例,它們的外部形態一部分表現為雄性,另一部分表現為雌性,如果恰好它們的雌雄長相差異明顯,那麼有可能看起來就會像下面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