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區分一種植物,首先是看葉子,葉子相同基本可以認為是同一種植物。
櫟樹,又叫作橡樹,是山裡十分常見的一種野生樹種。在我們的印象中,櫟樹一般都是矮小的灌木,很少有長成樹的,因為這種植物長得比較慢,而它又非常適合用來當柴火,
而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改用液化氣,用柴火的越來越少,山裡的野樹植物也得到了喘息之機,肆意生長,很多以前的山路都已經被密密麻麻的植物覆蓋。櫟樹這種人們心目中的灌木,也抓緊時機生長,有的經過十幾年生長,已經長成樹了。
這是一棵白櫟,樹幹有十來公分粗,樹皮顏色銀白色,有光澤。它的果實是一種堅果,叫作橡子,據說可以食用,不過可能品種不同,這種白櫟的果實很難吃,根本沒有人會食用。
後來又在路邊看到一棵更大的樹,葉子長得跟這種白櫟幾乎沒什麼區別。但是樹幹要大得多,有三十多公分粗。只不過樹皮不一樣,灰褐色有裂紋,我用手機識別了一下,說這個叫做槲樹。
槲樹枝繁葉茂,高達20多米,妥妥的大喬木。
看它的葉子,跟山上常見的灌木櫟樹葉子並沒有什麼區別,肉眼怕是沒什麼辦法區別。
我查了一下,白櫟和槲樹都是櫟樹的品種,他們長得像當然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不看樹幹,我根本就傻傻分不清,可以想像,如果兩棵樹同樣大小的時候讓我區分,我根本不可能認識。
據說櫟樹還有別的品種,我沒有見過,估計即使見過也可能不認識。它們同為櫟樹,從葉子看不出區別,不同的是有的可以長成參天大樹,有的卻是小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