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象學中,寒冷分八個等級:
一級為極寒:-40℃以下;
二級為酷寒:-30℃至-39.9℃;
三級為嚴寒:-20℃至-29.9℃;
四級為大寒:-10℃至-19.9℃;
五級為小寒:-5℃至-9.9℃;
六級為輕寒:0℃至-4.9℃;
七級為微寒:0℃至4.9℃;
八級為涼:5℃至9.9℃。
參照上述標準,自1951年濟南有氣象監測記錄以來,1月上旬,市區還沒有出現過嚴寒及以上程度的寒冷天氣。據龜山氣象觀測站記錄,自1951年以來,市區1月上旬最低氣溫記錄出現在1970年,為-16.1℃。從整個1月份最低氣溫來看,目前最冷的紀錄出現在1953年1月中下旬,市區最低氣溫為-19.7℃。「此次降溫,最低氣溫破1月上旬紀錄的可能性比較大。」市氣象臺天氣預報員胡鵬說,「橫槽型的寒潮一般降溫幅度都比較大,還和高空極渦的南下程度有關係。」
剛經歷了一輪「跨年寒潮」,新年伊始,寒潮繼續接力。山東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認為,今冬寒潮頻來,氣溫偏低,「主要是受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在拉尼娜影響下,一般冬季氣溫會偏低一些,冷空氣比較頻繁。」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的意思,也稱反厄爾尼諾現象,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表現為海水錶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拉尼娜現象的徵兆是颶風、暴雨和嚴寒,它與厄爾尼諾現象均會使全球氣候出現嚴重異常。
孟祥新介紹,從近年來看,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7年、2018年,均為受拉尼娜影響的年份,其中僅2009年和2017年氣溫略偏高,其他幾年氣溫均偏低。
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1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介紹,受此次拉尼娜事件影響,南海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1月仍將維持異常氣旋性環流,不利於熱帶暖溼氣流北上。「在多數拉尼娜年盛期的1月,歐亞中高緯以經向環流為主,東亞冬季風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且南方地區容易發生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
巢清塵介紹,預計2021年1月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主要原因一是考慮多數拉尼娜年冬季1月的環流特徵;二是因為動力模式最新預測歐亞中高緯環流1月仍將以經向環流為主,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東亞大槽偏強偏西且北極濤動可能在1月上中旬以負位相為主,因此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且強度偏強。
來源: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