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大學就是大學,沒什麼副部.正廳級大學
2007年03月16日 14:55 來源:綜編中新網3月16日電 據新京報報導,兩會上,有委員批評了當下大學管理體制行政化的傾向。而幾天前,媒體報導了中國人民大學張鳴教授因與一位學院領導「衝突」而可能被迫離開學校的新聞,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大學管理行政化問題的關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稱,「大學就是大學,沒有什麼副部級大學、正廳級大學。」
溫儒敏認為,改革大學管理體制行政化,有兩點是可以較快實施改革的:一是取消校內的行政套級。學校和院系不要再去套什麼級,從外邊派來學校的官員,一般也不要再套外邊的行政級別。在學校起碼要逐步淡化「官本位」。現在有些老師教授可以不當,非得去競爭一個「處長」,這實在有點可笑。其二,職能部門改變機關化,確實往服務教學方面轉。不應當處處想著「管理」,不斷給下面「找事」。
溫儒敏稱,學校許多不好的風氣都是外邊刮進來的。如果教育主管部門能帶個頭,想辦法淡化學校的「官本位」,而不是給它火上加油;如果上級不是給學校那麼多的行政幹預,不再把學校當作一般的「下級單位」來圍繞自己轉,那學校的改革就比較好辦,管理行政化過分的現象也就會逐步改變。
溫儒敏指出,中國大學的發展也應該借鑑,小型、地方性、工科技術型院校也應該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造成學校在董事會引導之下的資本配置,這是增強中國高校活力的釜底抽薪的做法。國外的情況不一樣,但在指導思想上是共同的:無論是私立的還是國立的,一旦錢給了學校之後,除了跟審計、稅務發生關係,這筆錢的使用政府無權幹涉。國外的高校大多是自治的。大學校長,是教授組成的學術委員會成立的遴選委員會選出來的,遴選委員會成員是在全球招聘產生的。這樣的舉措,在中國目前是可以採納的。很多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是這麼招聘的。
「大學就是大學,沒有什麼副部級大學、正廳級大學。我們可以通過制定完善高等教育法,硬性規定行政人員、後勤人員和教師的比例。」許章潤表示,心目中的大學應該是:知識創造的中心,思想激蕩的聖地,自由精神的堡壘。(陳寶成 楊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