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丨又一電子巨頭撤離深圳,因需求減少競爭加劇

2020-12-04 騰訊網

「以前這裡效益很好的,三、四年前高峰期工人就有1300多個」。又一知名外資企業關閉其深圳工廠,回憶往昔,老員工不無感慨。

近日,日本知名電子元器件製造商村田製作所在其官網宣布,將於2020年12月關閉其位於深圳的生產子公司升龍科技。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走訪,探尋工廠關閉背後的原因以及善後處理情況等。

又一知名外企關閉其深圳工廠

上述關閉的工廠全名為升龍東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升龍科技」),位於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同樂社區高科大道8號,,為村田製作所的全資子公司——埼玉村田製作所(原東光株式會社)的生產子公司。

工商資料顯示,升龍科技成立於2005年08月10日,註冊資本1,888.6716萬美元,經營範圍包括設計、生產經營新型電子元器件(頻率控制與選擇元件)、電子專用設備;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不含分銷、國家專營專控商品);技術諮詢與產品售後服務等。記者發現,目前上述廠房均已經空置,有部分員工住在宿舍等待公司解散後的賠付問題。

根據廠內食堂一位負責人介紹,升龍科技此前是從龍崗布吉搬遷到這裡,他們一直承包食堂來給東光的員工提供三餐。

「以前效益很好,經常連夜加班,出貨工人都是兩班倒,晚上我們還得給準備吃的呢,但這兩年不行了,從四樓搬到三樓,又搬到二樓一樓,聽說機器也老化了,產品以前都是手工做的多,現在要用新技術了。」他說,跟著這個廠子已做了快6年。

對於公司解散的原因,記者隨機問了幾名路過的員工,多數認為可能是今年效益不佳。

部分仍留守在廠區辦理業務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以前這裡效益很好,三、四年前高峰期工人就有1300多個。今年企業經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較大,企業訂單大幅減少。

對此,村田製作所中文官方網站11月24日也發布公告,對此進行了解釋,表示埼玉村田製作所(原東光集團)通過線圈產品的開發和生產,主要為電信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市場等主要市場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開發周期縮短,並且與海外製造商的競爭加劇,導致經營環境非常嚴峻。由於升龍東光科技生產品類的需求急劇減少,價格競爭激烈等情況,因此決定停產並將公司關閉。

在公告的結尾,村田製作所強調,此次關閉生產子公司對本年度公司業績的影響輕微。

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廠區整體顯得非常低調,甚至有些破舊,很難將其與一家全球業界知名電子大企業聯繫起來。

(廠區的一個入口 李明珠 攝)

記者詢問了附近廠房租金情況,月租金大概在每平米20多元的水平。

部分員工在等候賠償方案

記者在大門口看到一位30多歲、準備收拾搬東西走的女工在等貨拉拉,她說突然就解散了,「雖然珠海那邊也有廠,但工資太低了,基本工資只有1800元,社保什麼的還要轉過去很麻煩的,我就在附近的工廠找工就行了,也有個4000、5000元。之前公司已經安排車送了一部分同事過去那邊,她們願意去的就不用賠償,我們是要等賠償的。」

有小兩口之前一直在東光的這個廠做工,剛結婚,結果就遇到廠子宣布破產的消息,她說,「我們在這等30號的面談,看看如何賠償。」

在員工的補償上,記者發現,公司提供了兩種方案:

A方案是,對於在2020年11月20日下午17:00前與公司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籤訂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的員工,給予「N+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B方案則是,對於在2020年11月20日下午17:00前沒有與公司籤訂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的員工,給予「N」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此外,在年終獎的發放方面也有明確,即對於籤訂解除勞動協議的員工,公司計劃於12月7日至12月10日期間正常支付2020年年終獎,最終金額參照本年度實際工作月數除以12個月進行折算。

(胡華雄 攝)

對於一些來不及搬走的員工,公司提供的方案顯示,選擇A方案的員工可以居住至2020年11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20年9月公布的《2020年深圳市技術裝備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項目擬資助計劃公示一覽表》顯示,升龍東光獲得了54萬元的資助,用於天線電感增產設備及產品品質分析設備引進。這才獲得補助2個月左右,工廠就宣布清算,讓人猝不及防。

村田製造所為全球電子業界巨頭之一

村田製作所總部位於日本,是全球領先的電子元器件製造商,,主要從事以陶瓷為基礎的電子元器件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根據村田官網,村田自1973年在中國香港成立第一家銷售公司起,至今村田中國已擁有19個銷售據點、4個工廠以及4個研發設計基地,距離深圳最近的珠海工廠尚在運營。企查查資料顯示,珠海東光電子有限公司主要是電子元器件及多功能高密度模塊生產商,主要的產品有電感器、濾波器和膠座等,產品主要銷往香港東光電子製造廠和日本東光株式會社。

據深圳東光電子廠員工透露,深圳和珠海的產品定位略有不同,深圳的廠較老,機器設備等均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階段,其官方聲明指出,該公司的生產產品品類面臨需求減少等問題。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報導,日本村田製作所在2019年底就開發出了用於「5G」智慧型手機等終端的超小型電子元件。在同樣容量情況下,村田製作所的產品原本就是行業最小,此次通過精心設計的製造方法,體積進一步縮小到原來產品的五分之一。預計將有助於5G手機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2020年春季就將進入量產階段。

而最近,村田製作所10月30日公布上季(2020年7-9月)財報,因MLCC等產品銷售增高,帶動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5.4%至4252.07億日元(268億元人民幣,按照目前匯率計算,下同),合併營業利潤增長36.3%至801.79億日元(50億元人民幣),合併純利潤大增37.3%至602.77億日元(38億元人民幣)。

村田指出因客戶端旺盛的零件需求、帶動用於智慧型手機的產品需求增加,加上遠程辦公、在線教學推升PC相關需求擴大,以及各國政府推出經濟振興政策提振車用需求增加,因此今年度(2020年4月-2021年3月)合併營收目標調整為1.49萬億日元(約942億元人民幣),合併營業利潤目標為2500億日元(158億元人民幣),合併純利潤目標為1890億日元(119億元人民幣)。

除了村田外,深圳今年也有其他一些較知名的企業搬走。

今年10月26日,史丹利百得精密製造(深圳)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隨著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內競爭的加劇,集團基於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在經過慎重分析與討論之後,公司股東和董事會遺憾地決定,自2020年10月26日起全面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並提前解散史丹利深圳。

資料顯示, 史丹利深圳是美國企業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在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電動工具、吸塵器及附件等產品。史丹利百得則是一家老牌工具製造商,其前身是史丹利公司(The Stanley Works),2010年,史丹利公司宣布與百得公司合併組建「史丹利百得公司」,目前位列2020財富500強第220名。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 「在看」 行不行!!!

相關焦點

  • 年淨賺131億,世界級日本企業撤離深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01:國際巨頭撤離深圳 近日,日本知名電子元器件製造商村田製作所宣布 村田製造所不是唯一一家離開深圳的國際巨頭,早在今年十月份,史丹利百得精密就停止了生產經營活動,目前已經解散。 據了解,成立於2005年的升龍科技主要生產線圈、半導體、電子陶瓷、模塊產品等,廣泛應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車載電子設備等領域。 對於升龍科技解散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 鋰電池導電材料碳納米管市場巨頭博弈加劇
    鋰電池導電材料碳納米管市場巨頭博弈加劇 高工鋰電網 發表於 2020-05-10 12:02:11   接近28億的市場空間也引來了資本市場、行業巨頭的搶食,鋰電池導電材料接下來的競爭
  • 傳廣百百貨正撤離武漢王家灣摩爾城 異地擴張再失利
    3月份底廣百股份公布的2012年業績年報顯示,廣百百貨業績下滑,同比下滑9.75%近一成。有投資者表示,從廣百的股價走勢可看出,市場對廣百的前景很擔憂。   屋漏偏逢連夜雨,近日又有消息傳出廣百百貨挺進華中地區的第一家分店,武漢王家灣摩爾城廣百店目前正在醞釀撤退。   「廣州本土百貨巨頭外埠擴張再次失利」,無疑再一次將廣百百貨推向了業界輿論的浪尖。
  • 深圳一日資工廠突然停產關門,1500員工面臨失業
    「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市場等主要市場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開發周期縮短,並且與海外製造商的競爭加劇,導致經營環境非常嚴峻。」被動元件大廠株式會社村田表示,由於升龍科技生產品類的需求急劇減少,價格競爭激烈等情況,因此決定停產並將公司關閉。
  • ...增速連降兩年 華為阿里紛紛入局智能安防競爭加劇丨財報AlphaGo
    不過,從近十年數據來看,2019年海康威視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均為近十年低點,且近年來業績增速呈波動走低態勢《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彥強提及國內安防市場,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康威視,002415.SZ)一直被視為行業龍頭,但近年來隨著傳統安防市場環境不斷變化以及競爭格局加劇,這家老牌安防巨頭正面臨著業績增速持續下滑的困境。
  • 日東電工在蘇州撤離的主要是偏光片切割後段的裁切產線
    日東電工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蘇州工廠光學事業部門的停產並不是因為需求減少,而是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將相關的生產轉移到同在華東地區的其他工廠。在群智資深分析師張虹看來,日東電工在蘇州撤離的生產線主要是涉及到偏光片切割後段的裁切產線,技術門檻低。已經受到國內一些偏光片廠商的競爭,像蘇州工廠這樣的大尺寸偏光片裁切產能將會被閒置。
  • 地產內參|實探售樓部人臉識別系統:抓到一筆飛單就回本 渠道費之爭...
    騰訊房產01實探售樓部人臉識別系統:抓到一筆飛單就回本 渠道費之爭是最大癥結 如果不是這幾天這條客戶戴著頭盔看房視頻的爆火,安裝無感人臉採集系統這種售樓部的常見操作尚不足以引發公眾對於隱私權的重視今年9月份,成都市政府發布《關於保持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在加強土地市場調控、落實金融審核管理、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完善住房調控政策、加強市場監管監測、強化輿論宣傳引導等六大方面推出多項措施,以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而此次出臺的新政有望針對性地為「網紅盤」降溫,並進一步向「無房家庭」和「棚改家庭」資源傾斜。
  • 動力電池競爭加劇,寡頭格局進一步清晰
    打開APP 動力電池競爭加劇,寡頭格局進一步清晰 高工鋰電 發表於 2020-11-24 14:37:22 摘要 2020年12月16-18日,【利元亨總冠名】2020高工鋰電&電動車年會(同期活動:高工鋰電十周年慶典暨高工金球獎頒獎典禮)將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隆重啟幕。
  • 因業績不佳 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電子社長吳文精辭職
    【TechWeb】6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因業績不佳,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電子(Renesas)宣布,社長兼CEO吳文精將辭職,6月30日生效。瑞薩電子吳文精職務將由現任CFO柴田英利接任,瑞薩董事會寄希望他能帶領公司走出困境。
  • 一款抗癌藥和君實生物的千億市值神話-虎嗅網
    君實之所以令人側目,不僅在於上市首日漲幅之妖,還在於其盤中一度貼近2000億元的尖峰市值——這個數字,幾乎已經探到A股生物醫藥龍頭股恆瑞醫藥的腰部。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君實市值雖超千億,但2019年收入僅7.75億……憑什麼?
  • 深圳:又一外資大廠宣布倒閉,員工:工作12年賠償14萬元
    一方面,多元化的市場需求讓廠家疲於應付;另一方面,不斷上漲的房租和工資讓廠家不堪重負。尤其是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外資的大量湧入,給深圳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外資看重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便宜的廠房租金、以及優惠的稅收政策等,而外資的大量湧入,也為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同時帶動周邊餐飲、娛樂、交通等各行業的蓬勃發展,這是一種各取所需、合作共贏的方式。
  • 億光電子計劃5年投58.6億臺灣擴產能
    證券時報記者 周少傑處於發光二極體(LED)產業鏈中遊的封裝領域往往是觀察整個行業的晴雨表,因此,這一領域內領先企業的動向也最受業內關注。日前,LED封裝領域的巨頭億光電子(2393.TSE)宣布,未來5年將投資300億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58.61億元),在臺灣地區擴廠增加產能,爭取國際市場。
  • 繼深圳史丹利解散後,日資升龍科技也結束了,說明了什麼?
    ,主營產品為生產線圈、半導體、電子陶瓷、模塊產品等等。 同是位於深圳的兩家外資製造業企業,一家經營8年,另一家營業時間為15年,兩者都為深圳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前者更是在撤離前兩個月榮獲了當地有關部門頒發的「堅守製造標杆」。 但奈何再好的稱讚也無法兌現成企業長期存在的籌碼。
  • 因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剛恢復上架的探探又攤上事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王方圓 7月11日下午,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公告顯示,探探、人人、天天酷跑、魯大師等30款APP因違反《網絡安全法》關於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定,被通報整改。
  • 實探丨加強版「限塑令」來了,各界應對如何?已有概念股聞風而動
    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辦法,要求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外賣企業使用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應根據上述辦法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使用、回收情況。
  • 深圳:「宅經濟」帶熱電子消費
    7月22日,深圳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宅經濟」相關的電子產品、消費類商品進口保持增勢且增速加快,深圳進口手機、平板電腦、音響以及電子元器件等產品總值達5055.4億元。
  • 國際巨頭嘉能可減產 鋅價創近五年來新高
    >受嘉能可二季度鋅精礦產量同比減少33.3%或124700噸的消息影響,近期鋅價震蕩上行,並創下近五年來新高。據中國證券報8月12日消息,分析人士指出,嘉能可鋅精礦產量維持低位,減產幅度基本符合計劃,如果減產持續則鋅精礦緊缺程度在下半年或加劇;再疊加國內寬鬆貨幣環境作用,持續給予鋅價強支撐。昨日,滬鋅主力1610合約震蕩上行,最高上探至17840元/噸,創2011年8月以來新高。該合約全日上漲135元/噸或0.77%。
  • 中國智能鎖行業競爭加劇,壹指盾靜脈鎖引領新風向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智能鎖最新資訊 > 正文 中國智能鎖行業競爭加劇,壹指盾靜脈鎖引領新風向
  • 聚醚原料價格不斷下探 終端需求難捨難振
    國外疫情的蔓延,導致國內聚醚及下遊工廠出口訂單延後甚至取消,部分主力外銷工廠轉至內銷,個別工廠低價拋售8000元/噸軟泡聚醚也有聽聞,但國內需求有限,庫存消化緩慢,場內訂單剛需為主,部分進口低價貨源出貨同樣承壓,在歷史性低價不斷出現的同時,國內交投氣氛大不如從前,無明顯採購節點,維繫剛需。
  • 外企不斷撤離,就業更加嚴峻?網友:做穩自己,勝利在我
    2020年,新冠疫情這隻世紀「黑天鵝」,深刻影響著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並加劇了世界各國之間不平衡的矛盾。美日推動全球供應鏈調整,對我們的經濟,對我們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衝擊著我們的就業,會對我們造成根本性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