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量、淨利潤齊下滑,全球第一大偏光片製造商遇困. 訂單量、淨利潤齊下滑,全球第一大偏光片製造商遇困
轉型壓力之下 日東電工悄然「撤離」
陳佳嵐
繼尼康關停無錫工廠後,又一家日本製造巨頭陷入困境。
近日,位於蘇州蘇虹中路468號的日本日東電工蘇州公司(以下簡稱「日東電工蘇州」)被爆「在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一邊轉移資產一邊安撫員工持續生產,無意中有員工發現撤資計劃」,由此引發了員工停工等對抗行為。
日東電工是全球第一大偏光片製造商,其針對上述事件公開回應稱,並非要關閉蘇州分公司,只是將該公司在蘇州生產偏光膜(偏光片)所在的光學事業部撤出。
2018年1月19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日東電工蘇州廠區了解到,目前日東電工光學事業部的員工已大部分被遣散,位於工廠北側的光學事業部生產大樓只剩下十幾個處理收尾事務的員工。
日東電工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蘇州工廠光學事業部門的停產並不是因為需求減少,而是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將相關的生產轉移到同在華東地區的其他工廠。
在群智資深分析師張虹看來,日東電工在蘇州撤離的生產線主要是涉及到偏光片切割後段的裁切產線,技術門檻低。已經受到國內一些偏光片廠商的競爭,像蘇州工廠這樣的大尺寸偏光片裁切產能將會被閒置。「如果在蘇州那邊做裁切,再去賣給客戶的話,相對來說競爭力會減弱,成本會較高。」
客戶流失訂單減少
本報記者調查獲悉,日東電工蘇州工廠主要有偏光膜(偏光片)、柔性印刷線路板(FPC)、新能源三個製造部門,此前網傳日東電工深夜轉移設備的為偏光膜(偏光片)部門。
偏光膜是手機、電腦、電視等屏幕的核心組件之一,成本佔中小尺寸模組約6.76%,也是液晶面板成像的關鍵原材料之一,日東電工生產的各類產品主打高端市場,價格稍貴,蘋果公司、LGD、三星生產的手機、電視所需的部分原材料就來自於日東電工。多年來,在偏光膜世界市場佔有率上,日東電工與韓國LG、日本住友化學位列前三。隨著國內偏光膜廠商的崛起,日東電工的市場受到擠壓。
已經從日東電工蘇州光學事業部離職的員工王和表示,日東電工蘇州生產偏光片產線撤離前訂單需求的確不是很大。「以前有十幾個客戶吧,現在做的就剩下幾個了,訂單量也不大,OLED(柔性屏幕)佔了六成的訂單。」目前各個工廠的產能上去了,客戶群沒有增加,也就導致了不需要那麼多工廠,該員工表示。
對於日東電工蘇州撤離偏光膜生產線一事,王和表示,蘇州工廠偏光膜訂單量下滑是一大原因,與過去幾年相比,日東電工流失了一些日系客戶,同樣還面臨國內偏光片廠商崛起的衝擊。
據王和介紹,此前三星、京東方都是日東電工的客戶,「原來三星大尺寸65英寸、55英寸,32英寸面板所需的偏光片都在這裡生產,現在三星的偏光板技術成熟了,自己跑到無錫建廠,都不給日東電工訂單做了,去年(2017年)那個部門一年都沒見生產。」
而對於日東電工客戶減少的原因,或許與日東電工頻繁換日本人的管理層有關。該員工表示:「公司兩三年換個部長,換得太頻繁了,有些部長有自己的關係源、客戶源,在崗的時候拉來新客戶,人走了又換一波客戶,頻繁換部長致使訂單量流失不少,現在做的就剩下OLED偏光片的生產,沒有幾個客戶了。」
「撤走的光學部門大概走了300多人。」日東電工蘇州在職員工李芒告訴記者,2014年的時候日東電工蘇州還有3000人左右的員工,到了2016年裁減過一批,然後又陸續走了一批,直至偏光膜生產部門被大面積解散前還有1000多人。而成立之初的2001年,日東電工蘇州有5500人。
值得注意的是,李芒所在的柔性印刷線路板事業部從2015年開始也出現了訂單量大幅下滑的情況,「從2015年開始就不怎麼接訂單了。」李芒表示,2015年以前,日東電工蘇州工廠正常的上班時間為8個小時,每天有4個小時的加班時間,有訂單量的情況,產線一般不會停,每日24小時工人分兩班倒制在作業。2015年後,兩班倒制改為三班倒制,所有員工上班時間也被調至8個小時。而柔性印刷線路板事業部員工每周都是上4天休3天,光學事業部員工每周是上5天休2天。不少員工表示沒有加班後工資明顯變少,只能靠送外賣、各種兼職賺取補貼。李芒告訴記者,目前扣完五險一金,每月工資只能拿到2700元左右。
據日東電工2015年、2016年財報顯示,按各部門業績分類,該公司光學產品從2014年至2016年營業收入從509285百萬日元(約合295億元人民幣)降至419187百萬日元(約合343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也從84450百萬日元(約合49億元人民幣)降至50623百萬日元(約合29億元人民幣)。
據澎湃新聞報導,日東電工與同在蘇州工業園區內的其他日企商洽股權轉讓一事。對此,日東電工向記者表示,此消息純屬臆測,不能代表公司的官方意見。
日東電工告訴記者,此次光學事業部門停產是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將相關的生產轉移到同在華東地區的其他工廠。而在集邦諮詢分析師邱宇彬看來,隨著整個行業的成熟,日東電工面臨的競爭壓力變大,其接下來的重心會向深圳靠攏,深圳作為日東投資的前段和後段工廠,將集中發力小尺寸偏光片市場。
地方產業升級的「倒逼」
目前,日東電工在中國大陸有3個工廠,蘇州工廠主要承接著中、大尺寸偏光片生產產能,上海工廠和深圳工廠主要是小尺寸面板生產,上海工廠及深圳工廠規模都不及蘇州工廠規模大。
對於日東電工部分生產線撤離蘇州,來自多方的聲音將原因歸結於蘇州地價逐年上升、企業勞工成本變高、當地政府優惠力度減小、扶持的產業方向發生變化等多重因素導致企業無法獲得更多利潤。對此,日東電工方面給予否認。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蘇州工業園區招商局的一位負責人處獲悉,蘇州園區目前未對日東電工進行補貼。業內人士認為,日東電工偏光片技術核心不在蘇州,蘇州的產能並不屬於蘇州政府背後補貼鼓勵範圍。
「日東電工部分產能撤離可能覺得人力成本上去了,工業園這邊不賺錢了,就把個別事業部搬到其他地方去了。」該負責人認為,日東電工部分生產線撤離是一個正常現象,製造業本身利潤低,人力成本的價格上漲的確可能讓企業搬到其他地方。
而日東電工部分生產線撤離也並非首家引起「外資撤離」的輿論。比如,之前著名硬碟生產商希捷公司撤出蘇州、日本影像巨頭尼康在無錫關廠、照明設備生產商關閉深圳工廠、以及擁有近兩萬多名工人的聯建科技,紛紛關閉撤離。
上述招商局負責人介紹,目前並沒有驅趕外資,但對於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等項目給予的支持力度更大。目前蘇州的政策的確是在鼓勵智能製造、工藝優化、產品升級、綠色發展、增資擴張。
此舉被認為是地方政府鼓勵成長空間大、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清除落後的產能。
在張虹看來,其背後應該更多地看到地方政府在進行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整個產業的變化。例如,我們看到外資在撤退的同時也能看到一些新的產能在投產。
目前整個顯示產業正由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向中國大陸聚集。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偏光片廠商主要還以深圳市盛波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三利譜(68.000, -0.27, -0.40%)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主。在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國內廠商也在整個偏光片領域做了比較大的布局,例如,杭州錦江集團有限公司在整合崑山齊美的偏光片的同時,還收購了盛波光電的股權。
近幾年,三星、LG等廠商陸續關閉LCD(液晶顯示器)生產線,新增產能主要來自於中國,也帶動了整個顯示器上遊產業鏈的發展,不僅是在偏光片領域,其他材料也在跟進當中,由於中國目前在鼓勵材料的國產化,對國內面板上遊的材料廠商也加大了支持力度。為此,外資面板上遊的材料廠商也面臨一定的挑戰。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針對日東電工搬離生產線一事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利用外資的結構也在調整、升級,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高的企業等等,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利用外資的重點。
國內產業崛起:日東電工暗中轉移資產關閉蘇州工廠
猶然記得2016年裕元華陽破產倒閉,作為一家韓資企業,裕元華陽身為三星直系供應商,但是就結構件、外觀件產業而言,近些年來國內企業發展十分迅速,一大批企業紛紛崛起,且從目前整個產業角度來看,除了臺灣依然還有部分企業以外,其餘基本為國內企業。尤其是隨著國產手機品牌的快速崛起,促使手機供應鏈也快速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一些製造業領域,在國內產業快速崛起以後,不少海外企業紛紛被迫敗退國內市場,上述裕元華陽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而在日前,據業界消息稱,作為一家主要以FPC和偏光片為主的企業,日東電工也陷入這樣的局面,有消息稱其蘇州工廠關閉,同時暗中轉移資產,導致員工失業!
據手機報在線長期跟蹤觀察,其實在手機產業很多領域,隨著國產企業的不斷壯大發展,導致不少日韓企業被迫關閉在大陸的工廠,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員工並未得到妥善的安排與對待,導致員工失業並無法得到相應的補償,這點在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尤為明顯!
而這種情況,不僅僅在過去的兩年中時有發生,同時,也可以預見,隨著國內企業在很多其他領域的快速強大並代替海外企業,不少海外企業無疑也將面臨這種產業競爭壓力大被迫頹敗的結局!
日東電工:看好在中國發展前景,蘇州分公司繼續開展經營
1月11日,日本偏光膜巨頭日東電工集團在其官網發布聲明回應了日前網絡所傳的「撤出蘇州」一事。
聲明稱,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根據事業戰略,決定停止其部門之一的光學事業部門的生產活動,並將相關的生產業務轉移至中國國內日東的其他工廠。 為此,公司與員工之間就勞動合同等相關問題已經按照法律法規進行了協商,並在1月8日得到了解決。
聲明強調,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除了光學事業之外,還發展著其他領域的事業,因此會繼續開展經營活動。
日東電工在聲明中表示,始終看好在中國的發展前景,並對蘇州市及蘇州工業園區政府在公司發展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同一天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發言人高峰也回應了相關傳聞,他表示,根據商務部了解,日東電工由於自身經營虧損,近期準備調整在蘇州工廠的生產結構,有一條生產線將進行搬遷,但是公司本身仍然會在蘇州繼續存續。
高峰強調,在中國利用外資問題上,不能因一葉而障目。絕大部分外資企業仍然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和市場潛力,投資信心繼續增強。
1月9日,澎湃新聞曾實地探訪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發現公司已經關閉了光學、迴路兩大部門中的光學部門,正與迴路部門欲離職員工就賠償問題進行談判。
相關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日東電工正與同在蘇州工業園區內的其他日企商洽股權轉讓一事。除關閉的光學部門外,剩餘員工將繼續留用。
成立於1918年的日本日東電工集團所生產的偏光膜一直在世界市場佔領先地位,集團於2001年投資月130億元成立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目前在華分公司已遍及上海、天津、佛山、蘇州、深圳、無錫、東莞、大連、青島等多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