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歡迎地球人~ 火星:且慢!

2020-12-05 天文在線

提問:環繞比鄰星的新行星或許是宜居的。那麼我們應該放棄去火星的計劃,轉而前往那裡嗎?

回答

如果你參觀人們跳臺滑雪的設施,你會發現這裡的坡道高低不一,存在多種難度。

(跳臺滑雪 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初學跳臺滑雪的運動員跳過較小的坡道後直接進入最高坡道會發生什麼?答案顯然易見——他們這是在送死。

為了掌握極其複雜和危險的事物,人們從簡單易學開始,層層積累。這時前一階段和當前階段之間的差異易於理解,易於處理,人們就可以輕鬆地掌握這小小的知識增量。

(照片:M.KORNMESSER /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即使我們擁有55年的經驗,但我們仍然處在太空旅行的起步階段。依然拿跳臺滑雪舉例子:我們在K-10山上表現得非常出色,每年我們都在K-10山上進行多次跳臺滑雪。這就相當於我們將太空人送入低地球軌道,讓他們在那裡工作六個月,然後返航。大約45年前,當我們派人到月球並將他們帶回地球,就好比我們甚至已經在K-40山上轉了幾圈。確實我們為探索宇宙已經做了許多非常艱苦的工作,但是我們的技術依然發展得不夠成熟。如果說派人去火星是K-90級別的山,而派人離開太陽系相當於K-150級別的山啊!

(地球和火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大小微乎其微 來源:維基百科)

技術的概念通常不太好理解,但是理解下面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一項複雜的任務尚未執行,那麼執行該任務的技術尚不存在。

伊曼紐爾·梅塞納寫道,科技是「為了實現實際目的而組織的知識」。 ESA(歐洲航天局)也有言:「科技是知識的實際應用,因此我們可以完成全新的工作,或者以全新的方式完成工作。」 NASA的九級技術準備度(TRLs)就顯示了技術從猜想到應用的分級。

(NASA的九級技術準備度 來源:維基百科)

完成一項新的太空任務我們必須面對成千上萬的技術挑戰,哪怕它只是比已經完成的任務複雜那麼一點點。如果不是基於已完成的任務逐步地提高技術的話,技術的挑戰的難度就會像是指數形式般地增長,我們可能就做不好任何事了。

那些主張跳過矮山丘,直奔K-150的人顯然不是工程師,他們不理解這其中的複雜性和風險。

原回答:一個環繞比鄰星的新行星可能是宜居的,我們應該去那裡而不是去火星嗎?

4.24光年,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太遙遠了。到目前為止,最快的人造物是朱諾號,其時速約為265059千米每小時(164700 英裡每小時)。 對於朱諾號來說,它將需要17,515年到達這個星球。對於太陽神2號來說,它將需要18365年到達這個星球。假設隨著先進技術的發展,我們設法達到了0.1c(光速= c)。以這種速度,我們仍然需要花很多時間(大約43年)在路上。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來源:維基百科)

以上的假設都沒有考慮到在這麼長時間的太空中旅行中可能遭遇的危險。此外,我們必須事先發送探測器來探索這個星球,然後再派遣載人太空飛行器前往,我想這對於後勤來說將是個噩夢,更不用這背後巨大的花費了。

就當前技術而言,星際旅行仍然是一個白日夢。目前,我們甚至無法派人去火星執行任務(0.00868光天),更不用說在太陽系之外了。這種情況在將來可能會有改變,但幾乎可以肯定這種改變不會在我們的有生之年發生。目前紅色星球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當然,除非我們決定去金星赴死)。

(好奇號在火星夏普山山腳下的自拍 來源: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自旋=1_2-quora-forbe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我們今天就聊聊和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裡相關的研究——關於系外行星的那些事,以及認識光年之外的它們是如何被我們人類發現的。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這些行星通常指的是那些環繞太陽系外的恆星公轉的行星,當然,「無父無母」的流浪行星也是系外行星的一種,我們今天的主角是環繞恆星的系外行星。
  • 神奇——看得見的系外行星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一切發生了戲劇化的改變,就在幾天前,美國宇航局通過宣布了一次性發現1200多顆系外行星,使已知數量超過了4000顆而創造了歷史,他們現在相信在我們的宇宙中大部分的恆星極有可能至少擁有一顆行星。除此之外,這些新發現的世界中有幾十個已知的類地行星。
  • 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一顆系外行星適不適合人類居住,需要判斷哪些條件,除了要看這顆行星自身的條件外,還要看其母恆星,以及周圍的環境等等很多因素,總之條件是非常苛刻的,不過好在我們的銀河系足夠大,有足夠多的行星可供挑選,比鄰星那期我們說過,滿足基本條件的系外行星,就有百億顆之多,那這麼多的行星怎麼來篩選呢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太陽是恆星,太陽系是一個恆星系統,主要由太陽以及八大行星和其它小天體構成。通過測量恆星光譜的微小變化,天文學家就能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目前最先進的光譜儀已經能夠檢測到1米/秒的速度變化。這種探測方法又被稱之為徑向速度法。
  • 某些系外行星的生物多樣性或超過地球
    藉助美國宇航局的一個模型,科學家對不同類型的系外行星的氣候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表明地球可能並非生命的最理想家園,某些環繞遙遠恆星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種類和數量均超過地球的生命。也就是說,這種行星的生物圈要比地球更為豐富多彩。
  • 如何確定系外行星存在生命
    □小松研吾 系外行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此,直接去往行星表面進行探測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姑且先假定系外行星或者它的衛星上有生命存在,再去試著尋找這些「生命存在」的證據怎麼樣? 通過大氣尋找「生命標記」 探測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是確定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一種方法。
  • 系外行星的發現
    2019年10月,科學家們利用一個計算機模型類似發現的系外行星海王星明星不受重力影響,繞著一個巨大的黑洞,這些行星可能存在於消費光在黑洞的邊緣,大約10到30光年的黑洞,它的能量線有一個結構凍塵埃組成的尾巴。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上方發現一顆系外行星,尺寸和地球相當
    其實,發現系外行星,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因為隨著我們發射了一些先進的探測器進入太空以後,我們發現了很多系外行星,至今為止,我們目前已經確認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當然,這個數值是比較小的,畢竟宇宙中,系外行星的數量可能是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所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2、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確認的首顆宜居帶系外行星——克卜勒-22b!
    2011年12月美國宇航局宣布確認首顆於克卜勒計劃中發現的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克卜勒-22b,它是通過美國宇航局所屬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根據觀測到的數據推測,它圍繞著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它的直徑約為地球的2.4倍,算得上是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地球比較與遙遠,約為600光年,如果以現在的飛船速度的話,差不多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才可以到達。
  • 為什麼塵埃會使一些系外行星更加宜居呢?
    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氣塵埃可能會增加一些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尤其是那些繞紅矮星運行的行星。我們第一次發現,輻射活躍的礦物塵埃將對類地系外行星的宜居性產生重大影響。
  • 離太陽最近的系外行星,身為超級地球的候選人竟然是一個大冰球
    作為我們太陽系之外已知第二近的系外行星。被稱為「超地球」的行星被認為至少是地球質量的3.3倍,並且每233天繞恆星運行一次。在進一步觀測的過程我們發現,巴納德星是質量很低的暗紅色矮星,僅產生我們太陽產生的輻射功率的0.4%,這意味著它的「 可居住區 」非常緊湊。
  • 小小的流氓行星是迄今為止最小的系外行星候選者嗎?
    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候選者的質量可能在火星和地球之間。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已知的最小的「無賴行星」候選者,這個世界可能比地球小,顯然它可以通過我們未附著在恆星上的銀河系航行。潛在的系外行星的質量大約在地球和火星之間,僅重於我們世界的10%。
  • 9顆令人驚豔的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看起來非常像地球
    克卜勒-186f:這顆系外行星看起來非常像地球,但同時又與地球相差甚遠克卜勒-16b:這顆系外行星在它的兩顆母恆星面前,不禁黯然失色克卜勒-20e:它是一顆表面布滿活火山的系外行星,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它的表面溫度高達760攝氏度克卜勒-22b:它是科學家們發現的
  • 五顆系外行星發現「水」信號-系外行星,水,哈勃,NASA ——快科技...
    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五個遙遠行星大氣中可能存在水信號,科學家對系外行星進行觀測和調查的目的就是尋找適合居住的行星,現在哈勃的數據分析結果取得了新的發現成果,這五顆行星分別為WASP-17b、HD209458b、WASP-12b、WASP-19b以及XO-1b,其中WASP-17b的大氣有些特別,有些膨脹的感覺
  • 天文學家在一系外行星上發現水蒸氣
    原標題:天文學家在一系外行星上發現水蒸氣   科技日報訊 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天文學家在一個太陽系外的行星大氣中發現水蒸氣和氫氣,該行星比地球大4倍,位於天鵝座,離地球約124光年、幾乎729萬億英裡。對於了解太陽系外行星而言,這一發現標誌著科學家已經能夠確定最小行星大氣中的一些化學成分。該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25日的《自然》雜誌上。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隨著時間的推移,探測這些「太陽系外行星」的方法逐漸得到了改進,被證實存在的行星也相應增加了(接近2000個!)系外行星的定義:太陽系外行星,又稱系外行星,是圍繞一顆恆星(即太陽系的一部分)運行的行星,而這顆恆星並不是太陽。
  • 那些極端的系外行星
    但在這種搜尋之旅中,他們卻更多地發現一些令人恐慌的太陽系外行星。這些行星的環境極為惡劣,已知所有生命都無法在上面生存。文中列舉的是其中一些最為恐怖同時也最為致命的系外行星,其令人驚恐的程度絕對可以與地球上最可怕的鬼屋相提並論。
  • 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暴
    不過迄今我們沒能收到任何來自太空的特殊信號,甚至連繫外行星本身發出的信號都很難接收到,因為它們距離我們太遠,這些信號實在過於微弱。 這是一顆比太陽更大、溫度更高的恆星,距離地球約51光年,它擁有一顆系外行星,1996年由保羅·巴特勒(Paul Butler)團隊發現。行星牧夫座τb的質量下限曾被認為是4倍木星質量,2012年有研究認為質量介於木星的5.5~6倍。由於它距離恆星僅僅0.05天文單位,這意味著這顆氣態行星的溫度將高達1430℃以上,俗稱「熱木星」。這樣的行星顯然不會有任何生命存在。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如果我們能夠換位思考,將地球當作是一顆系外行星來研究,發現它的特徵,或許可以成為研究系外行星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