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走電商「中庸之路」的當當網陷邊緣化之困

2021-01-07 聯商網linkshop

  5月7日,噹噹「尾品匯」上線,主打品牌尾貨促銷。這意味著,不久前還聲明未來將主要發力於中高端

服裝

領域的噹噹,轉眼又看上了「特賣」生意。

  一度悉心發展自營品牌,卻逐漸變身為第三方平臺;志在「中高端」,卻又大舉進軍尾貨甩賣。噹噹意欲何為?當當網CEO李國慶自己也未能準確定義。4月26日,李國慶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也在糾結,也在平衡。」

  在電商風起雲湧的這十餘年間,噹噹在「糾結和平衡」中錯過了什麼?轉型之路上,其凌亂布局能否應對危機四伏的現實?

  「穩健」喪失先行優勢

  毛利率高達23%、國內平臺電商先驅、上市時股價35美元、被譽為「中國亞馬遜」……這是曾經的當當網。

  毛利率下滑到13.4%、營收落後中國網購整體66%的增速,股價不足5美元。這是現在的當當網。

  「噹噹創建於1999年,京東創建於2004年,5年時間應該足夠噹噹樹立領先優勢了,可京東的規模卻遠遠趕超噹噹,什麼樣的決策和執行導致了今天這種結果呢?」這是「知乎」網站上一個網友的發問。

  趕超噹噹的不只是京東,10年間,噹噹已從先驅者淪為了跟隨者,被阿里系、京東系和蘇寧系擠出第一梯隊。

  如今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業界認為,戰略上的被動使噹噹錯失了最佳的擴張時機,從而「養虎為患」。

  「在國內電商行業融資燒錢、不計成本攻城略地的時候,噹噹走了較為『穩健』的路線,選擇了精打細算的保守戰略,但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這些對手們從來沒有停下來。」電子商務分析師李成東告訴記者。

  「讀書人搞電子商務,難免比草莽出身的手筆小一點。」李國慶給自己圓場。他甚至向虎視自己的京東提出友好建議:錯位競爭,做不同的細分市場,不要每個市場都做強。「這樣大家都有錢掙。」

  李國慶妻子、噹噹董事長俞渝曾經的一句話也印證了相似的價值觀,透露了噹噹的自我期待值:「活下來了,而且活得還不錯。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事實上,噹噹的這條中庸之路走得並不成功,甚至不斷遭遇質疑。

  「現在還有什麼理由選擇噹噹?」老顧客程式設計師高磊在「知乎」上吐槽:「價格便宜?京東直接秒殺,豆瓣購書單裡,噹噹最便宜的書從來就沒有最多過;貨品齊全?同樣是豆瓣購書單,噹噹有貨的比例能超過京東和卓越的時候,只有在京東、卓越大促銷的時候。付款方便?卓越最早開始貨到刷卡的時候,他還在執著收著現金……」

  電商分析師丁辰靈認為,噹噹最大的問題是反應太慢。「從品類的豐富以及平臺的擴展,都慢了別人一拍。」

  在本該擴張的時候錯走「中庸之路」的噹噹,被認為「越來越邊緣化」。

  圖書命脈遭分食

  能讓中庸者噹噹奮起回擊的,似乎只有在圖書奶酪被人動了的時刻。對李國慶和噹噹而言,與京東之間不得不打的圖書價格戰已非爭霸之戰,而是生存之戰。

  「圖書總共就這300億的市場,你跟我爭個什麼勁?」李國慶評價京東CEO劉強東,「既沒有戰略,又不懂事。」

  「50萬種圖書全場5折,電子書全場不要錢!」4月17日,當當網推出了電子書全場3天免費下載的促銷活動,京東商城迅速反應,推出「5萬電子書免費下載」活動,甚至打出了針鋒相對的宣傳語:「免費誰沒有,好書你沒有。」

  京東覬覦噹噹的圖書「大本營」已非朝夕。早在2011年,劉強東就不惜放出「5年內不允許京東圖書部門盈利」的狠話,以低價對抗噹噹,「要打就要來狠的!」2012年10月,雙方還上演了逼出版社「二選一」的暗戰。

  如今京東再出新招,準備加大投入,大舉進軍電子書業務領域。而電子書也是噹噹今後戰略的重要部分。

  京東避開了噹噹引以為傲的出版社合作模式,另闢蹊徑推出「名家電子書獨家創作計劃」,已籤約多名暢銷書作家,繞過出版社,直接邀請作家們創作電子書在其平臺出售。

  與此同時,號稱有超過2000家供應商、並與部分圖書供應商籤訂了長期排他性協議的當當網,卻與自己的合作供應商不斷產生矛盾和摩擦。

  此前,為對抗京東,噹噹屢次將合作供應商綁上自己的戰車,強迫出版社與之「同仇敵愾」,並向圖書供貨商轉移成本;在4月藉由「網絡書香節」發起的圖書價格戰中,當當網先斬後奏,喊出「電子書全場不要錢」的口號,引起出版社的反感。

  現在,京東開啟了圖書營銷新模式,而出版社也有了更多選擇。

  亞馬遜電子書閱讀器Kingle的入華計劃雖然一再擱淺,但業界認為,Kindle進入中國圖書出版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我認為一旦Kindle入華,噹噹這種所謂的和出版社的關係優勢不會延續到電子書領域。」百道網CEO程三國說:「當當網與出版社的合作基礎一再被破壞。只要Kindle入華後能迅速建立更合理的電子書盈利模式,出版社未必跟著噹噹走。」

  電子書被認為是電商圖書未來的大勢。變局當前,噹噹也唯恐被拋棄,開始了對電子書領域的布兵。不僅專門成立了出版物數字業務部,更模仿亞馬遜推出電子閱讀終端,欲圖搶在Kindle入華之前擠佔電子書閱讀終端市場。

  數據顯示,當當網去年圖書音像營收32.5億,而電子書收入則只有300萬。雖然噹噹預言「三年內電子書對紙質書無法構成影響」,但李國慶仍然表態「虧了也要做」。

  顯然,一向只求穩健、中庸的噹噹,在前有猛虎、後有追兵的生存險境中,終於主動萌生出了「卡位」意識。「但是這種布局有點慢、也有點晚。」分析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說。

  如何護住圖書命脈?留給噹噹的時間不多了。

  尋找「第二條腿」

  300億的圖書市場雖然不大,但噹噹賺的就是個薄利多銷的錢。在沒人跟噹噹搶飯吃的時日裡,噹噹「小富即安」。如今,圖書這塊蛋糕眼看不夠分,單純依靠圖書支撐利潤已經難以為繼。噹噹發力百貨,試圖找到「第二條腿」,終結多年來的「單腿跳」。

  去年年初,以圖書品類銷售為主的當當網宣布平方平臺策略,以期從單一的圖書音像類電商轉型。而提升毛利率則是重中之重。

  2012年四季度數據顯示,當當網百貨業務(自營加平臺)總成交額達到11.5億元,超過圖書的9.3億元。這也是當當網百貨業務佔比首度超越圖書。從數據上看,「噹噹的『綜合購物中心』轉型已經實現。」當當網董事長俞渝說。

  在李國慶看來,其轉型是由於「圖書市場的局限性」。

  3月,李國慶正式宣布,將服裝品類作為除圖書、母嬰之外,當當網的第三大核心品類。「我有一個觀點就是,我不認為一個平臺,買什麼都能讓消費者首先想到。」李國慶對新京報記者說,「天貓在中國電子商務佔的份額太大了,中國的電商都要正視天貓的存在,來給自己定位,那我們就差異化了。我跟天貓的領導溝通的時候,他說他是做全人群,那我們就做中和中高端的顧客。」

  「定位中高端」的百貨布局看起來很美,其本質卻仍然是只求從天貓龐大的客群裡分得一杯羹。

  李國慶近日公開預測,「百貨超圖書,未來噹噹還會是這樣的趨勢」。

  噹噹做百貨,如何與京東、凡客、蘇寧易購等強手競爭?業內人士並不看好。網際網路觀察者宗寧認為,百貨並非噹噹強項,未來成為其優勢的可能性不大。而手忙腳亂的四處布局則會分散噹噹已然有限的精力和資金。

  尷尬平臺業務

  「現在買電子類產品,經常搜出來的都是第三方配送的,我要是用第三方,我來噹噹幹什麼?我直接淘寶了。」程式設計師高磊是噹噹的老用戶,他對當當網出現越來越多的第三方商家表示不解。

  在這個被噹噹稱為「引進來」的戰略,噹噹希望通過開放平臺,引入第三方商家有效降低成本、豐富百貨容量,達到「優勢互補」。

  然而,「引進來」戰略對用戶體驗帶來了傷害。

  「噹噹拿什麼服務中高端?」在噹噹吃了「啞巴虧」的老客戶戴燕飛對噹噹的新目標並不看好。不久前,她在新浪博客寫了長博文《我是如何由當當網的老客戶變成了抵制當當網的咆哮姐的》,講述在當當網的購物遭遇,並在微博上@了李國慶。「他態度倒是好,居然還給我回復了,向我要訂單號碼。」戴燕飛說,「但是前後過去二十天,我的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

  四月初,戴燕飛決定入手一臺iPad,在幾家網站經過多番比對,最後決定在噹噹購買。「多年來在噹噹買書一直很順利,出於這種信任,最後選了噹噹。」戴燕飛說,「但是結果太失望了。」

  4月27日,戴燕飛告訴記者,在線付款後,第三方商家遲遲不予發貨,並告訴她「暫時缺貨」,她向商家申請退款,「突然商家就說有貨了。」與噹噹客服溝通,在經過了無數個「請等候24小時」後,得到了最終的處理方案:在這場長達20天最終未能成交的網購中,戴燕飛作為無過錯方,不僅被要求承擔115塊錢往返京滬的高額快遞費,還需另行負擔85元第三方商家給噹噹的「返點」費用。

  將商家的返點費用攤到自己頭上,戴燕飛覺得這簡直不可理喻。

  這並非個案,在網上搜索客戶對於噹噹的投訴案例可以發現,其開放平臺的服務品質屢遭詬病。

  除了服務質量之外,與其他開放平臺業務的電商相比,噹噹的劣勢也尤為明顯。電商評論人士評論稱,當當網一直在吸引淘寶賣家參與,打造當當網賣家平臺,但與此同時,標準化的核心品類又是當當網購銷體系的主營品種。這麼安排的結果就是,當當網的開放平臺一直處於邊緣化地位。

  「噹噹到底要做的是什麼?是藉助標品打造品牌,還是打造平臺?現在的情況是這兩個方面都做得不太好,服務也跟不上。」一位分析師說。

  分析師魯振旺說,處於弱勢的當當網開放平臺一直不溫不火,但與此同時,天貓和京東的開放平臺業務迅速發力。「天貓已達近千億元之巨,京東也迅速在3C、化妝、家居和食品等品類的開放業務完成布局。」

  「老二」夢難圓

  去年10月,噹噹以旗艦店的形式正式入駐天貓,包括80萬種圖書品類以及30多萬種百貨品類。與「引進來」戰略相對,這被噹噹稱之為「走出去」。李國慶說,「就是認慫了」。

  在外界看來,噹噹的「走出去」實屬無奈。長期虧損,參與電商打價格戰,噹噹已經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向平臺建設、品牌推廣和服務提升上,去天貓蹭點流量也是權宜之計。

  在天貓面前,噹噹甘為「老二」。李國慶也不否認這一點,「別拿我跟天貓比,噹噹從來沒跟天貓平起平坐過。」「噹噹未來的目標是前二。」

  但是,對於「當老二」這一願景,或許噹噹需要先解答兩個問題。

  在天貓、京東、蘇寧等不惜一切代價霸佔第一梯隊的現實格局中,「只想當老二」的噹噹,能當老二嗎?

  目前的答案似乎並不樂觀: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在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一的是天貓商城,佔52.1%;京東商城名列第二,佔據22.3%;噹噹排名第八,佔據1.2%。

  如今市場佔比1.2%的噹噹,離「老二」目標還差了21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噹噹還不得不面對第二個問題:假如有重新擠進第一梯隊的本事,那麼在電商「零和遊戲」的宿命下,對於噹噹這個已經繳械投降的「中國亞馬遜」,天貓會給它一個成為「老二」的機會嗎?

  「噹噹的目標是跟天貓分居冠亞軍、和諧共處。天貓是不是也這樣想,就難說了。畢竟二者的體量和實力相差太遠了。」

  分析人士認為,噹噹與天貓的這場「聯姻」,看似「雙贏」,實則更多便宜了天貓。

  一位電商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當當網入駐天貓,從短期來看,對提升流量具有一定幫助。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對「當當網」三個字的品牌價值反而是一種傷害。

  「天貓每日流量可達4000萬,而噹噹每日流量僅400萬,天貓已經形成氣候,更容易籠絡並留住用戶,經過一段時期的培育,等用戶們習慣了在天貓上購買圖書,當當網這塊招牌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黎雪榮認為,「表面上看,是噹噹從天貓中分流量,實際上,有可能是天貓獲取了本來應該是噹噹的忠實用戶。所以這筆交易不一定划得來。」

  一位電商研究人士在微博上感嘆,「電商行業本是『零和遊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個寡頭獨大是未來電商的大趨勢。對大佬來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噹噹「虧得起」?

  2012年,當當網淨虧損4.44億元,而2011年(即公司上市後第一年)同期的虧損為2.29億元,同比擴大94%。公司上市兩年來,虧損額已近6.7億元。

  分析稱,噹噹虧損的重要原因是成本佔營收比例過高,最高曾達90%。當當網高管解釋說,去年一般及行政支出確實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2012年產生了一些勞務費及售後服務的增加,而上升最大的是技術人員費用,增加了120%。

  「說當當網的虧損大,是因為噹噹是一家上市公司,透明度高。」李國慶辯稱,「我們過去幾年一直是『光著屁股打』,京東和天貓都沒說自己虧多少。」

  何以扭虧?尚未見到有效方法;何時盈利?李國慶回答說:「2013年噹噹隨時可以盈利。」但仍無具體時間表。

  作為上市公司,噹噹每季度都需要公布財報,連續虧損兩年的噹噹還要投資人等待多久?李國慶聲稱並不擔心,「我不是為投資人活的。」

  「我們華爾街的投資人也有這個疑問,說噹噹有沒有一個盈利計劃。我們說沒有,沒有時間表,我們做的是希望把服裝的市場規模做大,希望在三年時間做到200億,這個使我們的競爭門檻也提高了,使我們有一個穩定的基礎才能盈利。」李國慶說。

  「一般的創業企業家,一般的職業經理人絕不會像我這麼做,我們知道,投資人都看短期,一年不行董事會就把他幹掉了。」李國慶對新京報記者說,他和俞渝是Founder CEO(創始人),所以不一樣,誰也趕不走他們。

  對於持續低迷的股價,李國慶也顯得不以為意,「對於投資人來說,你認可這個Founder CEO,你就買這股票,不認同你就只有拋這股票唄!股價高啊低啊對我來講沒什麼影響。」

  李國慶表態,「噹噹虧得起」。

  這話並非毫無根據。從帳面上看,由於李國慶和俞渝的精打細算,噹噹的現金儲備確可以短期無憂:截至2012年12月底,噹噹帳面資金依然達到16.34億,同比增長19.1%,環比增長14.3%。四季度雖然虧損1.2億,現金儲備卻不降反升。

  「以我現在這個虧損速度,燒兩年沒問題。」李國慶對記者說。

  但因為股價一直低迷,噹噹後續的融資能力受到質疑。

  分析師魯振旺對記者說:「不管哪家電商,虧這麼大的數字都是巨大壓力。再虧兩年資金恐怕就成問題了。」屆時恐怕難以再融到充足資金供噹噹只賠不賺。
  (新京報 記者張泉薇)

  ■ 對話
  李國慶:盈利沒有時間表

  新京報:噹噹從幾年前被動參與電商價格戰的一方到如今主動挑起價格戰,這其中的轉變是基於什麼考慮?似乎你曾經是最反對打價格戰的。

  李國慶:上市路演的時候就提出過價格競爭方式的問題:一般不主動出擊。我作為目標品類老大,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報復性還擊。

  新京報:從發展百貨核心品類、開發電子閱讀器,到入駐天貓、引入第三方商家。噹噹近年的布局有點讓人眼花繚亂。似乎在到處撒網,到底什麼才是重點?

  李國慶:噹噹確實網撒得大,大家看去年虧損比較多,股價也恢復不起來,但我們重在中長期打算,我們希望打造一個綜合購物中心,讓顧客一站式購物,當然我們跟天貓不一樣,我們強調目標品類突出。

  新京報:從現在的產品構成來看,圖書仍然是噹噹的核心業務。

  李國慶:是的,圖書依然是盈利的品類,雖然被打掉了六個億,切膚之痛,可是還是盈利的,那幾家是虧得一塌糊塗的。

  另外,是不是我人品不好?怎麼我一做什麼目標品類,做成第一,這幾家都把它當目標品類了?中國沒有一個企業佔據這個產業的20%以上,只有噹噹。

  新京報:噹噹一個規劃一般是幾年?

  李國慶:兩三年,最多不超過三年。

  新京報:那是否就是說,未來三年內你仍然做好了「不賺錢」的準備?

  李國慶:我們華爾街的投資人也有這個疑問,說噹噹有沒有一個盈利計劃。我們說沒有,沒有時間表,我們是希望把服裝的市場規模做大,希望在三年時間做到200億,這個使我們的競爭門檻也提高了,使我們有一個穩定的基礎才能盈利。

  新京報:上市以來有沒有做過讓你後悔的決策?

  李國慶:一是把美妝當目標品類培育了兩年,二是沒有早點入駐天貓。

  新京報:業界有一種看法,認為你的策略太保守導致了現在被邊緣化。

  李國慶:別人說噹噹風格過于謹慎,說噹噹應該更大地擴大市場份額。關於「邊緣化」,我一直沒有正式回應,因為我不關心股價高低,我股價越低,對競爭對手融資越不利,都以我為標杆,他融資就更艱難。

  新京報:有人說噹噹的布局是「東一下西一下」,這顯示出對自身定位的迷茫,對核心競爭力認識不足,找不著北。你怎麼看?

  李國慶:其實噹噹的搖擺度是最低的,我們常常被業界批評太謹慎。我說只要我增速在百分之百以上,我就停位。以前發微博說,等噹噹年銷售額100億美金,且還得是盈利的時候,我就退休了,對這事來說,我不能發布預測說什麼時候退休,但我信心滿滿。
  (新京報 記者張泉薇 實習生李娜娜)

相關焦點

  • 「慶俞年」第二季:當當網建「從摔杯到搶章」專題頁
    李國慶在通知中強調:「噹噹股東之間出現了一些糾紛是暫時的。噹噹沒錯,員工沒錯,合作夥伴沒錯。我們夫妻大股東之間沒有做好,對大家造成困擾表示歉意。」通知署名為「噹噹董事長、總經理李國慶」。當天早些時候,李國慶在微博發布了」當當網人事調整公告」。「公告」以「為加快當當網新業務的發展」為由,對公司管理層進行換血。
  • 噹噹快應用的黑馬之路:獲華為、OPPO、小米、ViVO年度最佳
    噹噹快應用或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對象。11月20日的小米開發者大會上,當當網被評為「年度最佳快應用」,獨佔C位。不久之前,噹噹拿下華為快應用耀星應用認證;OPPO快應用創新獎;並在ViVO手機負一屏獲得圖書卡片推薦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噹噹快應用先後獲得四大安卓手機廠商的一致認可,成為購物快應用裡的一匹黑馬。
  • 衝出「困」就「難」不住
    面對「千裡眼」掌握在別人手裡,三代北鬥人歷經30多年接續奮鬥,從立項論證到啟動實施、從雙星定位到區域組網,再到覆蓋全球,衝出數以百計、大大小小的「困」,終於闖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建設發展之路。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都開始使用我國北鬥導航系統。困難是狂風,強者是風中的帆,弱者是風中的沙。
  • 物理學碩士的電商之路,創業5年打造生鮮巨頭,估值高達500億
    說起電商巨頭,你印象中最深刻的那一個呢?京東、天貓、拼多多、唯品會、還是聚美優品,當當網這些網際網路的巨頭呢?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頭部的電商巨頭競爭越發激烈,但是並不意味著其他垂直領域沒有機會。
  • 萬達業務板塊變局:「燒錢」的網科集團被邊緣化 地產重振旗鼓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表示,萬達架構的調整一方面是企業內部的自我改革,另一方面也是外部的各類壓力,在不斷研究市場變動的情況下,通過業務拆分也是希望不斷吻合市場需求,過去萬達一直嘗試走輕資產的模式,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傳統地產業務機會依然存在,所以其通過成立新的地產集團,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萬達的投資邏輯。
  • 《中庸》的理性主義精神
    通過對《中庸》的邏輯脈絡的爬梳,筆者試從唯理論的路向,即從形而上到形而下、從先天到後天的貫通來詮釋。唯理論作為理性主義的一個方面,其特點就是以天賦觀念作為知識的起點,把觀念的內在標準作為檢驗真理並達到必然真理目標的根據和手段,《中庸》的首章實際上就已經統括了這種理路。
  • 《中庸》:人生以謙和為本,便是中庸的行事之道
    本文由【國學人生】原創,品讀《中庸》智慧,學習古人文化。《中庸》的最後一篇有這樣一段話:「《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中庸》之中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在《詩經》之中說『用德行感化人們,輕而易舉如鴻毛』。其實鴻毛雖輕,還是有行跡可以與之類比。《詩經》又說『上天化身萬物,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是最高的境界』。」
  • 唯意志論與中庸之道
    中庸裡面的至誠無息,和叔本華的唯意志論是非常相似的。中庸之道後世成了貶義詞,成了平凡和平庸的代名詞,甚至成了首鼠兩端左右逢源的意思。但是古人的中庸之道,是一種極高的道德標準。甚至,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也。
  • 噹噹發布《2020閱讀趨勢報告》科普書籍增長TOP4
    近期圖書企業當當網發布了一組有趣的數據,在2021出版人盛會上,當當網發布的《噹噹2020閱讀趨勢報告》顯示,貿易戰讓科技力量深入人心,科普類書籍成為2020年圖書顧客增長TOP4的品類。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大家對國際形勢和基礎知識越來越關注,一股科普之風正在社會中悄然流行。自從新中國正立以來,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敵視與封鎖就從未間斷。
  • 電商扎堆特賣 服裝一折清倉 浙企躍躍欲試
    「特賣」模式,諸多電商來跟風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以往以應季新品長期售賣模式為主的大型電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服裝尾貨市場,走在最前沿的就是唯品會,其「品牌折扣、限時特賣」的模式吸引了不少人氣。  於是,一場複製唯品會的電商運動開始了。
  • 當當網再發聲明:從摔杯到搶章,李國慶一直在製造事端
    IT之家4月27日消息 4月26日深夜,當當網再發聲明以及內部信回應李國慶搶噹噹公章一事,聲明稱,今天早晨,李國慶帶著4個穿黑衣的人,突入闖入噹噹辦公區,現場保安阻攔不及,李國慶動手搶走幾十枚公章、財務章,留下自己事先寫好的「收據」,在公司前臺張貼了《告當當網全體員工書》。
  • 李國慶:創業20年,深感噹噹是網際網路的最大恥辱
    第三天,俞渝回到國內,兩人經過商議後,決定暫時不將噹噹與第一輪投資人的股權之爭告知老虎基金。在談判現場,老虎基金的代表和李國慶一方相談甚歡,就在合作即將敲定之時,李國慶最終還是決定將股權之爭告知老虎基金。不料老虎基金的代表並不以為意,反而提出願意幫忙化解股權之爭。
  • 當當網再起風波!到底誰來當老闆?
    當天晚上,李國慶帶著6人闖進了噹噹的總部,霸氣搶下了幾十枚公章,並宣布全面接管當當網。此後,李國慶還開了一個股東大會,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罷免俞渝,重新奪回大權。
  • 從摔杯到搶章 當當網夫妻倆上演持股紛爭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曉然 何倩)當當網的紛爭還在繼續。4月26日早間,據相關人士透露,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攜同夥前往當當網搶走幾十枚公章、財務章,還在公司前臺張貼了《告當當網全體員工書》。目前公司已經報警。
  • 酒類行業步入艱難轉型期 酒仙網讓對手無路可走?
    對於以白酒為主的電子商務網站酒仙網來說,這一切卻是巨大的機會。2014年4月2日,酒仙網宣布獲得兩輪共4.25億元投資的消息,分別是2013年底1.65億元的D輪融資和2014年3月的2.6億元的E輪融資。對於酒仙網的投資方來說,白酒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支撐獨立電商生存的行業之一,而且和京東這樣的大平臺之間的直接競爭並不是很多。
  • 超5億大手筆回購難擋股價下跌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陷造假疑雲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超5億大手筆回購難擋股價下跌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陷造假疑雲 繼新年頭兩個交易日連續跌停後,第三個交易日,即1月6日,南極電商跌幅放緩,下跌6.49%,收於10.37元。1月5日晚間,已連續跌停兩天的南極電商緊急拋出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7億元的回購計劃。
  • 當當網創始人夫妻反目:有錢人的婚姻到底有多難?
    前幾天,噹噹創始人李國慶上節目談及妻子怒摔茶杯的場面還歷歷在目,前天晚上,俞渝在朋友圈對李國慶的回擊,以關鍵詞「同性戀」、「梅毒」、「體制內高參」、「洗浴中心」迅速火遍全網。 對許多有錢人來說,婚姻就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不過李國慶和俞渝的婚姻,蝨子未免也太多了。
  • 噹噹數字閱讀未來將發力AR、VR領域 | 對話噹噹數字業務事業部總...
    (速途網綜述 報導 翟子瑤)前不久,我們在當當網的書香節上看到了李國慶表達了他作為一個老出版人的圖書情懷
  • 當當網內部信:從要求借款到今天闖入,李國慶一直在製造事端
    一天風波後,當當網給員工發了一封內部信。4月26日晚間,當當網發布內部信稱,當當網一直存在有效的章程,執行董事為俞渝。李國慶的決議所說事項,涉及修改章程,表決權不足2/3,因此「決議」無效。「當當網已經對李國慶的野蠻行為,採取法律行動。李國慶去年起訴離婚,婚姻訴訟還在進行當中,從摔杯到微博,從要求借款到今天闖入,李國慶一直在製造事端。」
  • 全美第二大IT/CE電商平臺Newegg即將美國上市
    2017年,聯絡互動完成了對美國第二大IT/CE類電商平臺新蛋網的控股收購,開啟了全球化的電商之路。此次,新蛋網海外上市議案通過,無論是對平臺自身、公司,還是投資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美國IPO是最好的選擇   在問及眾電商平臺為何選擇境外上市時,一位資深證券研究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A股市場中,電商類企業相對較少,從估值上來講,國內主要採用市盈率進行估值,電商企業比較吃虧,而國際通行慣例是對電商公司以市銷率來估值,所以眾多電商企業會優先選擇在美股上市。整體來說,選擇在境外上市,更能保護投資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