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國學人生】原創,品讀《中庸》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中庸》的最後一篇有這樣一段話:「《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中庸》之中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
「在《詩經》之中說『用德行感化人們,輕而易舉如鴻毛』。其實鴻毛雖輕,還是有行跡可以與之類比。《詩經》又說『上天化身萬物,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是最高的境界』。」
在這一句話中引申的也是中庸之道的修德智慧,所謂「中庸」就是人生最合理的適度和狀態,人生的德行是在於修心,內心有一種感化他人的人格力量,但是從來不會刻意的去炫耀顯露。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學不會真正的謙遜低調,總是以高傲的德行刻意的炫耀自我,在無形之中,就背離了中庸的底線。
真正的中庸是一種至誠,也是德行的最高境界的,也是教化的最佳手段。
比如說在很多人身上通常有這樣一種問題,總是想刻意地證明自己的高明,在言行之中,無意之間就流露出自己比別人強。
人生的好為人師就是這一缺點最好的體現,即便不是故意做給別人看的,實際上也在有意無意地顯擺自己。其實別人都會討厭這樣的人。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即便比別人更高明,但是他的高明永遠收穫不了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這反而是一種愚蠢。
比如:有人說了一句你認為錯誤的話,後來或者做了一句你認為錯誤的事情。
很多人甚至會直接告訴對方你應該怎麼做,無形之中其實就把對方放在了比你弱的位置上,讓對方覺得你是他的老師,你比他強,這會引來別人內心的一個不平衡,他心裡肯定不服氣。
即便是你真的比他強,但是你也不能這樣去做。
而中庸的姿態,就是讓我們明白在言語之中,任何時候都要能做到適度,不能刻意的向別人展露自己的優勢,否則會引來別人的反感。
曾經有一個人,他在一個公司工作,業績非常優秀,後來他被另一家競爭公司挖過去了。
剛到新公司的時候他特別高傲,因為他知道自己是憑著自己的才能進來的,但是在他最初在新公司的那段日子裡面,幾乎一個朋友都沒有。
因為他的春風得意,因為他太過於有才能,自持才高,每天都在吹噓自己的成就,時間久了沒有一個人願意接觸他,別人都開始疏遠他,他也不明白自己對於別人挺友善的挺好的,為什麼總有人冷落他。
後來有一個老師傅一語點破他的問題,就說他很多事情都在吹噓,在無形之中其實炫耀了自己的擁有。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後來改正了之後,才有了許多好轉。
所以有的時候你無心地分享自己的成就,在對方看來你也是高傲的炫耀。
而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把你所有的成就放在自己的心裡,不要與人分享,不要顯露任何的才能。很多人覺得不顯露,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才能是在工作中體現出來的,而不是在生活中,更不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
當你有意無意想與對方分享的時候,想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的時候,就已經觸碰了《中庸》的底線和原則,也違反了《中庸》的這一個底線,這也是最忌諱的一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