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會發脾氣」

2020-12-06 琢磨君專欄

琢磨君專欄——解讀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分享人生智慧!

民國梟雄杜月笙有句名言叫: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氣;末等人,沒有本事而脾氣卻大。

其實,人非聖賢,誰都有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只要對發脾氣的把握恰當適中便可。

就如國學書籍《中庸》中所寫:人能夠在喜怒哀樂時含而不露,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萬物就能夠在和諧的環境中自然生長發育。

所以說,真正厲害的人,不應該是沒有脾氣,而是不輕易發脾氣;一旦發脾氣,又「會發脾氣」,對於時機和力度的把握恰到好處。這樣的人,不僅是高情商,還是高智商!

那麼,這個度量衡如何把握呢?

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資質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在中等資質以下的人,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學問。」

其實,有些人值得我們動心,有些人根本不值得我們發脾氣。對於那些資質平庸、思想固執的人,教育他們,與他們爭執,對他們發脾氣,完全就是對牛彈琴,浪費時間和精力。

正如莊子在《外篇-秋水》中所說: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因為它們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因為他們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不可對見識淺陋的人談論關於大道理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和認知水平的束縛。

話說,某一個早晨,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突然來了一個人,問子貢:「您是孔子嗎?」

子貢答道:「有什麼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

「我想請教關於時間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

「四季。」子貢笑答。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

「三季!!!」來人毫不示弱。

子貢和此人爭論不止,一直爭論到中午也沒消停。

孔子聽到聲音,從院內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要讓孔子來評定。

孔子先是摸不不答,再觀察了一陣後,說道:「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來人聽到孔子這番話後,哈哈大笑而去。

待來人走後,子貢忙問老師孔子:「這與您所教有區別啊!且一年的確有四季啊!

「這一年到底應是幾季?」孔子答:「四季!」

子貢非常不解。孔子慢慢解釋道:「此一時彼一時,剛才那個人一身綠衣、面容蒼老,它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哪裡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裡,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就算是你跟他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我們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麼爽快就走嗎?」子貢恍然大悟。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認知水平低、素質低的「三季人」,但是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和他們爭執,更沒有必要對他們發脾氣,因為這樣做就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

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說過:「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我會生氣,但是現在我不會了。任何事情當你要發脾氣,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就當對方是『三季人』,你就心平氣和了。」

餘生很短、很貴,不要跟三觀不一致的人爭執,這就是自尊、自重、自愛!

但是,我們不可能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都當作是「三季人」!比如說,我們的伴侶、孩子、父母,我們對他們除了有「理性」,還有感性、感情!

如果和自己關心的人發生了矛盾,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處世書籍《菜根譚》告訴我們: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即:當我們責備別人的過錯,不要太過嚴厲,要考慮到對方是否能接受;當我們教誨別人從善的時候,不要期望過高,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做到。

與自己的家人相處,除了理性思考,更多是需要愛和包容。家是講愛的地方,如果你把道理都講明白了,估計彼此之間的感情也冷淡了。

所以說,當遇到父母兄弟夫妻等之間發生變故或矛盾的時候,應該從容鎮定,絕不可採取激烈的言行而把事情弄得更壞。

家和萬事興,家和則福自生,家人與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唇亡齒寒」的利害關係不可不知!

令人可惜的是,很多人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外人,而把最壞的脾氣給到了家人身上。這種人不僅情商不高,智商也不高,福氣又怎麼能夠不淺薄呢?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要「會發脾氣」:不要與不在乎不關鍵的人發脾氣;一旦發了脾氣,要考慮對方感受,想想對方是否能夠接受;和家人相處時,要用愛去化解脾氣,儘量和諧、和睦相處。

一個人「會發脾氣」,不僅是高情商,還是高智商!朋友們,您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

關注我,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參考文獻:《論語》、《莊子》、《菜根譚》、《中庸》

相關焦點

  • 脾氣暴躁總是愛發脾氣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脾氣暴躁愛發脾氣對自己健康不好,也會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容易惹是非,鬧矛盾,得罪人,失去朋友,總是愛發脾氣該怎麼辦呢?1、冷靜分析反思自己:脾氣暴躁愛發脾氣,就需要自己控制自己,冷靜地分析一下自己,怎麼會這個樣子,為什麼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這樣做對不對?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有時候,看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就在於這個人是否能收斂自己的脾氣,衝動會蒙蔽一個人的雙眼,會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 而好的脾氣是成功路上最好的鎧甲,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向前。 真正成熟的人,時時刻刻留意自己不要栽在壞情緒中。
  • 內心真正陰暗的人,不是滿臉狡詐,而是有這幾個特徵
    文丨小萌說情原創作品,抄襲必究人心都是肉長得,但是有些人還是內心陰暗,見利忘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但是真正陰險狡詐的人是不會表現出來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很友好,甚至熱情的讓人無法拒絕,但是他們內心裡很可怕。
  • 從不發脾氣的人,最不能深交
    一、從來不發脾氣的人,未必就是情商高有人覺得,職場上從來不發脾氣的人,屬於情商極高,能管控住自己的情緒。但我是覺得,真正情商高的人,還是會有情緒的,偶爾也會釋放出來。他們懂得情緒方面的張弛,什麼場合下要控制脾氣,什麼場合下需要發一發脾氣。
  • 真正厲害的人,脾氣往往都會比較「暴躁」,主要體現在這3點
    真正厲害的人,脾氣往往都會比較「暴躁」,主要體現在這3點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我們身邊都不缺乏一些厲害之人,他們在一些領域上是比較突出的,能夠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當他們去展現自己長處的時候,就會得到很多人的稱讚和尊重。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厲害的人,人緣都還比較好的緣故。當然,對於那些厲害的人來說,他們的性格往往也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更偏向於溫柔,對待別人的時候都是和和氣氣的,但是有些人他們的性格就是比較偏向於急躁,對待事情上沒有太多的耐心。那麼,這種性格上的差異,對於他們的為人處世上,肯定也是會受到一定影響的。
  • 會懂得發脾氣的人就是高情商!這3件事請發脾氣!
    談起高情商,很多人下意識就會將其想得很複雜,認為如果要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不僅要頭腦靈光,還必須要見多識廣,知識淵博。其實,想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很簡單,今天就給大家主要講一個要點。什麼是高情商?會懂得發脾氣的人就是高情商!這3件事請發脾氣!
  • 真正命好的人,福運都是「熬」出來的
    很多人說生活難熬,殊不知他們正在一點點進步,熬過去了就能看到明天的曙光,熬不過去依舊碌碌無為。試問有哪個人一輩子不經歷「熬」就走到人生巔峰呢?真正命好的人,他們的福運其實都是「熬」出來的!一、能力是熬出來的「不經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滴水成冰,非一日之寒!」萬事萬物都不能急功近利,更何況要跟隨你一輩子的能力呢?
  • 《中庸》:人生以謙和為本,便是中庸的行事之道
    在這一句話中引申的也是中庸之道的修德智慧,所謂「中庸」就是人生最合理的適度和狀態,人生的德行是在於修心,內心有一種感化他人的人格力量,但是從來不會刻意的去炫耀顯露。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學不會真正的謙遜低調,總是以高傲的德行刻意的炫耀自我,在無形之中,就背離了中庸的底線。
  • 女人想要「不好惹」,就要學會發脾氣,遇事別忍著
    生活中,當我們誇讚一個人時,都習慣叫對方「老好人」,這意味著對方好說話,沒脾氣,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樂呵呵地面對。久而久之,大家也就認為老好人是沒脾氣的,所以行為舉止也不再注意,甚至有時候失了分寸,也會自我安慰一句「沒事,他沒脾氣,別擔心」。
  • 心力訓練:真正厲害的人,並不是天然樂觀,而是擁有強烈的危機感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很多人都以為厲害的人是膽大冒進,事實上,真正厲害的人絕不是保持天然的樂觀,相反,他們具有強大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是他們成長的關鍵,也是他們能夠一次次超越的關鍵。真正厲害的人大都懂得察覺環境的變化。要記住一句話,適者生存。發展好的人,是懂得適應環境的人,他們能夠察覺環境的變化,甚至能提前看到環境的變化。我們越能早點看到環境的發展趨勢,其實我們越能做好提前布局。還記得任正非任總總是對華為的人講述,華為離破產的日子不遠了。
  • 真正活明白的人,在這4件事上往往都很慫,越慫反而越有前途
    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是個慫人,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剛」,什麼時候更適合「慫」起來。真正活明白的人,在這4件事上往往都很慫,越慫反而越有前途。所以啊,他們在面對救助時是非常慫的,太簡單的忙,他們會拒絕;而超出能力範圍的忙,他們也會拒絕。二、面對負面情緒時很慫杜月笙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 從不發脾氣的人,不是高情商,是傻
    在這個人人都崇尚高情商的時候,從不發脾氣、總是微笑示人的人,受到了很多人的模仿,仿佛只有做到這樣才算是一個成熟的大人。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三十而已》裡,鍾曉芹是公司裡的老好人,泡咖啡、端水、難做的活都是她的「分內工作」。
  • 孩子「撒潑,愛發脾氣」,別手足無措,你可以試試「共生效應」
    但是你這一次解決了,他服服帖帖了,下一次他依舊"死性不改",你拿他也沒有辦法。面對孩子生氣,面對孩子的臭脾氣,不要害怕,更不要關起門在家裡"解決",你要知道"好脾氣"都是培養出來的。家有"臭脾氣"的娃,切忌用以下幾個方式去解決。1.
  • 心理學家:為什麼我們要適當遠離,那些有「好脾氣」的人?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樣一個事實:人都是有攻擊性的,而那些脾氣好、情緒穩定的人只不過是找到了其他宣洩的出口。心理學家理察·勞爾和拉裡·舒爾茨認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攻擊現象恰恰證明了人類的攻擊性源於進化,並且會隨著生物個體的本能一直存在下去。
  • 脾氣暴躁或是人格障礙惹的禍
    「不,我是瞞著她來的,我只想在你這兒證明我沒有心理問題,然後再與她論理。」少頃,他又嘟囔了一句:「哪有那麼多心理問題!」我「哦」了一聲,看來他是賭氣來的。他找我的目的,是想把我當作仲裁員,而不是真正想進行心理諮詢,解決心理問題。我當然不能錯過這次機會,既然他提到 了心理問題,我就能順竿而上,權當作我「主動」對他進行一次心理諮詢吧。
  •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慢慢「沉澱」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慢慢「沉澱」,讓自己變得更加厚重,人生返璞歸真,放棄了複雜,變得簡單而從容。沉澱是一種取捨的過程,是拔掉心靈的雜草。周國平說,「現在的人們,一方面,上不接天,沒有信仰,離神很遠,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離自然也很遠,仿佛懸在半空中。」
  • 最可怕的不是沒有思想, 而是滿腦子標準答案
    在和一些人交流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最難溝通的,往往不是書讀得不多、沒有什麼思想的人,反而是那些讀書不少、滿腦子都是標準答案的人。書讀得不少,但平時懶於思考,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不少。你跟他講大道理、講理論,他都懶得理你,甚至講多了他還會衝你發脾氣。但倘若你換一種方式,跟他講講常識、剖析一下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你就會發現,他還是可以溝通的。
  • 真正厲害的女人,從來都不是傻白甜,而是懂得這三個生存法則
    真正厲害的女人,都對生活不抱有幻想,而是懂得生活的法則,我們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01足夠努力,有長足的技能,才會脫穎而出一個真正厲害的女人,一定會是足夠的努力。努力是一個人脫穎而出的機會。努力並不是盲目的努力。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很大氣
    大氣的人,為人處事時的感覺,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隱藏不住的從容大方,謹慎行事,不卑不亢,有態度、有氣度。大氣,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境界。常言道:欲成大器,得養大氣。大氣之人不僅談吐大方得體,處世自然和諧,還能海納百川,高屋建瓴地看問題,就如一本好書一樣,讓人讀了又讀卻還是愛不釋手,受益匪淺。真正厲害的人,在這四個方面很大氣,人生會越混越好,路會越走越順。真正厲害的人,樂善好施,樂於助人很大氣,做善事,得善報。
  • 人到中年,越來越慫?錯,真正厲害的人,絕不是無所畏懼的
    這種視頻大多是跟風之作,製作相對粗陋,但道理卻是真的,那就是:年紀越大,人越慫。這種慫並不是說已經失去了抵抗意識,而是有了顧慮,或者說,顧慮的事多了。年輕時,無所畏懼,更沒有顧慮,所以衝動,易怒,但隨著年紀的增加,沉澱多了,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並不像自己以為的那樣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