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中國商業火箭快速發展 頭部公司引領入軌競賽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過去兩個月我們看到,隨著Starlink組網密度持續提升,以及SpaceX發射與回收逐漸成熟,該公司多元化的商業模式變得更加清晰:一方面,星鏈寬帶在北美開始正式商用化,而另一方面,SpaceX同時也在積極開展與美國政府的合作,探索「全球無人機遙控」,「全球一小時投送」等嶄新的商業模式。技術方面,商業航天企業持續突破技術高地:NASA太空人搭乘 「龍飛船」完成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而SpaceX的下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星艦」正在快速測試與迭代;中國企業方面,星河動力、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商業火箭公司均取得技術突破。

Starlink在軌數量已達955顆,顛覆性應用不止於寬帶通信。

我們看到,SpaceX公司在火箭端與衛星端均開闢了多種應用場景。一方面,星鏈寬帶在北美開始商用化,我們預計其將成為5G的有效補充。2020年10月27日,Starlink寬帶向內測用戶發送了收費標準,標誌著星鏈面向公眾的寬帶服務正式開始商業化應用,測試速度為50~ 150Mbps,延遲20~40ms,終端499美元,月費99美元。在SATELLITE 2020的主題演講中馬斯克表示,「星鏈關注人口密度較小、網絡不通的農村地區,不會對電信業及5G帶來威脅」。

圖表: Starlink終端開箱

資料來源:航天愛好者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Starlink接收器

資料來源:航天愛好者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Starlink路由器

資料來源:航天愛好者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Starlink的APP界面

資料來源:SpaceX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另一方面,Starlink與美國政府等客戶合作,可能會顛覆現有的作戰方式與指揮體系。目前已知的合作項目包括1)用衛星直連代替海底光纜,對地球另一端的無人機直接發送遙控指令;2)探索亞軌道地對地運輸方式,用12000km/h以上的速度進行貨物運輸,真正實現「一小時投送至全球」,而相比之下C-17運輸機的速度約為800km/h;3)定製化地將Starlink衛星配裝專業紅外傳感器,打造覆蓋全球的預警網絡。

1.專網寬帶通信:遙控指揮地球另一端不再需要通過海纜

2018年12月SpaceX公司獲得2800萬美元合同,用於為政府客戶提供「星鏈」連接服務並評估其服務性能。2019年11月5日,美國政府在C-12J「休倫」運輸機上完成了對SpaceX公司的「星鏈」衛星寬帶服務進行測試,實現610Mbps的下載速度。2020年9月,SpaceX又完成了在KC-135和AC-130兩個機型上的實驗。我們認為,Starlink相比「銥星」等上一代的衛星專網具有帶寬、時延、覆蓋上的優勢。以對無人機的遠程控制為例,目前對無人機的操作指令信息會先通過海底電纜送到地球另一端的地面設施,再通過衛星送到無人機上。而使用Starlink,則將能夠通過衛星網絡直接連接地球另一端的飛行器。

圖表: 目前對地球另一端飛行器的控制通過海底光纜中繼實現

資料來源:thedrive.com,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未來Starlink預計將提供多種專網連接服務

資料來源:thedrive.com,中金公司研究部

2.衛星「代工」:批量化生產衛星的時代已至

2020年10月5日,SpaceX宣布已從美國太空發展署(SDA)贏得1.49億美元訂單,以利用其Starlink星座的成功經驗製造衛星。太空發展署署長 Derek Tournear表示,SpaceX 的衛星將以 Starlink 同樣的機身為基礎,每顆衛星具有寬視場(WFOV)頭頂持續紅外(OPIR)傳感器。依合約要求,由Starlink負責製造的衛星須於2022 年9月前升空,並與其他公司製造的通訊衛星、目標追蹤衛星組成衛星群。這是 SpaceX 首度接單生產衛星,在此之前Starlink工廠僅僅製造自家的衛星。

通過研究波音、洛克希德馬丁、泰雷茲阿萊尼亞、歐洲宇航防務集團阿斯特裡姆公司等大型衛星製造商可知,傳統大型商業通信衛星的設計、製造、發射周期理論上為26~32個月[1],其中,衛星的論證階段大約需要8~10個月,時間佔比30%;研製生產測試需要16~20個月,整個周期佔比62%,交付與發射時間大約需要2個月。

我們認為,由於衛星星座是批量生產,只需要一次性的論證和設計,並且採用流水線並行生產等方式,也可以壓縮研製的時間。整體上,我們可以把衛星的設計生產周期壓縮到數周/天內。SpaceX和Oneweb均聲稱可以達到日產衛星1~3顆的產能。

3.發射服務與運載服務:全球快遞1小時送達

發射服務:2020年8月7日SpaceX獲得了價值3.16億美元的合同,用於2022-2027財政年度為美國政府發射太空飛行器。SpaceX在合同框架內的確切發射數量未予規定,將每年予以批准。

地對地運載服務:美國政府已與SpaceX、技術諮詢公司Exploration Architecture Corp.(XArc)和工程公司KBR籤署了一項合作研發協議,稱為CRADA,旨在進行貨物的快速運輸。從速度與運力來看,常用運輸機C-17的最高時速約為520 mph,載荷約為60到80噸。據《泰晤士報》報導[2],SpaceX火箭可以以少15倍的時間完成同樣的任務,並達到7,500mph的速度,其LEO軌道載荷為22噸以上,而亞軌道載荷將大幅提高。除了速度飛躍外,還無需途中停站或空中加油的情況。從成本來看,獵鷹9的平均發射成本在5,000萬美元至6,200萬美元之間,我們預計在可回收技術成熟後有望大幅降低;C-17的每飛行小時成本約為30,000美元。

圖表: 用可回收火箭進行地對地快速運輸示意圖

資料來源:FAA,中金公司研究部

「龍飛船」攜太空人升空,載人航天開啟商業化時代。

2020年11月16日,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攜帶3位NASA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發射升空,任務代號「Crew-1」,這是首次經官方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我們認為,SpaceX憑藉在低成本量產、可回收等方面的優勢,有望繼佔據衛星發射市場領導地位(份額已達50%以上)之後,快速奪取載人航天與太空貨運發射市場領先地位。根據SpaceX披露,其正在建造由5艘載人龍飛船和3艘貨運龍飛船的「船隊」,未來三年內計劃執行8次NASA的載人與貨運任務。「龍飛船」日趨成熟的同時,「星艦」也在進行快速迭代開發。SpaceX於11月進行了星艦原型機SN8的靜態點火測試,並已開始組裝SN9、 SN10和 SN11原型機。「星艦」作為下一代載人飛船,運力將達「龍飛船」的10倍以上,且更具經濟性。

圖表: 代號為「Crew-1」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資料來源:NASA,SpaceX,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龍飛船」(右)與曾經的競爭對手——波音公司的「星際航線」(左)

資料來源:SpaceX官網,波音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Crew-1」成員在龍飛船內部的合影

資料來源:SpaceX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龍飛船」船隊

資料來源:SpaceX,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NASA未來三年發射任務中,計劃使用龍飛船多達八次

資料來源:NASA,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Starship SN8原型機裝有3個猛禽發動機

資料來源:SpaceX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Starship SN8原型機航拍

資料來源:RGV航拍,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BFR結構圖與Super Heavy 原型機BN1最新組裝進度

資料來源:SpaceX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國商業火箭快速發展,頭部公司引領入軌競賽。

2020年11月7日,星河動力的「穀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入軌,將國電高科的天啟物聯網星座第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11月15日,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液體火箭的第二級發動機試車成功,有望明年首飛。星際榮耀完成了「雙曲線二號」可重複使用液體運載火箭的著陸裝置伸縮杆末位鎖定試驗,驗證了回收著陸裝置的性能。我們認為,穩定的入軌能力是民營商業火箭公司形成商業閉環的基石,國內民營公司的不斷突破有望進一步拉低國內發射服務的市場價格,推動商業航天生態的蓬勃發展。衛星方面,銀河航天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九天微星的衛星製造工廠開工,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圖表:「穀神星」一號火箭

資料來源:星河動力官網,中金公司研究

圖表: 藍箭航天「朱雀二號」二級發動機試車狀態

資料來源:藍箭航天微信公眾號,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星際榮耀「焦點一號」發動機試車

資料來源:星際榮耀微信公眾號,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中國商業火箭公司重要裡程碑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風險

低軌衛星星座商業化進程不及預期;商業發射進展不及預期。

[1]《國際大型商業通信衛星生產周期研究》,2013,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2]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musk-rocket-would-go-from-us-to-the-middle-east-in-an-hour-xfznrdg9f

相關焦點

  • 火箭成功入軌SpaceX花了6年,這家中國公司用了3年,又見中國速度!| 高增長瞪羚榜
    在中國商業航天史上,實現這一歷史突破的是星際榮耀,它也是中國首家自主研製並成功完成運載火箭發射入軌任務的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際榮耀」)總經理彭小波向福布斯中國表示:「星際榮耀在注重動力系統研發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總體、結構、控制等方面的均衡發展。作為商業火箭創業公司,首先還是要邁過『入軌』 這一門檻。」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次發射創造了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歷史上的兩個「第一次」: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飛速崛起,每一步發展都全球矚目,這一次也不例外。在「雙曲線一號」成功問鼎蒼穹後,英國路透社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稱在兩次嘗試失敗後,中國民營運載火箭企業首獲成功。報導指出,2018年10月,由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空間」)研製的中國首枚民營火箭「朱雀一號」在酒泉發射,但所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 中國民營火箭首成功入軌 雙曲線一號火箭首飛成功
    本次發射攜帶了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兩顆衛星,搭載了央視未來新星驗證載荷、西瓜創客載荷及星時代-6載荷等三個末子級載荷,以及長安歐尚汽車和金六福一壇好酒的兩個商業配重。  此次發射,星際榮耀創造了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歷史上的兩個首次: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
  • 中金公司航空航天科技2021年展望:十四五「新周期」 供需共振高成長
    新興領域:1)商業航天涵蓋火箭、衛星、應用等五大環節,展望2021年,我們有望看到相關企業登陸資本市場。2)國產大飛機首架機將於2021年交付,有望帶動大飛機產業鏈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新聞網,中金公司研究部商業航天: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及新公司上市將重新吸引2021年市場注意力商業航天涵蓋火箭製造、衛星製造、發射、測控、應用等五大環節。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摘要國家首次提碳中和目標,不僅是中國首次對碳排放下降提出的明確目標,也是巴黎協定籤訂以來中國提出的最遠期的減碳承諾。:BP Energy,中金公司研究部對內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中國的能源轉型,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一次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終端能源消費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
  • 中金公司:從十四五規劃看未來十五年科技行業投資的三大主線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 中金公司戰略環境分析
    起初中金公司是在香港做證券業務,後來才進入大陸市場,在做證券發行和公司併購業務的基礎上,發展證券經紀業務和諮詢業務,並向全球金融市場推廣,多年來,中金公司將許多的國有企業引入了資本市場,給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2、中金公司現階段發展分析
  • 民營火箭,夾縫求生
    在頭部公司從業者們看來,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後,商業發射市場規模日益增長,但現有火箭運力缺口明顯,這是機會。 不過,萬星計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語霏持異議。她指出,與往年相比,今年民營火箭行業融資規模更大,融資企業數量卻更少。資本明顯呈現出向頭部公司聚集的趨勢,「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已從資格賽進入淘汰賽,裁判者正是資本」。
  • 中金公司:中國多晶矽行業處於加速發展期
    中金公司指出,隨著下遊光伏行業的高速發展,中國多晶矽行業也進入快速發展期。2015-2019年中國多晶矽產量從16.5萬噸增長至34.2萬噸,複合增速20%。1H20在疫情衝擊下行業的產量仍實現32.3%增長至20.5萬噸。
  • 為什麼中國需要自己的商業火箭?
    為了應對這一現狀,出於商業競爭和國家安全的雙重考慮,中國需要自己的商業火箭企業。更重要的是,大筆資金的進入也為其在「重資產」的商業火箭領域繼續奮戰、引領行業帶來了底氣。經過近20年的發展,全球範圍內的商業航天已經初具雛形,未來的前景更是值得期待。
  • 藍箭航天火箭發動機「合體」試車成功_個股資訊_市場_中金在線
    來源:北京商報 已入駐財經號 作者:佚名 關注中金在線
  •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為什麼成為不了SpaceX?
    尤其是SpaceX載人發射成功,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時隔9年,美國終於能用自產低價火箭將太空人在本土送入軌道;商業航天發展30多年,終於有一家民營公司讓太空旅行、火星移民等夢想變得不那麼遙不可及。眼看發射業務飛速增長,長城公司和美國休斯公司合作的澳星發射項目卻出現重大事故,美方迅速組織專家團隊進行調查,在1999年發布《考斯克報告》,稱中國在商業發射中,竊取美國的飛彈技術,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於是中國被美國列入ITAR名單,從此不能在全球範圍內採購、發射有美國航天零件、技術的衛星。
  • 中金公司:量子計算能延續摩爾定律的神話嗎?
    圖表: 量子計算機算力隨量子比特數的增長而增長,隨錯誤率的減少而增長資料來源:IBM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本圖表時間節點為2019年圖表: 量子比特相干時間(以超導量子計算機為例)資料來源: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中金公司研究部圖表: 量子計算機商用預測資料來源: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
  • 中國民營火箭新戰績!「穀神星一號」成功入軌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圖 | 圍觀的人群(來源:攝影師陳肖)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的第 4 次民商火箭發射,也是民營火箭第二次入軌成功。圖 | 火箭升空(來源:攝影師陳肖)星河動力由此成為國內首家首次發射即挑戰 500 公裡 SSO 太陽同步軌道的民營火箭企業,也是全球從公司成立到實現入軌所花費時間最短的民營火箭公司。
  • 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入軌首飛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 7 日 15時 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 一箭多星、入軌首射,中國民用航空距離 SpaceX 還有多遠?
    即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首次實現太空廣告和視頻回傳。事實上,每個行業都需要標誌性事件引發關注並帶來實質性影響,商業航天領域亦是如此。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特聘教授張曉敏認為,此次入軌發射的重要意義在於,我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真正具備了運送載荷到太空的能力。在此之前,民營火箭企業接連遭遇了兩次發射失利。
  • SpaceX光環下,低調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5月31日凌晨,SpaceX龍飛船,於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射,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對於此次成功,中國網民們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態度,歡呼雀躍有之,羨慕嫉妒恨有之,但幾乎沒有多少人真正去關注一直在默默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 中金公司:數字銀行重構金融供給 場景/生態經營提升觸達和洞察力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機構競爭不在於單一產品或業務,而是場景/生態的競爭,本質是數據資產作為生產要素的競爭。我們認為,目前銀行金融供給能力無法快速適應客戶結構/需求變化,無法觸達和有效服務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金融需求最旺盛的客群。
  • 中金公司:可口可樂與其百年紅色帝國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可口可樂公司是全球軟飲料市場龍頭,其品牌亦是大眾消費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通過深度復盤可口可樂公司超過130年成長曆程,從品牌營銷、全球化、多元化發展三個方面挖掘公司份額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核心競爭力,為國內飲料企業龍頭發展提供參考借鑑。
  • 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 | 深網
    星際榮耀、藍箭航天兩家頭部商業火箭公司,先後宣布完成十億元級別融資;零壹空間宣布完成C輪融資。另據《深網》獲悉,銀河航天、千乘探索兩家商業衛星公司也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的加碼,無疑給這些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創業者們補充了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