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量子計算能延續摩爾定律的神話嗎?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量子計算是重要的前沿科技之一,是延續接近物理極限的摩爾定律繼續發展的重要路徑。量子計算的特別之處是其計算能力隨著能夠支持的量子比特數的增長呈冪指數2n增長。目前制約技術成熟的要素包括硬體和算法兩方面。科學家[1]認為量子計算有望在新藥開發、破解密碼、以及搜索等人工智慧應用上得到商用。全球來看,2019年宣布達到「量子優越性」的谷歌、IBM、微軟,以及美國初創公司IonQ、Rigetti在量子計算上較為領先。阿里達摩院、本源量子、量旋科技等中國公司也在積極布局。

什麼是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可能是延續摩爾定律神話的一條發展路徑

量子計算是延續摩爾定律神話的路徑之一,算力隨量子比特數呈冪指數2n增長。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約每24個月增加一倍)是過去50年推動全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的要素之一。

圖表: 全球人均GDP增長vs摩爾定律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Intel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未來,隨著電晶體間距接近1nm傳統的技術演進接近其物理極限,量子計算被認為是延續摩爾定律的路徑之一。量子計算機不同於經典計算機,是一種基於量子力學原理構建的計算機,使用的量子比特利用量子態疊加原理能夠同時表示0和1,使得量子計算機相較經典計算機算力發生爆發式增長,形成「量子優越性」。2019年10月,谷歌宣布實現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谷歌使用53位量子比特計算機Sycamore運行隨機電路取樣,僅用20s時間即完成了結果,而谷歌推算如果使用超級計算機Summit需耗時1萬年。

圖表: 量子計算機

資料來源:谷歌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量子計算機是基於量子力學原理構建的計算機。量子態疊加原理使得量子計算機每個量子比特(qubit)能夠同時表示二進位中的0和1,從而相較經典計算機算力發生爆發式增長,形成「量子優越性」。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CPU採用「串行」計算,即將一個問題的若干部分按照順序依次進行運算;GPU採用「並行」計算,即將一個問題拆成若干個小問題後,同時對每個小問題的一部分進行運算;QPU則利用量子疊加性快速遍歷問題的各種可能性並找到正確答案。形象地說,CPU算力隨比特數n的增長呈線性n增長,GPU算力隨比特數n的增長呈平方次n×n增長,量子計算機(QPU)算力隨比特數n的增長呈冪指數2n增長。

圖表: CPU、GPU、QPU概念及原理對比

資料來源:CSDN,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CPU、GPU、QPU計算效率對比——針對CPU算法時間複雜度為O(N2)的問題

資料來源:CSDN,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本圖僅作概念性說明「量子優越性」

圖表: 量子計算機、經典計算機能夠解決的問題範圍

資料來源:CSDN,中金公司研究部

制約量子計算技術成熟的因素?

目前制約技術成熟的因素包括量子比特數、相干時間和合適的算法。量子比特數和相干時間是決定量子計算機性能的兩個硬體指標。量子比特數越高意味著量子計算機能夠支持更大數字參與運算,單次運算處理的信息量越大。目前量子比特數最高為70+位。科學家[2]認為量子比特位數達到100-1,000後才有望達到商用要求。相干時間代表了量子比特維持量子疊加態的時間,相干時間越長意味著能夠對其進行更為複雜的運算,支持更複雜的算法。目前超導量子計算機最長相干時間為100μs。科學家[3]認為相干時間至少要達到300μs以上才能滿足商用需求。

圖表: 量子計算機算力隨量子比特數的增長而增長,隨錯誤率的減少而增長

資料來源:IBM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本圖表時間節點為2019年

圖表: 量子比特相干時間(以超導量子計算機為例)

資料來源: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量子計算機商用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中金公司研究部

量子算法決定了量子計算機解決問題的範圍。目前僅有Shor、Grove等少量量子算法可以解決破解密碼裡常用的質因數分解、無序庫搜索等問題,可用於人工智慧的量子算法依然較少。大多數專家[4]認為,根據以往的發展規律,未來10-15年內量子計算機有望實現商業應用。

圖表: 2035E、2050E全球量子計算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BCG,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量子元年-量子5年全球量子計算各應用佔比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量子計算迎來商業應用的準確時間無法預計,因此以「量子元年」代表其商業應用的第一年

當前量子計算的競爭格局?

全球競爭格局:各國政府大力支持,目前美國企業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是量子計算布局裡較早也是較積極的玩家之一。2019年,美國政府發布未來工業發展計劃,將量子信息等四大關鍵技術視為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認為發展量子信息科學能夠保持美國在全球產業變革中的主導地位,政策上持續加碼,讓美國在全球量子計算研發上佔據主導地位。谷歌、IBM、微軟等全球領先。

中國也積極推動量子計算技術,先後啟動「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和重大專項等科研項目,多次提及量子計算的戰略地位,支持量子計算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落地。阿里達摩院、本源量子、量旋科技等中國企業積極追趕。根據incoPat的統計,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量子計算top20企業中美國企業發明專利數佔比接近50%,遠超第二名日本15%。中國企業本源量子在該榜單中上榜位列第12名。

此外,德國、英國、日本等國也相繼出臺了量子計算領域的發展規劃。

從專利上看,谷歌、IBM、微軟等美國公司在量子計算領域布局遙遙領先,本源量子等中國公司也有一定技術積累。

圖表: 量子計算布局主要公司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明專利top20

資料來源:incoPat,中金公司研究部註:統計截至2019年9月30日

量子計算的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

量子計算在新藥開發、密碼、人工智慧有廣闊應用場景。

新藥開發:量子計算相較經典計算的優勢是能夠直接模擬分子中量子化的原子,從而克服經典計算模擬大分子效率較低的問題,提高藥物研發效率;

圖表: 常規計算能力與實際需求可模擬計算的原子個數對比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全球生物醫藥量子計算潛在市場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量子計算迎來商業應用的準確時間無法預計,因此以「量子元年」代表其商業應用的第一年

圖表: 醫藥研發流程與量子計算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中金公司研究部註:預測時點為2019年

密碼:非對稱加密算法在目前網際網路技術中具有重要地位。RSA等非對稱加密算法實質為大數質因數分解等數學難題。Shor量子算法相較經典質因數分解算法具有並行優勢,可以將大數質因數分解時間壓縮至較短,威脅以RSA等非對稱加密算法為基礎的傳統網際網路技術,可能引發社會討論;

圖表: Shor量子算法與經典算法複雜度對比

資料來源:CSDN,中金公司研究部

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具有並行計算等優勢,人工智慧需要涉及大量數據,兩者具有天然耦合性,科學家[5]預測量子計算有望加速人工智慧發展。德國大眾、摩根大通等企業均已開始和量子計算公司合作進行有關的開發。

圖表: 量子計算+機器學習應用探索案例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本圖表時間節點為2020年4月

-

[1]https://www.weforum.org/events/world-economic-forum-annual-meeting-2020/sessions/the-quantum-potential

[2]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0/02/26/916744/quantum-computer-race-ibm-google/

[3]http://news.hexun.com/2020-04-02/200865296.html

[4]http://news.hexun.com/2020-04-02/200865296.html

[5]https://www.weforum.org/events/world-economic-forum-annual-meeting-2020/sessions/the-quantum-potential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如何突破摩爾定律?
    量子計算如何突破摩爾定律? C114通信網 發表於 2020-11-18 14:25:19 近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本源量子計算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郭國平做客36氪主辦的「超級觀點」欄目,就量子計算的定義,量子計算與經典計算的關係
  • 摩爾定律失效 還有什麼方法讓計算性能暴漲
    ,也還有其它的創新方法和技術繼續驅動計算性能的指數級增長,比如內存中運算、量子計算、分子電子學、神經形態計算等等。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摩爾定律假定,微處理器的電晶體將每兩年翻一倍,它們的計算性能也隨之翻倍。自戈登?摩爾(Gordon Moore)1965年提出以來,該定律一直生效。不過近年來業界一直預測該定律即將失效。早在2000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矽技術在大小和速度上的極限提出了警告。實際上,摩爾定律並不算是定律。它更多的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
    電晶體允許計算機進行計算。在晶片上塞滿的電晶體越多,具有的計算能力就越大,這是摩爾定律背後的推動力。但是摩爾定律並不是真正的定律。重力是定律,摩爾定律是一種觀察和預測。摩爾定律55歲了:它仍然有意義嗎?今年是摩爾定律55周年,技術行業專家對這一理論及其未來意義進行了反思。
  • 上市即十倍,量子通信還有哪些投資機會?
    在量子通信領域,還有哪些投資機會可以關注? 量子計算是重要的前沿科技之一,是延續接近物理極限的摩爾定律繼續發展的重要路徑。量子計算的特別之處是其計算能力隨著能夠支持的量子比特數的增長呈冪指數2n增長。 目前制約技術成熟的要素包括硬體和算法兩方面。
  • 超材料或將延續摩爾定律?
    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摩爾定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有聲音說:「摩爾定律要失效了!」因此,如何延續摩爾定律成了當今半導體行業熱議的話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 量子摩爾定律正式誕生!量子體積以2次方成長!IBM獨佔鰲頭!
    量子計算機擁有很強大的計算力,但是這對IBM來說,似乎還不夠,而剛剛,一個新的概念:量子摩爾定律正式誕生!說起量子計算機,在今年早些時候,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發布了一個計算機行業上的裡程碑:IBM Q System One,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於商業用途的綜合通用近似量子計算系統。它將這種可能改變行業的技術從傳統的實驗室環境中引入雲數據中心。它是IBM Research有史以來建造的技術最先進、性能最高的量子系統,同時它也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量子摩爾定律的主角!
  •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計算技術之探討
    和物理定律不一樣,摩爾定律是一個由按比例縮小技術(通過不斷改進光刻技術來縮小工藝尺寸)驅動的經濟理論。過去的50年(截至2015年),出現過多次電子器件性能持續增長的難題,不斷挑戰著摩爾定律。但有人曾總結了「摩爾定律的強健性」,即儘管有諸多底層物理機制的限制,總有新的技術及時出現,使摩爾定律得以延續。然而,為什麼現在情況不同了呢?如果說按比例縮小技術是摩爾定律的驅動力,那麼二維矽光刻技術則是其核心。越來越多專家認為,到2020年底,二維光刻技術將會達到極限,而且,現在其後繼技術還不清楚。
  •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新型二維材料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預言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總是籠罩在摩爾定律難以為繼的陰霾之下。究其原因在於二維材料難以摻雜,一般只能用金屬與二維半導體直接接觸來注入電子,在金屬半導體界面處常常會出現所謂的肖特基勢壘,而常規的能帶計算往往嚴重低估了肖特基勢壘的不利影響。呂勁團隊創建了量子輸運模擬,很好地解決了二維原子電晶體界面肖特基勢壘的計算問題,並且計算結果能與實驗很好吻合,這將有利地推動二維材料電晶體的優化。
  • 摩爾定律日薄西山 計算性能如何增長
    摩爾定律示意圖    圖片來自網絡   1965年4月19日,《電子學》雜誌發表了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撰寫的文章《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組件》,文章預言,半導體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和電阻數量每隔18—24個月將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轟動世界的摩爾定律因此誕生。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超材料或延續摩爾定律
    因此,如何延續摩爾定律成了當今半導體行業熱議的話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 摩爾定律終結了嗎?史上最小 1 nm 電晶體將為之續命
    >《摩爾定律已死,半導體行業發展會停滯嗎?》、《摩爾定律這次真的到頭了! 》、《存在 50 年的摩爾定律正在失靈?》……近年來,關於摩爾定律即將走向盡頭的報導簡直數不勝數,各方專家也紛紛發言表態,支持這一說法。如此看來,這一科技界的鐵律真的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了嗎?正當我們為之疑惑嘆息之時,計算技術界突然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科學家已將電晶體製程從 14 nm縮減到了 1 nm!
  • 量子計算發展歷程_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 計算部分 - CSDN
    ),中金公司研究部量子計算機通過量子門對量子進行操作。不過,若矽基半導體器件繼續縮小至 1nm級(原子尺度),量子隧穿效應則不可避免,我們無法再通過 PN 結控制電路通斷來實現邏輯。這時,我們就不得不去考慮利用量子特性、以全新的方法去實現更強的算力、更低的功耗。我們認為,量子計算是延續摩爾定律深化提升計算機算力的技術路徑之一。量子計算概念提出已久,但在 2019 年穀歌實現「量子優越性」後,我們認為量子計算才真正迎來了「高光時刻」。
  • 近十年來,摩爾定律在哪些領域失效和延續?
    AI技術的算力增長在延續摩爾定律。2019年OpenAI 發布了他們18年關於AI使用的計算能力如何增加的分析的更新,結果顯示它以3.4個月的倍增時間呈指數增長。自2012年以來,該指標已增長了300,000倍。摩爾定律失效的領域很多,比如電池領域。在探索階段和鋰電池發展初期,電池容量曾有短暫的快速增長期,但很快就觸及天花板,後面基本都是慢速提升。
  • 摩爾定律一
    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發展歷程被稱為計算機第一定律的摩爾( Moore)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lnte)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 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的。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超材料或延續摩爾定律
    內容來源於中國電子報 兩種方式延續摩爾定律 一直以來,半導體器件的發展趨勢都沿續於摩爾定律的規則:集成電路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經過18~24個月總數增長一倍。
  • 支配計算領域44年之後,摩爾定律的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 深度
    原標題為《摩爾定律的黃昏,十大方向帶來計算行業的黎明》。微軟研究院的副總裁 Peter Lee 曾經開玩笑說:「預測摩爾定律將會失效的人數,每 2 年都會翻上一番。」而在英特爾官方宣布放棄追求摩爾定律曲線的時候,這一天也就到來了。摩爾定律對整個計算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們最為關心的是,在摩爾定律之後,計算領域會發生什麼改變?
  • 摩爾定律將令經典計算機至極限?量子科學家看法不一
    新華網黃山9月5日電(記者段世文)在今天閉幕的「2001年量子信息國際學術會議」上,與會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領域的國內外科學家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對「經典計算機何時遭遇極限?」這一問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經典計算機即我們現在通用的矽晶片計算機。近30多年來,製造技術的革命大大提高了傳統矽晶片的集成度。
  • 1nm真的能救摩爾定律嗎?
    Bazednc回顧:摩爾定律的誕生在1965年那篇著名的論文發表之前,戈登·摩爾(Gordon Moore) 是位於加州聖何塞的仙童半導體公司的研發總監,他已經預測了家用計算機、電子腕錶、自動駕駛汽車以及「個人可移動溝通設備」——手機的誕生,但1965年那篇關於後來被稱為「摩爾定律」的預測的論文真正使他名聲大噪,這篇論文的核心是關於未來計算機行業發展的時間表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關鍵看這兩點-摩爾定律,Intel,處理器,晶片...
    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上電晶體的集成度大概平均18個月會翻倍,計算機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然而,集成技術的密集度,或者說集成電路的線寬不可能無限制地小下去,經典計算機將很快達到它的極限——三極體的大小將達到原子的尺度。
  • 摩爾定律的突圍
    視頻中可以看出,摩爾定律貫穿著從早期的IBM 用集成電路設計出電腦計算單元,到以Intel為代表的IDM半導體公司成立,再到以聯華電子和臺積電為代表的Foundry廠商崛起,最終至目前以臺積電為代表的晶圓製造作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的建立,其不斷實現的過程也是產業鏈持續進化的結果。一、摩爾定律「死」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