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個寒冷冬天的早晨,黔西縣教育科技局的信息中心來了一位山裡人:「領導我有事情要反應?」當時接待這位山裡人的領導是教育科技局的郭傳江老師,郭老師對山裡人說:「你反應嘛,我們一定認真對待!」山裡人告訴郭老師,他叫蘭傳貴,黔西縣雨朵中學的陳定安老師對孩子可好了,他們村裡的孩子都是陳定安教好的,要求給予獎勵。郭老師感到意外,來教育科技局的人都是找麻煩的,這個太特殊了。於是就派人下鄉採訪,陳定安的事跡才被很多人知道。
留在山區擔重擔
陳定安,36歲,布依族,中共黨員。他不是黔西縣人,來自黔西南州長順縣代化鎮代化社區,那裡文化相當的發達。2009年響應國家「大學生畢業後到農村基層從事工作」號召,毫不猶豫地來到畢節地區報了名,經過筆試、面試。終於如願以償的成了黔西縣雨朵中學一名為基層教育事業服務的「特崗」教師。
當初,他本打算三年服務期結束後,可以回到心舊依戀的故鄉工作,做年邁父母膝下的孝子。但是,當他看到身邊那群多數是留守在家的孩子,看到他們身上那些孤獨和無助,還有孩子眼神裡有著渴望知識的火話,這一切的一切讓他捨不得放下他們……最終,他決定安心留下來,改變山區的教育。
記得去年學校將要開學的第二天,雨朵中學思政處負責人給他打了一個電話說:「陳老師,幫幫忙呀,現在的七年級一班有點特殊,找不到人來接管呀,明天就要開學了,急呀?」
這個班級是一個特殊的班級,留守兒童多,調皮不算,最主要的是不會寫字,當然更不喜歡讀書。學校裡的老師們,都希望上好班級,有成績好晉職稱,當然不願意上這個班了。陳定安沒有猶豫,馬上答應下來。接過這個班後,他利用課堂、課外流動交流、個別談話、家庭走訪、班會、班委會、訂閱報刊雜誌等。現在全班在個別方面,如團結協助、展現自己的勇氣、敢於創新等方面超過其他班級。
班裡的學生王豔紅全鎮演講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思想教育出奇效
多年以來,陳定安在教育教學中,注重抓思想教育,他以人為本,抓好學生品德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使學生「學會做人」,教育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少年。
由此換來學生的巨大轉變,換來家長的嘖嘖稱讚,「我的孩子變得有禮貌了!」「還是陳老師指導有方呀!」在家長群裡,家長們大多給他回復是這些方面的信息……
在課餘,陳定安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得到實際鍛鍊,同時始終堅持「德育首位」的教學原則,十分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結合時事向學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新發展,隨時關心國家大事,經常利用班會、隊會、座談會、報刊雜誌等諸多途徑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有計劃地舉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雷鋒在他身邊」、「清明節掃墓」、「環境小衛士」,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習如何做人,比口頭宣講更有實際效果。
在黔西縣雨朵鎮的「美德少年」評選中,他們班「搗蛋鬼」陳龍銀同學被評為2018年「美德少年」。在2018年秋季學期中,這個老師們不要的「差班」,總分排名全校第一。
愛學生勝愛家人
「對於性格孤僻、遇事驚慌、恐懼;有的對學習和生活悲觀、絕望、自卑和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對人戒心很重,有逆反心理、不愛說實話……」我們要對他進行心理教育。陳定安給學校的老師傳授經驗,他也是這麼做的。
在他教育的班級,他發現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的學生。他謹慎小心地教育,從細節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於是,他知道有些孩子所表現出憤怒情緒,不過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故意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想得到更多外界的關注;有些則是面對競爭時不自信、遇到一點小困難就退縮的懦弱等,這些缺點成了這個群體的某些共性。於是他就充滿愛心的呵護、關愛學生。
他的班上有彭真發同學,屬於陽光兒童,是他的幫扶對象,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跟著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不僅情感缺乏,作業也無人輔導,成績也就一塌糊塗。陳定安把他接到家裡,讓他體會到家人的溫暖。慢慢地,他的眼神變得溫和了,衣服穿得規矩、乾淨了,學習也認真了……
「澆菜要澆根,教人要交心」,陳定安用自己的真心感染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他說: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奉獻,就要拼搏,就要做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
他就是這樣用心「澆菜澆根」,他的嶽母去世了,沒有如期趕到,被老外公罵女兒:「嫁了一個『六親不認』的人,妻子和孩子生病,他在電話裡指揮,「那座醫院最好」,妻子說起寒心地對筆者說:「我們沒有他的學生重要!」是啊,陳定安的學生在他心裡永遠是重要的,佔滿他的心房。
作者:黔西縣宣傳部 蘇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