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參加教師招聘考試,大多考生都感覺關於教育理論的知識點好多,看幾遍也記不住;考前背了很多遍,但還是在考試的時候,想不起來或記不準確。因為,在大多數考生看來,教育類的知識好比高中的文科類的知識;而考生對文科類的知識存在一個學習上的誤區,即死記硬背。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很容易造成遺忘。其實,對待識記類型的知識點,我們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想像力,充分利用相關的學習策略,牢固、高效地掌握知識點。
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問題,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整個教育工作起著全程性的指導作用。這種重要地位就決定了,教育目的無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都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高頻考點。下面我們談談,在教育目的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
對「教育為誰服務?」和「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兩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目的理論。目前有關教育目的理論主要有七種,即宗教本位論、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教育無目的論、能力本位論、知識本位論和社會需要與人的自身發展的辯證統一論。通過對近些年各省份的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真題的分析,會發現社會本位論和個人本位論是考試的高頻考點。下面將重點談談如何巧妙記住社會本位論和個人本位論。
無論是社會本位論還是個人本位論,我們主要從兩種角度考察:一是正確理解這兩種本位論的核心觀點,二是考察每種本位論的代表人物。這裡先介紹一下,關於這兩種本位論的觀點和代表人物:
1.社會本位論
代表人物有:赫爾巴特、柏拉圖、孔德、涂爾幹等。
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觀點是: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教育是國家的事業;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的發展貢獻的指標。
2.個人本位論
代表人物有:盧梭、羅傑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齊等。
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論的觀點是: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
那麼,我們如何牢固、巧妙記住他們的主要觀點和代表人物呢?
這裡,分享針對兩種本位論編的依據順口溜,幫大家記住。對於「社會本位論」我們知道其核心觀點是為社會發展需要服務,重點培養的是公民。我們可以記這樣一句話:「有一位公民撥(柏)打(孔)嚇(赫)電話圖(塗)謀舍本(社本)。」其中「舍本」=社本,即社會本位論;「撥打」的「撥」諧音為柏拉圖的「柏」;「恐嚇」諧音為「孔德」的「孔」和「赫爾巴特」的「赫」;「圖謀」的圖諧音為「涂爾幹」的「塗」。這樣我們就記住了社會本位論,培養的是公民,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圖、孔德、赫爾巴特、涂爾幹。
對於「個人本位論」其核心觀點是為個體發展需要服務,培養的是自然人。也可以記一句話,幫助大家來掌握,即「有一個人囉(羅傑斯)嗦(盧梭)了一路(福祿貝爾),到最後也沒人陪(裴斯泰洛齊)他到大自然去玩。」其中「個人」我們認為是個人本位論的名稱;「自然」我們認為是「自然人」;「囉嗦」分別對應「羅傑斯和盧梭」;「一路」諧音是「福祿貝爾」;「陪」=「裴斯泰洛齊」。這樣我們就記住了個人本位論培養的是自然人,主要代表人物是羅傑斯、盧梭、福祿貝爾、裴斯泰洛奇。
大家可以選擇其中你認為好玩的來記,剩下的一個在考試中採用排除法即可。
教育綜合基礎知識模擬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心理現象就其產生方式是()
A.精神活動
B.反射活動
C.意識活動
D.技能活動
答案:B
2.下列選項中哪種是一般能力?()
A.觀察力
B.曲調感
C.節奏感
D.色調感
答案:A
3.狼孩的心理障礙主要原因是()
A.缺乏營養
B.遺傳因素
C.狼的影響
D.缺乏社會性刺激
答案:D
4.勤奮和懶惰屬下列哪種特性?()
A.氣質
B.性格
C.能力
D.興趣
答案:B
5.長時記憶的遺忘屬於下列哪種障礙?()
A.生理性障礙
B.心理性障礙
C.存儲性障礙
D.提取性障礙
答案:D
6.注意的穩定性是注意品質的哪種特性?()
A.廣度
B.強度
C.時間
D.空間
答案:C
7.直觀時運用變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發興趣
B.引起注意
C.豐富想像
D.區分本質與非本質特徵
答案:D
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種情緒狀態?()
A.心境
B.激情
C.應激
D.熱情
答案:A
9.個性結構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
B.氣質
C.性格
D.興趣
答案:C
10.聽覺中樞位於()
A.額葉
B.頂葉
C.顳葉
D.枕葉
答案:C
1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是我國的()
A.《論語》
B.《大學》
C.《學記》
D.《中庸》
答案:C
12.教育"生物起源論"的代表人物是()
A.孟祿
B.洛克
C.盧梭
D.利託爾諾
答案:D
13.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順序性規律,應做到()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教學相長
D.防微杜漸
答案:A
14.在教育目的問題上,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主張體現了()
A.社會本位論思想
B.個人本位論思想
C.社會效益論思想
D.教育無目的論思想
答案:A
15.廣義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學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會教育制度
D.國民教育制度
答案:D
16.在下列主張中,比較準確地體現了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是()
A.學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開而弗達
D.溫故而知新
答案:C
17.教師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薰陶和感染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評價法
B.榜樣示範法
C.實際鍛鍊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
18.尊重信任學生是教師的()
A.知識素養之一
B.能力素養之一
C.思想品德素養之一
D.基本任務之一
答案:C
19.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之外,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是()
A.課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業餘教育
D.課外校外教育
答案:D
20.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A.備課
B.上課
C.布置作業
D.成績評定
答案:B
二、填空題
21.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是______與______相結合。
答案:教育 生產勞動
22.我國封建社會的學校教育大體分為官學和______兩種。歐洲封建社會的兩種教育思想是______教育和騎士教育。
答案:私學 教會
23.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啟發式 注入式
24.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形式編定的有關課程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______。
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______(或課堂教學)。
答案:(學科)課程標準 班級授課制
25.課的類型大致分為______課和______課兩大類。
答案:單一 綜合
26.教學是______和______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答案:教師教 學生學
2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______,特殊形式是______。
答案:班級授課制 複式教學
28.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___與受教育者已有______的矛盾。
答案:德育要求 品德基礎
29.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有______活動、______活動、個人活動。
答案:群眾性 小組
30."望梅止渴"屬於______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談虎色變"屬於______的條件反射。
答案:第二 第二信號系統
31.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____、______。
答案:判斷 推理
32.注意的品質特徵有注意廣度______、______注意轉移等。
答案:注意的穩定 注意的分配
33.感覺閾限可分為______與______兩種。
答案:絕對感覺閾限 差別感覺閾限
34.神經系統的活潑型與______,安靜型與______氣質類型相對應。
答案:多血質 粘液質
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_____,智力的高級表現是______。
答案:抽象概括能力 創造能力
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水平______,最有利於激發______。
答案:中等(或適中) 學習動機
37.智力技能的特點有:動作對象的______,動作進行的______,動作結構的______。
答案:觀念性 內隱性 簡縮性
38.1948年(WHO)宣言指出健康應包括生理、______和______等幾方面
答案:心理 社會適應
三、簡答題
39.為什麼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答案要點:
(1)學校教育是以文化影響為主體的環境,它影響著學生的主要環境形式是教材,這特別有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
(2)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組織的自覺的影響過程,又是有計劃的、全面的、系統的影響過程,它特別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這是任何自發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會影響所不及的。
(3)學校教育由經過專門培養訓練的教師和教育工作人員進行施教。
(4)學校教育採取集中時間和集中學習的形式,使青少年兒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適合青少年兒童身心特點,適合時代的要求,有利於完成社會賦予他們的任務。
40.班主任如何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答案要點:
(1)確立班集體的奮鬥目標。
(2)選擇和培養班幹部。
(3)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
(4)組織多樣的教育活動。
41.教學過程有哪些基本規律?
答案要點: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42.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基本點是什麼?
答案要點:
(1)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或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使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
43.意志行動形成有哪些特點?
答案要點:
(1)人特有的自覺確定目的的行動;
(2)意識的調節支配作用;
(3)克服內部與外部困難;
(4)以隨意運動為基礎。
44.操作技能有哪幾個階段?
答案要點:
操作技能形成有:
(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練等四個階段。
45.什麼是聯想?聯想有哪些主要規律?
答案要點:
聯想是暫時神經聯繫的復活,它是事物之間聯繫和關係的反映;
聯想的主要規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對比律(4)因果律。
46.性格結構是由哪些特徵組成的?
答案要點:
性格結構的特徵主要有:(1)性格的態度特徵;(2)性格的情緒特徵;(3)性格的意志特徵;(4)性格的理智特徵。
四、論述題
47.論述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過程的規律。
答案要點:
(1)知指品德認識,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的認識及其對人們思想行為是非善惡的判斷和評價;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關係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體驗;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們利用自己的意識通過理智的權衡作用,去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的品德認識、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調節下,在行動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作出的反應,是實現內在品德認識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的品德動機的外部表現。
(2)一般說來,人的品德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形成發展的。因此,培養學生品德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認識、陶冶情感、鍛鍊意志、培養行為習慣。知、情、意、行之間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繫、影響、滲透、促進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應在知、情、意、行幾方面同時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以促進學生品德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全面和諧發展。有的班主任根據自己的德育經驗,把德育工作的一般進行步驟總結概括為曉之心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四句話,這是符合德育過程規律的。
(3)學生品德知、情、意、行在發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於學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性和形成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順序,而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或從陶冶情感開始,或從鍛鍊意志開始,最後達到使學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
(4)聯繫實際。
48.根據感知規律怎樣提高直觀的效果
答案要點:
(1)直觀形象與言語的正確結合;(2)注意客觀刺激的適當強度;
(3)注意刺激對象與背景的差別;(4)活動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覺;
(5)直觀目的明確呈現時機得當、距離得當,保持整體性;(6)變式方法的採用
教師招考公眾號 微信ID:jiaoshi_edu
1.請加小編微信:shanxiangfj
2.幫你加入教師招考微信群!
3.名師在線解答你的疑問!
長按二維碼關注
↓↓↓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