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柑橘蚜蟲
柑橘上的蚜蟲有多種蚜蟲均可危害柑橘,其中以桔二叉蚜、桔蚜、桃蚜、繡線菊蚜、最為常見。蚜蟲多在柑橘抽發新梢時發生較多。造成嫩葉捲曲、皺縮、嫩梢枯萎、落花落果、誘發煤汙病,樹勢衰退。其中溫度在24—27度時繁殖最快,以春末夏初和秋季蟲量最大。
防治藥劑:氰戊馬拉松、吡蟲啉、啶蟲脒、抗蚜威等。
2、柑橘潛葉蛾
潛葉蛾,也叫潛葉蠅、鬼畫符、地圖蟲。主要危害嫩葉、嫩枝,以春梢危害輕,夏、秋兩季危害比較嚴重。以幼蟲在嫩葉和嫩梢表皮內危害為主。因受危害造成葉片和嫩梢有許多傷口,常引發潰瘍病和炭疽病的加重發生,特別是潰瘍病容易大發生。
該蟲以主要發生在5月下旬至9月,夏、秋梢抽梢時受害最重。成蟲主要在夜間出來活動,應在傍晚前進行施藥,有助於更好的殺滅成蟲。
防治措施:以5—9月份,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滅幼脲、功夫、殺滅菊酯等噴施防治。
3、柑橘粉蝨類
主要以幼蟲在春、夏、秋的嫩梢和嫩葉危害,重點是幼蟲在1—2年生的枝梢葉片危害,並引發煤汙病,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樹木生長受阻,樹勢衰弱,果實生長變慢,脫落,果實小,硬皮,口感差,影響銷售。常見的是白粉蝨。
防治措施:撲蝨靈、噻嗪酮、阿維吡蟲啉等。另外做好冬季清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