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和親情哪個分量更重?相信這個問題對於現代人而言很難回答。正如情侶間那個永恆的問題「母親和女友掉水裡先救誰?」,手心手背都是肉,任何男同胞都難以在其中做出抉擇。
不過,在階級分明的古代封建社會,解決這個問題的邏輯顯然簡單得多。眾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而百善又孝為先,自然是先救母親。那麼,倘若將選擇權交給古代女性,她們又會怎麼處理呢?在兩千年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女性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位女性叫雍姬,她是春秋時期鄭國權臣祭足的女兒。根據《左傳·桓公十五年》記載,在公元前700年,鄭國國君鄭厲公因為忌憚祭足在朝野中的勢力,想要藉機除掉他。但由於祭足並沒犯下什麼罪行,只能暗中派人刺殺祭足。
想要刺殺祭足,自然是要找他身邊最親近之人。於是,鄭厲公找到了祭足的女婿雍糾。這讓雍糾很是為難,一邊是皇命難違,一邊是要殺老丈人的大逆不道。陷入兩難的雍糾整日愁眉苦臉,最後還是忍不住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妻子雍姬。
雍姬一聽到丈夫的計劃,也是嚇了一跳。不過,很快她也陷入了選擇困境,如果自己通風報信給父親,或許丈夫就要沒命了。倘若守口如瓶,那死的便是自己父親。說白了,即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選擇權在雍姬手中。
如此重大的決定,雍姬自然沒有頭緒,便偷偷跑去和母親商量此事。母親倒是痛快,直接回了雍姬四個字「人盡可夫」。
什麼意思呢?即丈夫沒有了,可以再找任何一個人,但父親只有一個,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雍姬一下心領神會,便毫不猶豫將丈夫暗殺的消息告訴了父親祭足。祭足因此躲過一場殺生之禍,可憐她的丈夫雍糾,直接被祭足先下手為強殺死。
雍姬的選擇顯然是符合當時的封建秩序觀念的,在古代,愛情在親情面前確實不值一提。不過,她的選擇也觸犯了另一部分男權至上群體的利益。他們主張夫唱婦隨,女性只要一嫁進門,便和娘家再無瓜葛,只能永遠對夫君忠誠。
因此,這部分群體對雍姬唾罵了千年,甚至還歪曲了「人盡可夫」的含義,本來僅指代未出嫁的女子可以有很多選擇。但被其加入「蕩婦羞辱」後,已經成了形容品行不端的女子的專有名詞,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其實,不管雍姬如何選擇,她都難逃被罵的宿命。她選擇丈夫,會被旁人視作不孝,選擇父親,又會被看作不忠。不過,要是男性做這個選擇,則完全會是另一種結局,即選擇母親是孝子,選擇妻子是模範丈夫。
之所以會這樣,歸根結底還是封建社會下,女性極低的社會地位。將決定男性生死的權力交由她們手上,被道德綁架的可能也就越高。但話說回來,對於雍姬而言,無論選誰都是心如刀割,她也只是一個受害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