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6:16 |紹興日報
陳金堃(左)和何學軍從湖北荊門歸來。
「如履薄冰地和病毒打交道,已經習慣了。」每天大把時間泡在實驗室,是紹興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陳金堃的日常。去年12月25日上午,剛從紹興京韓口腔醫院實驗室出來的他,又馬不停蹄地前往上虞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實驗室接洽工作。實驗室是他的主戰場,確保實驗室生物安全是他的使命。
進入冬春季,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陳金堃奔波於全市各種實驗室,對重點環節開展「回頭看」,並進行專業指導。每天,他都會將採集到的各種信息數據發送到市疾控「攻堅群」,和大家探討如何更精準高效地出具檢測報告。「疫情發生以來,他一刻也沒有停過。」在同事張琴超眼裡,陳金堃既是「指導員」,更是「戰鬥員」。
疫情發生初期,陳金堃負責的微生物實驗室是全市唯一可以進行核酸檢測的實驗室。實驗室是離病毒最近的地方之一,每一份樣本的檢測要經過5道程序,完成1個批次的檢測需要5小時左右,任務之重、感染風險之高可想而知。陳金堃把每次檢測都當成是一場不許失敗的戰鬥。在他的帶領下,實驗室的成員個個像上了發條——高速運轉、日夜奮戰。
「這種未知病毒極其狡猾,決不能掉以輕心。」為了準確、快速地「揪出」病毒,陳金堃和同事們經常不進食、不喝水、不跑衛生間,聚精會神專注於標本檢測。因為長時間盯著儀器,他的眼睛有時會幹澀得睜不開;因長時間佩戴口罩和護具,他的臉上留下深深的勒痕,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內常常汗流浹背。「病毒不會給我們一絲喘息機會,因此必須爭分奪秒!」每次同事們勸他休息一下,陳金堃都這樣說。
24小時值守,標本即送即檢。截至1月11日,陳金堃率領團隊已累計完成新冠核酸檢測35305份,新冠抗體檢測9939份,為及時明確診斷、救治患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陳金堃的戰場並非僅僅是他帶領的那個實驗室,他還是紹興唯一一位有著兩次白衣執甲、逆行出徵經歷的疾控戰士。去年2月23日,作為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陳金堃出徵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他在實驗室裡不斷挑戰極限,不到一周時間便成功將單次檢測時間從11小時縮短到5小時,日檢測量從92份增加到552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浙江速度」。去年8月4日,他作為紹興援疆檢驗醫療隊隊長再次出徵,奔赴烏魯木齊支援疫情防控。16天艱苦卓絕的戰鬥,他帶領隊員完成核酸檢測333009人份,參與檢測44萬餘人份,取得了檢測人份數第一、單管檢測數第一、混管檢測數第一的驕人戰績。
「疫情發生以來,我幾乎都見不到他,作為家人,我知道必須支持他,但其實更擔心他。」說起丈夫,妻子裘園園眼角溼潤。「等疫情緩和了,一定好好陪你們。」陳金堃一次次向妻子這樣承諾,卻一次次食言,疫情不止、戰鬥不歇,他依然堅守在崗位。
(原標題《陳金堃:與病毒鏖戰的「特種兵」》。原作者湯桂平。編輯金漢青。)
16105257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