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硝煙的戰爭——媒體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隱喻現象分析

2020-12-05 蟻坊軟體輿情監測平臺

隱喻本質上是「通過另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某一種事物」,它廣泛存在於日常話語中,甚至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基本思維手段。在認識到其普遍性後,研究者越來越專注於去挖掘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隱喻背後的涵義。每一個行業或領域都有其常見的概念隱喻,但有一個概念隱喻幾乎瀰漫於所有話語領域,這就是戰爭隱喻。所謂戰爭隱喻,即以真實的戰爭類比非戰爭行為或事件,往往用戰爭術語描寫賦予其他範疇強烈的對抗性、緊迫性和修辭認知張力,比如辯論、體育比賽、商業競爭、演講、政治選舉、自然災害等語境下,戰爭隱喻得到頻繁使用。

在當代中國媒體話語中,「醫療即戰爭」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隱喻詞彙。病毒、疾病、病菌是敵人、敵軍、入侵者;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是對抗疾病的鬥士、勇士、戰士,如有必要可能人力「肉搏」;醫療工作者是患者的同盟、軍師,他們是吹哨人、白衣天使,是「防疫戰線上的英雄」;生產一線則是「前線」;而疫情防控最終一定會「打贏」、取得「勝利」等等。與之類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媒體相關報導的戰爭話語仍然被廣泛使用。我們主要關注當下媒體在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時的戰爭隱喻現象,並對該隱喻的認知基礎、形成原因進行探討,進一步思考使用戰爭隱喻的正負向功能作用。

1、作為關鍵戰爭隱喻的「戰疫」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看不見敵人的戰爭,由武漢封城開始正式打響,被媒體稱為「戰疫」,與「戰役」一語雙關。1月23日,新華網時評文章《以非常之役迎戰非常之疫》首次提出「戰疫」的概念,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嚴峻複雜,媒體對「戰疫」描述出現頻次越來越高,截至2月12日依然沒有減弱跡象。

眾多媒體通過「戰疫」這一隱喻,強調迎戰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迫性,勾勒出了讓人產生視覺聯想的一場現實戰役,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讚頌犧牲精神。「何建華同志犧牲了,我們的好大哥、好師長走了,我們會繼續傳承和發揚他恪盡職守的工作精神,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我們在英雄戰鬥過的地方繼續戰鬥,堅決完成疫情防控任務,也堅決替他站好崗。」(澎湃新聞《戰疫者|民警一線犧牲後,局裡以他名字命名成立抗疫突擊隊》2月4日)

②體現抗爭實力。「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醫護人員日夜奔忙,有關企業和機構復工復產保障供應,社會各界捐款捐物助力防疫,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新華社《匯聚起全民「戰疫」的強大力量——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2月2日)

③尋求戰友,匯聚力量。「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的確是我國醫療界的精銳之師。四支精銳之師會師武漢,無疑給湖北、給重災區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的專業保障。」(騰訊新聞《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四大天團會師武漢:王炸來了?》2月10日)

2、「醫療即戰爭」的跨域映射

戰爭隱喻有自身的結構,總是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描述「戰疫」地點的隱喻「武漢之外都是『戰場』 湖北全省進入『決戰』」;在時間層面,「爭分奪秒40個小時,病區滿負荷運行」、「千人鏖戰火神山,中國速度與時間的賽跑」等等展現了「戰疫」過程的緊張程度。

從共同特徵而言,「戰爭」與「醫療」還有更多相似點:兩個事件領域都存在人員傷亡;戰士和醫護都不可或缺、乃至不計生死;戰役物資和醫療用品一樣,必須得到全力保障……兩者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繫,從而引起跨域映射,戰爭概念的圖式結構和各相關部分的性質特徵即為源域,投射到目標域——醫療概念之中,我們可以簡單列出以下具體框架(內容不完全覆蓋):

幾乎每個醫療框架元素在戰爭框架中都能找到對應的隱喻表達,現舉例說明。

①參與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被記大功,「吹哨人」李文亮同樣值得銘記

②設備——湖北省各級財政已籌集63.47億元,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經費保障

③方法——診療方案稱「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④過程——湖北荊門社區防控「戰線」:集中隔離收治,加強網格化管理;應收盡收,刻不容緩!

⑤結果——再傳捷報!2月13日,婁底又有3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累計25例

⑥類型——新型病毒潛伏期具有傳染性,目前疫情進入比較嚴重複雜時期

⑦場地——武漢已啟用7座方艙醫院,定點醫療機構超過40家

3、戰爭隱喻背後的話語策略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隱喻中,媒體並不只是簡單地用戰爭來比喻或簡單地用談論戰爭的方式來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更多地是用思考戰爭來影響更多地公眾參與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以「戰爭」概念的結構來建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概念,也就是說媒體非刻意製造對抗、毀滅,而是意在喚起情感認知,動員全社會應對這一突發災難事件。在這場有起點、有過程、有方法的戰爭當中,媒體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建構成最終會取得勝利的英雄讚歌。

①塑造集體責任感。共同擔當使命 淬鍊文明之光(和音)——抗擊疫情離不開命運共同體意識;同舟共濟,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②擁有信仰信念。「抗疫決戰」:中國2萬名最精銳醫護全壓上,必須打贏;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③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安徽省稅務局:參加疫情防治醫務人員和工作者的補助、獎金等免徵個稅;公安部大力開展戰時表彰獎勵,追授五名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民警二級英模稱號

④科研攻關。痊癒患者血漿:臨床特異性治療的寶貴資源;世衛組織討論四種新冠病毒疫苗:最早4月開始進行人體試驗

4、戰爭隱喻正負向功能的思考

從新冠肺炎疫情媒體宣傳來看,在大量使用鏖戰、捍衛、阻擊戰、總攻等戰爭隱喻後,迅速引起公眾的警惕,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重視;此外,一些抽象的醫學名詞,複雜的感染、患病及治療過程、預防措施等以大家熟悉的戰爭隱喻的方式表達出來,既能普及衛生知識,也是緩解公共危機的有效手段。

但戰爭隱喻同樣存在諸多弊端,一方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來說,實際上沒有真正入侵者,在鬥爭中敵人就是本身,所有的武器就是殺死病毒;另一方面,恐慌無處不在,經歷過抗擊非典、汶川地震等大災大難之後,媒體從發現、深入現場到時刻追蹤報導,公眾已經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戰爭隱喻的思維模式。於是,當病因不明的傳染性極強的疫情突發時,媒體鋪天蓋地的戰爭隱喻表達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公眾對非典、地震所帶來的痛苦和恐慌的延續。

相關焦點

  • 《沒有硝煙的戰爭》披露未公開過的故事
    東方網6月12日消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省衛生廳和廣東電視臺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八集電視報告劇《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廣州緊鑼密鼓地拍攝。該劇真實披露抗非鬥爭中許多從未公開過的精彩故事。《沒有硝煙的戰爭》以時間為線索,最早追溯到2002年11月16日全國首例非典病例;以事件為板塊,將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分為「遭遇戰」、「陣地戰」、「攻堅戰」和「持久戰」;通過尊重科學、堅持真理的醫學專家宗浩(原型鍾南山),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捨生忘死、救治病人的醫務工作者鄭仕賢(原型鄧練賢)、聶欣(原型葉欣)、廖衛德(原型範信德),病毒強力傳播者關福全(原型周作芳),全國首例非典患者王志強
  • 生物防治 沒有硝煙的「戰爭」
    我國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將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生物防治 沒有硝煙的「戰爭」(資料圖片)隨著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健康生活等理念深入人心,人類與害蟲鬥爭的「武器」早已由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轉向綠色無汙染的生物防治手段——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悄然打響生物防治究竟有怎樣的好處?它是否代表了未來農業發展的需求?
  • 生物防治: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由此也掀開了一場長達萬年的「戰爭」——人類與農作物害蟲之間的戰爭。&nbsp&nbsp&nbsp&nbsp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害蟲不斷繁衍進化,人類也通過科技進步,發明了越來越多的手段去消滅害蟲。
  • 全球疫情最新消息:美國疫情死亡人數超過越南戰爭 瑞德西韋新冠...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美國新冠死亡病例超6萬例,超過美軍在越南戰爭中的死亡人數;西班牙將分4個階段逐步放鬆禁足令;因停工停產等限制措施,德國經濟產出已下滑16%;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很可能在5月初延長緊急事態。
  • 國外媒體如何回顧疫情籠罩下的2020?|讀刊
    作為語言學家,Semino肯定了隱喻助益表達與信息傳播的效用,也沿伸了桑塔格在「愛滋病及其隱喻」中關於軍事隱喻的警示。「對抗新冠的戰爭」這種說法,先後被博伊斯和川普在英美援引,以調動大眾的意識形態。微生物的入侵需要身體的軍事防禦,也作為緊急狀態獲得義無反顧的投入熱情、研究力度和資金補助。
  • 「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涉華疫情報導分析與啟示
    今年上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涉華輿論和輿情監測研究課題組以6家具有影響力的阿文媒體為分析對象,從中採集與疫情相關的涉華報導進行編譯,並分析其內容。例如,6家媒體在第一階段的報導中均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和傳播的基本事實,並按照重要時間節點進行了梳理,以便阿拉伯國家的讀者對此次疫情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除了關注疫情本身,6家媒體也都在第一階段對此次疫情可能對中國和世界經濟以及各行業造成的影響做出過相應預測和評估。例如,沙特《中東報》曾報導疫情導致中國股市的波動;黎巴嫩《白天報》分析了此次疫情給世界旅遊市場帶來的衝擊。
  • 馬渡村:黨員捐款 愛心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國江蘇網3月2日南京訊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社區黨員的心。馬渡村黨總支部響應上級號召,積極在轄區內開展黨員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活動。方龍山是馬渡村預備黨員,在之前的防疫工作中便給社區送來過口罩、方便麵、牛奶等防疫物資,他表示:「雖然我還是預備黨員,但面對疫情,我要盡微薄之力,捐款表心意,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基層工作人員致敬。」黨員汪國華是村老黨員身患重病,看到捐款消息,立馬聯繫支部獻出自己愛心500元。
  • 《2020疫情數據報導分析報告》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電視採訪中首次公開證實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在之後的短短幾周內,國內新冠確診病例數驟增,作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窗口,各路媒體迅速跟進疫情報導,國內有關新冠疫情的數據新聞數量隨著疫情形勢的加劇攀上峰值
  • 【可怕】以色列把戰爭機器人投入戰爭,或打開戰爭新大門
    據報導,韓國國防部前些日宣布將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以提升防禦與偵察能力,增強武裝部隊的戰鬥力水平,並預計這類仿生機器人將於2024年進入到韓國軍隊服役。  近日,據媒體報導,最近中東戰場驚現一支敢死隊,子彈都無法打傷成為了「不死人」,而且這支神秘的部隊還可以360度無死角監控戰場,通過雷射瞄準器能夠做到300米內彈無虛發,這支部隊是由以色列DOGO戰場機器人所組成的,這些機器人神槍手滲透到戰場上,將發揮出巨大作用。據稱,機器人應用化研究缺乏的美國目前就此事正與以色列接觸。
  • 新冠肺炎疫情威脅英監獄 醫生發公開信望釋放阿桑奇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英國持續蔓延,近日,醫生組織「Doctors for Assange」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公開信,呼籲澳大利亞政府為釋放「維基揭秘」創始人阿桑奇採取行動。
  • 「口罩戰爭」加大美國與盟友離心力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美國爭奪防疫物資的單邊主義做法正在招致越來越多反感,令美國與盟友間的離心力進一步增大。(小標題)為口罩連截帶扣新冠病毒大流行使口罩成為稀缺物資。來自法國疫情重災區的一些地方官員日前均指出,美國出高價搶購法方訂購的口罩。
  • 在中越戰爭中,我軍大戰首捷為什麼都不報導?
    在中越戰爭中,我軍的士氣很高,把越軍打得直後退,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攻下了越南的很多個主要城市。如果按平均來算的話,我軍差不多隻要一天時間就可以攻下越南一座城市,這樣的戰績可是非常好的。不過,在整個中越戰爭中,我軍從來都沒有對外報導過戰績。
  • 《戰爭幽靈》:沒有比戰爭,更恐怖的恐怖片了
    導演埃裡克·布雷斯在《戰爭幽靈》片場拍完《蝴蝶效應》,導演遲遲沒有開啟第二部長片。直到16年後的現在。網友評論:腦洞很大,即意外又驚喜,開放式結局讓人意猶未盡…誰能想到,中世紀的冤魂、二戰的士兵、未來的高科技,竟被銜接地毫無違和感…結尾的反轉,真是神來之筆。
  • 「90後」女醫生顏麗:獨自完成衡陽縣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咽拭子採集
    紅網時刻通訊員 蔣尚潔 陳吉亮 鍾永康 記者 姜珊 衡陽縣報導「90後」的顏麗是衡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的一名女醫生,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最早進入衡陽縣隔離病區工作的醫生之一。距離顏麗辦公室兩米處的地方,是上次衡陽縣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定點隔離病區,那裡曾經收治著全縣新冠肺炎患者和部分留觀病人。望著現在已恢復原貌的病區,顏麗滿是感慨。「大年三十那天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很多武漢返鄉人員跑來問我可不可以做核酸檢測。當時我需要做大量的解釋工作,同時還要接診發熱病人。當時心裡還是有些擔心害怕的 ,但是作為醫生,這是我們職責所在。」
  • 分析:伊拉克戰爭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轉自搜狐  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偉才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有能力把戰爭對石油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包括增加原油進口渠道、加快開採、增加儲備、開啟富餘煉油能力等多項政策目前已全面推出。轉自搜狐  股市平穩:證券界分析人士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跡象表明,已經打響的戰爭會對我國A股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
  • 概念隱喻視角下國際政治事件的網絡新聞標題
    黃巖島問題關乎我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國內媒體在進行報導時,必然會強調和申明中方立場,這種觀點肯定會在對黃巖島的報導中有所體現。相反,結合概念隱喻的理論,我們也可以得出從標題中能夠看出中國媒體對黃巖島事件的態度和立場。 人民網是以《人民日報》為依託的網絡信息平臺,一定程度上也在發出國家的聲音,對於國際性的政治新聞尤甚,其代表性會更強。
  • 沒有硝煙的戰爭:回望2003非典爆發·廣東篇
    專家組抵達在調查後,醫院設施、供水系統等皆無異樣,且因時間過去較久,無法分離到病原體,且再無新病例產生,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專家組唯一可以確認的是:這是一種未知的病毒,似乎並不怎麼兇猛,病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情況都能得到極大的緩解。而在廣東省河源市,真實情況與專家判斷完全相悖。
  • 如何擺脫來自「疾病的隱喻」?
    因此,蘇珊·桑塔格開始思考疾病如何被一步步「隱喻化」,從「僅僅是身體的一種病」轉換成一種道德評判或者政治態度,她試圖將疾病之上的隱喻影子進行徹底曝光,「還疾病以疾病本來的面目」。  就在《疾病的隱喻》發表逾40年後,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發全球關注。不幸的是,人們似乎並沒有吸取來自歷史的教訓,在疫情肆虐造成病痛的同時,附著在疾病之上的「隱喻」再次出現。
  • 資深投融資專家:資本市場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對話創領者
    導言: 「資本市場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從來都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是在採訪巨樹老師(網名)時說的一句話。巨樹在採訪裡說,企業投資項目除了需要論證企業投資的財務可行性分析,財務上的盈利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還有法務、企業行業環境以及企業技術和團隊,包括企業管理者的個人魅力等等,都需要綜合考慮。 截止到現在,他接手的投資項目總計16筆,包括PE投資、VC投資、併購、定向增發、投連貸等。
  • 即將到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氣候戰爭
    你還以為這些氣候異常的現象只是偶發事件?事實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與競爭只不過是「小打小鬧」,即將到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氣候戰爭!氣候變化對我們社會和生活的影響已經趕出了我們的想像!《氣候戰爭》一書,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被視為可持續發展必讀書。在這本書中,世界頂級地緣政治分析專家給了我們醍醐灌頂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