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涉華疫情報導分析與啟示

2021-01-20 參考消息

作者:鞠舒文(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阿拉伯語系講師)

自疫情大規模暴發以來,阿拉伯國家新聞機構給予密切關注,其中不乏各類涉華報導。今年上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涉華輿論和輿情監測研究課題組以6家具有影響力的阿文媒體為分析對象,從中採集與疫情相關的涉華報導進行編譯,並分析其內容。【1】此次分析的媒體包括:埃及《金字塔報》、黎巴嫩《白天報》、沙特《中東報》、約旦《憲章報》、敘利亞《革命報》和卡達半島網,共採集涉華疫情報導660篇;時間範圍自2020年1月起至6月30日止,分兩個階段進行:1月至3月中旬為第一階段;3月下旬至6月底為第二階段。【2】整體而言,此6家媒體的相關報導以發布客觀數據或援引事件事實為主,評論性內容以正面傾向居多,總體態度向好。與此同時,各家媒體不乏對當前疫情下中國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亦有個別批評性報導出現,其言論的負面程度不一。

整體報導特徵

一、時間節點與話題分布

上述新聞機構中,有關疫情的最早報導可以追溯至2020年1月12日,敘利亞《革命報》和約旦《憲章報》均報導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於9日晚間死亡的消息(信源為武漢衛健委1月11日所作疫情通報)。至1月23日武漢實行封城,6家阿文媒體均對疫情保持了一定的關注。

2月至3月中旬,各家媒體的涉華疫情報導達到峰值,在話題類型方面大幅增加。其中,疫情實時數據的更新和關於中國發布防疫抗疫措施的報導量較大,體現出阿拉伯國家對此次疫情發展趨勢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以為本國應對此次全球公共衛生事件預做準備。結果顯示,第一階段的話題分布佔比最高的兩項為:防疫抗疫措施和疫情統計數據。

3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通報,中國內地報告首次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月中旬以後,監測範圍內各家媒體的涉華疫情報導數量有所下降。第二階段的報導話題類型開始明顯從疫情數據通報轉向相關問題的探討與評論,主要包括:1、中國的抗疫經驗;2、疫情所導致的社會經濟影響。

表1 三家阿拉伯媒體涉華疫情報導量走勢

二、客觀和正面的報導

在關於本次疫情的涉華報導中,凡是涉及疫情數據、感染者情況、官方發布的防疫抗疫舉措、相關藥品研發以及疫情的經濟影響等內容,各阿文媒體基本維持了客觀中立的基調,援引各方媒體的消息。例如,6家媒體在第一階段的報導中均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和傳播的基本事實,並按照重要時間節點進行了梳理,以便阿拉伯國家的讀者對此次疫情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除了關注疫情本身,6家媒體也都在第一階段對此次疫情可能對中國和世界經濟以及各行業造成的影響做出過相應預測和評估。例如,沙特《中東報》曾報導疫情導致中國股市的波動;黎巴嫩《白天報》分析了此次疫情給世界旅遊市場帶來的衝擊。另據《金字塔報》消息,埃及因疫情無限期暫停從中國進口製藥業原材料,致使本國藥品市場面臨短缺危機。

有關疫情所致社會經濟影響的內容在第二階段採集的報導中更為常見,且評論文章顯著增加。卡達半島網相關評論文章的涉及面之廣在6家媒體中尤為突出,例如探討利用科技手段抗擊疫情的利與弊、中國國內疫情穩定後的口罩出口及其質量問題、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復甦狀況以及歐美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等。

表2 阿拉伯報刊涉華疫情報導立場分布

在事關中國政府在國際層面發聲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應對疫情反響等報導方面,上述機構報導均體現出正面態度。例如,埃及《金字塔報》、沙特《中東報》和半島網都報導了世界各國以及歐盟、世衛組織等國際機構對中國及時應對疫情、積極採取抗疫措施的讚賞;體現中國速度和效率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情況成為各阿拉伯媒體共同關注的對象;包括埃及、沙特、阿聯在內的一些阿拉伯國家紛紛向中國提供援助等。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金字塔報》官網早在2月5日便對人民網(阿文版)評論文章《通過團結和共同努力,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取得勝利》進行轉載。該文對中國應對疫情所付出的努力及所展現的負責任態度做出強調,就全世界為抗擊疫情向中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表達感謝,並傳遞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抗疫行動中的重要意義。此外,半島網於2月下旬也發布了3篇文章,通過對比他國乃至全球疫情暴發態勢來反映中國疫情好轉情況,呈現出正面立場。

埃及《金字塔報》官網轉載人民網評論文章截圖【3】

報導傾向原因解析

今年以來,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付出巨大努力,做出突出貢獻,國際社會對此有目共睹,並大多表現出肯定與讚賞的態度。本次監測的6家阿文媒體總體對中國的積極行動進行了客觀報導。在有關疫情數據發布和中國政府抗疫舉措的報導中,這些媒體均秉持了較為客觀公正的態度;在對社會熱點問題或爭議話題進行報導時,這些媒體雖有所呈現,但不佔主導,且多為轉載內容,未見煽動性的汙名化言論。

在上述機構報導中,少量涉華負面報導可能主要基於「觀點平衡」原則,內容以轉載西方媒體為主。出於一定的歷史原因,部分阿拉伯國家的新聞機構在報導風格、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可見西方媒體的痕跡,在信源上對其存在很大依賴。阿拉伯國家媒體通常會為設定「觀點平衡」的框架,在對外部事件的報導中援引路透社、法新社和美聯社等西方媒體的消息和評論文章。此外,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的媒體機構在中國無駐地記者,獲取一手資料的渠道有限,涉華報導和言論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媒體影響。因此,疫情之前阿拉伯媒體報導下的中國呈現出一種多面形象,在官方層面以正面或中性為主,在社會領域則存在災害事故頻發、民生亟待提高等論調。加之,新聞媒體吸引大眾的手段之一也包括通過強調報導對象或事件本身的衝突與對立,以此滿足讀者「獵奇心理」,所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報導中,阿拉伯新聞界也會出現一定隨西方媒體起舞、轉引個別負面內容的現象。需要說明的是,截至目前,阿拉伯主流媒體利用此類報導「吸睛」的發生頻率仍保持在較低水平。

對相關工作的啟示

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中阿媒體合作。目前,中國的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新聞機構已在多個阿拉伯國家建立了分社或記者站,但阿拉伯國家只有埃及中東通訊社、卡達半島電視臺和馬格里布阿拉伯通訊社在北京開設了分社,中阿媒體合作的程度尚待進一步加深。中阿應進一步加強媒體合作,在鼓勵更多阿拉伯媒體記者赴華採訪的同時,中方還應推動更多外語人才、專家學者和阿拉伯國家在華人士向阿拉伯主流媒體傳遞來自中國的聲音。

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快中國阿語媒體的發展。儘管新華社、CGTN、央視阿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日報等媒體機構的官方訪問路徑都設有阿語版,但來自這些媒體的阿語內容出現在阿拉伯國家媒體報導中的頻率還相對有限。中國阿語媒體在新聞採編、報導質量和對重大事件的響應速度方面均有待提升。就此次疫情而言,中國阿語媒體除了保證提供更具時效性的客觀報導外,還可以參照阿拉伯主流媒體的涉華內容,適當拓寬報導維度,針對特定主題或事件進行深度報導。例如,本次監測的所有阿拉伯主流媒體均有相當數量的報導涉及中國在疫病醫療攻關方面的努力,對這一現象的關注與分析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背景,即中國的製藥和醫療成就在阿拉伯世界備受矚目,中國更是與阿拉伯國家開展了多項醫療援建合作。如若中國阿語媒體工作者及時跟進,適當增加中國在抗擊此次疫情中的醫療科研和國際合作的相關報導並有所深入,與阿拉伯國家媒體的報導形成回應,將具有較強的積極意義。(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外國語大學校級重大科研項目「一帶一路」國家的涉華報導和輿情監測研究子課題「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涉華輿論和輿情監測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9114035。)

 

注釋

1. 感謝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涉華輿論和輿情監測研究課題組所有成員為此次監測工作做出的貢獻。特別鳴謝李婷婷、宋韋、丁玉西、張以諾為本文提供的數據和信息支持!

2. 此次監測的六家媒體中,埃及《金字塔報》、黎巴嫩《白天報》和沙特《中東報》的監測時段為1-4月,主要用於話題分布和報導立場的分析,其報導量統計集中在第一階段;卡達半島網、約旦《憲章報》和敘利亞《革命報》為全時段監測,即1-6月。

3.الانتصار في الحرب على وباء كورونا يتحقق بالوحدة والعمل معا . Al-Ahram , 2020-05-02. http://gate.ahram.org.eg/News/2368093.aspx.


參考文獻

陳杰, 綻戾燕. 阿拉伯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5):56-63.

高金萍, 王倩楠. 中東三國主流媒體新冠肺炎疫情輿情中的涉華報導分析[J]. 對外傳播, 2020, 000(004):P.72-74.

吉相虎. 卡達「半島」電視臺報導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分析及對策[J]. 傳承, 2014, 000(010):109-111.

井臻. 新形勢下阿拉伯主流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研究[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01(No.929):113-117.

陸映波. 埃及官方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研究--以《金字塔報》為例[J].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6(1):91-102.

申十蕾. 半島電視臺對華報導中的中國國家形象研究(2001-2017)[D].

施越飛. 《金字塔報》中的中國經濟形象(2010-2015)[D]. 2016.

石夏寒.2010-2012年《金字塔報》涉華報導研究[D]. 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3.

陶德言. 《參考消息》:探索「借嘴說話」創新輿論引導[J]. 中國記者, 2018, 000(006):33-35.

凡註明「來源:參考智庫」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歐洲涉華輿論的變化及其特點
    一、疫情期間歐洲涉華輿論的不同階段 本文考察的歐洲涉華輿論範圍主要包括:主流媒體報導及評論,議會、政府等官方及個人言論,智庫和民間機構觀點等。迄今為止,歐洲涉華輿論的變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與中國和歐洲經歷的不同防疫階段密切相關。
  • 「一帶一路」國家社會發展
    同時,通過與不同收入水平國家、世界不同區域及「一帶一路」內部區域間相關指標的比較,分析「一帶一路」國家健康、教育、就業、性別發展的情況、特徵以及問題。  關鍵詞:「一帶一路」;社會發展;健康;教育;就業;性別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的是打造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而社會的共同進步與發展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
  • 中國駐雪梨總領館駁澳媒有關疫情涉華報導
    中國駐雪梨總領館駁澳媒有關疫情涉華報導
  • 《福建時間》收視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超20萬人
    本報訊 (記者張福財)6月4日,記者從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獲悉,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與阿聯中阿衛視聯合打造的大型人文紀實類電視欄目《福建時間》,收視率和收視排名在阿聯可收視的1000多個電視頻道中居於前列,收視群體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約20.9萬網友。
  • 希臘媒體:阿拉伯世界選擇信任中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希臘媒體:阿拉伯世界選擇信任中國希臘「現代外交」網站8月1日文章,原題:阿中合作論壇——艱難時期的關鍵決定 阿拉伯-中國合作論壇第九屆部長級會議於日前舉行。由於全球衛生局勢不穩定,會議採用視頻方式。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一帶一路」發展危中有機
    然而,就在世界各國都在致力於戰勝病毒以及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之時,國際社會一些「有心之士」卻開始藉機抹黑和唱衰「一帶一路」倡議,渲染其為新冠病毒的幫兇,指責其成為病毒傳染的主要渠道,並誇大其未來發展的脆弱性。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已有多家西方媒體和智庫機構發布所謂新聞評論或報告,惡意唱衰「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
  • 李亞波 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恐怖襲擊對中國海外併購影響分析
    基於Thomson One Banker全球併購資料庫以及START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中,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與東道國公共安全的匹配信息,我們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東道國公共安全對中國海外併購的影響,並深入探討了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起海外併購的特殊性及其形成機制。
  • 《福建時間》:收視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5億人口,強力打造福建文化...
    近日,記者從中阿衛視獲悉,《福建時間》從今年1月登陸中阿衛視黃金時段以來,通過尼羅河衛星覆蓋中東地區22個阿拉伯國家和地區(包括阿聯、黎巴嫩、沙特、伊拉克等國) 5億人口,並以有線方式接入阿聯的國家有線電視網Du和Etisalat,實現對阿聯近900萬家庭用戶的有效覆蓋。
  • 周亦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權更迭模式識別與影響
    本文主要分析兩大問題,一是總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權更迭的基本模式與規律,二是分析這些國家政權更迭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分析其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另一方面,政權更迭也可能直接影響中國對外投資和「一帶一路」建設。筆者採取定量研究與案例討論相結合的方式,以包括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政權更迭以及其他治理指標在內的面板數據集(Panel Dataset)為基礎,使用分析面板數據常用的固定效應模型,就政權更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整體發展和中國與相關國家經濟合作進行量化分析。此外,本文還通過案例進一步分析政權更迭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影響。
  • 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圓滿結束 東協國家積極推廣投資機遇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合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於昨天圓滿結束。因應疫情關係,今屆論壇移師網上,新平臺打破地域界限,超過6,000名來自約80個國家及地區的觀眾於網上參與。
  • 系列人文紀實節目《福建時間》收視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5億人口
    中新網福州7月16日電 (龍敏 商建湯 張露珊)正值中國-阿拉伯國家政黨對話會特別會議召開之際,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與阿聯中阿衛視聯合打造的大型人文紀實類通欄《福建時間》上半年收視報告出爐。據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16日透露,《福建時間》從今年1月登陸中阿衛視黃金時段以來,通過尼羅河衛星覆蓋中東地區22個阿拉伯國家和地區的5億人口,包括阿聯、黎巴嫩、沙特、伊拉克等國,並以有線方式接入阿聯的國家有線電視網Du和Etisalat,實現對阿聯近900萬家庭用戶的有效覆蓋。
  • 「一帶一路」不是古代中國的朝貢制度: 回應《經濟學人》雜誌
    像《經濟學人》這樣的主流財經媒體,曾經組織「一帶一路」專題報導,應該說對這個話題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把握。但是,他們的報導,包括DZ先生的回信,讓我無可奈何,但又忍俊不禁。且不說網友「大雨」能否代表中國政府,也不說「大雨」那句話與DZ所要證明觀點之間邏輯錯位,最讓我驚詫的是《經濟學人》對中國的真實認識水平。我很好奇,《經濟學人》專題報導是怎麼寫出來的?
  • 【深度分析】解碼「一帶一路」的貿易暢通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簡稱《願景與行動》)也指出:「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並將貿易暢通列為「五通」之一。中國如何增強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聯繫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  為分析這一問題,應首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科學分類。
  • 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持續領先
    12月2日,《「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0)》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20)》在於澳門舉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中國日報12月2日電(記者 楊涵) 12月2日,《「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0)》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20)》在於澳門舉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把2020年總指數降到近10年來最低,但東南亞地區發展指數在各地區中排名第一。
  • 淺談抗疫報導中主流媒體的核心融合力
    原標題:淺談抗疫報導中主流媒體的核心融合力 4月8日,武漢「解封」,離漢返漢通道全面開啟。在兩個多月的抗疫奮戰中,主流媒體也在這場戰「疫」中得到淬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導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
  • 一帶一路有哪些國家?一帶一路最新國家/地區的名單及概況
    2013年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向世界發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偉倡議。2017年,"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吸引全球關注,關注熱度持續攀升。各領域不斷籤署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成果豐碩。
  • 【「一帶一路」大百科】「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央廣網北京4月22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截至目前,已有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和中國籤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很多具有突破意義和標誌性意義。2018年5月14日,中國與千里達及托巴哥籤署政府間合作文件,特多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的加勒比國家。
  • 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英語變體 增強語言服務能力
    內圈國家以英語為母語,外圈國家以英語為官方或第二語言,擴展圈國家以英語為外語。「一帶一路」面對的主要是外圈和擴展圈國家。外圈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南亞一帶,擴展圈國家範圍較大,包括中亞、西亞、中東、中東歐等地區的沿線國家。以下舉例簡要分析各國英語變體的特點。外圈國家中,以南亞的印度和東南亞的菲律賓為例。這類國家英語普及率高,屬於亞洲英語變體。
  • 經濟日報刊文:「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作者:孫昌嶽逆勢上揚的數據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
  • 風雲衛星服務覆蓋4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今年3月到4月,伊朗罕見暴雨引發嚴重洪水。中國氣象局針對天氣系統及洪水第一時間為其提供風雲氣象衛星遙感監測分析產品。截至目前,中國風雲衛星正在為47個「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遙感數據和定量產品,一種更趨於定製化的衛星遙感服務模式正逐步形成。  據國際災害資料庫的統計,「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這些地方多山地、高原、沙漠、海洋等無人區,氣象觀測盲點多。運行於「天外」的氣象衛星可對大氣進行全天候、立體化觀測,有效彌補地面觀測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