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一帶一路」發展危中有機

2021-01-08 今日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前景黯淡。疫情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的未來發展也受到多方關注。

▲ 2月1日,在克羅埃西亞南部的科馬爾納航拍的佩列沙茨大橋施工現場。佩列沙茨跨海大橋項目由中國路橋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於2018年中標後開工,大橋設計總長2440米,建成後將橫跨亞得裡亞海小斯通灣,連接隔海相望的克羅埃西亞領土。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已全面進入水上施工階段。(新華社記者高磊攝)

  作為一項重要的國際倡議,「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當然不可能脫離時代大環境。受到各國旅行禁令、社交隔離、人員流動限制等防疫措施的影響,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遭受衝擊,許多「一帶一路」大型基建項目暫時處於停擺狀態,為「一帶一路」整體建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然而,就在世界各國都在致力於戰勝病毒以及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之時,國際社會一些「有心之士」卻開始藉機抹黑和唱衰「一帶一路」倡議,渲染其為新冠病毒的幫兇,指責其成為病毒傳染的主要渠道,並誇大其未來發展的脆弱性。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已有多家西方媒體和智庫機構發布所謂新聞評論或報告,惡意唱衰「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

  事實上,自「一帶一路」倡議誕生之日起,這項由中國首先發起的旨在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國際合作倡議,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和部分發達國家的廣泛歡迎,也遭受到部分西方勢力的無端質疑和汙名化操作。不過,當下「一帶一路」建設的現實發展態勢難孚唱衰者之望了。

  早期成果效應顯現  

  儘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一帶一路」建設的韌性不容小覷。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投資保持增長,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2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7%。而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儘管今年一季度外貿進出口整體呈下降態勢,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保持增長態勢,進出口總額合計2.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高出中國外貿增速9.6個百分點,佔比達到31.4%。這些數據不僅顯示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活力,同時也為全球經濟提振信心。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效應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有效呈現。由於疫情導致國際海運和空運或價格上漲或停運,陸上絲綢之路核心要素之一——跨境鐵路貨運服務在此期間扮演了尤為突出的持重角色。

  以經由中亞連接中國和歐洲的中歐班列為例,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統計,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1941列,發送1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和18%,而4月份班列開行數量則達到979列,運送貨物8.8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46%、50%,綜合重箱率97.8%,創單月紀錄新高。中歐班列在疫情期間的穩定運行,對穩定國際供應鏈,助力全球共同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危機中尋求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給當下的人類社會日常生活帶來重創。在適應疫情所帶來的生活變化的同時,人類對於如何減輕疫情影響和實現社會進步的思考也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新發展帶來契機。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中所提倡的衛生健康國際合作再次被提上重要日程。事實上,早在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演講時便提議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醫療衛生合作,以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整體的健康衛生水平為目標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2017年1月18日,中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籤署了雙方關於「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刻影響,也讓我們切實認識到布局人類長遠衛生健康事業的迫切性及重要意義。前不久,習近平主席應邀同義大利總理孔特通電話時,再次提出了合作構建健康絲綢之路的理念。

  這一理念完全符合「一帶一路」倡議所倡導的促進人類社會共同進步的原則,在疫情中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可。疫情期間,中國也廣泛踐行了這一理念,派出多批有實戰經驗的醫護人員赴「一帶一路」沿線疫情重災國進行抗疫援助。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中國還調配大批醫療物資支援疫區國家。可以說,合作打造健康絲綢之路,不僅為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為 「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發展開闢了新的合作空間。

  第二,疫情給人類社會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卻為數字絲綢之路發展帶來機遇。疫情期間,受人員流動限制等因素的影響,數字經濟和數位技術越來越多的介入到我們的生活。從以網上購物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增長,到保護公眾減少感染風險的手機應用程式的廣泛推廣,追蹤疫情再到各種形式的跨境視頻會議雲論壇、雲展會的舉辦,疫情讓經濟活動和消費模式的數位化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也為各國經濟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新的動力。而目前大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位化發展程度和相關基礎設施還存在廣闊的提升空間,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特徵之一,數位化發展也必然會成為未來「一帶一路」倡議發展中最為亮眼的增長點之一。

  此外,縱觀歷史,世界經濟在每一次經歷全球性危機之後往往都會伴隨強勁復甦。而此次新冠疫情之後,「一帶一路」倡議很可能會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抓手,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而屆時,以健康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為概念的電信、公共衛生設施、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慧等領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必然將迎來新的投資發展機遇。

  於林濤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傳播中心助理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海外丨疫情下,土耳其中企的「一帶一路」建設
    土耳其連接歐亞大陸,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歐洲的門戶,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土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在土耳其的中資企業保安全、抓生產,這些奮鬥者們的堅守,使多個重大「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逆勢推進。▲ 2020年12月23日,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已抵目的地西安。
  • 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持續領先
    中國日報12月2日電(記者 楊涵) 12月2日,《「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0)》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20)》在於澳門舉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把2020年總指數降到近10年來最低,但東南亞地區發展指數在各地區中排名第一。
  • 最新丨疫情是否對「一帶一路」多邊合作帶來負面影響?外交部回應
    」多邊合作將繼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助力各方抗擊疫情、促進經濟社會恢復、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更大貢獻。請問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對「一帶一路」有關多邊合作帶來負面影響?汪文斌對此表示,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支持多邊主義。前段時間,各方合作夥伴在多個領域建立了多邊合作機制。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交往活動帶來影響,但今年以來,「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在多邊合作層面仍舉辦「線上」或「線上+線下」國際會議20多場。
  • 經濟日報刊文:「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作者:孫昌嶽逆勢上揚的數據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
  •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
    中國網11月19日訊(記者慄衛斌)今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共同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機遇與挑戰》視頻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翔和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副院長薩伊多夫出席會議並在開幕式致辭。
  •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農業發展中的「不變」與「變」
    新冠肺炎疫情視角下我國農產品供應的「不變」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是「三農」工作總要求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紛紛採用嚴格限制交通運輸、延期企業復工復產等方式進行疫情防控。
  • 謝鋒:一帶一路與全球化將會同頻共振、相輔相成
    來源:新浪財經11月30日-12月1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線上舉行。11月30日上午,在論壇開幕式上,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進行了發言。
  •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內容提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已經取得巨大成就,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下一階段,我們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習近平同志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我們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是下一階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 人民日報評論部:擴大開放,共建一帶一路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非常時期,這一全球貿易盛會在確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舉辦,宣示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體現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真誠願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改革開放40多年來,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經驗。
  • 蔡傳慶:探尋中醫智慧 服務「一帶一路」
    「疫」中,中醫作為獨一無二的中國智慧,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利器」。中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大部分患者使用了中醫藥,據臨床療效觀察,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面對新冠疫情這一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危機,中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堅定與世界攜手抗疫,作出了重要貢獻,提供了有益經驗。
  • 2020「一帶一路」背景下食品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 寧吉喆:香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明顯成效
    (來源:大公網)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30日在香港舉行開幕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特别致辭中表示,在國家的發展大潮中,香港不能缺席,也不會缺席。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良多,空間廣闊,包括積極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主動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臺、合作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等。
  • 「一帶一路」國家社會發展
    近年來中國在「科教興國」的戰略引導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中小學教育已經普及,小學、中學、大學的入學率都高於「一帶一路」國家的平均值,但是大學入學率只有52.27%,略低於俄羅斯、中東歐等國的平均值,與經合組織、北美等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還有一定差距。
  • 吳迎秋:中國車市危中有機 「共生」仍是主流
    在現場,汽車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從發展現狀和未來預測兩方面闡述對車市的理解。吳迎秋指出,儘管車市出現下降態勢,但單月來看,中國車市產銷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增長態勢,其中銷量已經連續4個月保持10%以上,可以說車市危中有機呈現出韌性;另外,「共生」仍是當下車市發展主流,其中包括技術路線,至今未到分水嶺階段。
  • 「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涉華疫情報導分析與啟示
    今年上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涉華輿論和輿情監測研究課題組以6家具有影響力的阿文媒體為分析對象,從中採集與疫情相關的涉華報導進行編譯,並分析其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埃及《金字塔報》官網早在2月5日便對人民網(阿文版)評論文章《通過團結和共同努力,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取得勝利》進行轉載。該文對中國應對疫情所付出的努力及所展現的負責任態度做出強調,就全世界為抗擊疫情向中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表達感謝,並傳遞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抗疫行動中的重要意義。
  • 逾5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與的第四屆「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
    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之時,第四屆「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與教師研討活動如約而至,吸引逾5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13000餘名師生參與,以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與合作架設「民心橋」,推動「後疫情時代」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能源發展既能促進經濟復甦,保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復工復產、增進就業,又能推動它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因此,在未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能源投資中可再生能源的佔比也將不斷提升。
  • 共建「一帶一路」 共興數字經濟
    本次盛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充分展示中國—東協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全方位深化中國—東協友好關係和經貿等各領域交流合作,實現了安全有序的目標,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水平、辦出了實效。
  • 校長張希應邀出席2020「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
    【消息來源: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近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應邀出席由甘肅省教育廳和蘭州大學主辦的2020「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論壇以「後疫情時代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新模式探索」為主題,通過線上會議平臺於「雲端」舉辦。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代表論壇舉辦方,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代表「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分別作開幕式致辭。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進一步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三是努力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加強與有關國家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磋商,消除投資壁壘,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