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0)》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20)》在於澳門舉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
中國日報12月2日電(記者 楊涵) 12月2日,《「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0)》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20)》在於澳門舉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發布。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把2020年總指數降到近10年來最低,但東南亞地區發展指數在各地區中排名第一。
《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一帶一路」國際基礎設施發展,導致指數得分普遍下降,總指數由2019年的119大幅降至2020年的110, 為近10年來最低值。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指出,如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基礎設施發展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發展總指數有可能進一步下降至103。
得益於旺盛的基建需求、良好的基礎設施發展環境、較高的基礎設施投資熱度及基建成本優勢,2020年,在《報告》涵蓋的所有區域中,東南亞地區的基礎設施發展指數以119分位居首位,發展勢頭在疫情期間保持強勁。其中,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所有「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前三。另一方面,葡語國家的排名由去年的第4位下滑至第5位,落後於中亞地區,而中東歐地區發展指數繼續墊底,得分僅103。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於12月2日在澳門開幕,活動以「攜手應對挑戰,促進全球基礎設施發展」為主題,結合線上線下平臺,吸引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及1,000餘名嘉賓出席。(照片為供稿)
本次《報告》以 71 個重點國家為研究對象,從發展環境、發展需求、發展熱度和發展成本四個維度深入分析基礎設施發展情況,並對基礎設施行業短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展望。
《報告》發現,本年度,「一帶一路」國家交通行業發展需求仍維持較高水平。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對各國物資供應的保障作用凸顯,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提高相關項目建設質量及信息化管理水平,將成為「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重點方向。
與此同時,疫情亦促使各國政府更加重視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報告》引用惠譽解決方案公司數據,指出2019年全球公共衛生行業項目數量佔比僅約2.3%,資金佔比亦相對較小。未來,隨著國際社會對改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條件關注度的大幅提升,相關領域有望快速發展。
《報告》亦指,創新協同可持續將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的新發展,數位化、信息化技術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融合,以及可持續基礎設施發展理念深入傳播,將為未來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指數》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3年發布,本次報告由商會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聯合推出,為國內外基建行業展望、預測各國基礎設施發展趨勢提供了重要參考。
鑑於 「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在「後疫情」時代面臨新的挑戰,房秋晨會長建議參與各方應加強國際合作,改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的發展環境;加快融資創新,推動構建多元開放的國際基礎設施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風險與合規管控,構築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堅實根基;重視科技創新,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
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於12月2-3日在澳門舉辦,活動以「攜手應對挑戰,促進全球基礎設施發展」為主題,結合線上線下平臺,吸引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及1,000餘名嘉賓出席。
(編輯:富文佳 朱月紅)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