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向世界發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偉倡議。2017年,"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吸引全球關注,關注熱度持續攀升。各領域不斷籤署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成果豐碩。
「一帶一路」沒有明確劃定地理界線,本質是一個國際合作的倡議,向所有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地區開放。那麼,目前一帶一路建設都有哪些國家參與呢?
1.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位於非洲大陸以東、印度洋西部,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島。由18個民族組成,伊麥利那(佔總人口的26.1%)、貝希米扎拉卡(14.1%)、貝希略(12%)等。民族語言為馬達加斯加語(屬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官方通用法語。居民中信奉傳統宗教的佔52%,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的佔41%,信奉伊斯蘭教的佔7%。
馬達加斯加屬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嚴重依賴外援,工業基礎薄弱。1987年開始實行貿易進出口自由化政策,鼓勵出口多樣化,出口額有所增加。主要進口石油、車輛、機械設備、藥品、日用消費品及食品等。主要出口咖啡、蝦、鉻礦石、香草、丁香、棉紡織品等。
2. 巴拿馬
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位於中美洲地峽,印歐混血種人佔65%,其他依次為非裔12%、歐裔10%、華裔7%、印地安人6%。有8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運河航運、金融服務、科隆自貿區和旅遊業是巴拿馬經濟的主要支柱。近年來,巴拿馬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出口產品為香蕉、蝦、蔗糖、魚粉等。主要進口石油產品、汽車、機電產品、藥品等。
3. 摩洛哥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位於非洲西北端,阿拉伯人約佔80%,柏柏爾人約佔20%。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信奉伊斯蘭教。
摩洛哥經濟總量在非洲排名第五(在奈及利亞、埃及、南非、阿爾及利亞之後),北非排名第三。磷酸鹽出口、旅遊業、僑匯是摩經濟主要支柱。主要出口機電產品、運輸設備、非針織服裝、肥料、無機化學品、建築材料等。主要進口礦物燃料、機電產品、機械設備、運輸設備、糧食等。
4. 印度
印度(首都:新德裡)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佔總人口的30%,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印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近年來,受世界經濟形勢、盧比貶值等因素影響,印對外貿易增長緩慢,由於進口增速大於出口,貿易赤字擴大。
5. 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屬非洲東北部內陸國,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主要有奧羅莫族(40%)、阿姆哈拉族(30%)、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新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等。
衣索比亞屬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出口商品主要有咖啡、油籽、恰特草、皮革和黃金,進口機械、汽車、石油產品、化肥、化學品等。
6. 紐西蘭
紐西蘭(首都:惠靈頓)位於太平洋西南部,歐洲移民後裔佔74%,毛利人佔15%,亞裔佔12%,太平洋島國裔佔7%(部分為多元族裔認同)。官方語言為英語、毛利語。48.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紐西蘭以農牧業為主,農牧產品出口約佔出口總量的50%。羊肉和奶製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嚴重依賴外貿。主要進口石油、機電產品、汽車、電子設備、紡織品等,出口乳製品、肉類、林產品、原油、水果和魚類等。
7. 波赫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位於巴爾幹半島中西部,波赫聯邦佔62.5%,塞爾維亞族共和國佔37.5%。主要民族為:波什尼亞克族(即原南時期的穆斯林族),約佔總人口43.5%;塞爾維亞族,約佔總人口31.2%;克羅埃西亞族,約佔總人口17.4%。三族分別信奉伊斯蘭教、東正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波什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埃西亞語。
波赫戰爭給經濟帶來嚴重破壞,幾近崩潰。近年來,在國際社會援助下,波赫經濟恢復取得一定進展。主要出口商品有鋁錠、礦產品、木材、機械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有機械、食品、石油、化工、交通工具等。
8. 黑山
黑山(首都:波德戈裡察)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中西部,黑山族佔43.16%、塞爾維亞族佔31.99%,波什尼亞克族佔7.77%,阿爾巴尼亞族佔5.03%。官方語言是黑山語。主要宗教是東正教。
黑山是前南斯拉夫較為落後的共和國,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能源匱乏,經濟規模小,商品缺乏競爭力,外貿逆差嚴重。旅遊業和制鋁工業是黑山的經濟支柱。黑山嚴重依賴進口,貿易逆差日益嚴重。
9. 土庫曼斯坦
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有100多個民族,土庫曼族佔94.7%。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國語為土庫曼語,俄語為通用語。土能源資源豐富,油氣是支柱產業。
10. 立陶宛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位于波羅的海東岸,立陶宛族佔84.2%,波蘭族佔6.6%,俄羅斯族佔5.8%。此外還有白俄羅斯、烏克蘭、猶太等民族。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多數居民懂俄語。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東正教、新教路德宗等。主要出口商品為礦產品、機電設備、電氣設備、木材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礦產品、機電設備、電氣設備、化工產品、蔬菜及水果等。
11.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首都:裡加)位于波羅的海東岸,主要民族有拉脫維亞族(佔62%),俄羅斯族(佔26%)等。官方語言為拉脫維亞語,通用俄語。主要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和東正教。
2008年遭國際金融危機重創,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下降達20%,2011年起恢復經濟增長。主要出口商品是木材、木製品及木炭、鋼鐵、礦物燃料;主要進口商品為礦物燃料、機械用具及零配件、車輛及零配件。
12.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首都:耶路撒冷)位於亞洲西部,地處亞、非、歐三洲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重要。通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以農業為主,其他有手工業、建築業、加工業、服務業等。巴經濟嚴重依賴以色列,因此巴以對峙對巴經濟發展形成嚴重製約。
13. 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西部,阿爾巴尼亞族佔82.58%。少數民族主要有希臘族、馬其頓族等。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56.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6.75%信奉東正教,10.1%信奉天主教。
近年來,阿爾巴尼亞經濟平穩增長。出口商品主要為紡織品和鞋類,礦產品和燃料,建築材料和金屬,食品、飲料和菸草;進口商品主要為機械產品及零配件,食品、飲料和菸草,化工產品和塑料製品,紡織品和鞋類,建築材料及金屬等。
14. 阿富汗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位於亞洲中西部的內陸國家,普什圖族佔40%,塔吉克族佔25%,還有哈扎拉、烏茲別克、土庫曼等20多個少數民族。普什圖語和達裡語是官方語言,其他語言有烏茲別克、俾路支、土耳其語等。遜尼派穆斯林佔80%,什葉派穆斯林佔19%,其他佔1%。
阿富汗是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歷經三十多年戰亂,經濟破壞殆盡,交通、通訊、工業、教育和農業基礎設施遭到的破壞最為嚴重,生產生活物資短缺,曾有600多萬人淪為難民。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氣、地毯、乾鮮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進口商品有各種食品、機動車輛、石油產品和紡織品等。
15.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位于波羅的海東岸,主要民族有愛沙尼亞族、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和白俄羅斯族。官方語言為愛沙尼亞語。英語、俄語亦被廣泛使用。主要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東正教和天主教。
自恢復獨立以來,愛一直奉行自由經濟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經濟發展迅速,年均經濟增速在歐盟成員國內位列前茅。電子、通訊產品、礦產品、機械設備和木材、木質製品這四大類產品一直是愛最主要的進出口商品。
16.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是多民族國家,其中旁遮普族佔63%,信德族佔18%,帕坦族佔11%,俾路支族佔4%。烏爾都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民族語言有旁遮普語、信德語、普什圖語和俾路支語等。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國教),少數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錫克教等。
巴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21%。近年來,巴政府一直努力加速工業化,擴大出口,縮小外貿逆差。主要進口石油及石油製品、機械和交通設備、鋼鐵產品、化肥和電器產品等。主要出口大米、棉花、紡織品、皮革製品和地毯等。
17. 斯洛維尼亞
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位於歐洲中南部,主要民族為斯洛維尼亞族,約佔83%。少數民族有匈牙利族、義大利族和其他民族。官方語言為斯洛維尼亞語。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
擁有良好的工業、科技基礎。2009年以來,斯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大。主要出口商品類別為:汽車和運輸設備、醫藥、電子機械和設備、工業機械產品、金屬製品、石油化工產品、鋼鐵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類別為:汽車和運輸設備、石油化工產品、電子機械及設備、醫藥、工業機械產品、鋼鐵產品、塗料、金屬製品等。
18.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主要民族有克羅埃西亞族(90.42%),其他為塞爾維亞族、波什尼亞克族等,共22個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克羅埃西亞語。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克羅埃西亞是前南斯拉夫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經濟基礎良好。旅遊、建築、造船和製藥等產業發展水平較高。
19. 黎巴嫩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絕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法語、英語。居民54%信奉伊斯蘭教,主要是什葉派、遜尼派和德魯茲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等。
外貿在黎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政府實行對外開放與保護民族經濟相協調的外貿政策。出口商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金屬製品、紡織品、化工產品、玻璃製品和水泥等。
20. 阿曼
阿曼(首都:馬斯喀特)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部,阿曼人230.3萬,約佔56.3%。伊斯蘭教為國教,90%本國穆斯林屬伊巴德教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
阿曼是典型的資源輸出型國家,油氣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阿曼出口產品主要為石油。非石油類出口主要有大理石、銅、化工產品、魚類、椰棗等。進口機械、運輸工具、食品及工業製成品等。
21. 巴林
巴林(首都:麥納麥)位于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 8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什葉派佔70%,遜尼派佔30%。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
巴林是海灣地區最早開採石油的國家。近年來,巴開始向多元化經濟發展,建立了煉油、石化及鋁製品工業,大力發展金融業,成為海灣地區銀行和金融中心。
22.葉門
葉門(首都:薩那)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伊斯蘭教為國教,什葉派的宰德教派和遜尼派的沙斐儀教派各佔50%。
葉門經濟落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主要依賴石油出口收入。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等國內建設所需物資以及大量輕工產品均需進口。
23. 埃及
埃及(首都:開羅)跨亞、非兩大洲,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佔總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約佔16%。另有約600萬海外僑民。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埃及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貿易關係,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穀物、電器設備、礦物燃料、塑料及其製品、鋼鐵及其製品、木及木製品、車輛、動物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物燃料(原油及其製品)、棉花、陶瓷、紡織服裝、鋁及其製品、鋼鐵、穀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銷往阿拉伯國家。
24. 約旦
約旦(首都:安曼)位於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西北。98%的人口為阿拉伯人,還有少量切爾克斯人、土庫曼人和亞美尼亞人。國教為伊斯蘭教,92%的居民屬遜尼派,2%的居民屬於什葉派和德魯茲派。信奉基督教的居民約佔6%,主要屬希臘東正教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
約旦系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薄弱,資源較貧乏,可耕地少,依賴進口。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為僑匯、旅遊和外援。主要進口原油、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鋼材、化學製品、糧食、成衣等。主要出口服裝、磷酸鹽、鉀鹽、蔬菜、醫藥製品和化肥等。
25. 敘利亞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位於亞洲大陸西部,地中海東岸。其中阿拉伯人佔80%以上,還有庫德人、亞美尼亞人、土庫曼人等。居民中85%信奉伊斯蘭教,14%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語為國語。農業在敘利亞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位置,敘局勢動蕩後,經濟形勢更趨嚴峻,對外貿易銳減。
26.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數百個民族,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尼是東協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工業、服務業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外貿在印尼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推動非油氣產品出口,簡化出口手續,降低關稅。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天然氣、紡織品和成衣、木材、藤製品、手工藝品、鞋、銅、煤、紙漿和紙製品、電器、棕櫚油、橡膠等。主要進口產品有機械運輸設備、化工產品、汽車及零配件、發電設備、鋼鐵、塑料及塑料製品、棉花等。
27. 菲律賓
菲律賓(首都:大馬尼拉市)位於亞洲東南部,馬來族佔全國人口的85%以上,有70多種語言,國語是以他加祿語為基礎的菲律賓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國民約85%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出口導向型經濟,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農業和製造業也佔相當比重。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子產品、服裝及相關產品、電解銅等;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產品、礦產、交通及工業設備。
28. 緬甸
緬甸(首都:內比都)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共有135個民族,緬族約佔總人口的65%。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緬甸主要出口產品為天然氣、玉石、大米等,主要進口產品為石油與汽油、商業用機械、汽車零配件等。
29. 汶萊
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位於加裡曼丹島西北部。其中馬來人佔66%,華人約佔10%,其他族群和外籍人佔24%。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人使用華語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還有佛教、基督教等。
汶萊經濟以石油天然氣產業為支柱,非油氣產業均不發達。最近幾年,由於油氣產量下降,汶萊經濟增長出現停滯,而國際原油價格下滑更使文經濟雪上加霜。主要出口原油、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進口機器和運輸設備、工業品、食物、藥品等。
30. 東帝汶
東帝汶(首都:帝力),78%為土著人(巴布亞族與馬來族或玻里尼西亞族的混血人種),20%為印尼人,2%為華人。德頓(TETUM)語和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印尼語和英語為工作語言,德頓語為通用語和主要民族語言。約91.4%人口信奉天主教,2.6%信奉基督教,1.7%信奉伊斯蘭教。
東帝汶經濟發展水平落後,結構失衡,嚴重依賴油氣收入和外國援助。近年來積極發展外貿,努力擴大出口。主要出口產品為咖啡、木材、橡膠、椰子等經濟作物,進口燃油、穀物、車輛、機電設備等。
31. 不丹
不丹(首都:廷布)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其東、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印度交界,為內陸國。不丹族約佔總人口的50%,尼泊爾族約佔35%。不丹語「宗卡」為官方語言。藏傳佛教(噶舉派)為國教,尼泊爾族居民信奉印度教。
不丹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業是其支柱產業。對外貿易主要在南盟成員間進行,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力、化學製品、木材、加工食品、礦產品等。主要進口產品為燃料、穀物、汽車、機械、金屬、塑料等。
32. 阿聯
阿聯(首都:阿布達比)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外籍人佔88.5%,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國。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
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外貿在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阿聯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產品、鋁錠和少量土特產品;主要進口糧食、機械和消費品。
33. 泰國
泰國(首都:曼谷)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接壤。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泰族為主要民族,佔人口總數的40%。泰語為國語。90%以上的民眾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民眾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
泰國是世界天然橡膠最大出口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農產品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
34. 越南
越南(首都:河內)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全國有54個民族,京族佔總人口86%。主要語言為越南語(官方語言、通用語言、主要民族語言)。主要宗教:佛教、天主教、和好教與高臺教。
越南系發展中國家,革新開放以來,越南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對外貿易保持高速增長,主要出口商品有:原油、服裝紡織品、水產品、鞋類、大米、木材、電子產品、咖啡。主要進口商品有:汽車、機械設備及零件、成品油、鋼材、紡織原料、電子產品和零件。
35. 新加坡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華人佔75%左右,其餘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行政用語。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主要出口商品為:成品油、電子元器件、化工品和工業機械等;主要進口商品為:成品油、電子元器件、原油、化工品(塑料除外)和發電設備等。
36. 以色列
以色列位於亞洲最西端,毗鄰巴勒斯坦。猶太人約佔74.9%,其餘為阿拉伯人、德魯茲人等。大部分居民信奉猶太教,其餘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均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以色列總體經濟實力較強,競爭力居世界先列。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經濟對外依存度高。
37.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首都:巴庫)位於外高加索東南部,主要為亞塞拜然族(佔90.6%),還有俄羅斯族、亞美尼亞族等。官方語言為亞塞拜然語,居民多通曉俄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立國之初阿就制定「石油興國」發展戰略。
38.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位(首都:葉里溫)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內陸國,亞美尼亞族約佔96%,官方語言為亞美尼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主要信仰基督教。
2009年以來亞政府採取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扶植農業等措施,努力消除金融危機後果,收到一定成效。
39. 捷克
捷克(首都:布拉格)地處歐洲中部,其中約90%以上為捷克族,斯洛伐克族佔2.9%,德意志族佔1%,此外還有少量波蘭族和羅姆族(吉普賽人)。官方語言為捷克語。主要宗教為羅馬天主教。
捷克為中等發達國家,工業基礎雄厚。外貿在捷克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國內生產總值80%依靠出口實現。進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計算機、轎車及配件、電信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產品和器械、鐵礦石、載重汽車和家用電器等。出口商品主要有:轎車及配件、電力、鋼材、機械設備、玻璃製品、木材、化工產品、輪胎、家具等。
40. 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首都:達卡)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鄰,東南與緬甸接壤,南瀕臨孟加拉灣。孟加拉族佔98%,另有20多個少數民族。孟加拉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伊斯蘭教為國教,穆斯林佔總人口的88%。孟加拉國是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國民經濟主要依靠農業。
41.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位於東歐平原西部,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白俄羅斯族佔81.2%,俄羅斯族佔11.4%。主要信奉東正教(70%以上),西北部一些地區信奉天主教及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合併教派。官方語言為白俄羅斯語和俄語。
白俄羅斯工農業基礎較好。機械製造業、冶金加工業、工具機、電子及雷射技術比較先進,農業和畜牧業較發達。
42. 柬埔寨
柬埔寨(首都:金邊)位於中南半島南部,有20多個民族,高棉族是主體民族,佔總人口的80%。高棉語為通用語言,與英語、法語同為官方語言。佛教為國教,93%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佔族信奉伊斯蘭教,少數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
柬埔寨是傳統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屬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主要出口商品是服裝、橡膠、大米和木薯等。主要進口商品為成衣原輔料、燃油、食品、化工、建材、汽車等。
43. 喬治亞
喬治亞(首都:提比里西)位於南高加索中西部,主要為喬治亞族(佔86.8%)。官方語言為喬治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主要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伊斯蘭教。
近年來致力於建立自由市場經濟,大力推進經濟改革,進一步降低各種稅率及關稅,加快結構調整和私有化步伐,積極吸引外資。
44. 匈牙利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屬中歐內陸國。主要民族為匈牙利(馬扎爾)族,約佔90%。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66.2%)和基督教(17.9%)。匈牙利經濟屬中等發達國家,積極鼓勵吸收外資。
45. 伊拉克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其中阿拉伯民族約佔78%(什葉派約佔60%,遜尼派約佔18%),庫德族約佔15%。居民中95%以上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伊拉克戰爭後,實行開放的外貿政策,對大部分進口商品免徵關稅。
46. 伊朗
伊朗(首都:德黑蘭)位於亞洲西南部,全國人口中波斯人佔66%,亞塞拜然人佔25%,庫德人佔5%,其餘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伊斯蘭教為國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
石油產業是伊朗經濟支柱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石油收入佔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主要出口商品為油氣、金屬礦石、皮革、地毯、水果、乾果及魚子醬等,主要進口產品有糧油食品、藥品、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牲畜、化工原料、飲料及菸草等。
47. 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位於中亞東北部,有90多個民族,其中吉爾吉斯族佔68.4%,烏茲別克族佔14.3%,俄羅斯族佔9.5%。70%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其次為東正教和天主教。國語為吉爾吉斯語,俄語為官方語言。國民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主要生產原材料。
48. 寮國
寮國(首都:萬象)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分為49個民族,分屬老泰語族系、孟-高棉語族系、苗-瑤語族系、漢-藏語族系,統稱為寮國民族。通用寮語。居民多信奉佛教。寮國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2012年10月,寮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49. 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位於亞洲中部,其中哈薩克族佔65.5%,俄羅斯族佔21.4%。5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此外,還有東正教、天主教和佛教等。哈薩克語為國語,官方語言為哈薩克語和俄語。哈經濟以石油、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
50. 卡達
卡達(首都:多哈)位于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其中卡達公民約佔15%。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什葉派佔全國人口的16%。
石油、天然氣產業是卡達經濟支柱。主要出口產品石油、液化氣、凝析油合成氨、尿素、乙烯等,主要進口產品是機械和運輸設備、食品、工業原材料及輕工產品、藥品等。
51. 科威特
科威特位於亞洲西部波斯灣西北岸,伊斯蘭教為國教,居民中95%信奉伊斯蘭教,其中約70%屬遜尼派,30%為什葉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石油、天然氣工業為國民經濟主要支柱,外貿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和化工產品。進口商品有機械、運輸設備、工業製品、糧食和食品等。
52.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位於東南歐北部的內陸國,摩爾多瓦族佔75.8%,烏克蘭族8.4%,俄羅斯族5.9%。主要信仰東正教,官方語言為摩爾多瓦語,俄語為通用語。傳統農業國家,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業發達。
53.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首都:馬累)是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民族語言和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Dhivehi),上層社會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屬遜尼派。旅遊業、漁業和船運業是三大支柱。主要出口商品為海產品,主要進口商品為食品、家具、石油產品、電子產品、紡織品和生活用品。
54.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馬來人68.1%,華人23.8%,印度人7.1%,其他種族1.0%。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
55. 馬其頓
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中部,主要民族為馬其頓族(64.18%),阿爾巴尼亞族(25.17%)。官方語言為馬其頓語。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伊斯蘭教。
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力、原油、金屬、機動車、食品、飲料、紡織品、化工產品。主要出口產品為鋼鐵、服裝、石油產品、水果、蔬菜、金屬礦石、食品、葡萄酒、菸草和捲菸、飲料、化工產品等。
56. 蒙古國
蒙古(首都:烏蘭巴託)國位於亞洲中部的內陸國,東、南、西與中國接壤,北與俄羅斯相鄰。喀爾喀蒙古族約佔全國人口的80%,此外還有哈薩克等少數民族。主要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
經濟以畜牧業和採礦業為主,實行經濟開放政策。出口主要為礦產品、紡織品和畜產品等;進口主要有礦產品、機器設備、食品等。
57. 尼泊爾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其餘三面與印度接壤。尼泊爾語為國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多民族、多宗教、多種姓、多語言國家。居民86.2%信奉印度教。
農業國,經濟落後,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主要進口商品是煤、石油製品、羊毛、藥品、機械、電器、化肥等,主要出口商品是蔬菜油、銅線、羊絨製品、地毯、成衣、皮革、農產品、手工藝品等。
58. 波蘭
波蘭(首都:華沙)位於歐洲中部,波蘭族約佔98%,官方語言為波蘭語。全國約90%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加入歐盟後,波蘭經濟突飛猛進。主要進口石油、汽車、鋼鐵、合成材料及工業成品油等。主要出口汽車、內燃機、橡膠製品、鋁製品、農產品等。
59.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東南部,保加利亞族佔84%。保加利亞語為官方和通用語言,土耳其語為主要少數民族語言。居民主要信奉東正教,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1989年後保加利亞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發展包括私有制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優先發展農業、輕工業、旅遊和服務業。主要進口機電產品、金屬礦石、化工材料、燃料,主要出口紡織品、賤金屬、機械裝備。
60.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羅馬尼亞族佔88.6%,匈牙利族佔6.5%。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主要少數民族語言為匈牙利語。主要宗教有東正教(信仰人數佔總人口數的86.5%)、羅馬天主教(4.6%)、新教(3.2%)。
羅目前同全球約180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往來。主要出口產品有:鞋類、服裝、紡織品。主要進口產品有:機電、家電、礦產品、石油產品。
61.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位於巴爾幹半島中北部,官方語言塞爾維亞語。主要宗教東正教。近年來,塞爾維亞經濟狀況稍有好轉,國民經濟呈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對外經貿活動日漸活躍,外貿額連年上升。
62. 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位於阿拉伯半島,沙特公民約佔67%。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佔85%,什葉派佔15%。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實行自由貿易和低關稅政策。出口以石油和石油產品為主,約佔出口總額的90%,石化及部分工業產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漸增加。進口主要是機械設備、食品、紡織等消費品和化工產品。
63.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國,斯洛伐克族佔85.8%,匈牙利族佔9.7%,羅姆(吉卜賽)人佔1.7%。官方語言為斯洛伐克語。居民大多信奉羅馬天主教。
近年來,斯政府不斷加強法制建設,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大力吸引外資,逐漸形成以汽車、電子產業為支柱,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市場經濟。主要出口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交通工具、機械產品、化工產品、礦物燃料、金屬和金屬製品、電力設備等。主要進口商品有:石油、天然氣、機械設備、原材料、食品、化工產品等。
64.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位於中亞東南部,共有86個民族,其中塔吉克族佔80%,烏茲別克族佔15.3%。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數為遜尼派(帕米爾一帶屬什葉派)。塔吉克語為國語,俄語為通用語。
塔吉克斯坦水力、礦產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水力資源蘊藏量居世界第8位,人均水資源蘊藏量居世界首位。
65. 俄羅斯
俄羅斯(首都: 莫斯科)有民族194個,其中俄羅斯族佔77.7%,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俄羅斯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陸海複合,國力雄厚。此外,俄羅斯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無論是石油、煤炭還是天然氣,俄羅斯的產量或儲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66. 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分黑人、有色人、白人和亞裔四大種族,有11種官方語言,英語和阿非利卡語為通用語言。約8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其餘信仰原始宗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
南非屬於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也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南非實行自由貿易制度,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創始會員國。出口產品有:黃金,金屬及金屬製品,鑽石,食品、飲料及菸草,機械及交通運輸設備等製成品。主要進口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石油等。
67. 斯裡蘭卡
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位於南亞次大陸以南印度洋上的島國,僧伽羅族佔74.9%,泰米爾族15.4%,摩爾族9.2%,其他0.5%。僧伽羅語、泰米爾語同為官方語言和全國語言,上層社會通用英語。居民70.2%信奉佛教,12.6%信奉印度教,9.7%信奉伊斯蘭教,7.4%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以種植園經濟為主,主要作物有茶葉、橡膠、椰子和稻米。工業基礎薄弱,以農產品和服裝加工業為主。實行自由外貿政策,除政府控制石油外,其他商品均可自由進口。
68. 韓國
韓國(首都:首爾)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朝鮮半島南半部。為單一民族,通用韓國語,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同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創始國之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主要進口產品有原油、半導體、天然氣、石油製品、半導體零部件、鋼板、煤炭、通訊器材、電纜等。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及零部件、半導體、有線無線通訊器材、船舶、石油製品、平板液晶顯示器、個人電腦、影視器材等。
69. 土耳其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地跨亞、歐兩洲,土耳其族佔80%以上,庫德族約佔15%。土耳其語為國語。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85%屬遜尼派,其餘為什葉派(阿拉維派);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和猶太教。
上世紀80年代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由經濟基礎較為落後的傳統農業國向現代化的工業國快速轉變。對外貿易總值和數量不斷增加。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油、天然氣、化工產品、機械設備、鋼鐵等,主要出口產品是農產品、食品、紡織品、服裝、金屬產品、車輛及零配件等。
70. 烏克蘭
烏克蘭(首都:基輔)位於歐洲東部,黑海、亞速海北岸。110多個民族,烏克蘭族佔72%,俄羅斯族佔22%。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俄語廣泛使用。主要信奉東正教和天主教。經濟運轉基本靠美歐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和援助維繫。
71. 烏茲別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位於中亞腹地,是雙內陸國。共有134個民族,烏茲別克族佔78.8%,塔吉克族佔4.9%,俄羅斯族佔4.4%。烏茲別克語為官方語言,俄語為通用語言。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其餘多信奉東正教。礦產資源較豐富。
(文章整理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