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原子、玻色子、費米子、夸克等各種「粒子」到底有啥區別?

2020-11-22 鍾銘聊科學

#了不起的基礎科學#

前幾天,後臺有個小哥問我:粒子,分子,原子,量子,玻色子,費米子,質子、中子、電子簡單解釋一下。所以,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各種「xx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統稱

其實,最好理解的是:粒子。它不特指某一類,而是一個統稱,也就是無論是玻色子、費米子、原子、中子、質子、電子都統稱為粒子。話說,我們上初高中都要背元素周期表,那上面就是元素的圖譜。實際上,不光元素有,粒子也有,科學家在上世紀為各種「xx子」構建了一張粒子周期表,我們稱其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發現了吧?這裡就用到粒子「統稱」的概念。因此,關於粒子,你只需要記住它是一個「統稱」即可。

量子

量子是這些物理概念中最難理解的,我認為它代表著一種世界觀。我們要先從經典物理學說起,牛頓世界觀下的物理學認為,

物理變化是連續的。

這該如何理解呢?就拿自由落體來說,從5米掉下去一個物體,一般我們認為,整個過程是連續的,但是普朗克就提出,這種變化不是連續的,而是變化本身也有最小的變化單位。比如:最小單位是0.5米,那物體下落過程中,就應該是從5米到4.5米,然後4米……這裡為了方便做了粗暴的處理,實際上這個最小的變化單位是極其小的。

咱們就說時間變化的最小單位,也就是普朗克時間,這個時間間隔只有:10^-43秒。而最小可測的距離,被稱為普朗克長度是 1.6x10^(-35)米

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時,如果假設能量的變化是連續的,那理論就和現實是不相符的,只有假設輻射能量變化是不連續的,存在能量的最小單位:量子,能量的變化只能去量子的整數倍。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最早「量子」對於能量變化的概念,就類似於「原子」對於物質的概念

這種全新的世界觀徹底改變了物理學的發展方向,20世紀初的物理學大神們都投入到相關研究當中,最終構建的物理學大廈。

分子

其實分子和原子的關係就很簡單了,分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一般是由兩個或者更多的原子一起構成的,而連接原子之間的是化學鍵,,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基本單位。當然同樣是化學鍵,也有不同,不過由於我們主要講「粒子」,所以就不過多贅述了。

尋找基本粒子

事實上,最早無論是粒子還是原子,都是學者們在尋找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只不過,隨著科學的一步步深入,學者們發現自己太單純了,世界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瘋狂。先是有人發現了比原子還要小的電子,進而科學家盧瑟福直接轟擊原子,探明了其中存在一個遠比原子要小得多的原子核。

其實這也掀起來原子模型之爭,經歷了多代物理學家,出現了多種原子模型,最後海森堡一錘定音。如今的原子模型是這樣的,有個原子核,特別特別小,如果原子有足球場那麼大,那原子核應該只有螞蟻的大小,不過原子的質量都在原子核的上面,電子在原子核外呈現概率雲的排布。

通過撬開原子,科學家們搞清楚了原子模型。於是,他們開始要撬開原子核,通類似的辦法,他們發現了質子和中子。於是,他們就在想,質子和中子到底可不可再分?

於是,又用類似的辦法,他們打算轟開質子,看看質子裡面還有什麼?

結果,他們沒能轟開,並不是說質子就是最小的粒子,因為他們發現,轟擊質子時,會出現三個散射角度,這說明質子內部還存在三個粒子,它們構成了質子,科學家給這種粒子取名為:夸克。所以原子到原子核再到質子、中子,最後到夸克其實是不斷做切分的過程,而切到夸克,科學家就切不動了。所以,基本粒子當中就有夸克。

除了夸克之外,電子、μ子、τ子以及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都是沒有辦法繼續再分的基本粒子,也被稱為輕子。因此,這些基本粒子被我們稱為費米子

所以,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統稱。

傳遞相互作用

但是只有費米子是構不成物質的,必須有東西把費米子裝配起來才能構成物質。說白了,我們還需要費米子之間能夠相互作用,而傳遞這個相互作用的粒子的統稱就叫做:玻色子

在自然界存在四大作用力,分別是引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

目前,還沒有找到傳遞引力的玻色子,(補充一句,引力子理論誤差巨大,並且沒有找到引力子,這並不是主流理論。)至於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都有相應的玻色子來傳遞作用,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強相互作用:膠子和介子弱相互作用:W玻色子和Z玻色子電磁相互作用:光子(PS:由於介子並不屬於基本粒子,所以並沒有被納入到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當中。)

關於這些粒子的質量,是由希格斯玻色子賦予的,這也被稱為希格斯機制,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最後一塊拼圖,有了它就有之前我們說到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了。

而以上這些粒子,並不是隨便編出來的。科學家在上個世紀以及本世紀初,通過大型粒子對撞機都找到了它存在的證據。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而傳遞作用的是玻色子。下圖中就是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關係圖,矩形框內的就是費米子,而橢圓內的就是玻色子。

關於各種粒子的內容大概就是這麼多,這期信息量很大,我們再來簡單的總結一下,

粒子是所有微觀粒子的總稱,不特指某種粒子粒子還能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前者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後者是傳輸相互作用的。費米子中分為夸克和輕子。玻色子中分為規範玻色子和標量玻色子,規範玻色子有傳遞強相互作用的膠子,傳遞弱相互作用的W玻色子和Z玻色子,傳遞電磁力的光子;標量玻色子目前只有希格斯玻色子,是用來賦予粒子質量的。量子指的是能量的最小單位,能量變化只能取量子的整數倍。因此,能量的變化並不是連續的,量子顛覆了經典物理學中「變化是連續的」觀念。

相關焦點

  • 你是費米子?還是玻色子?
    粒子的自旋為半整數(比如±1/2、±3/2、±5/2…)的稱為費米子;自旋為整數(比如0、±1、±2,…)的稱為玻色子。那麼問題是: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難道僅僅只是自旋為整數和半整數之間的區別?△ 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都已經被發現。夸克和輕子都屬於費米子。
  • 如何區分玻色子與費米子?亞原子粒子的結構和組成
    我們將證明亞原子粒子不是基本粒子,而是複合粒子。它們僅僅是它們的量子場在局部時空矩陣中幾何激發的表現。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通過改變奇點的構型和從局部SPs吸收能量而產生其他費米子粒子對。在核反應堆附近發現的相對較高數量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支持奇點守恆定律,因為費米子粒子的湮滅總是以更輕的粒子加上能量而結束。在夸克的約束下,費米子粒子在持續的相互作用和奇點構型的改變中不斷地發生「味道」變化。
  • 解讀粒子標準模型,深層揭示膠子,費米子和玻色子與四種基本作用力之間的關係!
    如果是沒有了解過粒子物理學的同學肯定會頭暈。今天我們就來把它們說清楚。費米子、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在物理學上統稱為「粒子」。它們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物質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要理解這些「粒子」,我們得先從物質是由什麼構成說起。在古希臘時代,許多的智者們已經開始認真的思考,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物質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 既非玻色子也不是費米子,第三類中間態神秘粒子現世
    從宇宙線到夸克,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可以歸於兩大類,要麼是費米子(Fermion),要麼是玻色子(Boson)。不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首個成員。「我們有玻色子和費米子,現在我們有了第三個王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的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表示,「這絕對是一個裡程碑。」 玻色子和費米子 在認識任意子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玻色子和費米子。
  • 極簡量子力學:一張圖看懂什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希格斯子
    大家都知道,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核心,物理學家對宇宙中「極小構成」的探索一直延續至今。從分子、原子,到組成原子的質子、中子、電子,可能都是很多人所熟知的。然而,隨著各種名稱怪異的夸克(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奇夸克等),到中微子、玻色子的發現,還有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普通大眾就開始雲裡霧裡了,這都是些啥……
  • 極簡量子力學:一張圖看懂什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希格斯子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大家都知道,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核心,物理學家對宇宙中「極小構成」的探索一直延續至今。從分子、原子,到組成原子的質子、中子、電子,可能都是很多人所熟知的。
  • 發現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既不是費米子,也不是玻色子
    和電子,在我們生活的三維世界中,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可以被劃分為兩類:費米子和玻色子。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費米子是指自旋為半整數(如1/2、3/2等)的粒子,它包括夸克和電子等;玻色子是自旋為整數(0、1、2等)的粒子,包括含光子、膠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粒子。在粒子世界中,費米子就好似是「社交恐懼症」重症患者——兩個費米子永遠不會佔據相同的量子態。
  • 夸克到底什麼?微觀世界的粒子又是咋回事?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我們都知道,20世紀由兩大物理學理論誕生,一個是相對論,一個是量子力學。相對論在大尺度上(也就是速度快,引力大的尺度)解決了很多牛頓力學解決不了的物理學現象。而量子力學則是在小尺度上(小於納米級的尺度)解決了很多牛頓力學解釋不了的物理學現象。
  • 概率幅,費米子,玻色子
    作者簡介:渦流,科學學習者,科學傳播嘗試者,探索者,我會繼續前進最開始的部分是從雙縫實驗引出對不確定原理的介紹,這部分作為各種營銷號和偽科普的重災區
  • 量子模仿者:研究人員找到了玻色子表現得像費米子的新方法
    這些原子是玻色子,可以將所有顆粒分類為兩類之一。通常,另一類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的行為完全不同。然而,當一維氣體中的玻色子之間的內部相互作用非常強時,它們的空間分布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相同。研究人員現在表明,當允許氣體膨脹而仍被限制在一維時,它們的速度分布也將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氣體相同。
  • 玻色子與費米子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全同粒子的概念,同時也為大家詳細描述了粒子散射實驗中全同粒子「特殊」的量子力學表現——概率幅的幹涉。但大自然的有趣之處不止於此,在今天,我們會進一步介紹這一幹涉過程的種種奧秘,同時進一步了解全同的相關概念。在上一篇文章(全同粒子與概率幅),我們已經提到在粒子散射中全同效應引發問題的本質在於無法區分是下圖中的何種散射過程。
  • 領略微觀粒子世界的奧妙,明了原子結構的基本組成
    近代粒子物理的研究表明,這些粒子又進一步地細分與組合,形成許多其它不同的粒子。所有這些原子內部結構的、比原子更小的各種粒子,統稱為次原子粒子,或稱亞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次原子粒子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用於構成物質原子本身的基本粒子,這類粒子稱為費米子(fermion),如質子、中子、電子等;另一類是在粒子之間起媒介作用、傳遞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這類粒子稱為玻色子(boson)。這兩類次原子粒子的不同組合,構成其它多種粒子、作用力、及其奇異而迷人的特徵。
  • 粒子物理學大突破,LHC發現第三種「五夸克粒子」
    基礎物理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都由原子構成,過去科學家將原子當作宇宙中最小的基本粒子,然而隨著物理學不斷發展,我們知道原子並非不可分割,而是由更小的次原子粒子:質子、中子、電子構成;你以為到這裡就是極限了嗎?不,繼續看下去,質子、中子、電子內部還由更微小的次原子粒子夸克組成。
  • 在量子力學中,只要敢想,會出現很多奇蹟,費米子凝聚就是證明!
    2004年,這個聯合研究小組又宣布,他們創造出物質的第六種形態,即「費米子凝聚態」。量子力學認為,粒子按其在高密度或低溫度時集體行為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費米子,得名於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另一類是玻色子,得名於印度物理學家玻色。
  • 不可能,已成為能:發現讓玻色子,表現得像費米子的方法!
    玻色子和費米子是所有粒子(從亞原子到原子本身)都可以分類為這兩種不同的粒子,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得非常不同。雖然完全相同的玻色子「喜歡」聚集在一起,但完全相同的費米子往往「不喜歡」聚集在一起。然而,在一個維度上(想像粒子只能沿著直線運動)玻色子可以變得像費米子一樣孤立,因此沒有兩個粒子佔據相同的位置。
  • 實驗證實任意子存在,或為費米子玻色子外另一基本粒子
    在我們生活的三維世界中,有兩類基本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但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空間,還有另一種可能:任意子。現在,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並且它們的行為與任何已知的粒子都不一樣。物理學家在4月10日的《Science》雜誌上報導說,研究人員使用一個小型的「對撞機」,讓兩個疑似的任意子相互碰撞,來研究確認其粒子身份。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都可以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例如,電子是費米子。玻色子包括光子(光的粒子)和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解釋粒子如何獲得質量)。
  • 尋找萬物的本源: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到底是幹嘛的?
    在這個過程中,力哪只是改變了粒子的運動狀態,直接把粒子的種類都給改了。也就是說,科學家發現了之前關於「力」是有局限性,尤其用在微觀世界當中。場所以,科學家就在思考,力到底是如何在物質之間發揮作用的呢?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對於現代物理而言,「場」這個概念實用性更廣,更能解釋各種物理現象。在上個世紀,科學家通過轟擊微觀粒子的方法,找到了100多種粒子。當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四大作用,也就是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那它們和粒子有什麼關係呢?
  • 量子粒子大觀:狄拉克、外爾和馬約拉納
    美國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已經找到了這種神秘莫測的粒子,這不僅有助於量子計算機的研製,還有助於科學家們進一步弄清暗物質的性質。」其實當時普林斯頓的美國科學家發現的並不是馬約拉納費米子,而是馬約拉納零能模。(到底有沒有真的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目前還有爭議。)馬約拉納零能模有助於量子計算,但和暗物質毫無關係。
  • 量子自旋已經超越光速?大錯特錯!量子自旋根本就不是旋轉運動
    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到底量子自旋究竟是什麼?,所以我們經常把量子領域中的「自旋」,理解成微觀粒子、量子的自身旋轉運動。自旋不僅僅是量子力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物理量,而且自旋還是劃分微觀粒子的種類的標準,就好像我們使用0攝氏度來劃分水與冰的區別一樣,物理學家使用自旋這個物理量,將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劃分為兩大類。
  • 改寫基本粒子分類,第三類粒子出現了
    圖片來源:quantamagazine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能被分為兩大類——費米子或者玻色子。例如,電子是典型的費米子,它們無法處於同一狀態;而光子是典型的玻色子,一樣的光子能夠聚集在一起。而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第三類粒子——任意子,這種粒子不會完全疏離,但聚集程度又遠低於玻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