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子與費米子

2021-02-15 sol的馬車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全同粒子的概念,同時也為大家詳細描述了粒子散射實驗中全同粒子「特殊」的量子力學表現——概率幅的幹涉。但大自然的有趣之處不止於此,在今天,我們會進一步介紹這一幹涉過程的種種奧秘,同時進一步了解全同的相關概念。

在上一篇文章(全同粒子與概率幅),我們已經提到在粒子散射中全同效應引發問題的本質在於無法區分是下圖中的何種散射過程。

但我們今天要用振幅幹涉的眼光來看問題。相信大家對幹涉現象並不陌生,具體可以參考電子雙縫幹涉。按照經典的思想,如果假設a粒子散射散射到1方向,並假設其概率振幅為f(θ),那麼其散射的2方向的概率幅即為f(π-θ)。但在量子力學中,我們更多地採用複數函數來描述概率幅的大小,因此散射到方向2的概率幅還有附加上一個相位角e^(iδ),我們發現這並不會改變宏觀上這一方向的概率的大小,因為這一項的平方為1。(事實上之所以用複函數來描述概率幅的大小是一種簡化計算的方式,同時又隱含了數學方程的周期性和量子系統量子化的對應關係,這主要是薛丁格方程體系的發展所導致的,同樣是處理問題較為方便的表述方式。但本文不涉及過多的數學內容,具體細節將在以後詳談。)

但我們需要考慮另一個物理過程,即我們不清楚這一概率交換到底發生了幾次。這對計算幹涉後的概率分布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要將兩個粒子的概率幅相加。而按照上文的描述,兩個粒子的每次交換,都會為其概率幅引入一個附加的相位因子e^(iδ)。但我們還應該關注的一點在於,兩次交換後系統又會回到最初的狀態。即a粒子散射像1發生交換後為粒子b散射向1,再次交換後就又回到了初識狀態。這樣一來,e^(iδ)的取值便只有兩種可能性了,即+1和-1兩種。

這說明,兩個粒子交換前後的振幅要麼是有相同的符號,要麼具有相反的符號。事實上,這兩種情況在自然界中都存在,它們分別對應於不同種類的粒子。以正號相干涉的粒子稱為玻色子,以負號相干涉的粒子稱為費米子。光子、介子和引力子都是玻色子,電子、μ子、中微子、核子和重子都是費米子。

而最終散射後的結果也因兩種粒子的不同而區分開來,即玻色子散射後的振幅=直接振幅+交換後的振幅,而費米子散射後的振幅=直接振幅-交換後的振幅,這將導致很多有趣的物理現象,我們會在後面為大家一一介紹。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之前的知識,我們了解到無法區分的粒子即可稱為全同粒子,而我們還知道力學量完全集可以區分任何一個不同的量子態,即粒子。因此,對於有自旋的粒子而言(事實上,有些粒子(粒子的組合)的確沒有自旋,但我們更習慣稱之為自旋為0以簡化理論的描述。),必須自旋相同才會產生全同效應,否則這兩個粒子便是可以分辨的。

問題在於自旋的累加性,即當幾個基本粒子緊密結合的時候(比如電子和中子形成原子核),根據簡單的角動量合成法則,我們便能得到結合後粒子的自旋。而我們容易得知,對於這樣的小型複合系統,仍沒有超出量子力學的研究範疇,同樣也會服從全同粒子獨有的幹涉規律。但問題在於,每一種具有半整數自旋的複合粒子,其行為與費米子相同;而每一種自旋為整數的複合粒子,其表現與玻色子相同

置於為何自旋量子數與幹涉規律有關,泡利曾在量子場論和相對論的角度給出了一個解釋,但我們還無法用簡潔的自然語言將其複述出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

量子與光,是永不分割的話題,而量子世界的探究,也代表著人類對世界本質更深層次的思考,光是什麼這一基本物理問題,在今天仍不過時。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繼續簡單介紹一些全同粒子的相關知識。如果喜歡,不妨長按下圖關注我們:sol的馬車,每周日準時更新(不定時加更),帶你看看不一樣的光學世界!

審稿

可愛的木冉冉 和 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大光學博士(在讀)

引證

費恩曼物理學講義第三卷

量子力學——曾謹言

相關焦點

  • 你是費米子?還是玻色子?
    粒子的自旋為半整數(比如±1/2、±3/2、±5/2…)的稱為費米子;自旋為整數(比如0、±1、±2,…)的稱為玻色子。那麼問題是: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難道僅僅只是自旋為整數和半整數之間的區別?△ 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都已經被發現。夸克和輕子都屬於費米子。
  • 概率幅,費米子,玻色子
    相同種類的粒子即為全同粒子,而在全同粒子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根據概率幅組合的不同方式,分為了兩種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光子是玻色子,電子、質子、中子則是費米子,而具有偶數個費米子的複合粒子,比如氦原子核屬於玻色子,含有奇數個費米子則仍為費米子。
  • 如何區分玻色子與費米子?亞原子粒子的結構和組成
    例如光子、膠子、引力子以及W+和Z+玻色子等規範玻色子。標準模型中的四個載力規範玻色子(力的載體或中介)通常被認為是虛粒子。虛玻色子被認為是一種「忽隱忽現」的粒子,因此它們的存在被假定但尚未被證實。玻色子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們的統計並不限制它們中的若干個佔據相同的量子態,而兩個費米子卻不能佔據相同的量子空間。玻色子是一維粒子而費米子是三維粒子。玻色子是由具有相反螺旋形的耦合弦組成的(沒有形成原子核的奇點)。它們具有一維幾何,因此幾個玻色子可以佔據同一個空間。
  • 既非玻色子也不是費米子,第三類中間態神秘粒子現世
    從宇宙線到夸克,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可以歸於兩大類,要麼是費米子(Fermion),要麼是玻色子(Boson)。不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首個成員。之所以能這樣劃分,是因為任意子既不像費米子也不像玻色子,它處在一種中間態。2020年4月10日發表在全球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Fractional statistics in anyon collisions》中,物理學家首次獲得了實驗證據,證明任意子不能被歸類進另兩個粒子王國中。
  • 量子、原子、玻色子、費米子、夸克等各種「粒子」到底有啥區別?
    #了不起的基礎科學#前幾天,後臺有個小哥問我:粒子,分子,原子,量子,玻色子,費米子,質子、中子、電子簡單解釋一下。所以,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各種「xx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因此,這些基本粒子被我們稱為費米子。所以,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統稱。傳遞相互作用但是只有費米子是構不成物質的,必須有東西把費米子裝配起來才能構成物質。
  • 量子模仿者:研究人員找到了玻色子表現得像費米子的新方法
    這些原子是玻色子,可以將所有顆粒分類為兩類之一。通常,另一類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的行為完全不同。然而,當一維氣體中的玻色子之間的內部相互作用非常強時,它們的空間分布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相同。研究人員現在表明,當允許氣體膨脹而仍被限制在一維時,它們的速度分布也將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氣體相同。
  • 極簡量子力學:一張圖看懂什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希格斯子
    基本粒子簡單來說,基本粒子分為兩大類,玻色子和費米子。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遵循不相容原理。玻色子(如光子)作為交換粒子,在粒子之間傳來傳去,負責產生相互作用力。自然界中有12種費米子以及對應的反粒子,它們每四種為一代,一共分為三代:
  • 極簡量子力學:一張圖看懂什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希格斯子
    然而,隨著各種名稱怪異的夸克(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奇夸克等),到中微子、玻色子的發現,還有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普通大眾就開始雲裡霧裡了,這都是些啥……如果用非常簡單的語言解釋,可以概括為:這些粒子的分類和作用,其實是在解釋微觀量子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黏在一起構成我們所看到的宏觀世界的。
  • 不可能,已成為能:發現讓玻色子,表現得像費米子的方法!
    玻色子和費米子是所有粒子(從亞原子到原子本身)都可以分類為這兩種不同的粒子,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得非常不同。雖然完全相同的玻色子「喜歡」聚集在一起,但完全相同的費米子往往「不喜歡」聚集在一起。然而,在一個維度上(想像粒子只能沿著直線運動)玻色子可以變得像費米子一樣孤立,因此沒有兩個粒子佔據相同的位置。
  • 發現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既不是費米子,也不是玻色子
    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費米子是指自旋為半整數(如1/2、3/2等)的粒子,它包括夸克和電子等;玻色子是自旋為整數(0、1、2等)的粒子,包括含光子、膠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粒子。在粒子世界中,費米子就好似是「社交恐懼症」重症患者——兩個費米子永遠不會佔據相同的量子態。
  • 實驗證實任意子存在,或為費米子玻色子外另一基本粒子
    在我們生活的三維世界中,有兩類基本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但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空間,還有另一種可能:任意子。現在,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並且它們的行為與任何已知的粒子都不一樣。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都可以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例如,電子是費米子。玻色子包括光子(光的粒子)和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解釋粒子如何獲得質量)。這兩類粒子的行為是不同的:費米子是孤立的,相互避開,而玻色子可以聚集在一起。
  • 如果說費米子是組成大樓的的磚頭,那麼玻色子就是水泥!
    費米-狄拉克統計,有時也簡稱費米統計、FD統計,在統計力學中用來描述由大量滿足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費米子組成的系統中,粒子處在不同量子態上的統計規律。這個統計規律的命名來源於恩裡科·費米和保羅·狄拉克,他們分別獨立地發現了這一統計規律。
  • 費米子和玻色子讓它有了生命特徵
    有的基本粒子還能夠拆分,電子和中微子這類粒子無法再分解,自旋量子數也不是整數,它們被科學家稱為費米子。人體的主要構成就是費米子,幾乎所有生命體都是這樣,不過我們還不能說費米子是生命起源。一個單獨的費米子是沒辦法構成生命的,費米子之間需要產生相互作用,把它們組合起來。
  • 解讀粒子標準模型,深層揭示膠子,費米子和玻色子與四種基本作用力之間的關係!
    費米子、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在物理學上統稱為「粒子」。它們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物質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要理解這些「粒子」,我們得先從物質是由什麼構成說起。在古希臘時代,許多的智者們已經開始認真的思考,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物質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 全同玻色子
    通過之前的講解,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玻色子和費米子的相關性質,即:玻色子散射後的振幅=直接振幅+交換後的振幅,而費米子散射後的振幅=直接振幅-交換後的振幅。再直觀一些描述,我們可以這樣定性地解釋兩種微觀粒子:玻色子總是趨向於處於相同的狀態,而費米子總是趨向於處於不同的狀態,相信通過接下來的推導我們會更好的理解這一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等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這是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國科學家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該項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
  • 沒有玻色子出名的玻色
    我們知道粒子基本上分為兩大類,玻色子和費米子,費米子遵循泡利不相容定理,而玻色子不遵循。在接觸玻色子和費米子時我們知道費米子是以費米命名的,那麼玻色子又是以誰命名的呢,我當時猜測是不是以玻爾命名的,畢竟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名字中也就玻爾有「玻」字,後來才知道有這麼一個科學家姓玻色,也對量子力學做了很大貢獻,是狄拉克命名的玻色字,就是為了紀念這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我們今天講講這位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低調科學家。
  • 在量子力學中,只要敢想,會出現很多奇蹟,費米子凝聚就是證明!
    不過科學家把兩個費米子結合在一起成為具有玻色子性質的「費米子對」即庫柏對,這樣使費米子對冷凝,成為費米凝聚。這兩類粒子特性的區別,在極低溫時表現得最為明顯:玻色子全部聚集在同一量子態上。費米子則與之相反,更像是「個人主義者」,各自佔據著不同的量子態。「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由玻色子構成,其行為像一個大超級原子。
  • 費米子強子重子都是怎樣分類了
    一、基本粒子分為夸克、輕子、規範玻色子。1、夸克分為上夸克u、下夸克d、粲夸克c、奇夸克s、頂夸克t、底夸克b。這些夸克又有紅、黃、藍之分。完了還有反夸克。共36種。2、輕子參與弱力,帶電的也參與電磁力。
  • 歐核中心找到希格斯玻色子直接衰變成費米子證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REN)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物理學》上報告稱,他們首次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直接衰變為費米子的證據。在此之前,希格斯粒子只能通過其衰變成為玻色子來探測。這項新成果為2012年發現這種行為與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預測方式一致的粒子再添強力佐證。  「這是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