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同玻色子

2021-01-20 sol的馬車

通過之前的講解,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玻色子和費米子的相關性質,即:玻色子散射後的振幅=直接振幅+交換後的振幅,而費米子散射後的振幅=直接振幅-交換後的振幅。再直觀一些描述,我們可以這樣定性地解釋兩種微觀粒子:玻色子總是趨向於處於相同的狀態,而費米子總是趨向於處於不同的狀態,相信通過接下來的推導我們會更好的理解這一點。

我們可以先來討論只有兩個玻色子發生散射的簡單情形,在這裡我們依舊不需要關心散射發生的細節,而要重點考慮散射後的系統狀態。其中,所謂系統狀態即指一定的運動方向和能量等一系列能夠區分量子系統的參量,即系統的力學量完全集。

現在讓我們考慮上圖中的狀態1和狀態2,我們可以假設這兩個狀態完全相同,事實上,根據量子理論,我們最後需要求解的關鍵參數在於兩個粒子被散射到相同方向的振幅。我們可以先認為兩個狀態之間存在微小差別時會發生什麼,再考慮當微小差別完全消失後會發生什麼。

假定我們只有粒子a,它具有一定的振幅,被散射到方向1,寫成<1|a>。而粒子b單獨存在時,它被散射到方向2,從而具有振幅〈2|b〉。如果兩個粒子不相同,兩次散射同時發生的振幅即為<1|a><2|b>。當然也可能會發生b散射到1而a散射到2的情況,這一過程的振幅即為<2|a><1|b>。

當兩個粒子可以分辨時,根據已有的推導,我們要分別計算兩個振幅平方的和,即有總概率為|<1|a><2|b>|^2+|<2|a><1|b>|^2;當1態和2態足夠接近時,我們無法分辨兩者,即可以用a=<1|a>=<2|a>,b=<1|b>=<2|b>;既有系統的概率為2|a|^2|b|^2。

而當兩個粒子為全同玻色子時,我們要計算的概率為振幅和的平方,即|<1|a><2|b>+<2|a><1|b>|^2=4|a|^2|b|^2。

所以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的得到這一結果:兩個全同玻色子被散射到同一狀態的概率是假設兩個粒子不相同時所計算出的概率的兩倍。

事實上,在嚴格的計算中,由於不確定性原理的約束,我們無法考慮粒子在某個點出現的概率,因此我們往往考慮某個微小面元上粒子出現概率的積分,但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證。

類似的,我們可以考慮n個玻色子發生散射的情況,同樣假設每個粒子在散射後都有著相同的量子狀態1,2,3,……,n。

同樣的,當粒子可分辨時,我們計算概率時為各個粒子狀態的平方和,可行態有n!種,即概率為n!|abc……|^2。而當粒子全同不可分辨時,最終概率為所有態振幅和的平方,可行態有n!種,即最終概率為|n!abc……|^2。

我們可以簡單的得到以下關係,即:n個全同玻色子被散射到同一狀態的概率是假設n個粒子不相同時所計算出的概率的n!倍。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考慮這樣的一種特殊情況:在已經存在n個相同狀態的玻色子的情況下,另一個新的其他狀態的玻色子加入到這一狀態中的概率是多少?討論這一問題的意義在於,光子是一種最常見的玻色子,同時這一過程也對應了光子的發射和吸收過程。

所以我們剛剛得到的結果也可以表述為:如果在某一特定的狀態中已經有了n個光子,原子再發射一個光子到這個特定狀態中的概率增大為原理的(n+1)倍。

假如我們設想這樣一種情況,光子被包圍在一個用反射鏡做為側壁盒子裡面。現在假定在這個盒子中有n個光子,它們都處於同樣的狀態,即同樣的頻率、同樣的傳播方向和偏振狀態——所以它們是不可分辨的。此外在盒子中還有一個原子,它可把另一個光子發射到這同一狀態中。這個原子發射光子的概率是(n+1)|a|^2;而它吸收一個光子的概率是n|a|^2,其中|a|^2是指沒有其他光子存在時它吸收一個光子的概率。

新的結論可以說明,原子吸收一個光子並躍遷到較高的能量狀態的概率正比於照射到這個原子上的光的強度。正如愛因斯坦首先指出的,原子向下躍遷到較低能量狀態的概率包含兩個部分,這個概率等於自發躍遷的概率|a|^2加上感應躍遷的概率,後者正比於光的強度——即正比於已經存在的光子數目,即n|a|^2。此外,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吸收係數和感應發射係數相等並與自發發射的概率有關。我們這裡所推導得到的是:如果用出現的光子的數目(用它來代替每單位時間通過每單位面積的能量)來量度光的強度,吸收、感應發射以及自發發射的係數都相等。這就是光子發射和吸收理論中愛因斯坦係數A和B之間關係的實質。我們將在之後的文章中繼續詳細討論這一過程。

量子與光,是永不分割的話題,而量子世界的探究,也代表著人類對世界本質更深層次的思考,光是什麼這一基本物理問題,在今天仍不過時。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繼續簡單介紹一些全同粒子的相關知識,或許還會涉及一些統計力學的相關知識。如果喜歡,不妨長按下圖關注我們:sol的馬車,每周日準時更新(不定時加更),帶你看看不一樣的光學世界!

審稿

可愛的木冉冉 和 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大光學博士(在讀)

引證

費恩曼物理學講義第一卷

費恩曼物理學講義第三卷

相關焦點

  • 玻色子與費米子
    但大自然的有趣之處不止於此,在今天,我們會進一步介紹這一幹涉過程的種種奧秘,同時進一步了解全同的相關概念。在上一篇文章(全同粒子與概率幅),我們已經提到在粒子散射中全同效應引發問題的本質在於無法區分是下圖中的何種散射過程。但我們今天要用振幅幹涉的眼光來看問題。相信大家對幹涉現象並不陌生,具體可以參考電子雙縫幹涉。
  • 玻色子序曲
    玻色子的冷凝會產生一種海,遍及整個宇宙。粒子穿過這種介質,而且由於介質的作用,他們會減速。蒂夫海利姆比盧:您的理論和希格斯的理論有什麼不同嗎? 蒂夫海利姆比盧:那麼,為什麼標量玻色子這個說法沒有「希格斯玻色子」出名?這是因為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的一篇重要論文,他是1979年諾貝爾獎得主。
  • 還是玻色子?
    粒子的自旋為半整數(比如±1/2、±3/2、±5/2…)的稱為費米子;自旋為整數(比如0、±1、±2,…)的稱為玻色子。那麼問題是: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難道僅僅只是自旋為整數和半整數之間的區別?△ 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都已經被發現。夸克和輕子都屬於費米子。
  • 概率幅,費米子,玻色子
    相同種類的粒子即為全同粒子,而在全同粒子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根據概率幅組合的不同方式,分為了兩種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光子是玻色子,電子、質子、中子則是費米子,而具有偶數個費米子的複合粒子,比如氦原子核屬於玻色子,含有奇數個費米子則仍為費米子。
  • 玻色子
    從此,量子世界的一大家族---「玻色子」終於在世人面前登場,這也才有之後物理學在雷射、冷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原子幹涉等方面的重大進展。在這一場演講中,石明豐教授將告訴你,如何從擲硬幣開始,結合機率分布、波的幹涉等,你也可以了解不同於古典世界的波色子統計現象,並能以此為基礎,明瞭雷射和愛因斯坦凝聚態等物理現象。
  • 沒有玻色子出名的玻色
    我們知道粒子基本上分為兩大類,玻色子和費米子,費米子遵循泡利不相容定理,而玻色子不遵循。在接觸玻色子和費米子時我們知道費米子是以費米命名的,那麼玻色子又是以誰命名的呢,我當時猜測是不是以玻爾命名的,畢竟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名字中也就玻爾有「玻」字,後來才知道有這麼一個科學家姓玻色,也對量子力學做了很大貢獻,是狄拉克命名的玻色字,就是為了紀念這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我們今天講講這位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低調科學家。
  • 陳根:十萬億質子碰撞,生成玻色子「三胞胎」
    文/陳根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7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和其緊湊繆子線圈實驗(CMS),首次觀察到極罕見的玻色子「三胞胎」生成事件。研究人員稱,最新觀測涉及W或Z玻色子「三胞胎」的生成。玻色子包括光子、W玻色子、Z玻色子、膠子和希格斯玻色子。W或Z玻色子都攜帶弱力,但Z玻色子不帶電荷。弱力是宇宙四大基本自然力(另外三種力分別為強力、電磁力和萬有引力)之一,與放射性現象和太陽內部熱核過程密切相關。
  • 歐核中心實驗首次發現玻色子「三胞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7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和其緊湊繆子線圈實驗(CMS),首次觀察到極罕見的玻色子「三胞胎」生成事件,這一成果或有助科學家發現超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學。
  • 如何區分玻色子與費米子?亞原子粒子的結構和組成
    玻色子構成了兩種亞原子粒子中的一種。例如光子、膠子、引力子以及W+和Z+玻色子等規範玻色子。標準模型中的四個載力規範玻色子(力的載體或中介)通常被認為是虛粒子。虛玻色子被認為是一種「忽隱忽現」的粒子,因此它們的存在被假定但尚未被證實。
  • 量子不確定性的哲學本質是什麼,什麼是全同性存在,誰又和誰全同
    接下來再說下什麼是全同?誰又和誰全同?說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來了解一下所謂全同性原理是什麼:觀察者觀察到的物質世界,必定與觀察者意識、精神反映的觀念的世界圖像是一致的。兩者之間,傳統哲學的理念,無法有效地加以區別。
  • 既非玻色子也不是費米子,第三類中間態神秘粒子現世
    從宇宙線到夸克,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可以歸於兩大類,要麼是費米子(Fermion),要麼是玻色子(Boson)。不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首個成員。「我們有玻色子和費米子,現在我們有了第三個王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的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表示,「這絕對是一個裡程碑。」 玻色子和費米子 在認識任意子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玻色子和費米子。
  • 量子、原子、玻色子、費米子、夸克等各種「粒子」到底有啥區別?
    #了不起的基礎科學#前幾天,後臺有個小哥問我:粒子,分子,原子,量子,玻色子,費米子,質子、中子、電子簡單解釋一下。所以,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各種「xx子」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白了,我們還需要費米子之間能夠相互作用,而傳遞這個相互作用的粒子的統稱就叫做:玻色子。在自然界存在四大作用力,分別是引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目前,還沒有找到傳遞引力的玻色子,(補充一句,引力子理論誤差巨大,並且沒有找到引力子,這並不是主流理論。)
  • 首次觀察到質子-質子碰撞產生的三質量規範玻色子
    這些相互作用是從一個大型強子對撞機事件中同時產生三規範玻色子(three-gauge bosons)的過程。    來自世界各地眾多物理研究所的一大批研究人員CMS合作(CMS Collaboration),最近首次觀察到質子-質子碰撞中產生了三質量規範玻色子。他們的論文發表在《 物理評論通訊》上,提供了有關triboson相互作用存在的第一個實驗證據,為研究基本質量規範玻色子(即W±、Z和希格斯玻色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北大高能團隊在玻色子散射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大學高能物理實驗組團隊近期在玻色子散射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進展:主導完成了同電荷W玻色子極化散射的世界首次測量(CMS-PAS-SMP-20-006); 首次在5倍標準偏差水平觀測到了W和光子的散射(CMS-PAS-SMP-19-008)。這兩項工作在兩年一度的國際高能物理大會ICHEP2020上作為對撞機物理的亮點得到展示。
  • 北大高能團隊在玻色子散射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大學高能物理實驗組團隊近期在玻色子散射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進展:主導完成了同電荷W玻色子極化散射的世界首次測量(CMS-PAS-SMP-20-006); 首次在5倍標準偏差水平觀測到了W和光子的散射(CMS-PAS-SMP
  • 極簡量子力學:一張圖看懂什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希格斯子
    然而,隨著各種名稱怪異的夸克(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奇夸克等),到中微子、玻色子的發現,還有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普通大眾就開始雲裡霧裡了,這都是些啥……基本粒子簡單來說,基本粒子分為兩大類,玻色子和費米子。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遵循不相容原理。玻色子(如光子)作為交換粒子,在粒子之間傳來傳去,負責產生相互作用力。
  • 量子模仿者:研究人員找到了玻色子表現得像費米子的新方法
    這些原子是玻色子,可以將所有顆粒分類為兩類之一。通常,另一類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的行為完全不同。然而,當一維氣體中的玻色子之間的內部相互作用非常強時,它們的空間分布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相同。研究人員現在表明,當允許氣體膨脹而仍被限制在一維時,它們的速度分布也將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氣體相同。
  • 北大高能團隊在玻色子散射領域取得一批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高能物理實驗組團隊近期在玻色子散射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進展:主導完成了同電荷W玻色子極化散射的世界首次測量(CMS-PAS-SMP-20-006); 首次在5倍標準偏差水平觀測到了W和光子的散射(CMS-PAS-SMP-19-008)。
  • 極簡量子力學:一張圖看懂什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希格斯子
    然而,隨著各種名稱怪異的夸克(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奇夸克等),到中微子、玻色子的發現,還有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普通大眾就開始雲裡霧裡了,這都是些啥……如果用非常簡單的語言解釋,可以概括為:這些粒子的分類和作用,其實是在解釋微觀量子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黏在一起構成我們所看到的宏觀世界的。
  • 發現罕見事件,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Z玻色子/光子對
    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讓粒子學標準模型趨於完備,從2012年至今,科學家陸續觀察到一些重要衰變過程,然而還沒觀察到它們衰變成罕見的Z玻色子/光子對(Zγ)——直到最近。這道衰變對物理學家來說特別有意義,因為其中可能涉及大量「虛擬」粒子(可能是新粒子)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