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費米子是組成大樓的的磚頭,那麼玻色子就是水泥!

2020-12-03 國學大觀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

接著我們來說說這位天才的其中之一費米—狄拉克統計理論。之所以叫費米—狄拉克統計。是因為費米和狄拉克分別獨立的發展了這個理論。所以以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命名。

費米-狄拉克統計,有時也簡稱費米統計FD統計,在統計力學中用來描述由大量滿足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費米子組成的系統中,粒子處在不同量子態上的統計規律。

這個統計規律的命名來源於恩裡科·費米和保羅·狄拉克,他們分別獨立地發現了這一統計規律。不過費米在數據定義比狄拉克稍早。

費米–狄拉克統計的適用對象是,熱平衡時自旋量子數為半奇數的粒子。除此之外,應用此統計規律的前提是——系統中各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計。這樣,就可以用粒子在不同定態的分布狀況來描述大量微觀粒子組成的宏觀系統。

不同的粒子分處於不同的能態上,這一特點對系統許多性質會產生影響。費米–狄拉克統計適用於自旋量子數為半奇數的粒子,這些粒子也被稱為費米子。由於電子的自旋量子數為1/2,因此它是費米–狄拉克統計最普遍的應用對象。費米–狄拉克統計是統計力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利用了量子力學的一些原理。

根據量子力學,費米子為自旋為半奇數的粒子,其本徵波函數反對稱,在費米子的某一個能級上,最多只能容納一個粒子。因而符合費米–狄拉克統計分布的粒子,當他們處於某一分布時(「某一分布」指這樣一種狀態:即在能量為

{\displaystyle \left\{\epsilon _{j}\right\}}的能級上同時有{\displaystyle n_{j}}

個粒子存在著,不難想像,當從宏觀觀察體系能量一定的時候,從微觀角度觀察體系可能有很多種不同的分布狀態,而且在這些不同的分布狀態中,總有一些狀態出現的機率特別的大,而其中出現機率最大的分布狀態被稱為最可幾分布)時,體系總狀態數為:

1926年發現費米–狄拉克統計之前,要理解電子的某些性質較為困難。例如,在常溫下,未施加電流的金屬內部的熱容比施加電流的金屬少了大約100倍。此外,在常溫下給金屬施加一強電場,將造成場致電子發射(Field electron emission)現象,從而產生電流流經金屬。研究發現,這個電流與溫度幾乎無關。當時的理論難以解釋這個現象。

當時,由於人們主要根據的是經典靜電學理論,因此在諸如金屬電子理論等方面遇到的困難,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解答。他們認為,金屬中所有電子都是等效的。也就是說,金屬中的每個電子都以相同的程度對金屬的熱量做出貢獻(這個量是波爾茲曼常數的一次項)。上述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直到費米–狄拉克統計的發現,才得到較好地解釋。

前面的章節敘述了給定費米子系統在不同量子態上的分布,一個量子態上最多只能具有一個費米子。利用費米–狄拉克統計,還可以獲得費米子系統不同能量值上的分布情況,這與分析量子態的原理略有不同,因為可能出現多個定態具有同一能量值,即出現所謂的簡併能量態情況。

如果經典範疇中涉及的位移、動量之間的關係還遠未達到不確定性原理所設定的極限,通常可以採用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統計來代替費米–狄拉克統計,這樣做可以簡化數學計算的難度。如果粒子平均間距R{\displaystyle {\bar {R}}}rR 遠大於粒子的平均物質波波長。{\displaystyle {\bar {\lambda }}}就可以採用上述經典範疇的處理方式。

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在靈遁者淘寶有。

1926年,拉爾夫·福勒在描述恆星向白矮星的轉變過程中,首次應用了費米–狄拉克統計的原理。由恆星演變而來的白矮星,是另一個不屬於經典範疇、必須採用費米–狄拉克統計的例子。儘管白矮星的溫度很高(其表面溫度通常能達到10,000開爾文),但是它內部高度聚集的電子和每個電子的低質量,使得處理這問題必須採用費米–狄拉克統計,而不能用經典的波爾茲曼統計近似處理。

1927年,阿諾·索末菲將費米–狄拉克統計應用到他對於金屬電子的研究中。對於常溫(約300開爾文)下金屬中的電子,由於R遠小於物質波的波長{\displaystyle {\bar {R}}\approx {\bar {\lambda }}/25},因此該系統遠離經典範疇。這是因為電子質量較小,並且在金屬中聚集程度較高。這樣,為了分析金屬中的傳導電子,必須採用費米–狄拉克統計。

1928年,福勒和L·W·諾德漢在場致電子發射的研究中,也採用了這一統計規律。直至今日,費米–狄拉克統計仍然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上一章中,我們提到了麥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統計和玻色—愛因斯坦統計。那麼這兩個統計和現在講的費米—狄拉克統計有什麼不同和區別呢?

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統計的粒子是可分辨的,它的應用還屬於經典物理範圍。比如氣體,水分子運動。

費米-狄拉克統計的粒子是費米子,最常運用在電子統計方面。該統計要求每個能量狀態只可能佔據一個粒子。所以會構成「層級」。我們通常說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材料。玻色子是維持這些費米子的組成的中介。

波色-愛因斯坦統計粒子不可分別,但是每個狀態可以被佔據的粒子數沒有限制。

這就是它們的不同和區別。我知道上面所有的內容,還是有太多專有名詞,科普學習還是太難,公式更是會讓大家一頭霧水。

我再給大家舉一個簡單通俗的例子,來說明它們之間的不同和區別。就好像一座大樓。

你要描述這座大樓的整體性質,比如說溫度性質。你就要考慮組成大樓物質所有成分的運動狀態。這時候你要用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統計來描述。就像你要描述水溫,你要考慮水分子的運動情況,運動越劇烈,水溫越高。

大樓的主要材料是磚頭【費米子】,要描述磚頭的運動和排列情況,就需要用費米—狄拉克統計。

而使得磚頭【費米子】粘合的水泥沙子就可以看做是玻色子。所以玻色子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同一能量級態容許多少玻色子存在。

這是我能想到的讓大家好理解的通俗案例。比較粗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理解。

這一章和上一章反覆出現了不確定性原理。所以下一章會為大家介紹不確定性原理。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玻色子與費米子?亞原子粒子的結構和組成
    ,那麼它們一定是由奇點組成,沒有繞軌道運行的弦。玻色子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們的統計並不限制它們中的若干個佔據相同的量子態,而兩個費米子卻不能佔據相同的量子空間。玻色子是一維粒子而費米子是三維粒子。玻色子是由具有相反螺旋形的耦合弦組成的(沒有形成原子核的奇點)。它們具有一維幾何,因此幾個玻色子可以佔據同一個空間。
  • 你是費米子?還是玻色子?
    粒子的自旋為半整數(比如±1/2、±3/2、±5/2…)的稱為費米子;自旋為整數(比如0、±1、±2,…)的稱為玻色子。那麼問題是: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難道僅僅只是自旋為整數和半整數之間的區別?△ 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都已經被發現。夸克和輕子都屬於費米子。
  • 概率幅,費米子,玻色子
    作者簡介:渦流,科學學習者,科學傳播嘗試者,探索者,我會繼續前進最開始的部分是從雙縫實驗引出對不確定原理的介紹,這部分作為各種營銷號和偽科普的重災區,經常將其與所謂的意識影響世界之類的的歪理相聯繫,但實際上如果從雙縫實驗的結果一步步推導走來就會發現
  • 既非玻色子也不是費米子,第三類中間態神秘粒子現世
    在一組由全同粒子組成的體系中,如果在體系的一個量子態(即由一套量子數所確定的微觀狀態)上只容許容納一個粒子,這種粒子稱為費米子。比如兩個電子不能處於同一個狀態,電子就是費米子。而玻色子正相反,兩個一模一樣的玻色子可以處於同一個狀態,光子就是玻色子的典型。這裡重點介紹一下,由於玻色子和費米子的這兩種看起來非常簡單的特性,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 玻色子與費米子
    按照經典的思想,如果假設a粒子散射散射到1方向,並假設其概率振幅為f(θ),那麼其散射的2方向的概率幅即為f(π-θ)。但在量子力學中,我們更多地採用複數函數來描述概率幅的大小,因此散射到方向2的概率幅還有附加上一個相位角e^(iδ),我們發現這並不會改變宏觀上這一方向的概率的大小,因為這一項的平方為1。
  • 解讀粒子標準模型,深層揭示膠子,費米子和玻色子與四種基本作用力之間的關係!
    如果是沒有了解過粒子物理學的同學肯定會頭暈。今天我們就來把它們說清楚。費米子、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在物理學上統稱為「粒子」。它們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物質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要理解這些「粒子」,我們得先從物質是由什麼構成說起。在古希臘時代,許多的智者們已經開始認真的思考,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物質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 極簡量子力學:一張圖看懂什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希格斯子
    從分子、原子,到組成原子的質子、中子、電子,可能都是很多人所熟知的。如果用非常簡單的語言解釋,可以概括為:這些粒子的分類和作用,其實是在解釋微觀量子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黏在一起構成我們所看到的宏觀世界的。
  • 極簡量子力學:一張圖看懂什麼是玻色子、費米子、希格斯子
    從分子、原子,到組成原子的質子、中子、電子,可能都是很多人所熟知的。然而,隨著各種名稱怪異的夸克(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奇夸克等),到中微子、玻色子的發現,還有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普通大眾就開始雲裡霧裡了,這都是些啥……如果用非常簡單的語言解釋,可以概括為:這些粒子的分類和作用,其實是在解釋微觀量子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黏在一起構成我們所看到的宏觀世界的。
  • 量子模仿者:研究人員找到了玻色子表現得像費米子的新方法
    這些原子是玻色子,可以將所有顆粒分類為兩類之一。通常,另一類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的行為完全不同。然而,當一維氣體中的玻色子之間的內部相互作用非常強時,它們的空間分布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相同。研究人員現在表明,當允許氣體膨脹而仍被限制在一維時,它們的速度分布也將與非相互作用的費米子氣體相同。
  • 量子、原子、玻色子、費米子、夸克等各種「粒子」到底有啥區別?
    它不特指某一類,而是一個統稱,也就是無論是玻色子、費米子、原子、中子、質子、電子都統稱為粒子。話說,我們上初高中都要背元素周期表,那上面就是元素的圖譜。實際上,不光元素有,粒子也有,科學家在上世紀為各種「xx子」構建了一張粒子周期表,我們稱其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發現了吧?這裡就用到粒子「統稱」的概念。
  • 費米子和玻色子讓它有了生命特徵
    有人說是小行星撞地球,帶來的生命,認為生命是從宇宙中來到地球的。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宇宙那麼大,存在生命的概率還是挺高的。隨後,又出現了一個生命自然發生論,一度被認為是正確的。在日常生活中,米放久了會生出米蟲,肉在腐爛後會生出蛆,這些生命都是「憑空出現」的。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西方學術界都認同了自然發生論。
  • 發現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既不是費米子,也不是玻色子
    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費米子是指自旋為半整數(如1/2、3/2等)的粒子,它包括夸克和電子等;玻色子是自旋為整數(0、1、2等)的粒子,包括含光子、膠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粒子。在粒子世界中,費米子就好似是「社交恐懼症」重症患者——兩個費米子永遠不會佔據相同的量子態。
  • 不可能,已成為能:發現讓玻色子,表現得像費米子的方法!
    玻色子和費米子是所有粒子(從亞原子到原子本身)都可以分類為這兩種不同的粒子,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得非常不同。雖然完全相同的玻色子「喜歡」聚集在一起,但完全相同的費米子往往「不喜歡」聚集在一起。然而,在一個維度上(想像粒子只能沿著直線運動)玻色子可以變得像費米子一樣孤立,因此沒有兩個粒子佔據相同的位置。
  • 實驗證實任意子存在,或為費米子玻色子外另一基本粒子
    在我們生活的三維世界中,有兩類基本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但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空間,還有另一種可能:任意子。現在,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並且它們的行為與任何已知的粒子都不一樣。物理學家在4月10日的《Science》雜誌上報導說,研究人員使用一個小型的「對撞機」,讓兩個疑似的任意子相互碰撞,來研究確認其粒子身份。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都可以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例如,電子是費米子。玻色子包括光子(光的粒子)和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解釋粒子如何獲得質量)。
  • 在量子力學中,只要敢想,會出現很多奇蹟,費米子凝聚就是證明!
    那麼可能有的同學會問了:「通過庫柏機制形成的費米子組合是玻色子嗎?」上文說中把兩個費米子結合在一起成為具有玻色子性質的「費米子對」即庫柏對。就是回答了這個問題,即組合的費米子不是玻色子。但它具有玻色子的一些性質。不過從自旋方面來說,這些組合粒子也是整數自旋。但從根本上的統計來說,是不同的。
  • 如果光子有質量,那麼整個現代物理學體系將會怎麼樣?
    那麼粒子的質量指的是什麼呢?光子如果存在質量又會對現代物理體系產生什麼影響呢?​在標準模型中,粒子如今可以分為組成物質的費米子以及傳遞力的玻色子。傳遞力的(規範)玻色子有四種:傳遞電磁力的光子、傳遞引力的引力子、傳遞核強力的膠子、傳遞弱力的W 及 Z 玻色子,最後還有一種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
  • 如果光子有質量,那麼整個現代物理學體系將會怎麼樣?
    那麼粒子的質量指的是什麼呢?光子如果存在質量又會對現代物理體系產生什麼影響呢?在標準模型中,粒子如今可以分為組成物質的費米子以及傳遞力的玻色子。而費米子是依隨費米-狄拉克統計(是統計力學中描述由大量滿足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費米子組成的系統中粒子分處不同量子態的統計規律)、角動量的自旋量子數為半奇數(1/2,3/2…)的粒子。
  • 凝聚體能讓玻色子0阻力流動,又一種製造高溫超導體的方法誕生!
    量子粒子分為兩個基本類別:玻色子和費米子這兩類粒子區別在於它們的自旋。玻色子是社會化的人,很高興被聚集在一起;費米子就像公共汽車上的乘客,不想坐在一起。一種類型的玻色子是激子,它由兩個費米子組成,一個電子與一個電子空穴配對。這是系統中沒有電子,設法克服它們的反社會傾向,愉快地附著在其他粒子上。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等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這是繼「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之後,中國科學家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該項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
  • 全同玻色子
    通過之前的講解,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玻色子和費米子的相關性質,即:玻色子散射後的振幅=直接振幅+交換後的振幅,而費米子散射後的振幅=直接振幅-交換後的振幅。再直觀一些描述,我們可以這樣定性地解釋兩種微觀粒子:玻色子總是趨向於處於相同的狀態,而費米子總是趨向於處於不同的狀態,相信通過接下來的推導我們會更好的理解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