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體能讓玻色子0阻力流動,又一種製造高溫超導體的方法誕生!

2020-10-18 博科園

康奈爾大學領導的新研究,通過探索原子級半導體中的激子,為物理學家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高溫超流性)指明了方向。由束縛電子-空穴對組成的激子是能夠存在於絕緣體和半導體中可移動的能量束。通過使用具有大結合能的激子,研究人員能夠將冷凝溫度提高一百倍,從大約1開爾文(-272.15℃)到大約100開爾文(-173.15℃),室溫大約是295開爾文(22℃)。雖然高溫超流性仍有待證明,但這種強大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可能會促使更明亮、更高效的照明系統,使傳統LED相形見絀。

其研究發現現在發表在《自然》期刊上,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博士後研究員王澤芳(Zfang Wang,Ph.D.『18)說:在比早期研究高得多的溫度下實現激子凝聚,為在明顯不那麼嚴格的實驗條件下,探索物質的這一量子階段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量子粒子分為兩個基本類別:玻色子和費米子這兩類粒子區別在於它們的自旋。玻色子是社會化的人,很高興被聚集在一起;費米子就像公共汽車上的乘客,不想坐在一起。

一種類型的玻色子是激子,它由兩個費米子組成,一個電子與一個電子空穴配對。這是系統中沒有電子,設法克服它們的反社會傾向,愉快地附著在其他粒子上。2-D原子雙層中的激子質量也很輕,尺寸很小,所以它們可以緊密地堆積在一起(比傳統材料中的原子和激子多得多)併集體行為,這可以允許流動而沒有粘度或阻力,這些是在較高溫度下實現冷凝和超流的理想條件。共同高級作者,藝術與科學學院物理學副教授Kin Fai Mak和工程學院應用和工程物理教授單傑(音譯)說:

物質的量子態通常非常脆弱,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在實驗室裡將它們降溫到非常低的溫度,以保護它們並將它們與環境隔離的原因。但是,如果能創造出一種更穩定的物質量子態,它可以在高溫,甚至在環境條件下快樂地生活,那麼你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其中一個潛在的應用是光電子學,在傳統的LED中,激子的行為是獨立的,而不是合作的,因為它們不處於凝聚狀態。但一旦凝聚,粒子可以集體重組並更有效地產生光子。實際上,可以創造出比傳統LED更明亮,更節能的光源。

該研究團隊採用了一種明確的「低技術」方法來組裝凝聚層:使用透明膠帶從晶體上剝離原子的單層,並將它們與電子和空穴重新堆疊間隔約1納米,並排列成最大限度地吸引形成社交愛好的玻色子。凝聚體的一個突出特性是玻色子可以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流動,這意味著每一層本身就是一個超導體。所以創造高溫超導體的另一種途徑基本上是製造這種類型的結構,並分別測量每一層上的電阻,看看它是否具有零電阻,科學家們正在進行這種類型的實驗。

博科園|研究/來自:康奈爾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

DOI: 10.1038/s41586-019-1591-7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巖佐義宏教授點評:玻色子總是凝聚嗎?
    2019年12月,北京大學王健教授與電子科技大學熊杰教授、李言榮院士等在Science發表文章,他們在YBCO納米孔洞陣列薄膜中觀測到溫度趨於絕對零度時表現出的反常量子玻色金屬態,在其中玻色子不發生凝聚
  • 最新研究發現:超流體世界中沒有速度限制,可啟發製造超導體
    但其中沒有一點阻力。這個非常有趣。」超流體是一種黏度為零、摩擦也為零的流體,因此流動時也不會損失動能。氦 - 4 玻色子可以相對容易地成為超流體。當溫度控制得恰到好處,只比絕對零度高一點點的時候,氦 - 4 玻色子可以放緩速度以重疊形成高密度的原子團,該原子團可以充當一個 「超原子」。但是,這些 「超原子」只是超流體的一種。另一種超流體則基於玻色子的同胞——費米子。
  • 陳根:第五種物質形態,成功製造新型超導體
    超導體作為一種電流流動不受任何阻力的材料,顯然對未來的電子學極為有用。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成功地用一種叫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的物質狀態製造出一種超導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用「第五種物質形態」製造出新型超導體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超導體--電流在其中無任何阻力地流動的材料--對未來的電子學非常有用。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首次成功地從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物質狀態中製造出了超導體。
  • 探索高溫超導體的秘密!物理學家捕捉到了一種神秘的波
    探索高溫超導體的秘密!第一個對密度波的物質相的直接證據有助於揭示神秘高溫超導體的物理學原理。超導體在驚人的高溫下無電阻導電。研究人員在4月1日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這種波是用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探測到的。物理學家曾懷疑在這些材料中存在著對密度波,而之前的實驗已經暗示了它們的存在。但是沒有直接的證據,科學家們就無法進一步了解這些材料。
  • 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
    隨後朱經武、吳茂昆和趙忠賢等為代表的研究組分別獨立做出了臨界溫度在90K左右的Y-Ba-Cu-O,掀起了高溫超導的研究熱潮。2008年以來,另一類新的高溫超導體–鐵基超導體被成功發現,為高溫超導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2012年,薛其坤研究組成功在SrTiO3襯底上生長了單層FeSe薄膜,可能具有很高的超導轉變溫度。
  • 絕對零度只有-273.15℃,而高溫卻可以達到上億億攝氏度!
    愛因斯坦推測將玻色子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後它們會「落入」(「凝聚」)到能量最低的可能量子態中,導致一種全新的相態,是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 在量子力學中,只要敢想,會出現很多奇蹟,費米子凝聚就是證明!
    由於沒有任何2個費米子能擁有相同的量子態,費米子的凝聚一直被認為不可能實現。後來物理學家找到了一個克服以上障礙的方法,他們將費米子成對轉變成玻色子。這一研究為創造「費米子凝聚態」鋪平了道路。德博拉·金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將具有費米子特徵的鉀原子氣體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的十億分之一度,此時鉀原子停止運動。絕對零度相當於一273.15℃。
  • 發現電子古柏對新狀態,處於超導體與絕緣體的中間地帶
    當溫度冷卻至接近絕對零度時,有些金屬會變成完美超導體,其中秘密就在於電子形成「古柏對」。過去科學家已發現古柏對能導致金屬變成超導體、也能變成絕緣體,現在,科學家在發現古柏對的第3 種全新狀態:不是超導體也不是絕緣體,而是像普通金屬一樣能在有電阻的情況下導電。
  • 超導體超導原理大解密
    因為單原子的加入起到了一種『晶體格間隙』填充的效果』;第三類超導體在『鑭』金屬中加入『氫』是一種用單分子(或單原子)填充晶體格的方法。對於鉀(或銫、釹)中摻入C60,能否達到常溫超導的目的,本人深表懷疑,因為這種方法仍沒有脫離『晶體填充晶體』的傳統思路,對晶體格間隙的填充效果仍非常有限。所以最好的填充方法是『單原子填充法』。為什麼用單原子進行晶體格填充就讓導體達到『超導』的效果呢?
  • 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不同的是,它是一種流體,可以流動、可變形,也可擴散,例如空氣,其體積不受限制,三要素為體積、溫度和其壓強,鑑於氣態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間的距離相對較大,相互之間可以自由運動,從而使得氣態物質的原子或分子的動能較高
  • 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不同的是,它是一種流體,可以流動、可變形,也可擴散,例如空氣,其體積不受限制,三要素為體積、溫度和其壓強,鑑於氣態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間的距離相對較大,相互之間可以自由運動,從而使得氣態物質的原子或分子的動能較高
  • 一種新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導讀近日,芬蘭阿爾託大學的實驗創造出一種「表面等離激元」凝聚態。凝聚態粒子由光子與周期排列的金納米棒中的運動電子混合而成。與之前大多數的實驗方法不同,新的凝聚態無需冷卻至絕對零度附近。因為粒子大部分是光子,所以新型凝聚態可以在室溫下產生。
  • 改性鎳基材料可以提高對高溫超導性的了解對高溫超導體的研究
    改性鎳基材料可以提高對高溫超導性的了解對高溫超導體的研究可以通過RIKEN物理學家的計算得到幫助,這些物理學家揭示了鎳氧化物材料中電子的行為。超導體可以攜帶無電阻的電流,並用於製造強大的電磁鐵或用於測量磁場的敏感儀器。
  • 還是玻色子?
    粒子的自旋為半整數(比如±1/2、±3/2、±5/2…)的稱為費米子;自旋為整數(比如0、±1、±2,…)的稱為玻色子。那麼問題是: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難道僅僅只是自旋為整數和半整數之間的區別?△ 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都已經被發現。夸克和輕子都屬於費米子。
  • 「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你是怎樣的存在?
    原標題:「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你是怎樣的存在? 氣態原子在常溫下表現出經典粒子的特點,隨著溫度降低,波動性不斷增強,經典物理的統計方法將不再適用。1925年,愛因斯坦預言,當溫度降到足夠低時,本來各自獨立的原子會變成一群「集體主義」的原子,「凝聚」在一個相同的量子狀態,整個系統就會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這種狀態也被稱為與氣相、液相、固相、等離子體並列的物質「第五相」。 要驗證愛因斯坦的預言,需要將系統的溫度降到極低。
  • 物理學家首次發現高溫超導體,實現無損輸電將不是夢
    普通的低溫超導電性的基礎是系統首先形成費米液體,然後電子對之間藉助於電子-聲子耦合而相互吸引形成電子的庫珀對,這些電子的庫珀對玻色凝聚後形成沒有電阻的超導態​但高溫超導體的奇異行為,使BCS理論遇到了挑戰。傳統材料中,佔主導力量的相互作用較單一,使理論​求解大大簡化。但是在高溫超導體系中,晶格振動、庫侖力、磁耦合、動能等彼此影響,使得電子之間產生很強的關聯效應,大大增加了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