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胖5再次騰飛,但大家知道空間探測機器人有哪幾類嗎?

2020-11-24 機器人追風少年

摘要:中國探月工程即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階段(「繞」「落」「回」),從月球帶東西返回地球,而實現這一整個過程,更離不開機器人,所以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目前用於或將用於空間探測及空間實驗的機器人。

前言:

在開始介紹今天的機器人之前,提前祝賀胖5發射成功。當今的社會,上天入地,慢慢的機器人在大範圍運用,以太空探索為例,人類有太多地方不能或者代價太大不可達之地,機器人這個時候就可以發揮其巨大的作用。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隨著人類大範圍進軍太空,美國和蘇聯都發射各種各樣的探測器,無人著落器等。這些機器人為人類的空間科技發展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下面和我一起看看,目前主流的幾大空間機器人吧。

大胖5震樓

一點點小科普:空間機器人定義

目前的空間機器人,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

第一類:探索機器人,如月球車,火星探測車等,主要幫助人類進行星球探測,深空探測等。

NASA 火星探測 示意圖和真實回傳圖

第二類:協作機器人,主要協助太空人進行空間作業,如衛星維修,空間站維修等。

空間站大型協作機械臂

第三類:具有自主能力的控制系統。嚴格來說,上述兩種也算,但上述兩種有鮮明的特性,不好歸為最後一類,比如全自動火星登錄器,主要用於自主運載火星車等。當然也可以泛指其他運用於航天業的自動控制系統。

美國早期 自動運載系統


第一種:類似星球大戰RT那樣的智能大腦機器人

該機器人自帶強大的知識庫,可以協助太空人快速進行某一知識的認知,當需要檢修時,還能給工程師提供技術支持,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同時還能和太空人進行簡單的聊天對話,智能語音等功能,屬於初級版的RT機器人。

類RT機器人 與太空人聊天

第二種:人形機器人,代替太空人進行空間站維護

由NASA開發的人形機器人,手和腳都是一個機械臂,可以方便到達任意位置和姿態。

人形機器人 展示性能

第三種:輪式星球探測車-以美國Rover和咱們國家的玉兔為例

該類型探測車,基本配置,帶有高底盤加移動機械臂和各種傳感器,攝像頭,CCD或者土壤分析儀等,咱們國家胖5最新執行的計劃,就是使用該種類型的探測器去取回月球上的土壤或者礦石標本。

NASA 火星探測車

玉兔 月球車

第四種:帶有飛行器的合體探測機器人

該種變體,主要是為了解決火星上崎嶇輪式不易行走的地方,飛行探測器可以觀測更遠,更高的地方,還可以給地面小車做導航小衛星。但火星的空氣相當稀薄,要想飛起來,就比地球要難很多。

已發射火星的飛行器

結語:

總體來說,目前的空間機器人,主要以探測器和空間站協作機械臂為主。雖然還有一些新興的機器人出現,但基本沒有跳出目前的框架。

好啦,今天配合胖5的空間機器人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喜歡的記得關注我哈。

大家也可以留言給我,告訴我你覺得未來還有什麼機器人將被用於太空探索?

圖片參考引文:

【1】https://www.nasa.gov/

【2】CCTV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這場馬拉松中國能跑第幾?
    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火星是太陽系天空中一顆紅色的行星。它的半徑只有3395千米,是地球半徑的0.53倍,相當於月球那麼大。可是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我們國家能夠在月球探測上做出 那麼多成績,火星探測卻沒有突破呢? 其實火星探測的難度遠比探測月球大。
  • 胖五讓中國的火星探測有了可靠的交通工具
    昨晚,長徵五號(胖五)復飛成功,國人倍感振奮。有了可靠的胖五,中國超級2020航天計劃就有了堅實的運載基礎,實在可喜可賀!前段時間,國家公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規劃我國首次火星全球遙感與區域巡視探測任務已正式立項,計劃於2020年七八月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火星探測器巡航飛行約7個月後被火星捕獲,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
  • 胖五微課堂: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今天上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胖五」再出徵 備受矚目 萬眾期待有一句話叫做「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科學向日葵」蔡鶴皋院士——開啟中國工業機器人騰飛之旅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天體物理學家艾國祥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開啟中國工業機器人騰飛之旅的蔡鶴皋院士。蔡鶴皋,1934年6月5日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祖籍北京。機器人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家。1958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1979年——1982年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進修。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中國焦點面對面 | 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網「我們選擇軟著陸的地區正好是個平原,叫烏託邦平原。地質學家說,這裡很可能是一個古海洋所在地。」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 大家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種豬嗎?中國的豬種又有多少呢?
    『豬和豬肉的系列知識分享一:豬的類型和品種』大家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種豬嗎?中國的豬種又有多少呢?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或是留言說能不能分享一些豬和豬肉相關的系列知識,想了想從哪些方面和大家分享呢?自己又有多少乾貨能給大家分享呢?
  • 機器人真的能替代人類嗎?就從這裡開始吧
    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之中,包括目前國內外形勢所帶來的機會,不亞於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日本在機器人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日本經濟騰飛以及製造業騰飛的時代。趙青:不完全是,真實的自然狀態可能是無序的,有可能一些偶發的因素有序,因為有序意味著處理會更簡單,如果成本不高,我能把它變成有序,實際上處理會更簡單一點。所以說我們希望機器人具備這個能力,但不一定完全把機器人的工作變得更複雜。主播:你覺得做企業這幾年最難的是哪一部分?
  • 異能空間文:女主又醜又胖,偶然得到一黑土空間,從此變強變美
    歡迎來到小說迷的世界,大家一起來看精彩小說吧,作為一個鍾愛小說的老書蟲,小編可是每日更文,為大家特意帶來好看的小說,如果你們有喜歡的小說,歡迎與小編分享哦,今太難給大家分享的是異能空間文:女主又醜又胖,偶然得到一黑土空間,從此變強變美。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真正的第一應該頒給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螢火一號」,這是中國首次與歐洲和俄羅斯展開的國際深空合作計劃,中國將按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的空間,開發一個「螢火一號」的探測器,搭便車前往火星!,計劃將使用長徵系列火箭作為運載火箭,嫦娥一號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建議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即完成繞、落等兩項探測任務,這是以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一次任務中同時完成這兩項關鍵任務的,因此此次火星探測頗引人關注。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真正的第一應該頒給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螢火一號」,這是中國首次與歐洲和俄羅斯展開的國際深空合作計劃,中國將按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的空間,開發一個「螢火一號」的探測器,搭便車前往火星!,計劃將使用長徵系列火箭作為運載火箭,嫦娥一號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建議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即完成繞、落等兩項探測任務,這是以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一次任務中同時完成這兩項關鍵任務的,因此此次火星探測頗引人關注。
  • 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胖五」發射——意義重大!
    由於該火箭體型碩大,大家都親切的稱其為「胖五」。那麼,胖五發射了,空間站還會遠嗎?那沒辦法,靠別人還不如靠自己,我們中國自己獨立研發空間站,計劃將在2022年建成!至於為何不讓中國參與到國際空間站這個圈子,大家想想應該都會明白。現在,有科學家預測,國際空間將會於2024年退役,最晚也會在2028年。屆時,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全世界的唯一。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探測和研究火星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高人類對宇宙的科學認知,拓展和延伸人類活動空間,從而推動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通過探測火星可獲得豐富的第一手科學數據,對研究太陽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劉彤傑說。
  • 關於「胖五」「探火」你需要知道的幾組數字
    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這次「胖五」「探火」,有幾組數字你需要知道!
  • 「胖五」飛出最快速度,開啟行星探測時代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胖五」火箭首次執行工程應用任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它的精彩表現吧!
  • 【探索】中國水下機器人到底有多牛?
    水下機器人,通常來說可以分為三大類:有纜水下機器人(簡稱ROV),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簡稱AUV)和載人潛水器(簡稱HOV)。   根據國內市場需求,1979年,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新松為首的團隊在國內最早提出了海洋機器人研究計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看點二:「胖五」轉正後首次發射此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工程應用發射,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已逐漸成熟,具備執行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的能力和條件。在此次「探火」任務中,「胖五」表現亮眼,在飛出中國火箭最快速度的同時,將5噸重的「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