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檸檬酸的理化性質
檸檬酸又稱枸櫞酸,是一種三元羧酸,其學名為3-羥基-3-羧基戊二酸,分子式C6H8O7(無水物),在自然界中存在於檸檬、柑桔、梅、李子、梨、桃、無花果等水果中。由於檸檬酸的口感為爽快的酸味,普遍用作於各種飲料、點心的酸性調味劑,或者食用油的抗氧化劑。此外,檸檬酸具有防止或者消除皮膚色素沉著的作用,因此檸檬酸可用於製藥和化妝品行業。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我國檸檬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中國檸檬酸產業發展基本與國外同步,早在1966年,天津市工業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市工業微生物研究所用黑麴黴進行薯乾粉原料深層發酵檸檬酸的試驗研究,獲得成功,70年代就已開始工業化生產,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檸檬酸行業市場規模為19.18億元,同比增長0.63%。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產量方面,據統計,2019年我國檸檬酸產量139萬噸,同比增長3.73%。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需求量方面,據統計,2019年我國檸檬酸需求量為43.5萬噸,同比增長12.99%。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檸檬酸應用領域主要涉及飲料、洗滌、食品、化工、醫藥領域。由上圖可以看出在下遊消費中佔最大的是飲料領域,佔比在32%左右,其次是日化領域,佔比在23%。醫藥及食品領域需求較2018年略有增長,分別同比增長在1.38及0.12個百分點,但2019年化工領域需求較2018年同比下滑,下滑0.5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2019年安全事件頻出,下遊化工廠家開工受限,從而使得化工領域消費略有減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9年國各銷區檸檬酸消費量佔比中,主銷區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分別消費佔比44.5%與30.5%。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檸檬酸行業屬於外向型行業,近幾年我國檸檬酸70%的產量用於出口,據統計,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國檸檬酸出口量為53萬噸,同比增長7%。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出口額方面,據統計,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國檸檬酸出口金額為3.21億美元,同比下降2.1%。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檸檬酸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諮詢報告》
三、檸檬酸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中國自2006年始,政府為應對貿易糾紛,主動對國內檸檬酸產業實施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後產能,獎勵產能不足2萬噸的生產裝置退出,並採取檸檬酸出口許可證制度,不再鼓勵新建5萬噸以下的生產裝置。
該政策一直持續到2013年,8年間國內合計淘汰落後產能27.3萬噸,生產企業數量大幅減少,2013年底擁有合格生產資質的檸檬酸企業為11家,檸檬酸鹽生產企業10家。
國內檸檬酸產業由野蠻的自由競爭時代走向領先企業壟斷競爭時代,其突出特徵表現在,雖然生產企業數量大幅減少,但行業的總體產能依然呈穩定增長態勢。2014年,工信部宣布檸檬酸行業不再被列入重點淘汰落後產能行業。產業的進入和退出調節再次交由市場來完成。
在隨後的六年中,新企業進入只有2家,而退出該產業的企業則有5家,市場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檸檬酸產業產能和市場份額持續向頭部企業集中,而那些進取心不強,工藝技術降本增效不顯著的企業市場份額呈萎縮態勢。
至2019年底,國內檸檬酸產能提升至148萬噸,過去十年,產能年均增速為4.3%。核心生產企業主要有6家,分別為濰坊英軒實業、日照金禾生化、山東檸檬生化、中糧生化、萊蕪泰禾生化和江蘇國信協聯等。產能合計為138萬噸,佔比93%。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檸檬酸生產工藝流程
檸檬酸的生產方法共可分為3種:水果提取法,化學合成法,生物發酵法三種,目前以發酵法生產檸檬酸為主。發酵法又分為固體發酵法和液體深層發酵法。固態發酵能耗小但勞動力大,佔地面積大,不適合大規模的生產應用。深層通風發酵法採用不鏽鋼罐體,機械攪拌通風,微生物在液體箱中分布均勻,發酵時不生成孢子,全部菌體細胞用於代謝檸檬酸,發酵速度高,實現了機械化或自動化操作,利於大規模生產。
檸檬酸生產工藝流程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