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現在最關心是什麼時候可以開學,她女兒小楠今年高考,這每過一天就像在她胸口插一刀。小楠本來應該去年高考的,但數學成績太差,留級重讀高二,又遇到今年這特殊情況。
小楠從小語文和英語成績特別好,都是年級數一數二的,單看文科成績考個985沒問題,就是吃虧在數學上,因為數學基礎差,連帶影響到物理成績也不太好。
說起數學表姐就頭痛,給小楠請了名師一對一輔導,錢沒少花,效果卻不好。小楠看到數學題就抗拒,越學越沒信心,連老師都說孩子基礎太薄弱,教得很累。
表姐說女兒沒長一個學數學的腦子。但其實沒有哪個孩子天生適合學什麼,關鍵是看家長和老師有沒有給孩子好的啟蒙,培養孩子各學科的學習興趣。
很多爸爸媽媽以為,重視孩子的數學學習就是從小讓孩子多做減法乘除計算,乘法口訣倒背如流,上小學後送到奧數班。其實這是對數學學習最大的誤解,數學不是只考核孩子的記憶和計算能力,在奧數班學一些解題套路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數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數學啟蒙學習最好與實際生活結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有學齡前的孩子,帶孩子上下樓時可以數臺階,給孩子水果零食時,讓孩子報一個數給一個。和孩子去超市,可以帶孩子認識價格標,重量標籤,感知物品的重量、數量和價格。
上小學之後,可以配合一些數學思維類的書,進一步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家長選書時要注意,儘量挑選一些講解生動有趣、排版漂亮的書,有圖有實例,讓孩子樂意翻樂意學。比方這本《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
《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初級版+進階版)是美國培養數學特長生專用書籍,這本書將數學和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書中實例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圖文並茂。書中包含26次大闖關、520道場景式數學題,近400幅漫畫,非常受小學生歡迎。
本書作者愛德華·佐卡羅,北艾奧瓦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他有40多年的教學經驗,主要教數學,培養了幾百位數學天才。他將自己的數學經驗,花費10年時間,編寫了這套與眾不同的數學思維啟蒙書。
這套數適合4-6年級孩子,我是在兒子5年級時入手的,給大家說說我選中它的理由。
一、例題生活化接地氣
第1章《下一個數字是什麼?》講的是小主人公瑪麗亞領零用錢的故事,6歲的每周領一次零用錢,現在每周2美元,隨著年齡遞增,媽媽給她兩個選擇,一個是每年增加4美元,另一個是每年零花錢在前一年基礎上翻一倍。
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大多開始向爸爸媽媽要零花錢了,父母可以趁機讓孩子做選擇,讓他體驗不同的遞增方式,結果竟然天壤之別。
除了零花錢,還有購物找零錢,調整食譜配方量,分享美食,平衡翹翹板等經常發生在孩子們生活中的各種數學題。家長平時想不到的,書中都有實例展示,我們可以藉以引導孩子關注。
《媽媽教的數學》一書作者孫路弘說,他能考上北京師範大學的數學系,完全是媽媽的功勞。他媽媽其實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只是善於利用生活中各種機會鍛鍊兒子的數學能力,經常讓孩子收電費,買東西,付車錢等。
一天,他媽媽帶回一把老式的杆稱,無意中稱了一下他的書包,從此他對所有物品的重量產生了好奇,家裡凡是10斤以下物品都被他反覆稱過。由此練就出一個本領,任何東西他一經手,就能準確報出重量。從關注物品的重量到生活中的其它數字,他從此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們不指望一本書一句話就能將孩子點石成金,能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孩子身邊的小事,挑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在解謎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讓孩子不知不覺中養成勤思考愛探究的好習慣。
二、將數學語言融入到生活中。
曾經有一位數學老師說過,數學語言是這個世界上最精確的語言。如果一個孩子掌握了數學語言,再看其它學科的教材,就像看小說故事一樣有趣。
有的孩子害怕數學,是因為看到數學語言,覺得很繞很難理解,看到應用題就頭痛,可能連題意都不理解。這需要家長平時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數學語言。
我們要讓孩子們學會將文學轉換成代數語言,比方說書中19章《我知道一種數學語言》,直接演示,瑞秋比丹大3歲,盧克比丹大6歲,如果三個人年齡加起來是57歲,丹多大?
翻譯成代數語言: 假設丹N歲,瑞秋是N+3歲,盧克是N+6歲,從而計算出丹的年齡。
書很多類似的實例,既有文字描述,也翻譯成了相應的代數語言,讓孩子多加練習,熟練掌握。把數學語言當作日常生活用語穿插到孩子的生活中,未來學習更高階更複雜的數學內容,對孩子來說就不是難事了。
三、圖文並茂,寓教於樂
如果有兩本書數學書讓孩子挑選,一本純文字,一本是圖文並茂的漫畫風格,孩子們肯定會選第二本。
這是一個看顏值的時代,一本書的競爭對手並不只是另一本書,而是各類好玩又有趣電子產品。
一本書如果想把孩子的注意力從電子產品上奪回來,是需要下點功夫的。書中包含26次大闖關、520道場景式數學題,近400幅漫畫,非常受小學生歡迎。
書中所有的數學知識點,都有一個生活化的小故事,再通過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孩子們用喜悅的心情打開,對數學不再有畏難抵抗情緒,解決一個問題就像闖過一關,產生了成就感就會樂此不彼。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何在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最後說說,為何美國人數學這麼差,還能出這麼多大牛科學家?因為美國給不熱愛數學的學生最基礎的數學教育,而給熱愛數學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數學教育。
但孩子是否熱愛數學,與家長和老師的引導息息相關有關。你相信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也許他的數學天賦就被激發出來了。
《跟愛因斯坦一起玩數學》這本美國老師培養數學特長生專用教材,肯定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