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新冠病毒只需5分鐘!這是新科諾獎得主的新技術

2020-10-11 中國科學報

作者:辛雨

一種基於CRISPR的診斷方法可以縮短新冠病毒的檢測時間。圖片來源:INA FASSBENDE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分子生物學家Max Wilson說,這看起來是一個絕對可靠的測試。

CRISPR診斷是研究人員試圖加速新冠病毒檢測的一種方法。今年5月,兩個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大約1小時內檢測出病毒,比傳統新冠病毒檢測方法所需的24小時快得多。而此次新提出的檢測方法是目前基於CRISPR最快的診斷方法

CRISPR檢測的工作原理是識別一個約有20個鹼基的RNA序列,這是新冠病毒特有的鹼基序列。他們通過創造一種與目標RNA序列互補的「嚮導」RNA,從而在溶液中與目標RNA序列結合。當「嚮導」RNA與目標RNA結合時,CRISPR工具的Cas13「剪刀」酶就會啟動,並切斷附近的單鏈RNA。剪切會釋放單獨的螢光粒子進入測試溶液中,當用雷射照射樣本時,釋放出的螢光粒子就會發光,表明病毒存在。

然而,最初的CRISPR檢測方法要求研究人員首先要擴增病毒RNA,然後再進行檢測診斷,以增加他們發現信號的機率。這無疑增加了檢測的複雜性、成本和時間。

Doudna團隊報告的新型CRISPR診斷方法不需要擴增新冠病毒RNA,該團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測試了數百種「嚮導」RNA,以找到多個可協同工作以提高檢測靈敏度的「嚮導」RNA。

研究人員報告稱,使用單一的「嚮導」RNA,可以在每微升溶液中檢測到100,000個病毒。如果他們添加第二種「嚮導」RNA,他們每微升只能檢測100個病毒。

共同領導該項研究的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病毒學家Melanie Ott說,該方法仍然不如傳統的新冠病毒診斷裝置好,後者使用昂貴的實驗室機器追蹤病毒,可實現每微升追蹤一種病毒。然而,她說,新診斷方法能夠精確地識別一批5個陽性臨床樣本,每次試驗只需5分鐘,而標準試驗則需要1天或更長時間才能得到結果。

Wilson表示,新檢測方法還有另一個關鍵優勢:可以量化樣本中的病毒數量。當傳統標準的新冠病毒測試通過擴增遺傳物質來達到檢測目的時,會改變現有的遺傳物質數量,從而消除了明確樣本中病毒數量的任何機會。

與此相反,新檢測方法檢測到的螢光信號強度與樣本中的病毒數量成正比。這不僅揭示了樣本是否呈陽性,還揭示了患者攜帶了多少病毒。Wilson說,這些信息可以幫助醫生根據每個病人的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Doudna和Ott表示,他們正在努力驗證相關測試設置,並研究如何將其商業化。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1/2020.09.28.20201947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領導團隊研發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2020諾獎得主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今年5月,兩個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大約1小時內檢測出病毒,比傳統檢測方法所需的24小時快得多。
  • 今年諾獎得主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諾獎團隊提出5分鐘檢測新冠方法】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
    2020-10-12 10:21:39來源:FX168 【諾獎團隊提出5分鐘檢測新冠方法】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
  • 諾獎得主團隊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虎嗅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此前也報導過著名學者張鋒博士率領的團隊和他的合作者們利用CRISPR技術開發簡易新冠病毒檢測的努力。為了讓檢測更為快速、簡便,張鋒團隊的STOPCovid檢測已經經過不斷迭代,不但使用恆溫PCR代替了傳統PCR,而且刪減了純化RNA的過程,還通過優化步驟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
  • 諾獎得主研發檢測新冠病毒新技術,病毒學家稱該方法不如傳統的診斷裝置好
    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新晉諾獎得主團隊開發簡易新冠病毒檢測 不用PCR 可手機定量
    目前的大部分核酸檢測仍然需要將樣本送到專門的實驗室進行處理,往往需要一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獲得結果,從而可能延誤對患者進行治療和隔離的時間。因此,科研人員一致在努力開發更快速、更簡便的核酸檢測。使用CRISPR技術加快檢測速度是其中的一個方向。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此前也報導過著名學者張鋒博士率領的團隊和他的合作者們利用CRISPR技術開發簡易新冠病毒檢測的努力。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1期:新晉諾獎得主開發5分鐘新冠檢測方法...
    新晉諾獎得主團隊開發5分鐘檢測新冠方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Jennifer Doudna博士率領的團隊和她的合作夥伴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布了一篇論文,基於CRISPR-Cas13a技術開發了一種新型新冠病毒檢測。這款檢測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不需要對病毒RNA使用RT-PCR進行擴增,可以直接定量檢測樣本中的病毒RNA水平。
  • 湖北大學創新新冠病毒檢測方法,5分鐘內出結果
    (SARS-CoV-2)創新檢測方法的研究成果"PfAgo-based detection of SARS-CoV-2(《基於PfAgo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 韓研發出新冠病毒高速檢測設備,只需17分鐘
    韓聯社消息,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BS)納米醫學研究團3日表示,以團長千珍宇為首的研究團隊日前研發出利用磁性納米粒子現場快速檢測新冠病毒的納米PCR裝備和技術,其病毒檢測時間只需17分鐘。據悉,目前韓國主要採用的RT-PCR核酸檢測需將檢體送往特定醫院或研究所,檢測時間至少需要4個小時,成本也較為高昂。
  • 將新冠病毒檢測時間縮短至5分鐘,上海交大崔大祥教授團隊繼續加緊...
    人民網上海3月2日電(葛俊俊、魏佳妮、盧思語) 為積極響應科技部「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工作要求,上海交通大學崔大祥教授攻關團隊開發了氣溶膠樣本採集設備與冠狀病毒RT-PCR檢測試劑盒、新冠病毒(COVID-19)急速檢測卡,把檢測時間縮短到5-10分鐘。
  • 35分鐘可精確檢測新冠病毒!日本研發最新型檢測系統
    來源:海外網圖源/朝日新聞【海外網3月30日|戰疫全時區】日本長崎大學日前與佳能旗下子公司佳能醫療系統共同研發出新型基因檢測系統,只需35分鐘即可檢測出新冠病毒。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該系統可在35分鐘內檢測出新冠病毒,與現行的PCR檢測(4小時)相比,極大縮減了檢測時間。由於該系統檢測準確度高,自26日起已投入使用。進行病毒檢測,首先需要從咽喉和鼻腔裡採取檢本,再提取其中的病毒基因進行培養,直至擴增到能夠進行檢測的量。而新型檢測系統的關鍵在於化學合成的短鏈DNA「primer」。
  • 頂尖科學家論壇 | 新科諾獎得主稱,新冠疫苗可能得等到明年
    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在接受媒體視頻採訪時,讚揚了中國對新冠疫情的快速反應。他同時表示,預計要等到明年,新冠疫苗才能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
  • 在家自測、只需15分鐘、潛伏期也能用……這樣的新冠病毒自檢...
    近期,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等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銷售號稱可「自行檢測、15分鐘出結果」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這些試劑盒是否科學、正規、有效?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不能對公、不開發票、馬上漲價」記者聯繫上一家出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微商,他向記者展示了如何使用試劑盒的圖片資料和視頻。視頻演示了指尖取血採樣、將血樣滴在配套的檢測卡上等操作,並聲稱用此試劑盒可自行在家進行病毒檢測,只需約15分鐘就能得出準確結果。
  • 新科諾獎得主領銜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峰會 道出全球流行病的隱因
    下午,病毒之戰——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峰會雲端舉行,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領銜4位頂級科學家參會。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該場峰會引人矚目。4位科學家從各自的角度,談了對病毒疾病的看法。
  • 幾分鐘內快速檢測!新方法或能讓新冠病毒檢測提速
    DNA納米技術和生物電子學的結合。近日,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檢測疾病單個生物標記分子的系統,可以在幾分鐘內快速診斷疾病。目前該系統已經被用於檢測與囊性纖維化有關的蛋白質,雖然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但從理論上講,這種方法可以加速新冠病毒的檢測並提供準確的結果。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新冠病毒來源是哪裡?這是一個引起多方論戰、至今眾說紛紜未有清晰定論的問題。4 月 16 日,法國病毒學家呂克 · 蒙塔尼(Luc Montagnier)在一次電視節目中再出爭議言論: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而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則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洩漏所致。
  • 張鋒團隊推出新一代 CRISPR 檢測技術,或將用於新冠病毒家庭檢測
    5 月 5 日,Broad 研究所的著名學者張鋒教授和他在 Broad 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的合作夥伴一起,公布了他們開發的新一代新冠病毒 CRISPR 檢測技術的實驗流程。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引子: 湖北省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委譚偉認為,CT結果非常符合新冠肺炎但核酸檢測為陰性的病例大約佔30%—40%。 在杭州一所醫院,有個病人測了6次核酸試劑都為陰性,直到第7次才測出陽性。
  • 新晉諾獎得主:抗擊新冠不會像C肝持久戰,疫苗明年有希望
    直到很多年以後,在製藥公司Chiron工作的霍頓才用新的分子生物學工具分離出了病毒。「再後來,就是檢測和治療,一直都有進展。我都停不下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健康地活了這麼久還是很幸運的。」85歲的奧爾特笑著說道。C肝病毒發現史的借鑑意義面對新冠病毒,他相信不需要C肝這樣的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