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不可能比太陽大,但是這顆行星卻比太陽的面積大,是的,面積

2021-01-13 科普大世界

從體積和質量上來看,比太陽大的行星理論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天文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面積比太陽大的行星,你沒有看錯,就是面積比太陽大,而且大得多。

太陽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天體,體積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質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是因為太陽是恆星,通常恆星的質量都會比行星大得多,理論上講最小的恆星也要相當於太陽質量的8%才可以達到,我們的地球距離這個數值還差得遠,木星的質量相當於地球的330倍,然而它要想成為恆星,還要增加到自身80倍的質量,所以行星相比於恆星,無論是體積和質量通常都差的遠。

但是在2012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們探測到一個巨型系外行星,雖然這顆行星的體積和質量沒有太陽大,然而它有一個十分巨大的光環,這個光環和土星的光環很相似,但是規模要大得多,如果把它"套"在土星上,那麼我們在晚上看土星的時候,會發現它比月亮還要大好幾倍。

這一行星被命名為J1407b,圍繞橙矮星J1407運轉,距離地球420光年,它擁有30多個光環,總直徑可達1.8億公裡,是土星環的200多倍,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中心,那麼它最外圍的光環實際上已經吞併了水星,並且逼近了金星的軌道,可以說比太陽本身乃自太陽的大氣層延伸所涵蓋的面積都要大得多。

天文學家估計J1407b的質量約為木星的20倍(因此也有人認為它或是一顆褐矮星),推測J1407b誕生於約1600萬年前,算是一顆年輕的星球,天文學家們還在J1407b的光環中至少發現了一個清晰的間隙,認為是形成衛星後留下的痕跡,這顆衛星的質量在地球與火星之間。

科學家們推測J1407b行星的光環在未來幾百萬年裡會逐漸變厚,最終凝聚成許多大的衛星,其過程和土星環形成衛星的過程類似,這顆行星的光環非常巨大,但是其總質量也就和地球的質量差不多。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行星,面積比太陽的還要大,怎麼回事?
    太陽系當中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做有規律的公轉,我們地球也屬於這八大行星之一,而太陽就是一顆恆星。我們從理論上來講的話,體積跟質量來說,行星會比太陽還大是不存在的,但是天文學家們卻發現了一顆行星,面積比太陽還大,甚至說要大得多,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
  • 太陽有多大?假如太陽是一顆宜居行星,週遊世界有多難?
    但從數據上來看,我們難以領略太陽的大,所以讓我們來進行一個假設,假設太陽是一顆宜居行星,而我們就生活在這顆宜居行星之上,那麼我們是否還有希望完成週遊世界的夢想呢?太陽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所以它自然要比地球大得多,太陽的表面積約為6.09x10∧12平方公裡,如果和地球的5.1億平方公裡相比,它是地球表面積的12000倍。在地球上尚且無法走遍每一寸土地,在表面積為地球12000倍的太陽上就更不可能了。那麼乘坐民航客機繞行太陽一周需要多長時間呢?
  • 有像太陽一樣大的行星嗎?
    行星體積和質量有大有小,比如在太陽系中,最小的水星小到和月亮的體積差不多,但是大的木星卻能裝得下上萬個水星。所以僅僅在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和最大的行星的差別就有一萬倍。可是木星那麼大,也只是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所以從太陽系統來看,行星和恆星的比例還是相差很大的。那麼質量最大的行星能大到太陽的規模嗎?
  •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有多大?會不會有比太陽還大的行星
    根據現代天文學家們觀察到的宇宙星球數量來看,宇宙中存在著數以萬億計數的恆星,而恆星的周圍又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行星。就拿我們常見的太陽來說,太陽的周圍就有八大行星圍繞,而其他恆星的周圍更不知道有多少顆行星圍繞,總而言之,只會比想像中的多。
  • 太陽的引力這麼大,為什麼行星不會被太陽吸走?
    太陽的引力為什麼不能把行星拉走?我們知道,太陽佔據著太陽系質量的99%,是太陽系的核心,既然太陽的引力這麼大,為什麼行星不會被太陽吸走?因此,它們的前進動力與它們向太陽的下落正好是平衡的,它們以一個圈的形式朝著太陽墜落。如果你扔一個與地球表面平行的球,它有向前的動力,但是由於地球的重力,所以它的軌跡形成了一個弧線,而地球上的空氣阻力使它更快地失去前進動力。如果你把同一個球扔得很快,而且沒有空氣阻力來減緩它的速度,球最終還是會落到地球上,但是如果速度足夠快,向下的曲線會與地球的曲線相匹配,這是一個球體。
  • 太陽的引力這麼大,為什麼行星不會被太陽吸走?
    太陽的引力為什麼不能把行星拉走? 我們知道,太陽佔據著太陽系質量的99%,是太陽系的核心,既然太陽的引力這麼大,為什麼行星不會被太陽吸走?
  • 太陽系哪顆行星最古老?地球已46億歲,但這顆行星幾乎和太陽同齡
    太陽形成於近50億年前,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那麼太陽系行星中哪一顆行星的年齡最為古老呢?這並不是一個容易考證的事情,因為在太陽系剛形成的時期,行星數量遠比現在要多,天文學家們認為那時候大概有幾百顆行星,後來這些行星由於互相撞擊融合成了一些大行星,比如現在的八大行星,基本都是這樣形成的,但是也有一些行星被其他質量較大的行星甩出了軌道,有些行星甚至被木星和土星這樣的大行星給甩出了內太陽系,成了柯伊伯帶天體,甚至成了一些流浪行星。
  • 這顆行星表面溫度幾乎接近太陽,成「最熱行星」
    比如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其表面平均溫度大約15攝氏度,而太陽這顆恆星的表面溫度約為6000攝氏度,兩者相差巨大。,有液態水的存在,那麼就有可能孕育有生命,這顆行星就可以被定為「超級地球」。超級地球(假想圖)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宇宙空間內探尋那些最特殊、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
  • 這顆星球比俄羅斯的面積要小,直徑卻符合餘弦函數的變化?
    宇宙之大,浩瀚無垠.古人云:"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類現在對宇宙的認識就如同滄海一粟,不值一提.人類對於宇宙各種天體的認知是曲折不斷的,總體趨勢是螺旋式前進的,就如同太陽系的行星一般,人類曾經將一顆天體納入行星的範疇,然後又"無情"的將它剔除,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宇宙十大行星之最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
    空間探測顯示,火星上至今仍保留著大洪水衝刷的痕跡。科學家推測,火星曾比現在更溫暖潮溼,可能出現過生命。  冥王星正是因為其密度低,這顆行星對其外部大氣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因此一些大氣可能逃逸了出去,形成了彗星狀的拖尾。  不僅如此,這顆星球上可能還是個鬆軟的「棉花球」,無法提供一塊堅硬的表面,一旦重物踏上去可能就有陷進去的危險。追究其原因,連科學家也解釋不出所以然。
  • 你可能想不到!太陽系這三顆行星揭曉了太陽11年周期奧秘!
    太陽系這三顆行星最終揭曉了太陽11年周期奧秘!或許大多人對於太陽11年周期活動不太了解,其實它就是太陽的黑子耀斑活動。例如在科學界,科學家對黑子的活動從1755年開始標號統計,規定太陽黑子的平均活動周期為11.2年。
  •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特行星,擁有比太陽還大的行星環,或有外星生物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特行星,擁有比太陽還大的行星環,或有外星生物在經過了上百年的技術積累之後,人類終於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真正探索宇宙的旅程
  • 八顆行星都會排列在太陽的同一側嗎?
    我們太陽系的12大行星 是否所有行星會排列在太陽的同一側在每次移動中,地球也處在這3.6°圓弧內的機率是1/100。所以,平均來說,每三顆行星39.6年能排列成一條直線。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在這條直線上的概率是(1/100)5,所以八顆行星每3660億年能排成一條直線。
  • 聽說這顆神秘的天體—「第九行星」比冥王星還要大呢!
    如果你對太陽系已經很熟悉了,你就會知道它是圍繞著一個處於旋轉狀態並燃燒著的巨大氣體球,我們稱其為太陽。這就是太陽系中「太陽」一詞的來源。銀河系中的太陽系以及宇宙中的其他星系都包含著恆星。圖解:對六顆海王星外天體的軌道統計導致了這個假說。
  • 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和地球同一軌道,位於太陽背後?
    (譯註:行星的存在對恆星的運動和周圍的行星都有很小的影響),如果在太陽後面有另一顆行星的話,它肯定會對太陽本身的擺動產生輕微的影響。在太陽系中不可能有這樣一顆行星,在同一軌道上有兩顆行星,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與太陽形成線性關係,太陽也不可能永遠阻擋人類的觀察。
  • 人類發現的最大行星有多大?會不會比太陽還要大?
    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之中,最常見的天體就是恆星、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這幾大類,拿太陽系來說,一共有1顆恆星、8顆行星、數百顆衛星和無數的彗星、小行星等組成,當然,這些天體的大小構成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 行星也可以這麼大?科學家發現比地球大30萬倍的行星!
    太陽和地球就地球而言,屬於偏小的行星,而宇宙中的行星大部分都是地球這樣大小的行星。事實上,如果將宇宙中三大天體從質量上做一個比較,那麼恆星質量不可能超過黑洞,而行星質量則不可能超過恆星!氣態巨行星雖然木星在行星中算是很大的了,但是宇宙中還有很多行星比木星要大得多。而科學家們就發現了一顆非常巨大的行星,甚至很多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是宇宙最大的行星!
  • 太陽比地球大130萬倍,這顆星球竟比太陽大45億倍
    地球是我們生活的故鄉,很多人都希望能夠踏遍地球的每個地方,然而隨著人類科技在不斷進步,我們逐漸對宇宙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之中僅僅是一顆普通的行星而已,就連體型巨大的太陽也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 NASA又搞大新聞,40光年外發現7顆類地行星!
    Bartmann/spaceengine.org(艾麥樂 編譯)NASA又搞了個大新聞。天文學家發現了7顆行星,繞著離我們不遠的一顆恆星旋轉!還不只是如此,所有這些行星的個頭都跟地球差不多,其中幾顆到它們的「太陽」距離剛好,可能擁有適宜的表面溫度。
  • 太陽有可能支持6顆宜居行星存在?
    在外星空間尋找生命通常集中在科學家所說的&34;,即繞恆星運行的行星具有液態海洋的區域,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條件。科學家凱恩一直在研究附近的一個叫Trappist-1的星系,它的可居住區有三顆類似地球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