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速均突破10%。汽車業經效同比增速,已經呈現...

2020-12-04 FX168財經網

文 / 冷靜來源:FX168

【中國乘聯會:前三季度汽車消費勢頭向好】乘聯會發文指出,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世界汽車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國汽車業乘經濟穩中向上的東風,逆勢上揚,二季度好轉,三季度優於前季度。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汽車消費勢頭向好。7、8、9三個月,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速均突破10%。汽車業經效同比增速,已經呈現利好先兆,利潤先於營收,由負轉正。1-8月,實現利潤總額3084.3億元,同比微增1.5%;營業收入47887.1億元,同比下降1.4%。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銀十」狂歡繼續,國內汽車產銷同比增幅均超10%,車市駛入冬季旺銷期
    中汽協數據顯示,10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55.2萬輛和257.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0.9%和0.1%,同比分別增長11.0%和12.5%。截至10月底,國內汽車產銷已連續7個月呈現增長態勢,連續6個月保持銷量增速在10%以上。
  • 廣州規上工業、房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轉正
    其中汽車製造業產值增速迎來轉正,同比增長1.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9個百分點;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延續增長勢頭,同比分別增長0.7%和2.8%,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別提高0.5個和1.5個百分點。
  • 數據|4月火電發電量增速由負轉正 同比增長1.2%
    4月份,生產原煤3.2億噸,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074萬噸,環比減少14萬噸。1—4月份,生產原煤11.5億噸,同比增長1.3%。煤炭進口增長較快,交易價格有所下跌。4月份,進口煤炭3095萬噸,同比增長22.3%;1—4月份,進口煤炭1.3億噸,同比增長26.9%。
  • 2018年機械工業行業增長6.05%回落3.42% 汽車是增速放緩主因
    汽車業增速回落是機械工業行業增速放緩主要因素   2018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先升後降,總體運行基本平穩。上半年呈現逐月提升的趨勢,由年初1-2月的7%升至1-6月的8.4%,此後增速逐月放緩至年底的6.3%。年末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0.1個百分點,但低於製造業增加值增速0.2個百分點。2018年,機械工業行業增加至穩中趨緩。
  • 【行業觀察】10月水電增速最高,火電、核電負增長
    2020年10月,國內發電量為6094.5億千瓦小時,同比增4.6%。2020年以來各月發電量情況如下: 全國發電量增速自4月轉正後,已經連續六個月實現正增長,8月增速創下年內月度新高
  • 液化氣價格持續上行,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速放緩
    來源:金融界網作者:招商策略研究 張夏耿睿坦陳星宇 TMT方面,存儲器價格上漲;12月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降幅收窄;臺股IC設計、儲存器、被動元件等營收增速多維持高位。中遊製造方面,電解錳、電解鈷、碳酸鋰價格漲幅較大;光伏行業價格指數上行;12月份挖掘機銷量同比增幅收窄,乘用車產銷量同比增速放緩。
  • 同比增速11%遠超個險!銀保大回潮,無奈之舉還是最好的選擇?
    01銀保渠道增速高於其他渠道,銀行系險企增速普遍高於其他公司在疫情之下,除了健康險一直保持突飛猛進的勢頭外,人身險業的渠道也在發生了一些改變。個險渠道保費收入增速及佔比均下滑,銀保渠道挑起增速大梁,佔比也較2019年同期有了明顯增長。
  • 廣州第三季度GDP增7.9% 農業增速創近十八年新高比增6.6%
    南方網訊 10月23日,廣州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透露,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地區生產總值17475.86億元,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10億元,同比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4704.39億元,同比增長0.7%;第三產業增加值12589.37億元,同比增長1.0%。從產業結構看,第一、二、三產佔比為1.04:26.92:72.04,第三產業佔比超七成。從當季情況看,第三季度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加快恢復,同比增長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個百分點。
  • 合肥上半年工業運行成績出爐: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部首位
    工業增加值增速衝到中部首位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速呈逐步回升態勢,6月份,首次突破兩位數,達11.1%,為今年以來最高水平。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較年初、一季度分別提升1.6個和0.4個百分點,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1個和0.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速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
  • ...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同比轉正
    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了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隨著「六穩」「六保」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實施,我國經濟發展和外貿進出口企穩向好勢頭將繼續鞏固。歷經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止跌企穩後,我國外貿在三季度迎來全面反彈。
  • 長城汽車前11月銷量超95萬輛 跑贏行業增速三季度淨利增507%
    11月,長城炮銷售新車6259輛,環比增長24.68%,成為長城皮卡新增長點,長城皮卡風駿系列也不斷取得突破,銷量達1.28萬輛。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長城皮卡的銷量的不斷突破,將會開闢中國皮卡市場新格局,並與國際主流皮卡品牌同場競技,實現長城皮卡世界前三皮卡品牌的願景。
  • 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創5年新高 說明什麼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發電量全面增長,一季度全國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0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6.9個百分點,創5年來新高。緣何一季度全國發電量全面增長、用電量增速創出5年來新高?其背後折射出怎樣的經濟發展新態勢?
  • 河南省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為居中部首位
    其中,共出口各類客車1531輛,出口額達到了10.12億元,出口量和出口額均名列行業第一。記者 王 錚 攝      4月18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4位、中部省份第1位,在全國的位次和在中部省份的位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前移12位和5位,產業升級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提升。
  • 快遞4月強勢反彈:韻達業務量第一營收不漲,順豐增速放緩
    數據顯示,韻達、申通、圓通業務完成量均較3月有大幅改善;順豐增速下滑,但同比增幅仍接近9成。韻達股份4月以四家公司中最低的單票收入,實現在全國快遞企業中市佔率排名第一。但該公司也是四家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快遞業務收入下滑的公司。日前「通達系」快遞公司還經歷了一場借「高速收費」集體漲價但又尷尬撤回的烏龍事件。
  • 建築裝飾:Q3訂單增速較快 費用率顯著下降 淨利率增速分化 維持...
    積壓訂單的釋放以及政策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支撐了訂單增速。其中東南網架和精工鋼構新籤訂單增速超 10%,分別為 38.38%和 20.52%。鴻路鋼構與富煌鋼構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均較同期有顯著加快,主要系營收增加和出色的控費能力所致;精工鋼構 58.26%
  • 閃電指數|山東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94.7億,增長10.3%
    10月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94.7億元,增長10.3%,增速達今年最高值,呈逐月擴大態勢,分別比7、8、9月加快7.6、5.5和2.2個百分點,增速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1-10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3055.1億元,下降2.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7個百分點。
  • 社會消費量穩增汽車家電最耀眼 聚烯烴走向何處?
    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5497億元,增長4.2%。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415億元,同比下降4.8%。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16884億元,下降5.0%。如圖所示,從社消增長情況看,無論單月還是累計增速仍未恢復到疫情之前,仍有巨大提高空間。
  • 一財首席調研:今年GDP增速預測均值8.81%,「雙循環」新格局料將...
    202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13.57%,高於2020年增長預期(預測均值為-3.58%)。其中興業證券王涵給出了最高值19.6%,而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李文龍給出了最低值8.7%。民生銀行黃劍輝表示,2020年12月社零增速預計將繼續回升。一是汽車消費保持快速增長。
  • 廣電計量:大行業、小企業,增速40%!
    倘若從子行業增速來看,醫療健康和交通領域增速最快、高達25%以上,而環保和食品增速都在10%以上,工業和油氣領域則僅為5%左右。第二部分:全球和國內行業市場規模1、全球檢驗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回顧檢驗檢測行業發展歷程,主要是伴隨著工業化進程開始的,發展至今,歐、美、日等國家均已形成了較為規範的檢驗檢測市場,並形成了一批在國際上比較有名望、有權威的檢驗檢測機構。  從全球檢驗檢測行業市場規模來看,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2000億歐元。
  • 國家統計局:2020年上半年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
    上半年,牛奶產量同比增長7.9%,禽蛋產量增長7.1%。豬牛羊禽肉產量下降10.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7個百分點;其中,禽肉產量增長6.8%,增幅提高5.7個百分點;羊肉、牛肉、豬肉產量分別下降2.5%、3.4%、19.1%,降幅分別收窄5.2、3.0、10.0個百分點。生豬產能持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