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彗星嗎?我想見到過的朋友,如今應該大都三十而立了。因為,上一次北半球出現在城市裡能用肉眼輕易看到的彗星,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那顆彗星,叫「海爾-波普」,它吸引了全世界人的關注。圖為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飛掠埃及金字塔的上空。攝影:John Goldsmith / TWAN
這顆1995年被美國天文愛好者阿蘭·海爾和湯瑪斯·波普同時發現的彗星,是一顆名副其實的「大」彗星。它的塊頭是著名的哈雷彗星的數倍,在有記載的歷史中可以排行前三。
1997年的三、四月,巔峰時期的海爾-波普彗星是夜空中絕對的主角。當時,它的亮度足以與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媲美,讓在城市生活的人們都能一睹真容。筆者當年就在內蒙的小城全程觀測了這顆大彗星。 城市燈光影響下,它的尾巴雖被淹沒些許,但依然如一片羽毛般浮在城市的天際線之上,格外醒目。圖:Kwon, O Chul
有幸在城市之外看到海爾-波普彗星的人們,更是無不為它的英姿所折服。寬大明亮並帶有弧度的白色塵埃彗尾,仿佛一片巨大的翅膀;筆直的幽藍色離子氣體彗尾若隱若現,與塵埃彗尾組成一個大「V」字,效果可謂超現實。大飽眼福的人們毫不吝惜各種溢美之詞讚美它,甚至為它冠上了「世紀大彗星」的名號。圖:Wally Pacholka / TWAN
海爾-波普彗星每2500年回歸太陽系一次。它的上上次回歸,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恰逢英國巨石陣開工之時。那時的人們有沒有看到這顆彗星呢?也許正是這樣的天文奇觀,激發了古人研究天文的熱情,從而建造了這兼備天文觀測用途的石陣吧。圖:John Goldsmith
以獵戶座三星位置排列的金字塔,其建造過程少不了的古埃及天文學家們的參與。公元前500年回歸的海爾-波普彗星,一定為那些天文學家的後人們提供了寶貴的觀測機會,推動了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圖:John Goldsmith
在「世紀大彗星」的藍白雙尾大「V」字面前,銀河與黃道光組成的星空大「V」都難免黯然失色。圖:Dong Zubenel / TWAN
北極圈極寒之地的夜空中,極光不再獨霸舞臺,多了這位遠方來的客人與之爭奇鬥豔。圖:Akira Fuji/David Malin
然而,時間的洪流中人類的歷史如同一粒細沙。更為久遠的過去,只有地球上的其他生靈能見證這顆彗星的一次次回歸。圖:Wally Pacholka
海爾波普彗星飛躍伊朗上空。攝影:Babak A. Tafreshi / TWAN
古老的十字架與彗星。攝影:Doug Zubenel / TWAN
埃及宣禮塔上空的彗星。攝影:John Goldsmith
美國拱石國家公園的實際彗星。攝影:Doug Zubenel / TWAN
1997年看到了這顆「世紀大彗星」的人無疑是幸運的,畢竟它的下次回歸我們都趕不上了。如果下一顆大彗星再次到來時,你還會錯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