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爾-波普彗星的「前世今生」
周一 · 最新發現|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三 · 天文測試
周四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星空的詩 | 周日 · 天文周曆
海爾-波普彗星的「前世今生」
20年前,在著名的海爾-波普彗星來臨時,天體攝影學家John Goldsmith旅行於世界各地,拍攝下了以古蹟為背景的彗星照片。這些照片,仿佛還原了4200多年前的古人所看到的情景。
早在二十年前,海爾-波普彗星於1997年通過近日點的時候,世界各地的天文愛好者都有幸目睹了這顆著名的彗星。在這個備受矚目的事件裡,我又一次踏上了天體攝影的徵途:去拍攝這顆彗星出現在吉薩金字塔群和巨石陣這兩個著名古代遺蹟上空的情景。
海爾-波普彗星經過吉薩金字塔群上方時的宏偉景觀。John Goldsmith
1995年7月,美國的兩位業餘天文學家艾倫·海爾和託馬斯·波普分別獨立地發現該彗星。1997年4月,當它經過近日點時,這顆彗星帶來的精彩表演,激發了來自全球的目視觀測者、天文學家和天體攝影學家的熱情。
對我而言,一張偶然拍攝到的天文照片,讓這顆彗星的出現顯得很特別。在它被發現的六天前,我接到格蘭特索納特的電話,他是一名來自西澳大利亞州的天文愛好者。他提醒我,在人馬座有一顆可疑的新星。我用焦距50mm的鏡頭,拍攝了一系列照片,試圖記錄下他所觀察到的東西,但是我沒能察覺到照片中不同尋常的東西。
1995年7月,筆者在尋找人馬座的一顆可疑新星時,拍攝到了海爾-波普彗星的早期影像。John Goldsmith
大約一周後,海爾-波普彗星在人馬座被發現的消息浮出了水面。我突然意識到,最近對那部分天區拍攝的照片很可能包含這顆彗星。隨著越來越多的細節信息和精確數據披露出來,我仔細檢查了這些照片,最終在一張模糊的照片中找到了這顆彗星。這張照片記錄了海爾-波普彗星在被發現前,遠在十億公裡外的影像。
彗星的細節信息越來越豐富,天文學家發現,這顆彗星上一次回歸是在4200多年前。這個事實引起了我的注意,並激發了我的想像——我想知道這顆彗星在4000多年前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又會是誰看見過它。古文明時期有人見過它嗎?古埃及人或是創造了巨石陣的人見過它嗎?
帶著這些疑問,我突然意識到天體攝影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為什麼不去記錄下海爾-波普彗星在這次回歸時,經過古遺蹟上空的情景呢?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仔細擬定了從西澳大利亞州到埃及,再到英國巨石陣的旅行計劃。
與古文明的邂逅
到了開羅之後,我花費了將近三周的時間來拍攝它出現在吉薩金字塔群上空的場景,這種激動人心的場景很難用語言表述。站在沙漠的邊緣,遠眺金字塔群和獅身人面像,當餘輝落下時,海爾-波普彗星帶著它彎曲的塵埃彗尾划過天際。
吉薩金字塔上方的海爾-波普彗星。John Goldsmith
泛光燈多變的光照射在金字塔上,鐳射光在聲光秀中交相輝映。彗星在開羅和吉薩嗡嗡作響的夜空中悄然出現,伊斯蘭教的禱告聲在沙漠中久久迴蕩。
甚至在開羅市中心,蘇丹·哈桑清真寺的上空,依然能看到這顆明亮的彗星。當清真寺裡裝飾有新月造型的高塔擋住我視線的時候,一位當地的攤主邀請我去他的屋頂上拍攝,這讓我能有一個良好的視角來拍攝彗星越過塔尖的情景。我們在這個有利的位置觀察著彗星,樓下繁忙的夜生活依然在繼續。
筆者從樓頂拍攝海爾-波普彗星,它正經過清真寺有著新月造型的塔尖。John Goldsmith
我的下一站是英國的巨石陣。我向一位英國的繼承者尋求幫助,並最終獲得了進入巨石陣的許可。在巨石陣的星空下,一個清澈的夜空中,我拍攝到了海爾-波普彗星,這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上周我還在埃及炎熱的沙漠裡,如今卻又明顯地感受到寒夜裡的絲絲涼意。當黑暗降臨後,彗星帶著那彎曲優雅的彗尾出現在了巨石陣的上空。
海爾-波普彗星帶著彎曲的彗尾,經過巨石陣的上空。John Goldsmith
不一會兒,我停了下來,翻開了派屈克·摩爾先生的《仰望星空》。在「天文學和古文明」這一章的空白部分,我寫下了「1997年4月28日,我在巨石陣中的夜空下閱讀本章節」。
筆者坐在巨石陣中,在書眉上寫到「1997年4月28日,我在巨石陣中的夜空下閱讀本章節」 。John Goldsmith
著名彗星的精彩演出
著名的彗星總會帶給我們一些不可思議的經歷。百武二號彗星於1996年接近地球的時候,彗尾在天空中達到了60°的廣度。十年之後,2007年的麥克諾特彗星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畫面,它那扇形的塵埃彗尾橫掃了西部的夜空。接下來,2011年漂亮的洛夫喬伊彗星粉墨登場,它拖著長達20°的幽靈般飄逸的彗尾,出現在夜幕降臨後的東南方位。以上彗星已經給了我們太多的震撼,就更別提我在1986年第一次看到哈雷彗星的難忘經歷了。
拍攝海爾-波普彗星是我探求宇宙、風景、文明和夜空之美過程中的一個小片段。我深深地陷入其中,這引導我去探索夜空與世界人類文明的關係,最終促成了我那篇題為「宇宙,文明和風景」的博士論文。我也有幸了解到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天文學知識,包括位於澳大利亞西部偏遠地區那有著悠久歷史的巨大撞擊痕跡——沃爾夫溪隕石坑。
距離海爾-波普彗星的離別已經二十年了,夜空依舊令我著迷,並源源不斷地帶來新的奇蹟,天體攝影也讓我擁有了記錄非凡事件和景觀的手段。
作者:John Goldsmith
翻譯:pig| 校譯:朝花夕拾
排版:毛毛蟲 | 配樂:解仁江
責任編輯:解仁江
〖天文溼刻〗牧夫出品
微信號:astronomycn
無盡的守候
謝謝閱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