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結電晶體結構及應用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UJT是一種三端子半導體器件,具有負電阻和開關特性,可用作相位控制應用中的張弛振蕩器

單結電晶體或者UJT,是另一種固態三端器件,可用於門脈衝,定時電路和觸發發生器應用,以切換和控制晶閘管和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用於交流電源控制型應用。

與二極體類似,單結電晶體由單獨的P型和N型半導體材料構成,在器件的主導電N型溝道內形成單個(因此稱為Uni-Junction)PN結。 / p>

雖然 Unijunction Transistor 具有電晶體的名稱,但其開關特性與傳統的雙極或場效應電晶體的開關特性非常不同,因為它不能用於放大信號而是用作ON-OFF開關電晶體。 UJT具有單向導電性和負阻抗特性,在擊穿過程中更像是可變分壓器。

與N溝道FET類似,UJT由單個實心N型半導體材料組成,形成主電流通道,其兩個外部連接標記為 Base 2 ( B 2 )和 Base 1 ( B 1 )。第三個連接,容易被標記為 Emitter ( E )位於通道上。發射極端子由從P型發射極指向N型基極的箭頭表示。

通過將P型材料熔合到N中,形成單結電晶體的發射極整流pn結。型矽通道。然而,也可以使用帶有N型發射極端子的P溝道UJT,但這些都很少使用。

發射極結沿著通道定位,因此它更靠近終端 B 2 比 B 1 。在UJT符號中使用箭頭,其指向基部,指示發射器端子是正的並且矽棒是負材料。下面顯示了UJT的符號,結構和等效電路。

Unijunction電晶體符號和結構

請注意,單結電晶體的符號與結型場效應電晶體或JFET的符號非常相似,只是它有一個代表發射極( E )輸入的彎曲箭頭。雖然它們的歐姆通道相似,但JFET和UJT的運行方式卻截然不同,不應混淆。

那麼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從上面的等效電路可以看出,N型通道基本上由兩個電阻器組成 R B2 和 R B1 與等效(理想)二極體串聯, D 表示連接到其中心點的pn結。該發射極pn結在製造過程中沿歐姆通道固定在位,因此不能改變。

在發射極之間給出電阻 R B1 , E 和終端 B 1 ,而電阻 R B2 是在發射器, E 和終端 B 2 。由於pn結的物理位置更接近端子 B 2 而 B 1

矽棒的總電阻(其歐姆電阻)將取決於半導體實際摻雜水平以及N型矽通道的物理尺寸,但可以由 R BB 表示。如果用歐姆表測量,對於大多數常見的UJT,例如2N1671,2N2646或2N2647,這個靜態電阻通常會在大約4kΩ到10kΩ之間。

這兩個串聯電阻在單結電晶體的兩個基極端之間產生分壓網絡,因為該通道從 B 2 延伸到 B 1 ,當在器件上施加電壓時,沿通道任意點的電位將與其在端子之間的位置成比例 B 2 和 B 1 。因此,電壓梯度的大小取決於電源電壓的大小。

當在電路中使用時,端子 B 1 接地並且發射器用作設備的輸入。假設在 B 2 和 B 1之間跨越UJT施加電壓 V BB 使 B 2 相對於 B 1 偏向正。在施加零發射極輸入的情況下,電阻分壓器的 R B1 (較低電阻)產生的電壓可以計算為:

單結電晶體R B1 電壓

對於單結電晶體,電阻比 R B1 到 R BB 被稱為固有的對峙比並且是給出希臘符號:η(eta)。對於大多數常見的UJT,η的典型標準值範圍為0.5到0.8。

如果小的正輸入電壓小於電阻上產生的電壓, R B1 (ηV BB )現在應用於發射極輸入端子,二極體pn結反向偏置,因此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高阻抗且器件不導通。 UJT切換為「OFF」並且零電流流過。

然而,當發射器輸入電壓增加並且變得大於 V RB1 時(或者) ηV BB + 0.7V ,其中0.7V等於pn結二極體伏特壓降)pn結變為正向偏置,並且單結電晶體開始導通。結果是發射極電流,ηI E 現在從發射極流入基極區域。

額外的發射極電流流入Base減小了發射極結與 B 1 端子之間通道的電阻部分。將 R B1 電阻的值減小到非常低的值意味著發射極結變得更加正向偏置,導致更大的電流。這會導致發射極端的負電阻。

同樣,如果在發射極和 B 1 端子之間施加的輸入電壓降低對於低於擊穿的值, R B1 的電阻值增加到高值。那麼Unijunction Transistor可以被認為是一個電壓擊穿器件。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R B1 是可變的,取決於發射器電流的值, I E 。然後相對於 B 1 正向偏置發射極結會導致更多電流流動,從而降低發射極, E 和之間的電阻B 1 。

換句話說,流入UJT發射極的電流導致 R B1 的電阻值減小並且其上的電壓降, V RB1 也必須減小,允許更多的電流流動產生負電阻條件。

Unijunction電晶體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單結電晶體是如何工作的,它們可以用於什麼。單結電晶體最常見的應用是作為 SCR 和 Triacs 的觸發器件,但其他UJT應用包括鋸齒發生器,簡單振蕩器,相位控制和定時電路。所有UJT電路中最簡單的是鬆弛振蕩器,產生非正弦波形。

在基本和典型的UJT張弛振蕩器電路中,單結電晶體的發射極端子連接到串聯電阻的結點和電容,RC電路如下圖所示。

單結電晶體弛豫振蕩器

當電壓( Vs )為首先應用,單結電晶體為「OFF」,電容 C1 完全放電,但開始通過電阻 R3 指數地充電。由於UJT的發射極連接到電容器,當電容器兩端的充電電壓 Vc 變得大於二極體電壓降值時,pn結表現為正常二極體並變為正向偏置觸發UJT進入傳導期。單結電晶體為「ON」。此時,發射極進入低阻抗飽和狀態,發射極電流通過 R1 時,發射極到B1阻抗會崩潰。

作為電阻的歐姆值 R1 非常低,電容器通過UJT快速放電,並且 R1 上出現快速上升的電壓脈衝。此外,由於電容器通過UJT的放電速度比通過電阻 R3 充電更快,因此放電時間遠遠小於充電時間,因為電容器通過低電阻UJT放電。

當電容兩端的電壓降低到pn結的保持點以下( V OFF )時,UJT變為「OFF」且沒有電流流入發射極結再次使電容器通過電阻 R3 充電,並在 V ON 和 V Vs 時,> OFF 不斷重複。

UJT振蕩器波形

然後我們可以看到unijunction振蕩器連續切換「ON」和「OFF」而沒有任何反饋。振蕩器的工作頻率直接受充電電阻 R3 的值的影響,與電容 C1 串聯,η。從Base1( B1 )端子生成的輸出脈衝形狀是鋸齒波形,並且為了調節時間周期,您只需要改變電阻的歐姆值, R3 因為它設置 RC 時間常數來為電容器充電。

鋸齒波形的時間周期 T 將作為充電時間給出加上電容器的放電時間。作為放電時間,τ 1 與較大的 RC 充電時間相比通常非常短,τ 2 振蕩的時間段或多或少等於T≅τ 2 。因此,振蕩頻率由ƒ= 1 / T 給出。

UJT振蕩器示例No1

2N2646單結電晶體的數據表給出了內在函數支撐比η為0.65。如果使用100nF電容產生定時脈衝,則計算產生100Hz振蕩頻率所需的定時電阻。

1。時間段如下:

2。定時電阻 R 3 的值計算如下:

>

然後,在這個簡單示例中所需的充電電阻值計算為95.3kΩ到最接近的首選值。但是,由於 R3 的電阻值可能太大或太小,因此UJT張弛振蕩器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正常工作。

例如,如果值為 R3 太大,(兆歐)電容可能無法充分充電以觸發Unijunction的發射極導通,但也必須足夠大,以確保一旦電容器放電到UJT「OFF」低於下觸發電壓。

同樣,如果 R3 的值太小,(幾百歐姆)一旦觸發,流入發射極端子的電流可能足夠大將設備驅動到飽和區域,防止設備完全「關閉」。無論哪種方式,單結振蕩器電路都不會振蕩。

UJT速度控制電路

上述單結電晶體電路的一個典型應用是產生一系列脈衝來觸發和控制晶閘管。通過將UJT用作相位控制觸發電路和SCR或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我們可以調節通用交流或直流電機的速度,如圖所示。

單結電晶體速度控制

使用上述電路,我們可以控制通用串聯電機的速度(或者我們想要的任何類型的負載,加熱器,燈等)通過調節流過SCR的電流。要控制電機速度,只需改變鋸齒波脈衝的頻率,這可以通過改變電位計的值來實現。

Unijunction Transistor Summary

我們已經看到aUnijunction Transistor或UJT是簡稱的電子半導體器件,其在N型(或P型)輕摻雜歐姆溝道內僅具有一個pn結。 UJT有三個終端,一個標記為發射器( E )和兩個基站( B1 和 B2 )。

兩個歐姆觸點 B1 和 B2 連接在半導體通道的兩端,電阻在 B1 和 B2 之間,當發射極開路稱為基極間電阻, R BB 。如果用歐姆表測量,對於大多數常見的UJT,這個靜態電阻通常會在大約4kΩ到10kΩ之間。

R B1 的比率 R BB 被稱為內在對峙比率,並給出希臘符號:η(eta) 。對於大多數常見的UJT,η的典型標準值範圍為0.5至0.8。

單結電晶體是一種固態觸發器件,可用於各種電路和應用,從晶閘管和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到用於相位控制電路的鋸齒波發生器.UJT的負阻特性也使其作為簡單的張弛振蕩器非常有用。

當作為鬆弛連接時振蕩器,它可以獨立振蕩,無需諧振電路或複雜的RC反饋網絡。當以這種方式連接時,單結電晶體能夠通過改變單個電容器( C )或電阻器的值( R )。

通常可用的單結電晶體包括2N1671,2N2646,2N2647等,2N2646是最常用的UJT,用於脈衝和鋸齒波發生器和延時電路。可用的其他類型的單結電晶體器件稱為可編程UJT,其開關參數可由外部電阻器設置。最常見的可編程單結電晶體是2N6027和2N6028。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單結電晶體的結構、符號和等效電路
    單結電晶體的結構、符號和等效電路晶閘管的觸發電路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單結電晶體觸發電路。單結電晶體又稱雙基極二極體,有一個發射極和兩個基極[2]。它是在一塊高摻雜的N型矽基片一側的兩端各引出一個接觸電阻很小的極,分別稱為第一基極B1 和第二基極B2。而在矽片的另一側靠近B2處,摻入P型雜質,形成PN 結,引出電極,稱為發射極。因為N 型矽基片的雜質少,所以兩基極之間的電阻(體電阻)較高。值得注意的是RB1 的阻值會隨發射極電流Ie 的變化而改變,具有可變電阻的特性。
  • 單結電晶體的符號形狀
    判斷單結電晶體發射極E的方法是將萬用表置於R * 100或R * 1K,黑色表連接假想發射器,紅色表連接其他兩個極,當有兩個時,低電阻,黑電錶連接。單結電晶體的發射極。   通過將萬用表放在R * 100或R * 1K中,將發射器與黑色筆連接,並將紅色筆連接到另外兩個極來判斷單結電晶體B1和B2。在兩次測量中,電阻很大,為紅色。儀表連接到B1極。   應當注意,上述區分B1和B2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單結電晶體,並且各個管的E-B1之間的正向電阻值很小。
  • 結構應用中的航空緊固件
    其應用在機身、引擎上隨處可見。結構緊固件如高鎖螺栓和環槽釘大多是Ti-6Al-4V材料。通常當直徑不超過19mm時,Ti-6Al-4V都是螺栓最佳的材料選擇,而更大直徑時,通常是由鋼製成的。而當下又是複合材料開始大量應用的階段。複合材料有很多優勢,最重要的就是減重,因此複合材料結構設計的過程對於緊固件的應用,無論是材料還是結構樣式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實心鉚釘通常不用於複合材料,因為實心鉚釘在安裝過程中的膨脹會導致復材分層。
  • 多孔碳:結構設計與應用研究
    通過組織調控得到具有微孔、介孔、大孔、多級孔、有序孔或石墨化的碳等結構的多孔碳材料,並介紹了多孔碳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最後,對碳材料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見解。該工作總結了多化碳材料在環境與能源領域應用的構效關係,並綜述了多孔碳合成與結構調控的最新進展及其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 結構方程模型簡介與應用
    為了弄清促進用戶體驗提升及產品各項指標增長的影響機制,我們將在這篇文章中介紹結構方程模型的概念及應用,供大家嘗試探索。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一般線性模型的擴展,並非單指某一種特定的統計方法,而是一套用以分析共變結構的技術整合。
  • 結構思考力:金字塔結構圖應用
    結構思考力:金字塔結構圖應用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用結構思考力尋求確定性。它的基本圖式如下:金字塔結構原理金字塔結構首先提出結論或主題思想(圖中用G表示),其主要的結構由兩部分構成,分別為縱向結構與橫向結構
  • 光柵傳感器的結構原理及應用
    光纖光柵從結構上可分為周期性結構和非周期性結構,從功能上還可分為濾波型光柵和色散補償型光柵,色散補償型光柵是非周期光柵,又稱為啁啾光柵(Chirp光柵)。光纖Bragg光柵傳感器光纖光柵是利用光纖中的光敏性製成的。
  • 索膜結構在國內外的應用實例
    膜結構又叫張拉膜結構, 張拉膜結構是20世紀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建築結構形式,是由多種高強薄膜材料及加強構件(鋼架、鋼柱或鋼索)通過一定方式使其內部產生一定的預張應力以形成某種空間形狀,作為覆蓋結構,並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載作用的一種空間結構形式。
  • 固態繼電器結構可靠性研究與應用
    通過器件失效機理、結構對比、X-RAY等對器件進行全方位分析論斷,分析結果表明:固態繼電器結構設計存在質量缺陷,在生產過程中因樹脂注入黏度,造成金線彎曲現象。本次從器件本身可靠性設計、內部結構布局設計整改,提升器件產品質量。
  • 阻尼轉軸結構分析與應用
    阻尼轉軸結構:阻尼轉軸結構按不同的應用場景和分類可分為:一字式阻尼轉軸、包裹式阻尼轉軸、彈片式阻尼轉軸、阻尼轉軸應用:常見的阻尼轉軸有:筆記本阻尼轉軸、手機阻尼轉軸、檯燈阻尼轉軸、顯示器阻尼轉軸
  • 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Web應用
    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Meta-analyt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元分析的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方向,但是對於沒有使用過R和R包的初學者而言,做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還是比較困難的。基於此,我們也專門講解了結構方程模型元分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聯繫小編QQ:3417492134獲取該課程。
  • 鋰電池的工作原理、結構和應用分析
    鋰電池製造商鋰電池的工作原理、結構和應用分析。鋰電池是一種可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移動。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佔地面積小、循環壽命長等優點,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鋰電池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本文介紹了鋰電池的工作原理、結構和應用。
  • 神經結構搜索在機器翻譯中的應用
    團隊研發的支持140種語言互譯的小牛翻譯系統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今天和大家介紹谷歌將結構搜索應用到機器翻譯的一項工作—The evolved transformer(ET)[1]。The evolved transformer 這項工作的出發點是將結構搜索應用到機器翻譯中,基於Transformer結構選出更好的候選。於是這篇工作選取了進化算法中的錦標賽選擇方法,將Transformer結構作為種子結構作為熱啟動,之後變異出更優秀的結構,由於進化算法比較耗時,設計了遞增式動態閾值算法加快搜索速度。
  • 潷水器結構示意圖各種的特色及目前應用狀況
    潷水器結構示意圖各種的特色及目前應用狀況   宜興益芳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各類格柵除汙機、旋轉潷水器、無軸螺旋輸送機、旋流除砂機、鑄鐵鑲銅閘門、砂水分離器、機械過濾器、淨水器、無閥過濾器、氣浮、三腔式自動加藥裝置、攪拌混合器;各類中心轉動、周邊傳動刮泥機、濃縮機
  • 綜述:石墨烯三維骨架結構—合成、性質及應用
    為解決這一困擾,科研工作者們設想若將每一片石墨烯連接在一起形成三維蜂窩狀骨架結構,則可以使固態的石墨烯展現與單片石墨烯相似的優異性能。 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馬延風副研究員和陳永勝教授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石墨烯三維骨架結構:合成、性質及應用」已在《國家科學評論》2015年第1期發表(全文連結http://ns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2/1/40.full)。
  • 平面變壓器的結構原理與應用
    介紹了平面變壓器的結構、性能和使用方法。 1 平面變壓器的結構和性能 1.1 結構 平面變壓器通常有2個或2個以上大小一樣的柱狀磁芯(圖1a)。現以2個磁芯的平面變壓器為例介紹其結構。每個磁芯柱在對角線上的兩角都用銅皮連接,銅皮在通過磁芯柱時緊貼磁芯內壁(圖1b)。
  • 【知識】TEM在晶體結構分析中的三大應用
    功能晶體材料的的微觀結構決定其性能,因此對其微觀結構的解析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研究晶體結構通常的方法是 X-射線單晶衍射技術(SXR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和 X-射線粉末衍射技術(PXR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科學家們應用此兩項技術已經解析了數目非常龐大的晶體結構。
  • 鋰電池廠家解析鋰電池工作原理、結構及應用
    鋰電池廠家解析鋰電池工作原理、結構及應用。鋰電池是一種充電電池,它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佔地小、長循環壽命等鉛酸電池不具備的優勢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之中。鋰電池在現代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本文存能電氣鋰電池廠家為大家解答鋰電池的工作原理、結構及應用。鋰電池工作原理鋰電池是一種充電電池,它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
  • NX-Nastran在零件結構改進中的應用
    二、基於有限元Nastran分析與優化  1.結構應力集中分析  應用有限元分析軟體Nastran的分析流程,首先對模型簡化,進行現有結構的應力變形分析,找到造成斷裂的結構應力集中位置,然後進行下一步的結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