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結構設計與應用研究

2020-09-07 邃瞳科學雲


第一作者:田文婕(阿德萊德大學)

通訊作者:王少彬(阿德萊德大學),孫紅旗(艾迪斯科文大學)

DOI: 10.1002/adfm.201909265.


本文亮點

1.總結了納米多孔碳材料在水處理、二氧化碳吸附、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金屬陽極、鈉離子電池、鉀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和電催化領域裡的應用及構效關係。


2. 綜述了多孔碳的最新合成策略。通過組織調控得到具有微孔、介孔、大孔、多級孔、有序孔或石墨化的碳等結構的多孔碳材料,並介紹了多孔碳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最後,對碳材料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見解。


前沿

2020年4月,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期刊在線發表了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王少彬教授團隊在多孔碳領域的最新綜述文章。該工作總結了多化碳材料在環境與能源領域應用的構效關係,並綜述了多孔碳合成與結構調控的最新進展及其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研究背景

多孔碳材料在各種能源和環境相關的應用中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在納米多孔碳的孔徑、表面化學和結構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協同設計和調控。對於如何合成各種具有優異結構和性質的多孔碳以用於特定領域,目前還缺乏一個全面的比較與總結。在此,本文綜述了結構導向多孔碳的設計和及其在典型環境和能源領域裡的應用。


圖文解析

如圖1-4所示,本文分別總結了比表面積、孔體積、孔徑、石墨化程度、表面官能團對多孔碳在水處理、CO2吸附、鋰離子電池 (LIBs)、鋰硫電池 (LSBs)、鋰-金屬 (Li-metal) 陽極,鈉離子電池 (NIBs), 鉀離子電池 (KIBs),超級電容器和電催化氧還原反應 (ORR)中的性能具有不同的作用。優異的性能取決於對碳材料的組織(孔體積、孔徑、石墨化程度) 和表面化學的合理控制,以滿足不同領域的具體要求。

圖1. 多孔碳在水處理吸附與催化高級氧化去除有機汙染物中的構效關係

圖2. 多孔碳在礦物燃料燃燒前與燃燒後過程中CO2吸附的構效關係


圖3. 多孔碳作為電極材料在a) 鋰離子電池 (LIBs),b) 鋰硫電池(LSBs),c)鋰-金屬 (Li-metal) 陽極,d) 鈉離子電池 (NIBs), e) 鉀離子電池 (KIBs),f) 超級電容器中的構效關係


圖4. 多孔碳在鹼性介質電催化氧還原中的構效關係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該文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總結了近年來多孔碳的結構設計,即微孔碳材料(石墨化的微孔碳、無序微孔碳)、介孔碳材料 (有序介孔碳、無序介孔碳)、大孔碳材料和多級孔結構的碳材料 (基於生物質製備的多級孔碳材料、基於MOF製備的多級孔碳材料、具有多級孔結構的碳球、有序多級孔碳材料、石墨化的多級孔碳材料)。


總結與展望

本文將有助於人們更有效地了解多孔碳組織性質調控的方法,以及多孔碳在多種用途上應用的可能性。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預期的性質可能並不總是對性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一方面來說,雜原子改性碳材料可以有效地引入活性位點,但過度摻雜可能會破壞多孔結構,而某些原子 (如氧) 的過量可能會損害碳的電導率。對於納米孔碳的未來發展,有必要對其結構-功能關係進行更深入系統的了解,合理控制合成與結構調控以適應不同應用的需要。例如,不同前驅體的選擇如何影響多孔碳的結構、形貌和性質,不同的孔形貌如何影響吸附、催化或能源相關的性能,等等。同時,在製備碳材料過程中降低廢物的產生、減少能源和材料的消耗、發展經濟型低汙染或無汙染的方法、並從生物質或其它可再生的前驅體製備功能化納米多孔碳,是至關重要的。總的來說,納米多孔碳已經對世界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進一步優化納米多孔碳的結構、合成工藝以及在環境、能源和其他方面的應用都存在著巨大的研究潛力與價值。


作者介紹

孫紅旗教授,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工程學院全職教授,校長特聘教授級研究員。同時任RSC Advances副主編和Frontiers in Nanotechnology專業主編。2008年博士畢業於南京工業大學,師從金萬勤教授和徐南平院士。歷任科廷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青年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及埃迪斯科文大學副教授。孫博士長期從事高級氧化、光催化、光-熱催化、光-電催化及膜催化研究,迄今發表SCI論文200餘篇,ESI高引論文30篇。基於谷歌學術,論文引用15500餘次,h因子達76,並於2019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科睿唯安)。


王少彬教授,擔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化學工程與先進材料學院終身教授,主要從事新型納米材料開發、環境催化、二氧化碳儲存與轉化以及太陽能利用等領域的研究。在Acc. Chem. Res.,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Matter, Environ. Sci. Technol.、ACS Catal.、Water Res.等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超過500篇,含ESI高被引文章50餘篇,Google Scholar總引用39,000餘次,h-index為111。同時,擔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dvances副主編和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聯合編輯,也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工程領域的2016-2019年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課題組長期招收高級氧化、光/光電催化、納米/二維/多孔材料、納米發動機、理論計算等方向的PhD,如有意向可發郵件至xiaoguang.duan@adelaide.edu.au

課題組主頁:

www.shaobin-group-uoa.net

王老師主頁:

https://researchers.adelaide.edu.au/profile/shaobin.wang


文獻來源:Tian, W., Zhang, H., Duan, X., Sun, H., Shao, G., Wang, S., Porous Carbons: Structure‐Oriented Design and Versatile Applications.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1909265. https://doi-org.proxy.library.adelaide.edu.au/10.1002/adfm.201909265



相關焦點

  • Carbontech 2020 多孔碳材料論壇精彩呈現
    報告介紹了多種功能碳材料的可控制備技術,通過對碳材料的結構設計與調控,顯著提升其電化學性能。上述系列研究工作為高比能儲能器件用電極材料的設計和實用化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了有機前驅體向無機炭演變的化學機制,實現了形貌、表面和孔結構的理性設計與調控,探索工藝對結構與性能的影響規律,建立構效關係,明確指標體系及工藝控制點。報告介紹了全套工藝流程,研製配套裝備,建成10噸級電容炭中試線,完成公斤級材料用戶評測,實現指標定型和工藝固化。依託自主炭材料設計開發多種超級電容器,並在太陽能路燈和遊覽車等領域形成應用示範。
  • 南開大學等: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考慮到HPCM的形態在其應用範圍內的重要性,提出了合適的聚合物前體的潛在選擇以及精確調節HPCM的形態的策略。最後,我們提供了有關如何通過使用聚合物來預定義HPCM的結構的觀點,以實現其在當前能量產生/轉化和環境修復領域中的潛在應用。 該工作對於系統地了解聚合物衍生的碳材料具有重要意義,並且HPCM的設計提供指導。
  • 南開大學等《Chem.Rev》: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考慮到HPCM的形態在其應用範圍內的重要性,提出了合適的聚合物前體的潛在選擇以及精確調節HPCM的形態的策略。最後,我們提供了有關如何通過使用聚合物來預定義HPCM的結構的觀點,以實現其在當前能量產生/轉化和環境修復領域中的潛在應用。 該工作對於系統地了解聚合物衍生的碳材料具有重要意義,並且HPCM的設計提供指導。
  • ZIF-8衍生氮摻雜分層多孔碳材料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碳氣凝膠
    本文要點:ZIF-8衍生的多孔碳負載在衍生自殼聚糖的碳氣凝膠上。具有中等N含量的分級多孔結構。成果簡介 本文,使一種簡易原位沉積方法結合隨後的碳化作用,使用殼聚糖製備由ZIF-8衍生的多孔碳(ZIF-8-C)固定的氮摻雜碳氣凝膠(CA)。
  • 分層多孔碳用於微鹹水的高性能電容脫鹽
    本文要點:生物質衍生的分級多孔碳為綠色和經濟地製備用於鹹水淡化的材料成果簡介 電容去離子(CDI)作為一種節能且有希望的微鹹水淡化技術,相對於常規方法(如熱蒸餾,超濾和反滲透)具有優勢。但是,由於電極的鹽吸附能力的限制,CDI技術只能處理低鹽度水,未得到廣泛應用。具有優異的除鹽能力的這種材料的製備的複雜性和高成本也阻礙了CDI技術的商業化。為了克服CDI技術中的這些障礙,本文通過將生物質與活化劑混合後進行的簡便,經濟和綠色煅燒而製備的分級多孔碳(h-PC)。h-PC電極顯示出83的出色的鹽吸附能力(SAC)。
  • 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ORR)的有效電催化劑,在低溫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中,開發了一種以菠菜為碳,鐵和氮源製備多孔碳納米片的合成方法,並研究了其ORR催化性能。這些碳片表現出非常高的ORR活性,在0.1 M KOH中的半波電勢為+0.88 V,比市售Pt / C催化劑高20 mV。
  • ACS Omega: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ORR)的有效電催化劑,在低溫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中,開發了一種以菠菜為碳,鐵和氮源製備多孔碳納米片的合成方法,並研究了其ORR催化性能。這些碳片表現出非常高的ORR活性,在0.1 M KOH中的半波電勢為+0.88 V,比市售Pt / C催化劑高20 mV。此外,它們顯示出比Pt / C更好的長期穩定性,並且對甲醇不敏感。出色的ORR性能歸因於主要來自Fe–N x的可訪問的高密度活性位點部分。
  • 吉林大學張冬課題組:竹子衍生多孔碳作為鋰/鈉-硒電池正極材料
    成果簡介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和電網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逐漸增加,傳統的鋰離子電池(<300 Wh kg-1)無法滿足市場的發展,鋰/鈉-硒電池因其相對較好的電導率(10-3 S cm-1)和高理論比容量(675 mAh g-1)而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BC-PANI衍生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成果簡介 為了實現諸如電動車輛之類的應用
  • 多孔碳納米纖維/MnO2複合材料用於超級電容器
    Carbon:電紡聚丙烯腈/環糊精衍生的分級多孔碳納米纖維/MnO2複合材料,用於超級電容器DOI:10.1016/j.carbon.2020.03.052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研發無模板法製備由聚丙烯腈(PAN)/環糊精(CD)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纖維(CNF)/MnO2複合材料
  • 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韓寶航課題組和德國耶拿大學Philipp Adelhelm課題組合作製備了MnO/氮摻雜多孔碳複合材料(MNPC),考察了MNPC作為負極材料的鋰離子存儲和鈉離子存儲性能;並從電化學和熱力學角度出發,對MnO基複合材料的儲鋰和儲鈉機制進行了對比和分析。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碳基超級電容器由於其高電導率,化學穩定性和所研究碳活性材料的大表面積而在儲能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動力汽車和大規模儲能方面的推廣應用,導致全球鋰資源日趨緊張,嚴重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替代品,鉀離子儲能器件研發受到廣泛關注。鉀離子因電化學性能與鋰離子相近,儲量豐富,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從而在儲能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相關鉀離子存儲材料與器件研究已成為當前科研前沿熱點之一。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打開APP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1-01-14 17:14:19
  • 麵粉衍生的分層多孔碳/氮化碳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鋰硫電池
    用gC3N4納米顆粒(gC3N4 -HPC)修飾的麵粉衍生的多孔碳,用於高性能Li-S電池的硫基質成果簡介 為緩衝硫的體積變化並抑制長鏈多硫化鋰在Li-S電池循環期間的穿梭效應,必須同時設計合適的孔結構並調整碳基硫主體的表面化學
  • 廢棄小龍蝦殼為原料製備多孔碳材料實現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使用小龍蝦殼(CS)作為生物模板獲得的獨特多孔碳。氧摻雜的HPC在0.5Ag-1時具有351Fg-1的高比電容。Carbon》期刊發表名為「Synthesis of 3D-interconnect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rom heavy fraction of bio-oil using crayfish shell as the biological template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的論文,研究基於硬模板法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由於其通過雙電層機理在電極上存儲大量電荷,所以尋找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導電的電極材料(通常是多孔碳材料),成為提高器件容量的關鍵。研究人員發現,氮摻雜的碳材料可以通過氮原子引入贗電容,從而能存儲更多的電能。基於氮摻雜碳材料的研究文獻,高性能的電極材料需要同時具備高的比表面積和高的氮摻雜量,而這兩個因素在同一類材料中通常相違背。
  • 陝西中醫藥大學Chemistry Select:廢木糖母液製備3D石墨烯樣多孔碳材料,具有超高比電容和能量密度的超級電容器
    研究人員嘗試使用生物技術直接從木糖母液中製備木糖醇,但母液中的糠醛等抑制劑對合適的微生物菌株構成了挑戰。總之,最好的方法是將其作為廢物處理,但是,這種處理方法會給環境帶來壓力。木糖母液能否轉化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對於木糖醇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Energy Mater: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的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高速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
  • 福建物構所雜化光鐵電半導體的結構設計與光電應用研究獲進展
    偏振光電探測在醫療、環境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二維結構材料是實現該功能的重要物質載體之一。其中,二維有機—無機雜化鐵電體不僅表現出強烈的結構各向異性,而且鐵電自發極化形成的內建電場利於光生載流子分離,在偏振光電探測方面獨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