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中醫藥大學Chemistry Select:廢木糖母液製備3D石墨烯樣多孔碳材料,具有超高比電容和能量密度的超級電容器

2021-02-25 材料分析與應用

 

一種通過木糖母液製備三維多孔碳的簡單方法,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木糖的製備過程是在稀酸或濃酸的高溫下水解生物質,木質纖維素中的半纖維素容易水解成各種單糖。在此條件下未分解的纖維素和木質素殘留物經過過濾和分離後,濾液主要包含各種衍生自半纖維素的單體糖。在中和,濃縮,離子交換和濾液結晶後,木糖將分離為晶體,然後氫化以製備木糖醇。但是,在結晶過程中不能從液體中分離出最多30%的生產木糖,並且大多數木糖和其他糖作為木糖母液保留在液體中。由於其複雜的組成,大量的抑制劑和糖的低成本,到目前為止,這種副產物的開發和利用受到了限制。與其花費精力來分離這些成分,不如使用便宜的生物質來製備它們。研究人員嘗試使用生物技術直接從木糖母液中製備木糖醇,但母液中的糠醛等抑制劑對合適的微生物菌株構成了挑戰。總之,最好的方法是將其作為廢物處理,但是,這種處理方法會給環境帶來壓力。

木糖母液能否轉化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對於木糖醇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水熱法是一種以葡萄糖和木糖為原料製備功能性碳材料的有效方法並且考慮到木糖母液的主要成分也是這些糖,因此本文,將其通過水熱與KOH活化相結合進行處理,以製備用於超級電容器的多孔碳。所得的三維多孔碳材料具有蜂窩狀的三維結構,具有高度的石墨烯和具有大孔,中孔和微孔的分層孔,並且具有1470 m ^2 / g 的高比表面積,包含到14.7 at% 的O和0.5 at% 的N。木糖母液衍生的多孔碳烯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極時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在液體和有機電解質中均表現出超高的比電容和能量密度。

圖1、廢木糖母液衍生的3D多孔碳的製備工藝流程圖

圖2、(a)JNSLBC,(b)JNSLC 550-3,(c)JNSLC 650-3(d)JNSLC 750-3的 SEM圖像

圖3、(a)N 2吸附等溫線,(b)孔徑分布,(c)XRD譜圖,(d)JNSLC t- ps的拉曼光譜。

表1. 樣品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分布

圖4.(a)循環性能和(b)基於JNSLC 650-3的超級電容器在10A / g的電流密度下加載10000次循環後在不同電解質中的庫侖效率

總之,一種簡單的方法,從木糖母液中製備三維多孔碳,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通過簡單地調節活化溫度,在優化條件下製備的多孔碳具有完美的蜂窩結構,層數更少,並且大孔,中孔和微孔並存。這項工作為製備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多孔碳提供了新的方法,並且為木糖構建了綠色生產工藝。

文獻:

Waste Xylose Mother Liquor Derived 3 D Graphene‐Like Porous Carbon with Ultra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and Energy Density for Supercapacitors

https://doi.org/10.1002/slct.201903810

來源:文章來自chemistry select網站,由材料分析與應用整理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材料分析與應用"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材料分析與應用,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材料分析與應用"。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三日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廢棄小龍蝦殼為原料製備多孔碳材料實現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使用小龍蝦殼(CS)作為生物模板獲得的獨特多孔碳。氧摻雜的HPC在0.5Ag-1時具有351Fg-1的高比電容。組裝好的對稱超級電容器在350Wkg-1時可提供20Whkg-1的出色能量密度。%) ),CSB-800的重量比電容高達351 F g -1(0.5 A g -1),這比以前報導的其他基於生物質的材料要好得多或至少可比。此外,組裝的CSB-800 // CSB-800對稱超級電容器在功率密度為350 W kg -1(0.5 A g -1)時可以達到20 W h kg -1的出色能量密度。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因此,尋求一種可靠的策略來製備具有可設計的宏觀結構和多孔微結構的可印刷GO油墨和氣凝膠具有重要意義。近期,東華大學、江南大學和魯汶大學合作以聚醯胺酸(PAA)鹽作為交聯劑製備GO / PAA凝膠,該凝膠可用作基於DIW的3D列印技術的印刷油墨。PAA和GO之間的大量氫鍵促進了交聯網絡的形成,確保GO / PAA即使在低GO濃度(25 mg mL -1)下仍顯示出較高的模量和可成型性。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由於其高電導率,化學穩定性和所研究碳活性材料的大表面積而在儲能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化學穩定性和所研究碳活性材料的大表面積而在儲能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
  • 武漢紡織大學:牛仔布廢料通過熔鹽熱解製備摻氮多孔碳材料
    本文要點:通過熔鹽熱解將三聚氰胺改性牛仔布廢料轉化為氮摻雜多孔碳簡易方法成果簡介 將生物質廢物轉化為摻氮多孔碳已被認為是實現儲能材料具有前景的方法。本文,通過使用三聚氰胺改性牛仔布廢料作為原料通過熔鹽熱解(MSP)成功地製備了摻氮活性碳材料。
  • 楊梅也能拿來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溫大教授做到了
    溫州大學化材學院金輝樂教授根據市場要求並結合溫州特色再次玩出生物質碳新高度,他利用溫州楊梅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提高了超級電容器的應用市場。楊梅再利用,優化生物質碳基材料「楊梅是溫州的特產,但是楊梅採摘周期短,成熟的楊梅落地便無法食用,這是一種損失,我們的課題充分使楊梅再利用,發揮生物質的利用價值。」金輝樂老師介紹說。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具有長壽命、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充放電等特點;但是其能量密度較低,不能滿足未來智能電網、軌道交通和消費電子等諸多領域對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的需求。如何提高能量密度是目前和未來超級電容器研究的重點之一。 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蘭州化物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在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Carbontech 2020 多孔碳材料論壇精彩呈現
    > 超級電容器具有充放電時間短、循環壽命長、功率密度高等特點,在軌道交通、升降/啟停系統、軍事國防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潛力。電極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其內部緩慢的電子/離子傳輸速率導致器件的存儲/釋放效率低於預期。改善電極材料的傳輸動力學是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關鍵和可行性策略之一。報告介紹了多種功能碳材料的可控制備技術,通過對碳材料的結構設計與調控,顯著提升其電化學性能。上述系列研究工作為高比能儲能器件用電極材料的設計和實用化提供了新思路。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此外,還概述了該領域的當前挑戰和未來機遇。這項綜述將有助於為碳正電極的研究系統提供一個有組織的框架,並開發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ZHSC。圖文導讀 圖1、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組成和部分電化學行為。B,Zn // LDC 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ZHSC)與其他ZHSC水溶液在0.5 A g -1時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C,D,MXene-rGO氣凝膠的製備示意圖。(E)rGO氣凝膠和(F)MXene-rGO氣凝膠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與其他碳納米材料相比,二維材料具有團聚和自堆積的問題,不利於電解質離子的傳輸和電荷存儲。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尤其是,碳正電極的有限離子吸附能力引發的挑戰嚴重限制了ZHSC的能量密度。因此,設計新穎的碳正電極已成為關鍵問題,該電極能夠實現高能量密度,但又不會降低固有功率能力和長期耐久性。C),Zn // CNTs微型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m-ZHSC)的製備示意圖。D),CNTs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E),Zn // CNTs m-ZHSC 在1至10 mA cm -2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 儘管CNT具有用作ZHSC組裝電極材料的巨大潛力,但其相對較低的比表面積和密度導致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進行額外的改性。
  • 復旦大學:碳點與多孔水凝膠整合製備全碳電極,用於雙層電容器
    成果簡介 作為雙電層電容器(EDLC)的一類電極材料,碳點(CD)能夠擴大比表面積,製造分層的孔和接枝贗電容基團,獲得額外的容量和出色的能量密度。經過一步煅燒活化處理後,CD融合到最終的碳結構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定官能團的多孔碳材料。包括氧摻雜,氮摻雜以及氧,氮共摻雜在內的各種CD被用來製備這種碳材料並進行了測試。這些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均勻的孔徑分布、高導電性、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和良好的潤溼性。當在EDLC中組裝為電極時,表現出卓越的性能。
  • 「光」拍了拍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提升及其機理研究
    本文利用模擬太陽光輻照Co3O4/g-C3N4 p-n結全固態超級電容器,使其容量和器件能量密度得到了顯著提高,並對相應的機理進行了研究和總結:(1)光輻照誘導了晶格畸變和表面理化性質變化;(2)p-n結內建電場促進了光生載流子分離以及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以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為代表的儲能器件,在新能源、交通、通信、電子、航天航空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探索性能卓越的新型電極材料,對於解決能量轉換和存儲至關重要。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功率密度偏低;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過低。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以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為代表的儲能器件,在新能源、交通、通信、電子、航天航空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探索性能卓越的新型電極材料,對於解決能量轉換和存儲至關重要。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功率密度偏低;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過低。
  • 我國科學家研製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
    ,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積大、導電性好、穩定性高等一系列優點,近年來被廣泛研究用作超級電容儲能器件的電極材料。石墨烯電極在微觀尺寸下所具有的優異電化學性能已經被廣泛的研究和證實。但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規模化應用需要在保持其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前提下,實現宏觀尺度(大面積和超高厚度)上的電極製備與組裝。
  • 中山大學盧錫洪/江南大學劉天西《AM》:基於微-介孔碳-金屬網絡的超級電容器器件
    超級電容器以及鹼離子電池等電化學儲能裝置的性能和應用對間歇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的有效利用至關重要,且越來越依賴於新材料合成和大規模製備工藝的發展。由於含金屬碳具有高導電性、氧化還原活性和表面帶負電荷等優點,作為水性超級電容器的電極具有巨大的潛力。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普適的界面自組裝策略,製備出多種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聚合物/石墨烯複合納米片,包括聚吡咯/石墨烯、聚苯胺/石墨烯、聚多巴胺/石墨烯,並將其應用於全固態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這些納米片具有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大小為11-12nm,厚度為25-27nm,同時結合了高電化學活性的贗電容聚合物和高導電性的雙電層石墨烯的優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羅勒種子中合成多孔炭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
    在相對較低的KOH負載和活化溫度下製備的BHPC-700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1178.3m2 g-1)、良好的分層微/介觀孔隙率和豐富的自摻雜雜原子功能(氧、氮、磷和硫的13.08%)。電化學測試表明,基於BHPC-700的電極具有超高的比電容(0.5Ag1時為464Fg1)、優異的速率性能(50Ag1時保持73.3%的電容)和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5000次循環中保持96.8%的電容)。此外,BHPC-700電極組裝成全固態對稱超級電容器。組裝後的器件在功率密度為500Wkg1時具有15.0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和顯著的靈活性,在可持續可攜式電子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小龍蝦「硬核外衣」有大用途,可用來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圖 | CS 和 HB 製備多層分孔碳用作超級電容器電極示意圖(來源:論文)用小龍蝦殼輔助作電極材料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電動汽車等以電為驅動的裝備迅猛增長,更高性能的儲能設施已經成為緊迫的需求。超級電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高充放電循環壽命以及更大的儲能容量被視為潛力巨大的儲電佳選。
  • 電極材料新突破 藉助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獲成功
    目前,由於3D列印電極可以提供更高的活性材料負載量從而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3D列印技術在包括金屬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能源存儲領域的研究逐漸火熱起來。3D 列印技術包括熔融沉積建模(FDM)、噴墨列印(Ink jetting)、選擇雷射熔融(SLM)和立體光刻(SL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