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碳點與多孔水凝膠整合製備全碳電極,用於雙層電容器

2020-12-04 材料分析與應用

成果簡介

作為雙電層電容器(EDLC)的一類電極材料,碳點(CD)能夠擴大比表面積,製造分層的孔和接枝贗電容基團,獲得額外的容量和出色的能量密度。本文,復旦大學熊煥明教授課題組在《ACS Appl. Energy Mater》期刊發表名為「Integrating Carbon Dots with Porous Hydrogels to Produce Full Carbon Electrodes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的論文,研究以市售聚丙烯醯胺凝膠(PAMG)為載體,製備出具有連續連通孔隙、交聯網絡和良好溶脹性能的CD,形成連續導電碳骨架。經過一步煅燒活化處理後,CD融合到最終的碳結構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定官能團的多孔碳材料

包括氧摻雜,氮摻雜以及氧,氮共摻雜在內的各種CD被用來製備這種碳材料並進行了測試。這些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均勻的孔徑分布、高導電性、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和良好的潤溼性。當在EDLC中組裝為電極時,表現出卓越的性能。結果證明,CD-多孔(水)凝膠複合材料上的煅燒活化,是製備用於電化學儲能的優質碳電極材料的通用途徑。

圖文導讀

方案1.用商業PAMG和不同的CD製備的HPC材料

圖1.(A)陽光下PAMG(1)和CD / PAMG混合物(分別為2-4,O CD / PAMG,N CD / PAMG和ON CD / PAMG )的照片。

(B)在紫外光下相同的樣品。

圖2.(A)氮吸附-解吸等溫線

(B)通過DFT方法計算的孔徑分布。

(C,D)不同樣品之間的中孔/微孔比例。

圖3.(A)FTIR光譜和(B)不同樣品的XRD圖。

圖4、在(A)HPC,(B)圖5 XPS N元素光譜 CD / HPC,(C) CD / HPC,及(d)ON CD / HPC。(E)修改(下面)和未修改(上面)表面之間的示意圖比較。

圖5.使用水溶液作為電解質的對稱EDLC的電化學性能。

小結

本文提出一種簡便高效的策略來製造用於EDLC的高性能碳電極。通過一步煅燒活化,CD與PAMG有效融合,形成各種摻雜的多孔碳。詳細的測量表明,這種碳材料具有交聯的石墨化骨架和CD活化的官能團。EDLC電極的那些典型要求,例如高比表面積,均衡的孔徑分布,高電導率,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和良好的潤溼性,都可以在一種材料中完美實現。

特別是,這種碳材料在1 A g –1時具有超過400 F g –1的比電容,並且最佳的ONCD / HPC電容甚至達到483 F g –1。此外,優異的速率和循環穩定性突出了它們的綜合優勢。在實用的EDLC中組裝後,它們既顯示出高能量密度(23.0 Wh kg –1),又顯示出高功率密度(11300 W kg –1),這意味著此類EDLC兼具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優點。目前的工作證實,CD和多孔碳骨架可以生產出性能優異的新型複合材料,作為EDLC電極,這種策略將為預先設計和調整最終碳電極材料的表面組成和結構提供簡便的方法。

文獻:

相關焦點

  • 新疆大學:低成本蒸汽活化製備多孔竹狀碳納米管,用於超級電容器
    如何製備具有適合超級電容器結構的多孔碳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通過在800°C的蒸汽中簡單活化磺化的聚合物納米管,即可製得多孔竹狀CNT。與未活化的碳納米管相比,活化碳納米管(ACNT)具有良好的管狀結構,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豐富的孔隙度,這要歸功於活化過程中的蒸汽保護。的定向碳納米管電極,用於超級電容器的顯示276FG-1的比容量1AG -1。
  • 林化所:綠色合成多孔蜂窩狀碳材料,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極
    研究以海藻酸鈣凝膠為碳原料。通過在碳化過程中利用前驅體的體積膨脹在不同的加熱速率下一步碳化來製備三維(3D)多孔蜂窩碳(PHC)。 討論了加熱速率對樣品的形態,多孔結構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以6°C / min的加熱速率製備的樣品具有理想的結構和最佳的電化學性能。
  • 基於全木質素水凝膠電解質和納米纖維電極的可再生柔性超級電容器
    可再生材料製備電解質和電極有望為儲能材料的設計提供一種創新的可持續化學方法,並擴大廢棄物的應用領域。在可再生材料中,從木材生物質中提取的木質素是第二豐富的可再生天然聚合物,木質素作為生產能源、材料或化學品的原料,減少人們對不可再生礦物燃料來源的依賴。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基於MoS2的超級電容器有3種不同的機制存儲電能:除了電化學雙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2D)」結構的二硫化鎢納米管-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可控合成生物兼容氮摻雜高比表面積中空碳納米囊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成功在碗狀碳納米囊內部限域中合成少數層2D MoS2納米片,並將其應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離子液體(ILs)或凝固的離子液體(離子凝膠)由於其比水性和有機電解質具有更優異的電化學穩定性,已被廣泛地用於超級電容器(SCs)中。但最初在SC中使用IL和離子凝膠的努力並不成功,因為大而移動緩慢的離子無法有效進入常規微孔碳的孔中。為了克服這個限制,碳電極的設計原則已轉向創造介孔或大孔,增強離子遷移並同時保持發達的微孔。
  • 銳鈦礦型二氧化鈦/碳複合材料的水熱法製備及性能研究進展
    銳鈦礦型二氧化鈦是二氧化鈦的低溫同質多相變體,具有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性質穩定等特性,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光催化劑、太陽能電池等領域。 目前,溶膠-凝膠法、水熱法等方法是製備具有不同形貌和結構的銳鈦礦型二氧化鈦微納米材料的常用方法,如納米線、納米管、薄膜等。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石墨烯量子點增強電紡碳納米纖維用於超高倍率超級電容器
    具有高充放電率的超級電容器已經被用於大功率應用,如重型機械的啟動電源、電動公交車的制動能量回收以及賽車的加速。電紡納米碳纖維織物(ECNFs)以其結構和功能的一體化特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它們不僅具有獨特的納米纖維形態,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導電性和柔韌性。當用作電極材料時,ECNFs可以滿足器件輕量化的要求。
  • ACS Omega:廢棄菱角殼合成多孔碳,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為了製備WCS生物炭,首先採用頂部點燃上升氣流法將乾燥的WCS碳化成比表面積約為230m2 g–1的微孔炭。然後,採用無溶劑物理共混的方法,將微孔WCS生物炭直接與適量的ZnO納米粒子和KOH作為活化劑混合。在900℃下進一步活化後,得到的碳具有微孔和中孔,稱為WCS多孔碳。製備的高比表面積WCS多孔炭在1175-1537m2 g-1範圍內的碳產率可達50%。
  • 復旦等製備出新型碳納米管/石墨烯氣凝膠!
    導讀:本文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吸波材料。該氣凝膠具有極低的密度,並在18–26.5 GHz頻率範圍內實現了極強的介電損耗能力。針對上述問題,復旦大學Hualiang Lv等研究人員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水熱法和冷凍乾燥方法,開發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還原型氧化石墨烯氣凝膠(CNTs/GA)吸波材料。所製備的CNTs/GA吸收劑具有多孔的三維(3D)網絡結構,不僅大大增強了電磁波吸收能力,而且有助於形成超低密度和導電滲透閾值。
  • 川大:簡便製備層狀鎳鋁雙氫氧化物/碳納米管電極用於超級電容器
    成果簡介 電極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關鍵部件之一,對超級電容器的整體性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的論文,研究通過層狀鎳鋁雙氫氧化物(NiAl-LDHs)和碳納米管(CNTs)的結合製備了一系列複合電極材料。 首先,用共沉澱法製備了兩種成分比例不同的材料。之後,各種表徵方法表明NiAl-LDH/CNT複合材料呈現出不規則的薄層結構,內部有一個結構良好的導電網絡。進一步研究了碳納米管的比例對電化學性能的影響,證明了碳納米管的導電網絡有利於電子的傳輸。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圖文導讀 圖1、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組成和部分電化學行為。碳正電極吸附/解吸涉及的離子是(A)電解質中的陰離子或(B)Zn 2+圖2、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與其他儲能設備的Ragone圖主要關注近年來ZHSC中碳陽性電極的進展。ZHSC中使用的各種碳材料主要分為四類,包括商用AC,CNT,石墨烯和多孔碳(PC)。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Ragone圖 主要關注近年來ZHSC中碳陽性電極的進展。C),Zn // CNTs微型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m-ZHSC)的製備示意圖。D),CNTs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E),Zn // CNTs m-ZHSC 在1至10 mA cm -2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 儘管CNT具有用作ZHSC組裝電極材料的巨大潛力,但其相對較低的比表面積和密度導致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進行額外的改性。
  • 復旦大學王兵傑/彭慧勝《先進功能材料》:一種水凝膠冷凍切片機
    11月,復旦大學纖維電子學研究中心王兵傑副教授和彭慧勝(傑青)教授團隊通過模仿包含低模量肌肉和高模量骨骼的多組分生物組織的冷凍切片過程,首次採用水凝膠冷凍切片法,基於溶膠-固體-凝膠轉變連續製造軟電子設備提出了機制。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固有特性(例如,高功率密度和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發揮一定作用。具有互連的周期性多孔微/宏結構的電極的構造可使超級電容器保有高重量電容和緊密的電子、離子傳輸,同時不會犧牲面積和體積。電極的結構不僅需為裝置提供了改善的電化學性能,還得滿足對個性化的追求。3D列印技術為設計電極的可控宏觀結構帶來新的可能性。
  • 基於液態金屬電極和集成功能化碳納米管的全柔性超級電容器
    因此,要實現全柔性超級電容器,電極必須柔軟、可拉伸、導電性好且不影響電化學性能。圖片概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基於鎵銦液態金屬(共晶鎵銦合金,EGaIn)電極與集成功能化碳納米管(CNTs)的集成柔軟微系統用全柔性超級電容器。碳納米管表面的氧官能團保證了功能化的碳納米管與EGaIn表面的薄的天然氧化層之間的強附著力,即使在機械變形的情況下也能實現無脫層的柔性、可拉伸的電極。
  • 齊齊哈爾大學:3D多孔富氧石墨烯水凝膠,具有對稱的超級電容器
    成果簡介 通過一步法水熱法製備3D多孔富氧石墨烯水凝膠(POGH),該方法採用氧化石墨烯和少量酸性穀氨酸作為羧基源,還原劑,氮摻雜劑,以及孔徑和密度調節器同時進行。由於高含氧官能團含量和高密度,通過氮摻雜修復的石墨烯片結構,3D互連的多孔網絡和較大的比表面積,所獲得的POGHs無粘結劑電極在6M中具有出色的電化學性能KOH電解質。特別是,基於POGH-30的對稱超級電容器顯示出均衡的體積電容(241.1 F cm -3)和重量電容(256.5 F g -1)在0.5 A g -1時,即使在10 A g -1時也可以保持91.8%。
  • 三維有序層級多孔非碳電極用於高效電容脫鹽海水淡化
    它運用電容器原理將海水中的離子在外加電場下吸附到電極材料表面,從而實現了海水淡化。因此,電極材料作為核心部件,對CDI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來,大多數報導的CDI電極材料都是碳納米材料。同時,由於對這些疏水碳材料的孔結構缺乏有針對性的調控,使得電極中形成了不利於離子擴散的曲折的微孔道以及不可觸及的電極表面,從而降低了SAC以及鹽吸附速率(Salt Adsorption Rate,以下簡稱SAR)。因此,開發基於新型離子吸附原理和孔結構調控的CDI 電極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 哥倫比亞大學《納米快報》防凍熱穩定水凝膠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科研摘要》  由於常規水凝膠電解質的挑戰,尚未實現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在低於零的溫度下,水凝膠電解質中的大量水不可避免地會凍結並限制離子遷移,並且它們的結構在高溫下不穩定。
  • 江蘇大學:生物質氮摻雜碳氣凝膠在電催化和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
    簡介 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是指以生物質為前體製備的碳氣凝膠。環保,便宜且具有豐富的前驅物,引起了廣泛的興趣,並在電催化(例如,析氫,析氧和氧還原反應)和能量存儲(即,用作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領域表現出優異的性能。。
  • ACS Omega:生物質快速催化分解的多孔石墨烯狀碳用於儲能應用
    一種用於合成三維多孔石墨烯狀碳材料的一步法。碳材料的最終微觀結構,由多孔石墨烯組成狀片材,或可用於電化學儲能應用。考慮作為超級電容器器件的電極和作為LIB的負極(陽極)的電化學行為,對熱解過程中的熱行為以及所得的微結構特徵和表面性質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