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2020-06-19 高分子科學前沿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離子液體(ILs)或凝固的離子液體(離子凝膠)由於其比水性和有機電解質具有更優異的電化學穩定性,已被廣泛地用於超級電容器(SCs)中。但最初在SC中使用IL和離子凝膠的努力並不成功,因為大而移動緩慢的離子無法有效進入常規微孔碳的孔中。為了克服這個限制,碳電極的設計原則已轉向創造介孔或大孔,增強離子遷移並同時保持發達的微孔。因此,需要研究能夠增強電化學活性表面、提高能量存儲能力並保持功率傳輸速率的離子傳輸路徑設計。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近日,韓國仁荷大學李建亨教授團隊和漢陽大學元柳哲教授團隊在《Advance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報導了一種優化碳電極電化學活性表面,從而通過將3D有序/互連的大介孔碳與離子凝膠電解質結合來改善能量存儲性能的策略。通過窗口互連的大介孔設計可促進固體離子凝膠電解質中電解質離子的質量傳輸,並有效利用碳電極表面進行電容性能量存儲,從而產生了超過Ragone上限的高能量存儲性能。還成功展示了具有出色彎曲/摺疊耐久性的全固態SC。當將粘性大的本體IL或離子凝膠用作電解質時,這些結果可為碳電極的表面利用以及電容性儲能提供重要的參考。

作者使用電解質離子(PVDF-HFP基質中的[EMI][BF4])有效接觸無定形碳表面的策略,使用膠體二氧化矽晶體的硬模板方法壓印3D有序和互連的介/大孔碳(3DMC),從而提高對稱式SC的儲能能力。精確設計的3DMC的窗口互連的反向fcc大介孔和大孔(24、49和127 nm,分布表示為3DMC_24,3DMC_49和3DMC_127),有效地促進了ILs在固體離子凝膠電解質中的質量傳輸,發達的微孔則由熱CO2活化形成,提供了全固態SC的高能量存儲性能。作者將具有高表面積為1548和3578 m2g-1的碳球(CS)分別表示為CS_1500和CS_3500。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圖1. a)3D互連大介孔碳(左),促進3DMC內離子傳輸(中)和3DMC多孔表面上的電容性能量存儲(右)的示意圖。b)3DMC_24,c)3DMC_49,d)CS_1500和e)CS_3500的TEM圖像。3DMC_24、3DMC_49,CS_1500和CS_3500的組織特徵:f)氮等溫線,來自g)NLDFT和h)BJH方法的PSD。i)3DMC_24、3DMC_49,CS_1500和CS_3500的相對於孔徑的累積表面積(ASA)。

為了評估3DMC的電化學性能,作者通過將固態離子凝膠([EMI][BF4]/PVDF-HFP)夾在基於3DMC或CS的電極上來組裝對稱紐扣電池。在各種掃描速率下的循環伏安(CV)測量顯示了可逆和矩形輪廓,0-4 V的寬工作電壓確認了3DMC有效的電容儲能;而CS觀察到相對傾斜的輪廓表明較差的電容性質。以500mV s-1的掃描速率比較CV曲線得出電流密度趨勢:CS_1500 <CS_3500 <3DMC_24 <3DMC_49。通過比較比表面積可以得出CS_3500的電流密度比SS_1500更大。在0.5-50A g-1的各種電流密度下檢查了3DMC和CS的恆電流充放電(GCD)曲線。在電流密度為0.5A g-1的情況下,觀察到CS_1500和3500以及3DMC_24和49的對稱三角形狀,具有小IR下降,這證實了理想的電容特性與CV曲線。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圖2. 3DMC和CS型紐扣電池的電化學性能。a)碳電極和離子凝膠固體電解質的對稱組裝示意圖。b)在500 mV s-1掃描速率下的CV曲線,c)在1 A g-1電流密度下的GCD曲線和d)對於3DMC和CS,在0.5-50A g-1的各種電流密度下基於電極的離子凝膠電解質的速率保持率。e)3DMC_49的Ragone圖與IL,有機和水性雙電層電容器(EDLC)的比較。f)3DMC_49在2A g-1的電流密度下具有5000個循環的長期穩定性。

作者通過電化學阻抗譜(EIS)研究了3DMC電化學性能的物理起源。將Nyquist圖擬合到等效電路中,所有樣品的低頻區顯示了幾乎垂直的線,這表明理想的電容行為。在高頻區,等效串聯電阻(Rs)是從Nyquist圖的CS_1500和3500以及3DMC_24、49和127與實軸的交點獲得的,這包括電極,集電器,電解質和紐扣電池容器在內的總電阻。3DMC_49的電極/電解質界面的電荷轉移電阻(Rct)值低於3DMC_24和127 的最低Rct值,這表明設計具有良好互連的大介孔結構和大SSA的碳材料將顯著提高IL基電解質的電容儲能性能。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圖3. 基於3DMC和CS電極的比表面積歸一化電容(SSAC)和EIS數據。與使用a)IL電解質和b)各種碳電極的其他系統相比,使用離子凝膠電解質的3DMC_127、3DMC_49、3DMC_24和CS_3500的SSAC。在c)低和d)高頻區的Nyquist圖,e)從45°相位角衍生的波特圖與弛豫時間常數和f)3DMC_127,3DMC_49,3DMC_24,CS_3500,和CS_1500虛電容(C」)與頻率的關係圖。

為了進一步擴展3DMC在柔性和可穿戴電子應用中的適用性,作者使用兩個基於3DMC_49的混合電極和[EMI][BF4]離子凝膠組裝了全固態柔性SC。固態設備具有很高的柔韌性和可彎曲性,並且在各種機械彎曲應力下均表現出出色的電容穩定性。在0°,60°,120°和180°的不同彎曲角度下記錄的CV曲線表明,即使在180°彎曲後,電容也幾乎沒有變化。在平坦狀態和180°摺疊狀態之間進行5000次連續彎曲循環後,柔性SC的電容保持率為81%。用3.5 V的電壓給設備充電後,柔性SC成功地為五個白色LED供電,即使將其完全對摺也能發出明亮的光,從而確認了柔性SC的操作穩定性。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圖4. 使用基於3DMC_49的混合電極和[EMI][BF4]離子凝膠的全固態柔性SC的電化學性能。a)全固態對稱SC的示意圖。b)GCD曲線和c)在各種電流密度為0.5-50A g-1的情況下,基於3DMC_49的柔性SC的速率保持率。d)柔性SC的Ragone圖與之前報導的柔性超級電容器的Ragone圖。e)在平坦狀態和180°摺疊狀態之間連續進行5000次摺疊循環後,從基於3DMC_49的柔性SC測得的電容保持率。f)在完全摺疊狀態下使用單個柔性SC成功操作五個白色LED的情況。

這項工作中獲得的結果為設計碳材料提供了形態學上的見解,這些碳材料適用於可變形但動態緩慢的IL電解質,其可用於高性能可變形能源供應裝置。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微信加群:

「高分子科學前沿」匯集了20萬高分子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研發人員。我們組建了80餘個綜合交流群(包括:教師群、企業高管群、碩士博士群、北美、歐洲等),專業交流群(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抗菌、仿生、腫瘤治療)。

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MaterialsFrontiers

添加 小編 微信(務必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

( 微信二維碼 掃碼添加)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我們的QQ交流群:451749996(務必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成果簡介 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ZHSC)結合了高能Zn離子電池和大功率超級電容器的優勢,近年來已成為有前途的儲能設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ZHSC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尤其是,碳正電極的有限離子吸附能力引發的挑戰嚴重限制了ZHSC的能量密度。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成果簡介 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ZHSC)結合了高能Zn離子電池和大功率超級電容器的優勢,近年來已成為有前途的儲能設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ZHSC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ZHSC中使用的各種碳材料主要分為四類,包括商用AC,CNT,石墨烯和多孔碳(PC)。系統地研究了它們的合成,形態和電化學性能。然後,簡要總結了優化其電化學性能的修飾策略。最後,討論了ZHSC中碳正電極的當前挑戰和未來機會。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研究和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發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研究較多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金屬氧化物(或者氫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而碳材料和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的商品化相對較成熟,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1什麼是超級電容器?
  • 江蘇大學:生物質氮摻雜碳氣凝膠在電催化和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
    本文總結了近十年來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的電化學應用,特別是在水電解,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簡要強調了當前的研究挑戰和未來的方向。摻雜碳氣凝膠在電催化和超電容中的應用:(1)雜原子摻雜的無金屬生物質衍生的N摻雜碳氣凝膠用於電催化/超級電容器。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固有特性(例如,高功率密度和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發揮一定作用。具有互連的周期性多孔微/宏結構的電極的構造可使超級電容器保有高重量電容和緊密的電子、離子傳輸,同時不會犧牲面積和體積。電極的結構不僅需為裝置提供了改善的電化學性能,還得滿足對個性化的追求。3D列印技術為設計電極的可控宏觀結構帶來新的可能性。
  • 復旦大學:碳點與多孔水凝膠整合製備全碳電極,用於雙層電容器
    成果簡介 作為雙電層電容器(EDLC)的一類電極材料,碳點(CD)能夠擴大比表面積,製造分層的孔和接枝贗電容基團,獲得額外的容量和出色的能量密度。Energy Mater》期刊發表名為「Integrating Carbon Dots with Porous Hydrogels to Produce Full Carbon Electrodes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的論文,研究以市售聚丙烯醯胺凝膠(PAMG)為載體,製備出具有連續連通孔隙、交聯網絡和良好溶脹性能的CD,形成連續導電碳骨架
  • 基於全木質素水凝膠電解質和納米纖維電極的可再生柔性超級電容器
    因此,木質素的不同化學功能使其成為高性能電極和電解質有望的候選材料。目前,研究者對木質素及其衍生物進行了研究,製備了可用於柔性儲能裝置的凝膠電解質。但是,它們的性能還不能同時滿足電化學性能和力學性能。近日,研究者將化學交聯木質素水凝膠電解質與電紡木質素/聚丙烯腈納米纖維電極相結合,製備了全木質素基柔性超級電容器。
  • 技術解析:我國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研究進展
    超級電容器是最具應用前景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之一。目前,超級電容器的研究重點是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發展具有高比表面積、電導率和結構穩定性的電極材料是關鍵。石墨烯因具有比表面積大、電子導電性高、力學性能好的特點而成為理想的電容材料,但石墨烯的理論容量不高,在石墨烯基電極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堆疊現象,導致材料比表面積和離子電導率下降。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基於碳材料和二氧化錳的複合型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
    目前超級電容器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電極材料的選擇、製備及組裝工藝等,而超級電容器的關鍵技術—電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屬氧化物、活性炭材料和導電聚合物及以上三種材料的混合物上[1]。因這幾種材料均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或易產生法拉第贗電容,使得以這些材料為電極組成的電容器具有較高的比電容和功率密度。
  • 超級電容器:基本原理、分類及電性能
    圖2:不同儲存機制下雙電層電容循環伏安曲線及恆流放電曲線1.雙電層電容儲存機制雙電層效應是正、負電荷分離,分別在電極-電解質界面積累而形成。是活性碳、碳纖維、碳氈等碳材料超級電容器能量存儲的主要機制。雙電層效應的形成,主要是由電極表面高能導帶電子增加或者減少,引起界面側電解質溶液中正負電荷移動,用以平衡電極表面高能導帶電子變化帶來的電荷不平衡而形成。
  • 裝備水凝膠電解質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層狀MMT的加入不僅提高了水凝膠電解質的熱穩定性,而且在水凝膠電解質中形成了導電通道,促進了其離子電導。凝固點低於−50 °C的2 M H2SO4-DMSO/H2O水系電解質則為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動力學提供了足夠的離子電導率。以該電解質組裝的超級電容器在−50~90 °C的寬溫度範圍顯示出高的容量,且在10000次循環中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
  • 哥倫比亞陳曦《納米快報》防凍熱穩定水凝膠電解質柔性超級電容器
    《科研摘要》由於常規水凝膠電解質的挑戰,尚未實現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在低於零的溫度下,水凝膠電解質中的大量水不可避免地會凍結並限制離子遷移,並且它們的結構在高溫下不穩定。超級電容器為了驗證MMT/PVA水凝膠作為超級電容器電解質的潛力,通過將水凝膠與石墨烯電極組裝在一起,製造了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 哥倫比亞大學《納米快報》防凍熱穩定水凝膠電解質柔性超級電容器
    《科研摘要》由於常規水凝膠電解質的挑戰,尚未實現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在低於零的溫度下,水凝膠電解質中的大量水不可避免地會凍結並限制離子遷移,並且它們的結構在高溫下不穩定。超級電容器為了驗證MMT/PVA水凝膠作為超級電容器電解質的潛力,通過將水凝膠與石墨烯電極組裝在一起,製造了全固態超級電容器。用於評估超級電容器電化學性能的電解質(圖3和4)已經用2 M H2SO4 DMSO/H2O處理。對稱設備結構的方案如圖3a所示。
  • MIT研發新型離子液體提高超級電容器性能 或讓超級電容器取代電池
    (圖片來源:MIT)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可能代表了電化學儲能的一種新範式。幾十年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一種新材料 - 離子液體(本質就是液體鹽),但是該團隊在此類離子液體中添加了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與用來分散洩露的石油的表面活性劑類似。加入該化合物後,離子液體「具有了非常新奇的性質,變得非常粘稠。」
  • 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超級電容器電化學分析解決方案
    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電極材料主要包括碳材料、金屬氧化物以及有機聚合物,其中金屬氧化物和有機聚合物材料循環穩定性差),它對超級電容器的性能起著關鍵性作用,研發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究中最核心的課題。碳材料由於其高的比表面積(1000~2000 m2.g-1)、高導電率、電化學穩定性和開放的孔結構等滿足了高電化學雙電層電容的要求。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基於新型石墨烯/聚噻吩超級電容器研究
    特別是在電動汽車上,超級電容器與電池聯合能分別提供高功率和高能量,既減小了電源的體積又延長了電池的壽命。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最為關鍵的部分,也是決定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開發具有優異性能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究中最核心的課題。導電聚合物是一類重要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其電容主要來自於法拉第準電容。